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九年级上月考试题及答案

九年级上月考试题及答案

初2015级九年级上册月考试卷(9月)A卷(100分)一、基础知识及运用(每小题3分,共15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分.外(fèn)禁锢.(gù)安慰.(wèn)留滞.(zhì)Array B.妖娆.(ráo)田圃.(pǔ)丝缕.(lǚ)襁.褓(qiáng)C.斟.酌(zhēn)喑.哑(yīn)栖.息(qī)忿恚.(huì)D.喧嚷.(rǎng)单.于(chán)莽.莽(máng)蹒.跚(pán)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一代天骄原弛蜡象别出心裁温声细语B 闪闪烁烁披蓑戴笠相提并论弥足珍贵C 虚无飘渺红妆素裹金榜题名惹事生非D 甘败下风相形见拙顿失滔滔锋芒毕露3.下列句中依次填入词语恰当的一项是()(2分)(1)托尔斯泰晚年才想起这桩儿时往事和关于幸福的许诺。

(2)这块将被后代永远怀着之情朝拜的尊严圣地……(3)围在四周的的木栅栏是不关闭的。

(4)我也不想这种观点。

A.奇妙畏惧稀疏保持B.奇特敬畏稀少保持C.奇妙敬畏稀疏坚持D.奇特畏惧稀少坚持4. 下列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入夏时节,郁郁葱葱的花木间,彩蝶三五成群,用它们的翩翩舞姿展示生命之美。

B.5月9日,历经两年多建设的内(江)遂(宁)高速公路全线贯通,标志着内江高速公路的十字架交通枢纽。

C.学生能够熟练而规范地书写正楷宇,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语文课程标准》对汉字书写的要求。

D.在“5·12”汶川特大地震六周年之际,深入我市部分灾区,实地见证了他们灾后生活的变化,感受他们感恩奋进的精神风貌和创造美好生活的信心。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沁园春·雪》一词里“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中的“风骚”,原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这里泛指广义的文化。

B.《雨说》用“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而歌”为副标题,表明这是诗人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而唱出的一曲爱之歌。

C. 《陈涉世家》的作者司马迁,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他用毕生的精力写成了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全书130篇,被王国维赞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D.词又称“长短句”,句式长短不一。

兴盛于宋,当时的苏轼和辛弃疾是豪放词派的代表人物,而李清照可以说是婉约派的代表。

二、文言文阅读及诗文积累(21分)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失期,法皆斩。

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

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

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吴广以为然。

乃行卜。

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

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

”卒皆夜惊恐。

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尉果笞广。

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

陈胜佐之,并杀两尉。

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

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

”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

袒右,称大楚。

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6.下面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A.会.天大雨会:适逢、恰巧遇到B.吴广素.爱人素:一向C.尉果笞.广笞:鞭子D.等.死,死国可乎?等:同样7.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A.皆次.当行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B. 吴广以为然.然.足下卜之鬼乎C.乃丹书.帛曰“陈胜王”得鱼腹中书.D.扶苏以数.谏故数.有功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为天下唱”中“唱”是通假字,通“倡”,首发的意思B. 陈胜、吴广起义的直接原因是“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失期,法皆斩”。

C.陈胜认为当时的形式有利于发动起义,他抓住了秦王朝所面临的严重政治危机和楚国人民的反抗要求这两个问题作了精辟的分析,提出了“天下苦秦久矣”的策略口号,从而掌握了人心动向。

D.“置书鱼腹”“篝火狐鸣”是陈胜为起义所做的舆论准备。

9.翻译下列句子(4分)(1)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2分)(2)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2分)(二)古诗文积累。

(8分)10.用原文原句填空。

(8分,每空1分)(1)俱往矣,数风流人物,。

(2)过尽千帆皆不是,。

(3),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4),西北望,射天狼。

(5)了却君王天下事,。

(6),背灼炎天光。

(7)今夜偏知春气暖,。

(8)因思杜陵梦,。

三、现代文阅读(14分)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1——14题。

农村的新年,是非常长的。

过了元宵灯节,年景尚未完全落幕。

还有个家家邀饮春酒的节目,再度引起高潮。

在我的感觉里,其气氛之热闹,有时还超过初一至初五那五天新年呢。

原因是:新年时,注重迎神拜佛,小孩子们玩儿不许在大厅上、厨房里,生怕撞来撞去,碰碎碗盏。

尤其我是女孩子,蒸糕时,脚都不许搁住灶孔边,吃东西不许随便抓.因为许多都是要先供佛与祖先的。

说活尤其要小心,要多讨吉利,因此觉得很受拘束。

过了元宵,大人们觉得我们都乖乖的,没闯什么祸,佛堂与神位前的供品换下来的堆得满满一大缸,都分给我们撒开地吃了。

尤其是家家户户轮流的邀喝春酒,我是母亲的代表,总是一马当先,不请自到,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蜂似的,手里还捧一大包回家。

可是说实在的,我家吃的东西多,连北平寄来的金丝蜜枣、巧克力糖都吃过,对于花生、桂圆、松糖等等,已经不稀罕了。

那么我最喜欢的是什么呢?乃是母亲在冬至那天就泡的八宝酒,到了喝春酒时,就开出来请大家尝尝。

“补气、健脾、明目的哟!”母亲总是得意地说。

她又转向我说:“但是你呀,就只能舔一指甲缝,小孩子喝多了会流鼻血,太补了。

”其实我没等她说完,早已偷偷把于指头伸在杯子里好几回,已经不知舔了多少个指甲缝的八宝酒了。

八宝酒,顺名思义,是八样东西泡的酒,那就是黑枣(不知是南枣还是北枣)、荔枝、桂圆、杏仁、陈皮、枸杞子、薏仁米,再加两粒橄榄。

要泡一个月,打开来,酒香加药香,恨不得一口气喝它三大杯。

母亲给我在小酒杯底里只倒一点点,我端着、闻着,走来走去,有一次一不小心,跨门槛时跌了一跤,杯子捏存手里,酒却伞洒在衣襟上了。

抱着小花猫时,它直舔,舔完了就呼呼地睡觉。

原来我的小花猫也是个酒仙呢!我喝完春酒回来,母亲总要闻闻我的嘴巴,问我喝了几杯酒。

我总是说:“只喝一杯,因为里面没有八宝,不甜呀。

”母亲听了很高兴。

她自己请邻居来吃春酒,一定给他们每人斟一杯八宝酒。

我呢,就在每个人怀里靠一下,用筷子点一下酒,舔一舔,才过瘾。

春酒以外,我家还有一项特别节目,就是喝会酒。

凡是村子里有人急需钱用,要起个会,凑齐十二个人,正月里,会首总要请那十一位喝春酒表示酬谢,地点一定借我家的大花厅。

酒席是从城里叫来的,和乡下所谓的八盘五、八盘八(就是八个冷盘,五道或八道大碗的热菜)不同,城里酒席称之为“十二碟”(大概是四冷盘、四热炒、四大碗煨炖大菜),是最最讲究的酒席了。

所以乡下人如果对人表示感谢,口头话就是“我请你吃十二碟”。

因此,我每年正月里,喝完左邻右舍的春酒,就眼巴巴地盼着大花厅里那桌十二碟的大酒席了。

母亲是从不上会的,但总是很乐意把花厅给大家请客,可以添点新春喜气。

花匠阿标叔也巴结地把煤气灯玻璃罩擦得亮晶晶的,呼呼呼地点燃了,挂在花厅正中,让大家吃酒时划拳吆喝,格外的兴高采烈。

我呢,一定有份坐在会首旁边,得吃得喝。

这时,母亲就会捧一瓶她自己泡的八宝酒给大家尝尝助兴。

席散时,会首给每个人分一条印花手帕。

母亲和我也各有一条,我就等于得了两条,开心得要命。

大家喝了甜美的八宝酒,都问母亲里面泡的是什么宝贝。

母亲得意地说了一遍又一遍,高兴得两颊红红的,跟喝过酒似的。

其实母亲足滴酒不沾唇的。

不仅是酒,母亲终年勤勤快快的,做这做那,做出新鲜别致的东西,总是分给别人吃,自己却很少吃。

人家问她每种材料要放多少,她总是笑眯眯地说:“大约摸差不多就是了,我也没有一定分量的。

”但她还是一样一样仔细地告诉别人。

可见她做什么事,都有个尺度在心中的。

她常常说:“鞋差分、衣差寸,分分寸寸要留神。

”今年,我也如法炮制,泡了八宝酒,用以供祖后,倒一杯给儿子,告诉他是“分岁酒”,喝下去又长大一岁了。

他挑剔地说:“你用的是美国货葡萄酒,不是你小时候家乡自己酿的酒呀。

”一句话提醒了我,究竟不是道地家乡味啊。

可是叫我到哪儿去找真正的家醅呢?11.作者在本文中详写了儿时在故乡的哪些生活片断?请概括作答。

(2分)12.品味句子“我呢,就在每个人怀里靠一下,用筷子点一下酒,舔一舔,才过瘾。

”说说该细节描写有何妙处?(3分)13.本文中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结合文章概括作答。

(3分)14.(1)如何理解“一句话提醒了我,究竟不是道地家乡味啊。

可是叫我到哪儿去找真正的家醅呢?”(3分)(2).俗话说:“一方水养一方人。

”各地都有不同的风土人情,古今不少诗人把一些节日写到诗中。

请把下列诗中描写的节日写在后面相应的横线上。

(每空1分,共3分)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 )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 )四、作文(50分)15.阅读下文,以“一路有你”为题目作文。

(50分)在成功的路上,一路有你。

有你的教诲,你用你的智慧启迪我去求索;有你的扶助,你用你的爱心温暖我的血液;有你的警醒,你用你的经验校正我的航向。

你有不同的名字:父母、师长、朋友……一路有你,我的心中有春天;一路有你,我的天空有阳光;一路有你……要求:(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2)不少于600字;(3)不使用不规范的语言文字;(4)不得抄袭、套作;(5)不得出现泄露考生信息的真实人名、校名和地名。

B卷(60分)一、阅读理解(48分)(一)阅读下面诗歌,完成第16——17题。

(8分)武陵春李清照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16.上片中,“”,交代的是季节特征;“”是通过描绘日常起居生活来表达内心的哀伤。

(各2分,共4分)17.全词是如何表现作者对故人的思念这份“浓愁”的?(4分)(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段落,完成第18——20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