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检测试题及参考答案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悲剧从来就是诗的一种。
剧诗一方面和抒情诗(颂歌)及叙事诗(史诗)并列,另一方面又包括了抒情诗和叙事诗,它以抒情因素为核心,揭示剧中人在剧烈冲突中的心理感受,因而仅其语言就较日常语言激动人心更甚。
现代戏剧大家陈瘦竹指出,现代悲剧重要的特征就是人物、冲突的诗化。
就是说,现代悲剧诗人大多对各种自然景物、社会关系以及人的内心世界,有特殊的敏感和深刻的体验,他热爱现实中叛逆的或高贵善良的性格,他深切感受到人物非凡的喜怒哀乐以及他们为真理或梦想而牺牲的悲剧精神,因而,他总是用那种激昂的或委婉的声调、愤怒的或温柔的语言,引导观众进入角色的灵魂深处,披露冲突的起落原委,由此展示一个震撼人们心灵的悲剧界。
这就清楚地表明,现代悲剧有着“诗的目的”,它通常“表现某种动作以感动我们,而且运用这种感情媒介使得我们着述”。
陈瘦竹援引席勒的话说:“这是悲剧的权利——不,甚至可以说是义务——它应该使历史真实服从诗的规律,而在处理历史事实时,必须符合悲剧艺术的要求。
”无庸置疑,所谓“诗的目的”,不是对现实和历史精神的简单发掘,而是一种发展。
剧作家通常借个别的悲剧事件直喻整个历史的轨迹、人生的哲理和人类的根本处境,因而,悲剧中的“诗”无异于强烈吸引人们的浓缩铀或彻底改变人精神的洗洁精。
一般说来,“诗的目的”既体现在现代悲剧创造中剧作家与剧中人的休戚相关、悲喜与共、悲剧人物思想感情的热烈奔放上,也体现在情节的婉转曲折,意境的深远悠长,语言的气势磅礴、情趣盎然上。
“诗的目的”至少在两种情形下给悲剧家以有力帮助,这就是——当剧作家刻画“仁人志士”的崇高理想、反抗精神和献身激情时,诗的风骨总给人物行为披上庄严肃穆的宗教氛围和理想色泽,使人物的坚强斗志、自由要求、拓放情怀在诗的薄雾的缭绕之中,巍峨挺立,楚楚动人;当剧作家转而表现一个善良的人被社会黑暗和邪恶蹂躏、扯碎,遭遇不幸时,抒情因素不仅能深刻地传达社会生活不如人意而引起的哀愁、感伤,而且能将幻想写得无比真实,将苦难烘托陪衬得格外深重。
这些都表明现代悲剧向诗的回归是富有意义的,它最终将大幅度地提高悲剧的鼓动力和启迪作用,使之在更大程度上成为当代人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对现代悲剧特点的发掘,是陈瘦竹在现代艺术思潮推动下,深入勘察悲剧本质及其艺术形式内蕴的结果,也表明他的悲剧学思想已逐步突破传统悲剧思维框架而达到一个能与当代世界悲剧大家公开对话的境界。
尽管其思索可能不尽严密周到,但它们显然从新的角度打开了现代悲剧迷宫的大门,确立了一种新的阐释场,使现代悲剧隐匿多年的内在艺术构成昭然于世。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剧诗语言比日常语言更为激动人心,因为剧诗主要依靠抒情来表现剧中人在剧烈冲突中的心理感受。
B.现代悲剧诗人只要对世间万物和社会人心有特殊的敏感和深刻的体验,就能和剧中人物同频共振。
C.现代悲剧中的“诗”对人们的精神有巨大的影响,现代悲剧所谓“诗的目的”是对现实和历史精神的发展。
D.现代悲剧的“诗的目的”通常体现在剧作家和剧中人物的关系,悲剧的情节、意境和语言等诸多因素上。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段运用道理论证,深入阐述现代悲剧有着“诗的目的”的原因和通常使用的表现手段。
B.陈瘦竹引用席勒的话,是为了强调悲剧创作在处理历史事实时,须符合悲剧艺术的要求。
C.文章第三段运用对比论证,阐述“诗的目的”在两种形式下给予剧作家的帮助,观点鲜明。
D.“通常”“一般说来”“至少”等词语的运用体现了论证语言的严密和作者为文态度的严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在现代悲剧中,诗的风骨可以使剧中人物的行为显得庄严肃穆并具理想色彩,使其形象高大动人。
B.现代悲剧“诗的目的”有一定的社会积极意义,可以最大幅度地提高悲剧的鼓动力和启迪作用。
C.悲剧《雷雨》的主人公繁漪近乎疯狂的“雷雨”式的感情表达,是这一剧作“诗的目的”的充分体现。
D.陈瘦竹对现代悲剧特点的发掘,虽有不足之处,但贵在从新的角度揭示现代悲剧的内在艺术构成。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不久前,朱永官获得2022年国际土壤科学联合会李比希奖,成为第一位获此殊荣的亚洲学者。
1995年,英国帝国理工学院的温室里,一株株蚕豆的幼苗陆续发芽。
朱永官把它们栽在最大号的水培桶里,用几十升的去离子水来培植。
因为桶太大,换一次去离子水,需要用掉一整根大号的离子交换树脂柱子。
朱永官乐此不疲,这些蚕豆是它的“宝贝”,是用来科研的模式植物。
尽管当时距离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已经过去近10年,那场灾难带来的有害物质仍然弥散在全球土地中。
一边做实验,朱永官一边思考:放射性元素在土壤中积累并持久存在,它们会被植物吸收多少?如何才能降低植物对放射性元素的吸收?因为这些放射性元素最终会随着食物链进入人体。
蚕豆实验中,他计划以土壤中持久存在的放射性元素铯为例开展研究。
两三个月后,没等蚕豆苗长出豆子,朱永官通过检测植物体中放射性铯发出的伽马射线强度反推出结果。
实验结果显示,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钾的供应可以有效缓解植物对放射性铯的吸收,并建立了相应的预测模型,为控制植物吸收放射性铯提供了科学依据。
青年时代,朱永官有梦想,也有“爱豆”。
在浙江桐乡一中读高中时,他的“爱豆”是科学家。
“学校发了一本白皮书,把许多科学家的故事编在一起,第一篇就是陈景润和《哥德巴赫猜想》,还有谢希德院士住牛棚、扫厕所仍然钻研表面物理学的故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说,“我想要成为他们那样的人。
”在新江农业大学上本科时,他也“追星”。
大三时,一位美国特拉华大学的副教授DonaldSparks讲学,朱永官跑去听了。
那次讲座,他虽然误解了一些内容,但却更加明白了土壤科学应当做什么。
因为食物链的存在,土壤几乎是所有动植物的营养来源,包括人类。
作为“食材”的土壤,一旦被一些工业、农业活动添加的“佐料”污染,将威胁人类健康。
砷就是土壤中一种典型的有害“佐料”。
2002年起,朱永官在国内开拓水稻砷污染研究领域,围绕砷在土壤一作物系统中的迁移转化、砷在生物体内的吸收/排除机制等开展了深入研究,取得一系列成果。
2008年,朱永官及其合作者在《科学》上发表论文展示了这些成果。
2007年,朱永官主持第九届国际微量元素生物地球化学大会时,邀请Sparks 作为大会特邀报告人。
多年未见的Sparks在学术界的地位不断增加,已成为国际土壤学界名副其实的“重量级人物”。
虽然二人年龄上差了10多岁,但Sparks一直都把朱永官当成平辈的同行好友。
一次,朱永官主动坦白曾经在浙江农业大学听他讲学,他绷不住哈哈大笑:“原来你是我在中国的学生!”和“爱豆”一起长胖,一起并肩做科学。
这件事也给朱永官深刻的启示:“想要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就要对标国际一流水平把学问做好,也要胸怀人类命运共同体。
你的工作对全人类都有贡献,自然会受到认可。
”2022年李比希奖提名时,几近退休的Sparks毫不犹豫地给朱永官写了一封推荐信。
信中写道:“朱永官着实是一名杰出的研究者,是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土壤学家之一。
”1998年,朱永官完成博士论文后前往澳大利亚工作,不久后,他向中科院提出了回国工作的希望。
时任中科院副院长的白春礼亲笔回信,鼓励他尽早回国工作。
2002年1月,朱永官作为引进人才举家回国。
在他心中,个人成长始终要融入国家的发展中,永远怀有那份家国情怀,人生价值才能最大化。
2002年前后,朱永官在关注土壤中砷元素的来源时,追溯到了来源于集约化养殖场动物粪便的有机肥。
除了观察到有机肥中砷超标,他们还获得一项重要发现,即动物粪便里存在“抗性基因”污染。
朱永官敏锐地意识到,这不同于过去研究的化学污染,是由于添加抗生素导致细菌耐药的生物污染。
“抗性基因是遗传信息,可以自我复制,这可能是更加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到2010年,朱永官经过拓展研究方向,逐渐把研究重心从砷调整到抗性基因上。
此后,他们开发出用一种碳含量极为丰富的木炭“生物炭”治理土壤污染的方法。
在600℃及以上的温度条件下,将猪粪或鸡粪等炭化,使其中的典型抗生素和抗生素抗性基因完全分解,获得安全的生物炭,再将这种生物炭作为有机肥的组分使用,确保农作物的土壤安全。
如今,这项研究已经走出实验室;走上生产线。
朱永官始终认为,做好土壤“料理”,是土壤学家应有的责任和担当。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运用倒叙的手法,从朱永官获得2022年国际土壤科学联合会李比希奖写起,突出其科学上的贡献,也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B.朱永官在英国帝国理工学院进行的蚕豆苗栽培试验,成功找到了有效缓解植物吸收放射性元素铯的办法,并建立了相应的预测模型。
C.朱永官从小就有当一位土壤科学家的梦想,他爱读有关科学家的故事;在浙江农业大学时,还去听了美国副教授Sparks的讲座。
D.2002年起,朱永官在国内开拓了水稻砷污染研究领域,帮助解决砷在土壤一作物系统中迁移转化、在生物体内的吸收/排除机制等问题。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过去近10年,但核污染仍在蔓延,这是当时英国帝国理工学院和朱永官培育蚕豆苗进行有关核污染土壤实验的原因。
B.由于国际土壤学界著名科学家Sparks的鼎力推荐,朱永官的研究成果引起了世界同行的重视,并获得了国际土壤科学联合会李比希奖。
C.1998年,朱永官完成博士论文后,为了能顺利回国,实现报效祖国的愿望,他特意辗转到澳大利亚,于2002年1月作为引进人才举家回国。
D.朱永官发现土壤中砷元素有的来源于集约化养殖场动物粪便,还发现动物粪便里存在“抗性基因”污染,并研究出“生物炭”治理土壤污染的方法。
6.朱永官在科学研究上的成功给你怎样的启示?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三、文学类阅读-单文本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唱支山歌给你听农大毕业考入省直机关工作第五年,尚天华领命去木鱼包村扶贫。
黎明时,尚天华从省城出发。
落日皴染群山时,车在木鱼包村委会门前停稳。
村支书逮住驻村干部们的手一番猛摇,满脸堆笑,大声招呼:喝茶,喝杯我们的富硒茶。
一句话向每个人说过,这才回身喊叫结对子的贫困户站过来,和干部们相认。
许艾香是尚天华结对子的第一户。
三十五岁,初中毕业,守寡三年,儿子十岁。
致贫的原因是患矽肺病多年的丈夫久病无治,留下身后债。
许艾香看着比实际年龄老,但人很利落,面对尚天华,两手搓个不停,像是正要洗手忽然被喊来一般。
尚天华就和她约好,第二天一早去她家里看看。
许艾香说好,她一早来接,抄近道。
第二天,尚天华被贴窗的鸡叫叫醒,看窗外,天泛白,索性起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