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产计划管理ppt.

生产计划管理ppt.

• 1、通常的七大要素
• • • • • • • 1,采购周期及时到货时间; 2,原材料和辅料库存情况; 3,客户要货需求; 4,订单批量大小; 5,员工技能水平; 6,产品季节性需求; 7,往年同期产品销售汇总分析。
二、生产计划编排的要素(二)
2、时间跨度:

短期——周生产计划:在满足五大编排要素的前提下,生产部门日常 生产执行的标准。通常情况下,我们精确到日生产计划。
3.3 月出货计划与月生产计划应如何协调
2.出哪些客户的订单:哪些是重点客户,哪些是一般客户,哪些客户可以协调。
3.出哪些产品:纵观全局,选择出哪些产品最有利。 4.产品的数量:产品数量出多少有利于生产的安排。
5.总数量的多少。
6.根据以往的情况,保留适当的时间余地,以利于紧急订单的确保。
三、月周生产计划编排流程与月周出货计划的协调
3.4 周生产计划编排流程
订单需求 物料状况分析 设备负荷分析 2周的生产计划 第2周生产计划 第1周生产计划
执行计划生产
人力负荷分析 生产效率分析
工作环境分析
物 控 确 认 物 料 需 求
生 产 做 好 前 期 准 备
研 进度追踪,异常处理 发、 工 艺 计划调整 协 助 计划与进度的一致
准备结果追踪与调整
三、月周生产计划编排流程与月周出货计划的协调
限于物料、人力、机器等各种原因,销售部门的月出货计划与生产部门的 月生产计划往往不可能完全一致的,生产部门可根据人力负荷、机器负荷、物 料进度、工艺、环境等因素对计划进行适当的调整与安排,最大限度地使生产 计划即能满足生产的需求,又能符合客户的要求。 出货计划与生产计划协调的方面主要有: 1.出哪些订单:当订单数量超过生产能力时,根据轻重缓急协调出哪些订单。
生产入库
三、月周生产计划编排流程与月周出货计划的协调
3.5 周生产计划编排依据


1. 确认后的物料到料状况。
2. 生产标准工时。 3. 车间实际的生产时间。
4. 车间实际的设备能力。
5.工序优先安排顺序规则。 6.车间工艺熟悉程度。 7.工序之间的平衡。 8.上一周问题点的跟进。 9.突发因素的处理。



三、月周生产计划编排流程与月周出货计划的协调
3.1 月生产计划编排流程
订单需求 物料状况分析 月生产计划
设备负荷分析 人力负荷分析 生产效率分析 工作环境分析 确 认 物 料 需 求
生 产 做 好 前 期 准 备 工 作
研 发 工 艺 协 助
订 单 需 求 准 备
/
周、日生产计划
准管理的作用: 生产计划管理是生产部门的工具,又是联系市场销售和生产制造的 桥梁,使生产计划和能力计划符合销售计划要求的顺序,并能适应 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同时,又能向销售部门提供生产和库存信息, 提供可供销售量的信息,作为同客户洽谈的依据,起了沟通内外的 作用。
二、生产计划编排的要素
4.物料:物料是否准备充分,未准备充分的是否确定能按时归位,其品质是 否有异常。
5.生产工艺:生产工艺、制造流程是否有问题。
6.品质控制:品质控制方法、规程是否准确,各控制点是否准备妥当。
7.培训:人员的培训是否到位,是否能熟悉本岗位的操作,速度如何,是 否会影响生产效率 。
生产计划管理
主讲人:蔡传凯 日期:2012.7.23
目录
1 2 3 4 5
生产计划管理的定义和作用 生产计划编排的要素 月、周生产计划编排流程与月、周出货计划的协调 月、周生产计划排程的编排原则
生产计划的四种生产模型
物流计划与存量管制 生产计划控制管理
6
7
一、生产计划管理的定义和作用

1、生产计划 : 在可用资源条件下,企业在一定时间内,生产什么?生产多少?什 么时间生产? 2、生产计划管理 : 利用有计划的生产方式控制工厂的生产管理流程。
三、月周生产计划编排流程与月周出货计划的协调
3.6 周出货计划与生产计划如何协调
周生产计划是生产的具体执行计划,其准确性应非常高,否则, 无充裕的 时间进行修正和调整,周生产计划应在月生产计划和周出 货计划基础上进行充分协调,应考虑到以下因素: 1.人力负荷是否可以充分支持,不能的话,加班、倒班是否可解决。 2.机器设备是否准备好,其产能是否能达到预定产能,若人力或机
三、月周生产计划编排流程与月周出货计划的协调
3.2 月生产计划编排依据



1.业务提供的交货进度控制表(出货计划)。 2.工务提供的模具明细。 3.车间提供的相关设备产能。 4.财务提供的销售与库存状况分析资料。 5.战略物料状况。 6.工程提供的月度订单的问题点分析。 7.工艺路线及产能表。 8.订单优先安排顺序规则。 9.未来重要供应商的产能评估。 10.未来月度人力负荷的评估。 11.新产品的打样计划。 12.关键设备的保养计划。 13.环境因素。

中期——月生产计划:每月进行整体分析、指导各生产要素的前期准 备与相应调整(生产、物料、销售);
长期——年生产计划:结合现有订单预测状况,动态体现各生产要素 的负荷状况,以指导订单的评估、物料和生产的准备、以及订单的需 求。

二、生产计划编排的要素(三)
计划需具备的特点:

准确性:按照计划准确的达成后,需满足当初设计的目的(如标准工 时.BOM.存货周转、产量等)。 稳定性:第一周的生产计划不能随意更改、变动,要保持计划的稳定 性与权威性。 连续性:前后工序间、上下周计划间,时间与数量都必须保持连续性, 不能断节或自相矛盾。 可执行性:生产部门的资源(五大要素)可以满足计划的执行。 异常防范性:也即弹性准备,预防、避免生产过程中 的异常发生而 致使计划的延误或反复调整
器无法达到,发外包是否可以解決。
3.物料是否已到位,未到位是否完全有把握在规定的时间到位。 4.工艺流程是否有问题,有问题能否在规定时间内解決。 5.环境是否适合生产产品环境的要求。
三、月周生产计划编排流程与月周出货计划的协调
3.7 周生产计划決定后应做的准备工作
1.人员:人力负荷是否合理,人员是否符合需求数量。 2.机器:机器是否够用,其产能是否很快提升,有无其他异常问题。 3.工模、夹、治具:是否准备充分,其品质是否良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