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古典诗词音韵格律简说

古典诗词音韵格律简说


孤平
必需平声,否则犯孤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孤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必需平声,否则犯孤平。 如果第一字非用仄声不可,可将第三字改为平 声,这样就不会犯孤平。即:
仄平平仄平
三平调
必需仄 声,否 则为三 平调。
独脚兽 □□□ 7. 试分析下列对联(对句)的格律.
才赏云山一路景 又看珠水万家灯 领风气之先 立学术之颠
五、七律的一般写法
起、承、转、合(八股文法)
登高(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平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
“特拗”与救
本应为: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变为: 平平仄平仄,仄仄仄平平。


注意:这时候第一个字必须是平声, 不能是可平可仄。
“特拗”与救
明朝挂帆去,枫叶落纷纷。——李白《夜泊牛渚》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杜甫《天末怀李白》 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 千载琵琶作胡语, 分明怨恨曲中论。 蜀主窥吴幸三峡,崩年亦在永安宫。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春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登快阁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欧盟。

体 诗
平仄—— 抑扬的美


律 的
对仗—— 对称的美


特 征
押韵—— 回环的美
写诗
在今天,古典诗歌要像在古时那样占据重要 地位已经是不可能的事情。就表达我们时代的想 象力、存在状况、复杂感情而言,新诗更为有力。 写古体诗是追求一种雅趣,保持我们对古典文学 的审美情感。因此,学界一般认为:写古体诗, 就应按古音写。这样,就离不开韵书了。
它们之间的排列规律:一句之中节奏点 上平仄交替(规则一) 。
近体诗的平仄
规则二:要遵循“对”、“粘”这两个原 则。
对,指一联中对句与出句同一位置的字平仄相反。
粘(nīan),指上联对句第二字与下联出句第二字 平仄相同。
平起首句用韵式
相 对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粘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
平平平仄 仄,仄仄仄平平。
总结
一、 近体诗要押平声韵。 二、 对、粘规则。 三、 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四、 平脚句不能犯孤平、三平调,这时一 三五不能不论;仄脚句有特拗、大拗,这 时二四六不分明。
对仗
对仗是近体诗格律的又一要素。仗, 仪仗的仗。古代的仪仗队往往两两相 对,故取其义。现代修辞学称之为对 偶。
规则五:中间两联,即颔联、颈联必 须对仗。
近体诗的形成
自沈约、周顒发理“四声”后,至唐朝 初年,人们又进一步把四声分为平仄两类, 并对五、七言诗的平仄、对仗、押韵、句式 等作出严格的规定,这样,一种对中国的诗 歌创作产生了极其深远影响的格律诗也由此 诞生了。
所谓近体诗,是相对于唐朝以前的 “古体诗”而言的一 种格律诗。
何谓平仄?
阴平-阳平/ 上v 去\ 入
有工对、宽对
所谓“工对”,就是同类事物相对。名词的词 性要相同,而且其细类也要相对。如天文对天文, 地理对地理,动物对动物,草木对草木等等。
宽对一般是实词对实词,虚词对虚词。一般颈 联必须工对,颔联则松一些。
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宽对) 野径云俱黑, 江船火独明。(工对) 晓看红湿处, 花重锦官城。
第五讲 古典诗词音韵格律
制作:韦盛年
一、古典诗歌的分类
古 体 诗
古 典 诗 歌
近 体 诗
四言/三言/五言/七言/杂言古诗
(按诗句字数分)
骚体诗 / 乐府诗/ 行、歌行/古体绝句
五言律诗
律 七言律诗 诗 六言律诗
排律
绝 五言绝句 句 七言绝句
(按体裁类型分)
古 典 诗 歌 的 分 类
古典诗歌的押韵
写古诗,最好从写律诗开始。这样开始虽然 比较难些,但对掌握古诗写法很有好处。
诗人应“戴着镣铐跳舞”。——闻一多
课后思考练习
1。近体诗格律的三个要素是什么?什么是 “四 声”?什么是“平仄”?
2。对”对仗”有什么要求? 3。什么是宽对?什么是工对? 4。近体诗对押韵有什么要求? 6。试完成下面的对联: 孙行者 □□□
(西湖岳飞墓)
忌“合掌”
合掌:上下联完全同义或基本同义。
宣尼悲获麟,西狩涕孔丘。
——刘琨《重赠卢谌》
国士无双双国士 忠臣不二二忠臣
(潮州双忠祠)
天下无双胜地
江南第一名山
(安徽白岳)
总结
一、 近体诗要押平声韵。 二、 对、粘规则。 三、 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四、 平脚句不能犯孤平、三平调,这时一 三五不能不论;仄脚句有特拗、大拗,这 时二四六不分明。 五、中间两联(颔联、颈联)要对仗。
——黄庭坚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空有羡鱼情。
重阳登火炉山 群峰远闹市,佳节人多登。 老人不策杖,儿童争先上。 石阶满人声,土路我独行。 小山虽不高,登临亦纵怀。
北宋·陈彭年等人依据《切韵》,修订增补后编 出《广韵》一书,是现存最完备的古代韵书。 南宋时,平水人刘渊把通用的字合并成为107
韵,后人再减为106韵,这106韵统称为“平 水韵”,一般就叫作诗韵。为后世通用。
平水韵
诗韵常用字表
◆韵书里,同韵字集在一起的若干部, 叫“韵部”。每一韵部取一个字作代表, 叫“韵目”
①仄仄平平仄 ②平平仄仄平 ③平平平仄仄 ④仄仄仄平平
近体诗的平仄
规则四:平脚句要避免“犯孤平”、“三平 调”,这时一、三不能不论;仄脚句有“特 拗”、“大拗”情况时,必须要“救”,这 时二、四会不分明。
孤平,一个平脚的句子,除韵脚以外只有一个平 声字,而且此平声字与韵脚还不挨近。
三平调,指一个平脚的句子,最后三个字全是平 声(平平平)。古风常用此式,近体诗不允许出 现。
2.调节每一句的平仄。不要犯孤平、三 平调。
秋夜怀人 南国炎州地,秋来叶尚菁。 寒蝉鸣碧树,白露结霜橙。 中夜未成寐,清琴犹思卿。 愁心寄朗月,长照返归程。
3.再看整首诗的意思,看有没有可以修改的地方。
秋夜怀人 南国炎州地,秋来翠色盈。 寒蝉鸣碧树,白露结芳蘅。 中夜不能寐,鸣琴聊慰情。 愁心寄朗月,长照锦官城。
“四声”的发现与近体诗的形成
南朝齐、梁时期的沈约、周顒 (yónɡ 平声)发现汉字有“四声”: 平、上、去、入,并运用到诗歌创作上, 提出了“前有浮声,后必切响”的原则 及“八病”之说。这种诗体在文学史上 叫做“永明体”(“ 永明”为齐武帝 萧道颐的年号)。
何谓“四声”
据《梁书·沈约传》:“(约)撰《四声谱》, 高祖(萧道颐)雅不好焉。尝问于周舍(周顒的 的儿子):”何谓四声?
3、融两句用韵: 即三句一韵。这样的诗歌很少。
押韵的形式:
4、交错用韵: 肃肃兔罝,椓之丁丁。赳赳武夫,公侯干 城。——《诗·周南·兔罝》 罝(jū)、夫同韵,丁(zhēng)、城同韵。
5、韵脚加语气词: 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 深固难徙,更壹志兮。绿叶素荣,纷其可喜 兮。——《楚辞·橘颂》
平声
仄声
近体诗格律三要素
平仄
对仗 押韵
近体诗押韵规则
1、隔句押韵,即偶数句押韵。首句可押可 不押。 2、必须押平声韵。一韵到底,不能换韵。 3、不能重韵。即韵脚字不能有重复。
依《平水韵》,可选购《诗韵合璧》一书
近体诗的平仄
五言律诗的四种句式
①仄仄平平仄 ②平平仄仄平 ③平平平仄仄 ④仄仄仄平平
——杜甫《春夜喜雨》
有“借对” 歧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有 流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
有“正对 ”,有“反对”
正对:上下联内容相似或相关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李大钊) 反对:上下联内容相反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舍曰:
“ 天 子 圣 哲 是也 ”。
平上 去入

平声平道莫低昂


上声高呼猛烈强


去声分明哀远道
入声短促急收藏
东----董----冻----笃
读 一 诗----史----试----失 读
基----几----记----吉
白柏 麦 窄
为何现代汉语中无入声?
元代以后中原地区的语言被以 北京话为基础的近代语言所取代, 入声逐渐消失,原来的入声字被 归到平、上、去三个声调中去, 称为“入派四声”。但在一些地 区的方言中还有所保留。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
“大拗”与救 本应为: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变为: 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