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影响居民消费的因素最终版

影响居民消费的因素最终版

摘要:居民消费水平是指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人们在消费过程中对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的满足程度。

目前, 随着居民收入的快速增长, 我国居民消费能力也不断升级。

因此,研究居民消费影响因素对于国家来说非常重要,通过对各变量的研究分析,我们可以知道何种因素对于提高居民消费水平有积极作用,何种因素对其有消极作用。

将结果应用到实际的调控过程中去,我们可以在未来长久的发展道路上更合理地提升居民消费的总体水平。

本文以分析我国居民消费水平为目的,选取了人均居民消费为因变量,城乡居民储存、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消费者价格指数为解释变量,利用我国1978年至2014年的统计数字,建立居民消费水平的经济模型,对我国居民消费水平进行了实证分析,通过对该模型的经济含义分析得出各种主要因素对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程度。

关键词:居民消费水平;城乡居民储存;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消费者价格指数一、居民消费影响因素模型(一)数据来源本文从国家统计局和中国统计年鉴搜集1978年至2014年人均居民消费、城乡居民储存、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消费者价格指数整理而得。

(二)变量的选择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能想到影响居民消费的因素有很多,我选择了四个自变量:1)消费者价格指数(X1),用p表示,消费者价格指数是衡量一定时期的物价波动情况,价格的上升会使消费下降。

2)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X2),用英文字母ri表示,同理,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会引起居民消费增加。

3)城乡居民储存(X3),在下文中用英文字母s表示,从储蓄上来看,居民把一定的钱用于储蓄,储蓄的增加可能会引起消费的减少。

4)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X4),用英文字母ui表示,根据常理推测,收入的增加会刺激居民消费,使居民消费增加。

居民消费水平可有多项指标来观测,在本文中我选择了人均居民消费为因变量,用英文字母e来表示,来作为居民消费水平的高低。

表1 1978-2014各数据指数年份人均居民消费(元)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城乡居民储蓄(亿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元)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元)1978 184 100.7 210.6 343.4 133.61979 208 101.9 281 405.0 160.21980 238 107.5 399.5 477.6 191.31981 264 102.5 523.7 500.4 223.41982 288 102.0 675.4 535.3 270.11983 316 102.0 892.5 564.6 309.81984 361 102.7 1214.7 652.1 355.31985 446 111.9 1622.6 739.1 397.61986 497 107.0 2238.5 899.6 423.81987 565 108.8 3081.4 1002.2 462.61988 714 120.7 3822.2 1181.4 545.01989 788 116.3 5196.4 1372.9 601.51990 833 103.1 7119.8 1510.2 686.31991 932 103.4 9241.6 1700.6 708.61992 1116 106.4 11759.4 2026.6 784.01993 1393 114.7 15203.5 2577.4 921.61994 1833 124.1 21518.8 3496.2 1221.01995 2355 117.1 29662.3 4283.0 1577.71996 2789 108.3 38520.8 4838.9 1926.11997 3002 102.8 46279.8 5160.3 2090.11998 3159 99.2 53407.5 5425.1 2162.01999 3346 98.6 59621.8 5854.0 2210.32000 3632 106.7 64332.4 6280.0 2253.42001 3887 101.7 73762.4 6859.6 2366.42002 4144 99.8 86910.6 7702.8 2475.62003 4476 102.8 103617.6 8472.2 2622.22004 5032 104.3 119555.4 9421.6 2936.42005 5573 105.6 141051 10493.0 3254.92006 6263 104.7 161587.3 11759.5 3587.02007 7255 104.5 172534.2 13785.8 4140.42008 8349 104.3 217885.4 15780.8 4760.62009 9098 95.4 260771.7 17174.7 5153.22010 11800 104.5 303302.5 19109.4 5919.02011 12130 105.1 343635.9 21809.8 6977.32012 12550 102.2 399551 24564.7 7916.62013 12990 103.0 447601.6 26995.0 8896.02014 13037 102.1 485261.3 28844.0 10489.0 来源于国家统计局二、居民消费水平的多元回归分析(一)模型建立基于以上数据,建立Y=B0+B1X1+B2X2+B3X3+B4X4+u,由于不能所有影响因素都表示出来,用随机变量u表示。

(二)参数估计1)模型估计结果Y t=302.4515-1.0830849X1-0.970319X2-0.007573X3+0.943764X42)经济意义从回归结果来看,在保持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物价指数每上升一个单位,居民消费支出就减少1.830849个单位;在保持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农村可支配收入增加,居民消费支出反而减少0.970319个单位;在保持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储蓄每增加一个单位,居民消费支出减少0.007573个单位;在保持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每增加1个单位,居民消费支出增加0.943764个单位。

图1 eviews回归结果3)假设检验F检验:由上图可知F(3,330)=891.8467,对应的P值接近于0,说明整个方程是显著的,所有变量联合起来有显著影响。

t检验:由上图可看,在显著水平为0.05的情况下,X1、X3的P值都超过0.05,说明可能存在共线性的问题。

(三)计量经济学检验1)多重共线性图二R2=0.09,p值为0.323245,说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与其他变量不具有共线性。

图三R2=0.990805,P值接近于0,说明农村可支配收入与其他自变量具有共线性。

图四由图可看出,储蓄与其他变量也存在着共线性。

图五城市可支配收入与其他变量存在着共线性。

经过修正后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居民储存仍是不显著,最终舍弃这两个变量,选择X2与X4为自变量,Y t=299.7014-1.097951X2+0.859021X4,方程通过检验各系数与方程均显著。

图六2)异方差图七由以上结果看出,方程对应的P值为0.0758,统计不显著,方程基本上不存在异方差。

3)自相关由图六可看出,d=0.972494,在显著性水平为0.05的条件下,k=2,n=37,d L=1.364,d u=1.590,0<d<d L,则拒绝原假设,无正自相关。

三、结论总体而言,通过对1978-2014年32年间中国居民消费水平各影响因素的分析,我们获得了以下基本结论,居民消费水平是居民在物质产品和劳务的消费过程中,对满足人们生存、发展和享受需要方面所达到的程度,因而它受到多项与经济政策和经济水平相关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了居民储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等,结合我国的国情以及数据的可取得性,本文只针对以上几个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在实际过程中,利率水平、收入分配状况、风俗习惯、消费信贷状况消费者年龄构成、消费者偏好等也会对我国消费水平产生影响。

根据多元线性回归的基本方法,通过对初始线性回归模型的验证和分析,最后得到的线性回归模型在理论上符合实际,结果分析一致。

在实际生活中,居民的消费支出方面有很多,本文只是浅显的列举了几个典型的因素,通过建立模型假设检验得到消费情况。

在现实生活中,很难做到预测与实际几乎一致。

最终结果可看出,城镇居民收入每增加一个单位,居民消费增加0.809521个单位,农村居民收入增加,消费减少1.097951个单位。

集合我国的国情进行思考,总结出主要原因:第一是我国是农民人口占绝大多数的国家,而居民消费水平是以人口数为权数对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和城镇居民消费水平进行加权平均计算而得到的;第二是农村居民的消费动力远远大于城镇居民。

针对以上两条原因,我认为国家在接下来的宏观调控和政策执行上应该着力与提高居民收入, 大力增强农民和城镇中低收入居民的消费能力。

对于城镇居民,应当根据不同收入群体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举措,尽力缓和贫富两极化的社会现状。

可采取的措施如对于低收入群体要实行保障制度,保证其最基本的生活需求。

其次,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使所有收入在基本工资线以下、失业、下岗的人员都能及时、足额领到基本生活费,并逐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对于中等收入群体要维持他们的生活水平,逐步将低收入群体发展到中等收入群体,不断扩大和培养中等收入阶层。

参考文献[1] 中国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编:《中国统计年鉴2014》,中国统计出版社,2014 年版。

[2] 古扎拉蒂.计量经济学基础(第四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3] 郝卉.居民消费水平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4]范亚东,杨莹.农村消费与收入的实证分析.北方经贸.2009(6),p25-28[5]吴承业.应用计量经济学教程.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1992[6]伊志宏.消费经济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9)。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