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
技术方法中需掌握的问题共有29个,熟悉的问题共有40个,了解的问题共有26个。
大纲要求
主要内容
具体位置(教材)
一、工程分析
(一)污染型项目工程分析
掌握物料平衡法、类比法、及资料复用法的基本原理、计算与应用
(1)物料平衡法:基本原理:质量守恒定律。目的:核算污染源产生量。三个层次:①总物料衡算;②有毒有害物料衡算;③有毒有害元素物料衡算。
P201
熟悉清洁生产评价指标含义及计算
P202
熟悉建设项目清洁生产分析的方法和程序
方法:指标对比法、分值评定法。指标评价法的程序:
P205
(1)收集相关行业清洁生产标准,如果没有标准可参考,可与国内外同类装置清洁物产指标作比较;(2)预测环评项目的清洁物产指标值。(3)将预测值与清洁生产标准值对比;(4)得出清洁生产评价结论;(5)提出清洁生产改进方案和建议。
P206
。编写内容:(1)环境影响评价中进行清洁生产分析所采用清洁生产评价指标的介绍。应介绍选取清洁生产指标过程和确定清洁生产指标数值,指标数值确定的参考基础数据,数据来源,它的可靠性等;(2)建设项目所能达到的清洁生产各个指标的描述。根据建设项目工程分析的结果,并结合对资源能源利用,生产工艺和装备选择,产品指标,废弃物的回收利用,污染物产生的深入分析,确定环评项目相应各类清洁生产指标数值;(3)建设项目清洁生产评价结论。通过将预测值与同行业清洁生产标准值进行对比,给出简要的清洁生产评价结论;(4)清洁生产方案建议。在对建设项目进行清洁生产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和建议。
分装置流程图和方块图。
P23~ P25
掌握污染源源强核算的技术要求及计算方法
对于污染源分布应根据已经绘制的污染物的排放强度、浓度及数量,对于最终排入环境的污染物,确定其是否达标排放,达标排放必须以项目的最大负荷核算。对于废气可按点源、面源、线源进行核算,说明源强、排放方式和排放高度及存在的相关问题。废水应说明种类、成分、浓度、排放方式、排放去向。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对废物进行分类,废液应说明种类、成分、浓度及是否属于危险废物、处置方式和去向等有关问题;废渣应说明有害成分、溶出物浓度、是否属于危险废物、数量、处理和处置方式和贮存方法。噪声和放射性应列表说明源强、剂量及分布。污染源强的计算方法采用物料平衡法进行计算。
(2)事故源项分析的方法:①定性和定量相结合,以定量为主,采用逻辑推导法。②事故源项分析所采用的事件树(ETA)、故障树(FTA)及原因-结果(CC)分析方法均属逻辑推导法。
掌握清洁生产指标的选取原则
(1)从产品生命周期全过程考虑(2)体现污染预防为主的原则(3)容易量化(4)满足政策法规要求和符合行业发程分析中环保措施方案分析:技术经济可行性、排放污染物达标可靠性、环保设施投资、依托设施的可行性。
P29
了解总图布置方案分析的内容及技术要求
三大要求:卫生(安全)防护距离的保证性,工厂及车间布置的合理性,处置措施的可行性。
P30
(二)生态影响型项目工程分析
掌握生态影响型项目工程分析的技术要点
计算通式: ,
当投入的物料在生产过程中发生化学反应时,可按 计算。
(2)类比及资料复用法:基本原理:相似类比。注意点:相似性和可比性(三个),必要的修正。
P22,具体计算见案例分析教材上P83~P86,P252~P254。
经验排污系数法公式:A=AD×M,
AD=BD-(aD+bD+cD+Dd)
熟悉使用工艺流程图分析产污环节
P106
掌握评价因子筛选的方法
1、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因子的筛选方法:大气环境影响评价中,应根据拟建项目的特点和当地大气污染状况对污染因子进行筛选。首先应选择该项目等标排放时Pi较大的污染物为主要污染因子;其次,还应考虑在评价区内已造成严重污染的污染物;列入国家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的污染物,亦应将其作为评价因子。2、水环境影响评价因子的筛选方法:根据对拟建项目废水排放的特点和水质现状调查的结果,选择其中主要的污染物,对地表水环境危害较大以及国家和地方要求控制的污染物作为评价因子。预测评价因子应能反映拟建项目废水排放对地表水体的主要影响。建设期、运行期、服务期满后各阶段均应根据具体情况确定预测评价因子。对于河流水体可按公式----
1、工程组成完全;2、重点工程明确;3、全过程分析;4、污染源分析;5、其他分析。
P33
二、环境影响识别与评价因子的筛选
掌握环境影响识别的技术要求
1、项目的特性(如项目类型、规模等);2、项目涉及的当地环境特性及环境保护要求(如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环境保护功能区划、环境保护规划等);3、识别主要的环境敏感区和环境敏感目标;4、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方面识别环境影响;5、突出重要的或社会关注的环境要素的识别。
了解环境影响报告书中清洁生产分析的编写要求
编写原则:(1)应从清洁生产的角度对整个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有关内容加以补充和完善;(2)大型工业项目可在环评报告书中单列“清洁生产分析”一章,专门进行叙述;中、小型且污染较轻的项目可在工程分析一章中增列“清洁生产分析”一节;(3)清洁生产指标项的确定要符合指标选取原则,从六类指标考虑并充分考虑行业特点;(4)清洁生产指标数值的确定要有充足的依据。调查收集同行业多数企业的数据,或同行业中有代表性企业的近年的基础数据,作参考依据;(5)建设项目的清洁生产指标的描述应真实客观;(6)报告书中必须给出关于清洁生产的结论及所应采取的清洁生产方案建议
P28
了解事故风险源强识别与源强分析的方法
(1)事故风险源强识别的方法:①通过定性分析及经验判断,识别评价系统的危险源、危险类型和可能的危险程度及确定其主要危险源。②事故分析:事故结构分析,数理统计分析,过程分析,综合分析。
·③识别内容及程序:1) 物质危险性识别(易燃易爆物质及毒性物);2)化学反应危险性识别;3)工艺过程危险性识别 ;4)装置设备及控制系统可靠性。
P26
掌握水平衡计算方法
水平衡式: ,
工业用水量与排水量关系见下图
P27
熟悉无组织排放的含义
是指生产装置在生产运行过程中废气污染物不经过排气筒或排气筒低于15米排放源的无规则排放。
P28
熟悉污染物无组织排入的统计内容
一书中定义,二具体内容:应给出无组织排放的部位、源强、排放方式及排放源参数(占地面积、等效半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