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教案)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教案)
38
2.水质预测因子的筛选 3、预测条件的确定 二、河流水质数学模式预测方法
39
1、河流稀释混合模式 C p Q p+ Ch Qh C= Q p+ Qh 式中:Ch、Cp —河水、污水的浓度,mg/L Qh、Qp——河水、污水的流量,m3/S, 2、河流的一维稳态水质模式
10
二、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分析要点(掌握)
Hale Waihona Puke 1.工程组成完全:主体工程、辅助工程、配套工程、 公用工程、环保工程 主要辅助工程: 对外交通 施工道路 料场 工业场地 施工营地 弃土场、弃渣场
11
2.重点工程明确:(规模大,环境影响大的) 隧道 大桥 高填方路段 深挖方路段 互通立交桥 服务区 取土场 弃土场 确定方法:现场踏勘;类比调查;投资分项; 环境敏感分析;
19
(2)温度 (3)大气稳定度 Pasquill稳定度分级法 强不稳定A 不稳定 B 弱不稳定C 中性 D 较稳定 E 稳定F (4)联合频率 风向、风速、大气稳定度构成的组合频率 (5)扩散参数
σ y —横向扩散指数
σ z —铅直扩散指数
20
5.常见的不利气象条件(了解) 熏烟状态: 对环境敏感区或关心点易造成污染的条件
34
四、熟悉陆生动物调查和评价的基本方法
《导则—非污染生态》3.4.9
五、掌握生态环境敏感目标调查和评价的基本 方法 生态环境敏感目标:P103
敏感目标的识别:P104
六、了解3S技术在生态调查中的应用 P81,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
35
七、熟悉植被类型
八、熟悉土地利用类型
九、了解生态评价制图的基本要求和方法 《评价导则-非污染生态影响》7.3.2 十、了解景观生态学方法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 应用
36
第六章
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第一节 水体中污染物的迁移与转化 一、水体中污染物迁移与转化概述 1、物理过程 紊动扩散 移流 离散 2、化学过程 3、生物过程
37
二、河流水体中污染物的对流和扩散混合 三、海水中污染物的混合扩散 第二节 水环境影响预测方法 一、预测方法概述 1、预测方法简介 数学模式法;物理模型法;类比分析法; 专业判断法
8
6.总图布置方案(熟悉)与外环境关系分析
(1)分析厂区与周围环境保护目标之间卫生 防护距离和安全防护距离的保证性 (2)工厂、车间布置的合理性 (3)对周围环境敏感点处置措施的可行性 如搬迁、防护等
9
第二节生态影响型项目工程分析
一、基本内容 1.工程概况:工程特性表、施工布置图 分析项目组成及施工布置(掌握) 2.施工规划 3.生态环境影响源分析 活动(影响源\影响因素)强度、范围、方式, 占地,植被破坏,移民,水土流失,量化 4.主要污染物与源强分析:水气声渣 5.替代方案
28
DO——溶解氧 当DOj⌡≥Dos 当DO<Dos pH值: 当pH≤7 当pH>7 2.实测统计代表值获取的方法 极值法,均值法,内梅罗法
29
第四节环境噪声现状调查评价
一、环境噪声现状评价量(掌握) 1、A声级LA和最大A声级LAmax 2、等效连续A声级LAeq 3、计权等效连续感觉噪声级 二、环境噪声现状测量要求(掌握) 1、测量量 2、测量时段:正常工况,昼间、夜间 3、测量记录内容
30
三、环境噪声现状评价方法(掌握)
1、在评价范围内现有噪声源种类、数量及相应 的噪声级、噪声特性、主要噪声源分析
2、就噪声敏感区、保护目标、功能区的划分来 评价 3、用表格和图来表达清楚 四、典型工程环境噪声现状水平调查(熟悉) 1、工矿企业、生活区(网格法) 2、公路、铁路(线路型)
31
第五节 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43
第三节河流水质预测模型的应用
河流水质模型的选择
大多数:一维稳态模型,大中型河流废水 排放:二维模型 常用河流水质模式的选择:表6-1
44
第四章环境影响识别与评价因子筛选
第一节 环境影响识别的一般要求 一、环境影响的概念 拟建项目 (影响) 环境 拟建项目=活动1,活动2,…..活动m 环境=要素1,要素2……要素n (影响)ij=活动i对(要素)j的影响 对不利影响的减缓措施(防止,减轻,消除,补偿)
14
第三章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第一节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调查 一、自然环境(熟悉) 1.地理位置 2.地质 3.地形地貌 4.气候与气象 5.地面水环境 6.地下水环境 7.土壤与水土流失 8.动植物与生态
15
二、社会环境调查基本内容与技术要求
1.社会经济(了解) (1)人口 (2)工业与能源 (3)农业与土地利用 (4)交通运输 2.文物与景观 3.人群健康状况(地方病)
1.工程概况:项目组成、一般特征、物料能 源消耗定额 2.工艺流程及产污环节分析 3.污染源源强分析与核算(掌握) (1)污染物分布及源强核算 ①新建项目:”两本账” ②改扩建项目:”三本账” (2)物料平衡和水平衡(掌握) 平衡图
5
工业用水量和排水量的关系
污水回用量
21
三、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1、监测布点 (1)监测点位数 一级:不少于10个,二级:不少于6个 三级:可不监测 (2)监测点位布点方法(根据目的) (3)监测点的设置一致化标准化 2、监测时间和频次要求 一级:夏季、冬季;二级:一期不利季节 7天有效数据
22
26
(2)非点源调查 原则:搜集资料、一般不实测 调查内容:工业类非点源、其他非点源 (农业) 5、选择水质调查因子 (1)常规水质因子 (2)特殊水质因子 (3)其他因子 6、河流水质采样
27
7、河口水质采样 8、湖泊水库水质采样 三、水环境现状评价方法 1、评价方法 单项水质指数法(熟悉) (1)一般水质因子(浓度增加水质变差) Sij= Cij/Csi (2)特殊因子
12
3.全过程分析 选址选线期(预可研期):已过 设计方案期(初步设计):与环评同时互动 建设期(施工期):施工方案 运营期:运营方式,高峰期 运营后期(结束期,闭矿、设备退役和渣场封 闭):矿山、油田、核工业、渣场
13
4.污染源分析 锅炉 车辆扬尘 生活污水:用水量的80% 工业场地废水排放 固体废物 生活垃圾 土石方平衡 矿井废水 5.其他分析
(2)物料衡算法 (3)经验估算(排污系数) 4、大气污染源调查内容 一级项目(详细)
18
二、污染气象调查与分析
1、常规气象资料调查(熟悉) 一级评价:3年,二、三级:1年 2、常规与现场资料的相关性 3、常规资料统计分析 地面(掌握)、高空(熟悉) 4、气象资料调查分析方法 (1)风场:风速、风向、风频、主导风向 风向玫瑰图
16
第二节大气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一、大气环境现状调查(掌握)与评价 1、大气污染源的分类 点源、线源、面源、体源 固定源、流动源 高架、中架、低架源 有组织排放和无组织排放 2、污染因子筛选 Pi大的,特征无染物
17
3、大气污染源调查方法(掌握)
(1)现场实测法 Qi = Qn ╳ Ci╳10-6
3.监测数据的统计和分析方法(掌握) (1)平均值的统计计算 (2)超标倍数的统计计算 (3)超标率的统计计算 (4)单因子指数法(了解) Ii=Ci/C0i
23
第三节地表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一、环境水文与水动力特征 1.自然界的水循环、径流形成与水体污染 2、河道的基本环境水文与水力学特征 河流水体的混合:分子扩散、紊动扩散、 剪切离散 混合:各类分散过程联合产生的过程 3、湖泊、水库的环境水文特征(熟悉)
环境影响评价 技术方法
1
第二章 工程分析
第一节 污染型项目工程分析 一.工程分析的作用 1.是项目决策的重要依据 2.为各专题预测评价提供依据 3.为环保设计提供优化建议 4.为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2
二.工程分析的方法
1、类比法(掌握) 条件: (1)工程一般特性的相似性(规模,产品,工艺) (2)污染物排放特征的相似性 (3)环境特征的相似性(气象、地貌、生态、 环境功能、区域污染)
40
3、1、Streeter-Phelps模型(BOD-DO模型) 假定条件:一维、稳态、完全混合 v╳ dL/dx=-k1L (1)
dC V—— =-k1L+k2(Cs-C) (2) dX
41
式中:V—河段平均流速,L— 距起端X处的BOD 浓度 C—距起端X处的做浓度,K1、K2—BOD的耗氧 和大气复氧系数CS—河水中饱和溶解氧浓度 当取边界条件L=L0,C=Co时,可得解析解 令 dC=0,可求出该河段中最低溶解氧浓度值 及其位置
(1)密度
(2)优势度 (3)频度 (4)重要值=相对密度+相对优势度+相对频度
33
三、水生生态调查和评价的基本方法
1、水生生态环境调查:一般应包括
水质、水温、水文、的水生生物群落,鱼类产卵 场、索饵场、越冬场、洄游通道、重要水生生物 及渔业资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