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心理实验设计历年试卷解析

心理实验设计历年试卷解析

名词解释200221、定量研究22、内部效度23、需要特征24、ROC曲线25、阶梯法200321、交互作用:22、双盲实验:23、自变量混淆:24、感觉等距法:25、简单效应:200421. 实验者效应 P5522. 安慰剂控制 P5623. 不同感觉道的交叉匹配法 P11224. 数量估计法 P11025. 事后检验200520061.个案研究:2.时间迟滞研究:3.韦伯定律:4.随机组设计:5.准实验设计:简答题200226、简述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关系。

27、举例说明什么是自变量混淆,如何防止出现自变量混淆28、举例说明不等控制组设计。

29、举例说明如何用感觉等距法制作心理等距量表。

30、举例说明反应时间实验中的速度-准确性的权衡现象。

200326、简述心理学规律的性质。

27、简述单被试实验设计的设计模式。

28、举例说明如何根据ROC曲线分析被试的分辨力和判断标准。

29、举例说明反应时间作为因变量的优越性。

30、信号检测论相对于经典心理物理学方法的优点是什么200426. 简述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的关系 P1527. 简述多基线设计模式 P7528. 简述评价法相对于有无法的优点 P12829. 什么是”开窗”实验请举例说明 P14230. 请结合实验说明中断时间序列设计 P68200520061.用实验说明反应时相加因素法。

2.举例说明用差别阈限法制作心理等距量表。

3.举例说明匹配组设计。

4.用实验说明如何控制实验者效应。

5.什么是75%差别阈限它有什么优点分析题200231、请结合下图说明,评价法中低标准下的击中率和虚报率为什么应该是累计概率200331反应时是字母间隔时间的函数 P138200431. 下图是一项心理学研究的实验结果,请结合图示解释这一结果及其意义反应时间、信心和判断的关系 P14820052006图是速度-准确性实验的图(大概是P146页)问题是:下图是心理实验的研究结果,请说明该实验结果并分析结论。

实验设计题200232、请设计实验考察中断正在完成的任务对抑郁者和非抑郁者记忆成绩的影响。

200332、请设计实验考察自我评价高低以及是否有观众在场对作业成绩的影响。

200432. 请设计实验考察对于内外倾不同个性特点的人来说,工作压力如何影响他们的业绩有什么不同20052006听觉适应存在一个听觉疲劳,当一个声音迟续时间很长时,会出现听觉疲劳,就会出现响亮听觉阈限增高。

请设计一个实验证明刺激时间和刺激强度对听觉适应的影响。

填空题2002三、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6、如果自变量的变化不能引起相应的因变量的变化,这样的因变量是不敏感的。

不敏感的因变量有两类典型的例子,它们是()和()。

17、与经典的心理物理学不同,信号检测论可以将人的()和()区分开来。

18、用最小变化法进行实验时,当递增系列的阈限值大于递减系列的阈限值且差异显著时,说明存在()误差,如果相反,说明存在()误差。

19、ω2是自变量和因变量联系强度的指标,当ω2≤()时自变量与因变量联系很弱,实验效果很差;ω2≥()时自变量与因变量联系较强,实验效果好。

20、准实验设计是介于()和()之间的实验设计。

2003三、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空1分,共10分)16.1879年()在德国的()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的产生。

17.变量就是一些在()或( ) 上可以改变的事物。

18.恒定刺激法中计算绝对阈限的方法,除了直线内插法之外,还有()和( ) 。

19.心理顺序量表可以用()法和()法来制作。

20.ω2是自变量和因变量联系强度的指标,当(ω2≤( ) 自变量和因变量联系很弱,实验效果很差;当ω2≥( )时,表示自变量和因变量联系较强,实验效果好2004三、填空16.一个完整的研究计划包括变量、样本、()和()四个重要成分。

17.心理量表包括顺序量表、()和()三种类型。

18.标准刺激和比较刺激同时呈现时,要注意平衡()误差;而当二者相继呈现时,要注意平衡()误差。

19.消除组间设计各组被试间差异的方法有()和()。

20. ω2是自变量和因变量联系强度的指标,ω2≤( )时自变量与因变量联系很弱,实验效果很差;ω2≈()时自变量与因变量联系中等,实验效果中等;ω2≥()时自变量与因变量联系较强,实验效果好。

2006三、填空16. 信号检测论的实验方法包括()和()。

17. 制作心理等距量表的方法有()和()。

18. 传统的心理物理学所处理的问题大体上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的测量,另一类是()的测量。

19. 为了使记忆的研究数量化,艾宾浩斯创造了两个工具,它们是()和()。

20. 韦伯对实验心理学的建立有两个主要的贡献:一是用实验系统证明了()的概念,二是提出了()定律。

选择题2002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斯蒂文斯曾让被试用握力大小来匹配电流、白噪音、振动等的强度,用以验证幂定律,这种方法称为()A、差别阈限法B、感觉等距法C、数量估计法D、不同感觉道的交叉匹配法2、SN分布的平均数与N分布的平均数的关系是()A、大于B、等于C、小于D、不确定3、样本越大,产生抽样偏差的可能性()A、越大B、不变C、越小D、不确定4、在信号检测论的实验中,当没有信号出现,被试回答有信号,说明出现()A、击中B、漏报C、虚报D、正确否定5、与单一刺激相比,复合刺激会使反应时间()A、延长 B缩短 C、不变 D、不确定6、考察因变量的可靠性的指标是()A、效度B、信度C、敏感度D、可控度7、当两个总体没有差异,而统计推论的结论说有差异,就犯了()A、Ⅰ类错误B、Ⅱ类错误C、Ⅲ类错误D、Ⅳ类错误8、如果不同的实验条件之间有相互干扰,最好采用()A、组内设计B、组间设计C、拉丁方设计D、混合设计9、ROC曲线的曲度越大,即离45°对角线越远,说明被试的感受性()A、越高B、不变C、越低D、不确定10、在用恒定刺激法测量重量差别阈限的实验中,标准刺激和比较刺激是继时呈现的,这时需要平衡的误差是()A、空间误差B、期望误差C、动作误差D、时间误差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1、根据观察场景的不同,可以将观察法分为()A、直接观察B、自然观察C、间接观察D、实验室观察12、随机取样的方式有()A、随机数字表B、计算机选择C、分层取样D、人工选择13、在组间设计中,消除被试差异的方法有()A、随机组设计B、拉丁方设计C、匹配组设计D、完全平衡设计14、信号检测论的实验方法包括()A、减半法B、有无法 C评价法 D、次数法15、影响反应时间的因素有()A、刺激类型B、准备状态C、酒精和药物D、年龄2003年北京高教自考心理实验设计试卷1.《心理物理学纲要》的作者是 ( )A.韦伯 B.艾宾浩斯 C.斯蒂文斯 D.费希纳2.我们可以在1995年、2000年和2005年分别选择当时16岁的被试进行研究,这种实验设计称为 ( ) A.时间迟滞研究 B.横断研究 C.纵向研究 D.比较研究3.下列哪种自变量属于环境自变量 ( )A.任务难度 B.个性特征 C.时间 D.指导语4.制作心理等距量表的间接方法是 ( )A.分段法 B.数量估计法 C.对偶比较法 D.差别阈限法5.霍克基等人发展了一种新的反应时实验技术,能够直接测量每个加工阶段的时间,称为 ( ) A. "开窗"实验 B.相加因素法 C.反应时相减法 D. ABC反应时6.在信号检测论中,P(y/SN)指( )A.正确否定率 B.虚报率 C.漏报率 D.击中率7.在方差分析之后还要对实验中的各个总体进行两两比较,这种比较称为 ( )A.简单效应检验 B.事后检验 C.主效应检验 D.交互作用检验8.差别阈限与标准刺激的比例称为相对差别阈限,也就是指 ( )A.主观相等点 B.相等地带 C.韦伯比例 D.不肯定间距9.随着判断标准的提高,击中率和虚报率都会 ( )A.增加 B.不变 C.降低 D.不确定10.如果心理量和物理量画在双对数坐标上是一条直线 ( )A.线性定律 B.幂定律 C.对数定律 D.韦伯定律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1.用数量估计法制作的心理比例量表符合 ( )A.对数定律 B.幂定律 C.斯蒂文斯定律 D.费希纳定律12.确保代表性样本的方法有 ( )A.分层取样 B.成团取样 C.配额取样 D.雪球式取样13.凡是能够对因变量产生影响的实验条件叫做实验的有关变量( )A.自变量 B.控制变量巳反应变量 C.反应变量 D.额外变量14.下列哪些设计属于准实验设计 ( )A.不等控制组设计 B.随机区组设计 C.中断时间序列设计 D.混合设计15.为了获得较高的外部效度,其研究结果必须能够推论到以下几个方面 ( )A.其他人群 B.其他研究 C.其他环境 D.其他时间2004年北京高教自考心理实验设计试卷一、单选1.实验心理学的创建者是 ( )A、赫尔姆霍兹B、冯特C、韦伯D、费希纳2.《论记忆》一书是下列哪位心理学家的著作 ( )A、冯特B、费希纳C、艾宾浩斯D、斯蒂文斯3.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可以通过下列哪个指标来表示 ( )A、内部效度B、结构效度C、外部效度D、统计效度4.随着判断标准的降低,击中率和虚报率都会 ( )A、增加 B.不变 C.降低 D.不确定5.下列哪种自变量属于被试变量 ( )A.任务难度B.指导语C.时间D.个性特征6.在信号检测论中,P(y/N)指 ( )A.正确否定率B.虚报率C.漏报率D.击中率7取样时按各个层次中各种研究对象在总体中占的配额进行抽取,这种抽样( )A分层取样B配额取样C 雪球取样D成团取样8差别阈限刺激的比例为相对差别阈限就指 ( )A主观相等点B相等地带C韦伯比例D不肯定间距9当判断标准高时,人们报告信息的次数发生什么变化 ( )A增加B不变C减少D不确定10SN分布的平均数与N分布的平均数的关系是 ( )A大于B等于C小于D不确定二多选1当要求被试完成的任务过与简单,所有不同水平的自变量都获得很好的结果,并没有什么差别时,说明A低限效应B天花板效应C地板效应D高限效应2信号侦察实验中,下列哪些因素会影响人的判断A信号出现的概率B反应特征办法C噪音出现概率D反应倾向性3用恒定刺激法计算绝对阈限的方法A极限法B直线内插法C平均Z分数法D最小二乘法4比较研究包括A横段研究B纵向研究C个案研究D跨文化研究5信号检测论实验的方法A有无法B评价法C论述法D2005心理实验设计一、单项选择1.下列哪位心理学家于1887年创办了第一份心理学杂志()A冯特 B詹姆斯 C费希纳 D霍尔2.费希纳定律认为,感觉量和刺激量之间是()A线性关系 B幂函数关系 C对数关系 D非线性关系3.在因素设计中,一个因素仅在另一个因素的某一个水平上的效应,称为()A主效应 B交互作用 C简单效应 D事后效应4.研究结果能否在不同人群和不同种属之间进行推论,反映了()A内部效度 B外部效度 C统计效度 D结构效度5.物理刺激的强度不变,增加刺激作用于感官的时间,会使反应时间()A延长 B缩短 C不变 D不确定6.考察因变量的有效性的指标是()A效度 B信度 C敏感度 D可控度7.当两个总体存在差异,而统计推论的结论说没有差异,就犯了()AI类错误 BII类错误 CⅢ类错误 DⅣ类错误8.对于被试变量,只能采用()A组内设计 B组间设计 C拉丁方设计 D混合设计曲线的曲度越小,即离45度对角线越近,说明被试的感受性()A越高 B不变 C越低 D不确定10. 当刺激强度提高时,产生一个所必需的绝对变化增量就()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不确定二、多项选择11. 在用最小变化法测量感觉阈限时,容易出现的误差有()A时间误差 B习惯误差 C期望误差 D空间误差12. 选择因变量时,要注意指标的哪些特点()A有效性 B客观性 C数量化 D可靠性13. 下列哪些是因变量不敏感的例子()A高限效应 B地板效应 C低限效应 D天花板效应14. 测量感觉阈限的基本方法有()A评价法 B恒定刺激法 C最小变化法 D有无法15. 下列哪些自变量属于环境自变量()A噪音 B时间 C个性特征 D指导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