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启东中学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二历史(选修)试卷一.选择题(共40题,每题2分,共80分)1.王国维《殷周制度论》载:“盖诸侯之于天子,犹后世诸侯之于盟主,未有君臣之分也。
”材料反映的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A.封建等级秩序森严 B.中央集权尚未形成C.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D.政治与血缘相结合2.转型是个非常长期的曲折的复杂的历史过程,20世纪90年代历史学家唐德刚提出关于中国社会政治制度转型的理论——“历史三峡论”,他把先秦以来的中国政治社会制度变迁分为“封建、帝制与民治”三个大的阶段。
其中的“封建”阶段,我国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是()A.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 B.皇权和神权相结合C.家国同构 D.思想统一和政治统一互动3.周人经过克殷之战和周公三年东征,消灭了许多地方势力,造成了广大地区的权力真空,周得以“制五等之封,凡千百七十三国”。
这段材料说明分封制()A.以政治权力重构为前提 B.从西周时期开始实行C.确立周代基本政治原则 D.稳定西周的统治范围4.“考秦之制,……盖内外官制同一系统,丞相与守掌民事,太尉与尉掌军事,而御史与监,则纠察此治民治军之官者也。
”这段材料主要反映了秦朝()A.开创了行之有效的地方行政体B.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垂直管理C.官僚政治逐步取代传统贵族政治D.中央和地方出现机构臃肿的趋向5.秦统一后,“废封建,立郡县”,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但历代皇帝“分王子弟,以为屏藩”的现象一直延续到清朝。
这一现象说明()A.分王子弟是封建专制的体现 B.宗法制是中央集权的基础C.分封制有利于政权的稳定 D.周代制度在后代得以延续6.秦汉时期设立了朝议制度,凡遇军国大事,皇帝往往“下其议”于群臣;而唐代设立三省制,“置中书、门下以相监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
”其相似作用是()A.大幅提高了行政效率 B.有效解决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C.限制、监督了皇权 D.有利于皇帝决策时集思广益7.按唐制,中男(16至21岁)不服兵役,成男(22岁以上)才服兵役。
某次,封德彝提出中男服役的提议,得到太宗的许可。
但是魏征不肯签署文件,并指出这是竭泽而渔的做法。
最终此提议没有通过。
据此,你认为魏征供职于()A.尚书省 B.中书省 C.兵部 D.门下省8.史学家钱穆在论及唐代的科举时说:“唐代门第势力正盛,在那时推行考试,应考的还是有许多是门第子弟。
门第子弟在家庭中有家教熏染,并已早懂得许多政治掌故,一旦从政,比较有办法。
如是积渐到晚唐,大门第逐步堕落,应考的多数是寒窗苦读的穷书生。
他们除却留心应考的科目,专心在文选诗赋,或是经籍记诵外,国家并未对他们有所谓教育。
门第教训也没有了,政治传统更是茫然无知。
”钱穆认为唐代的科举制() A.摧毁了门阀政治 B.扩大了政权基础C.促进了社会公平 D.与人才培养脱节9.史学家徐中约曾说:“这种制度提供了布衣可以做宰相,可以为公卿,可以参政的机会。
于是而有政治上社会对流的可能性。
……政治获得了非常大的弹性。
”该“制度”最有可能是()A.世官制 B.察举制 C.皇帝制 D.科举制10.明朝出现海瑞扶棺式的冒死硬谏,海瑞谏嘉靖,几近痛骂,嘉靖帝碍于舆论,无可奈何;官僚集团或采取车轮战术,或发动集体抗议,在君主屈尊求情下仍决不让步。
这说明明朝()A.君主专制的高度强化 B.士大夫民主意识觉醒C.天理纲常的礼法加强 D.君主与士人共治天下11.清代政府发布最高命令分为两种:一种是明发上谕,一种是寄信上谕。
其中寄信上谕是指上谕由皇帝、军机处拟定后,封盖“办理军机处”印,不再经由六部,直接寄给受命令的人。
这一做法的主要作用是()A.保证了决策机密 B.强化了专制皇权C.提高了行政效率 D.适应了军务需要12.张广智《西方史学史》载:“一般来说,古希腊历史和文明的领域内,并不存在什么能够有权要求管辖全希腊的和某个地区的最高政治权力”,“即使在结盟的各个城邦之间,也是始终保持各自的独立地位。
”这反映出古希腊()A.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 B.人文主义使人性张扬C.平等互利的传统观念 D.城邦政治体制的特点13.公民大会是全体雅典成年男性公民都可以出席参加的最高权力机关,五百人议事会、十将军委员会、陪审法庭、执政官统统隶属于它,对它负责。
公民大会的决议是最后的裁断,具有最高的权威。
这反映了雅典民主政治制度的特点是()A.主权在民 B.直接民主 C.民主监督 D.依法执政14.“在雅典,公职津贴制实行后,特别是给出席公民大会和公民法庭的公民律贴,使穷人也能从政。
公民大会和公民法庭中的人数较前大为增加。
”材料表明公职津贴制的实行()A提高了公民的参政热情B使雅典公民摆脱了贫困地位C扩大了雅典的公民范围D基本铲除了贵族的政治特权15.“由于原先的血缘家族被打破,农民不能像以前那样通过家族在城邦的代言人来维护其利益,这样一来就迫使他们不得不亲自去雅典城出席公民大会,否则,就意味着他们常常处于一种有权力但无法行使的尴尬境地。
”这一局面的出现()A.得益于梭伦改革的开展 B.反映出大多数人的民主C.表明民主政治达到顶峰 D.推动雅典民主政治确立16.《十二铜表法》规定:“对于自己承认或经判决的债务,有三十日的法定宽限期;期满,债务人不还债的,债权人得拘捕之,押其到长官前,申请执行。
”下列对这部法律评价正确的是()A.罗马法发展到完备阶段 B.维护公民的私有财产C.确立了后世的立法规范 D.世界第一部成文宪法17.罗马帝国时期哈德良皇帝的一段批复明确指出:“你们(裁判官、行省总督)最好能够确定证人的诚实信用程度,他们的身份,他们的尊严,他们的名声,谁似乎闪烁其词,是否自相矛盾或显然的据实以答”。
由此可知()A.罗马人自由平等观念普及 B.罗马法注重对证据、证人的判断C.罗马法注重法官提取证据 D.法官必须依据事实断案18.罗马人制定出古代世界最为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丰富发展了西方古代政治文明。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①罗马法起点是《十二铜表法》,高度成熟是万民法②罗马法蕴涵的基本原则具有超越时代的永恒价值③从公民法到万民法体现了罗马人的务实灵活精神④罗马法有效的维护封建统治秩序,对后世影响深远A.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 D.③④19.孙中山在1913年9月二次革命失败后流亡日本,身处十分穷困之时,仍然相信“中国是可以实现社会主义的国度,这个国度应用来作为社会主义政府的典范”;并呼吁国际社会党执行局,协助他”。
材料表明()A.孙中山深受俄国社会主义革命影响B.不断失败导致孙中山转向社会主义C.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只是权宜之计D.孙中山吸收世界先进思想为我所用20.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中,民权主义要求主权在民,建立法制国家,……实行立法、司法、行政、考试、监察五权分立。
据此判断国民革命运动时期的下列活动中,属于典型的民权主义措施的是()A.改组国民党 B.建立广东国民政府C.建立黄埔军校 D.组织北伐战争21.毛泽东1939年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论述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
他指出:“民主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革命的必然趋势。
”这两个革命阶段能够有机连接的原因是()A.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B.俄国十月革命为中国提供了经验C.民主革命包含了社会主义因素D.中国国情决定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22.毛泽东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中提出:“农村斗争的发展,小区域红色政权的建立,红军的创造和扩大,尤其是帮助城市斗争、促进革命潮流高涨的主要条件。
所以,抛弃城市斗争,是错误的;但是畏惧农民势力的发展,以为将超过工人的努力而不利于革命,如果党员中有这种意见,我们以为也是错误的。
”由此可以推断当时中共党内()A.对革命道路的选择存在着分歧B.达成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共识C.普遍赞同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D.全力纠正博古等人的“左”倾错误23.抗战时期外国记者到延安采访时,发出这样的感叹:“原来还有另一个中国啊!”他们称延安是“思想工厂”。
在这里产生的“思想”主要是指()A.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B.揭示了中国革命的前途等问题C.提出人民民主专政理论 D.解决了新中国的国家性质等问题24.毛泽东思想是伴随着中国革命的历程而形成和不断发展的。
下列旅游景点能见证毛泽东思想成熟并被正式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的是()25.“文革”结束后,从“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到邓小平南巡讲话,我国出现了两次重要的思想解放。
这两次思想解放分别是指()A.否定文化大革命和否定以阶级斗争为纲B.纠正“左”倾错误和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C.破除对领袖的个人崇拜和对传统社会主义模式的崇拜D.确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和确定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26.1984年,邓小平在谈到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时说:“农村这一套不能完全搬到城市,因为城市比农村复杂得多”,城市改革“是走一步看一步,有不妥当的地方,改过来就是”。
这体现了邓小平改革思想中()A.摸着石头过河的思想 B.实事求是的原则C.紧紧依靠群众的思想 D.全面改革的思想27.1992年春,邓小平视察南方并发表了重要讲话,媒体进行了跟踪报道。
下列四组文章中属于对这一事件进行报道的是()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B.《论祖国统一的方式》《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全力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D.《发展是硬道理》《重新审视计划和市场的关系》28.口号也能折射出时代发展的脉络。
下面口号按提出时间的先后排列,正确的是()①全世界人民热爱毛主席②苏联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③不管白猫黑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④“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A.②①④③ B.②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③29.法国《费加罗报》1970年4月27日发表时事评论:“人们可以说,并且人们在说:中国是继苏联、美国、法国和日本之后的第五个空间大国。
不,中国是第三个空间大国,实际上,凭时间的排列没有根据技术能力排列重要。
”该评论可以佐证当时中国()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卫星发射技术取得重大突破C.载人航天技术成功实践 D.“科教兴国”战略成效显著30.1988年9月邓小平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一文中指出:“从长远看,要注意教育和科学技术。
……最近,我见胡萨克时谈到,马克思讲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非常正确的,现在看来这样说可能不够,恐怕是第一生产力。
将来农业问题的出路,最终要由生物工程来解决,要靠尖端技术”。
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A.奠定了“科教兴国”战略的理论基础B.有利于我国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C.发展了马克思关于生产力的理论D.为我国科技发展指明了方向31.“×××,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