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生产运作管理的发展趋势的认识
人们对物质产品的需求是首要的,但也是有限的。
当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满足以后,精神生活便成为主要追求。
按照“边际效用递减”法则,物品重复出现,顾客的感知价值递减,同时,时间、质量、服务和环境保护等都将成为人们考虑的因素。
因此,需求的变化规律决定了生产运作管理以下几个发展趋势。
基于时间的竞争
当今世界经济发展迅速,顾客对于产品的要求越来越高,个性化、质量、时间都会影响顾客的满意度。
企业方面,在兼顾以上三者的情况下,还需考虑生产成本,而企业传统的手工生产、大量生产、精细生产、大量定制都不能完全满足以上的要求,这时即时顾客定制应运而生,它要求企业在顾客提出要求后立即提供顾客所需的产品和服务。
但是就目前的企业生产运作管理的能力,这无疑是一种巨大的挑战,想达到这一水平还有待时日,但这将是企业未来提高自身竞争优势的必争之地。
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
伴随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传统意义上的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边界越来越模糊。
二者间不再是简单的分工关系,而更多地表现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融合趋势。
这一趋势在高科技产品中更为明显:在高科技产品中,服务价值的比重往往超过实体价值的比重,全球著名的制造企业如美国通用汽车公司、IBM和戴尔等都是服务性制造企业的尝试者。
将传统的制造和服务融合,符合人们需求的发展规律,是企业的发展方向,能为企业创造持续的竞争优势。
我国国内生产者服务业的有效服务提供不足,服务质量提升缓慢,总体规模难以扩大,这是我国制造业的当前面临的困境。
如何促进我国先进制造业和生产者服务业在企业层面融合发展,使我国尽快走上高效的规模经营和集约发展之路,这是我国企业管理者必须思考的一个问题。
跟上世界先进制造企业的发展脚步,探寻适合中国国情的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的有效途径,是我国生产运作管理的发展趋势之一。
绿色制造和绿色供应链
人们在不断改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质量的时候,自己所处的生存环境却在生产发展的过程中日益恶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
当前,世界上掀起一股“绿色浪潮”,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热点,并列入世界议事日程。
粗放式的能源消耗导致的资源枯竭是人类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最大难题,如何最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资源获得最大的效益,使子孙后代有资源可用是人类生产活动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而绿色制造所要达到的目的,就是对输入制造系统的一切资源的利用达到最大化。
制造业改革刻不容缓,改变传统制造模式,推行绿色制造技术,实行包括绿色设计、绿色材料选择、绿色制造工艺、绿色包装、绿色营销和绿色回收在内的绿色供应链管理,这样才能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
生产运作管理已经从传统的制造业扩大到了非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融合最典型),将生产运作与计算机科学、运筹学、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等学科相结合,实现生产经营服务一体化,向即时顾客定制迈进,同时综合考虑环境问题,践行绿色制造和绿色供应链,这是生产运作管理发展的大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