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18章平行四边形单元备课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18章平行四边形单元备课
3.了解两条平行线之间距离的意义,能度量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
4.探索并证明中位线定理.
德育目标:1.通过几何问题的证明和计算,体验证法和解法的多样性,渗透转化思想.
2.通过动手实践,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平行四边形、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性质和判定,掌握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会应用平行四边形和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的相关知识以及三角形中位线定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精练
教科书习题.
精记
平行四边形、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性质和判定,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
板书设计
18.1平行四边形
18.1.1平行四边形的性质(2课时)
18.1.2平行四边形的判定(3课时)
5课时
18.2特殊的平行四课时)
18.2.3正方形(1课时)
5课时
单元概括整合
1课时
教学反思
坝陵中学2018年春备课(课时)记录表
年级:八年级科目:数学第一备课人:简建平第二备课人:总课时:
教学内容
第18章平行四边形
课型
单元备课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理解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概念,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探索并证明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并能运用它们进行证明和计算.
教学难点
分清平行四边形与矩形、菱形、正方形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能够灵活运用平行四边形、特殊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性质和判定方法进行推理论证.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内容、方法、步骤
精
讲
1.关于平行四边形及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概念之间从属、种差、内涵与外延之间的关系.
本章概念比较多,概念之间联系非常密切,关系复杂.由于平行四边形和各种特殊平行四边形的概念之间重叠交错,容易混淆,因此弄清它们的共性、特性及其从属关系非常重要.实际上,有时学生掌握了它们的特殊性质,而忽略了共同性质.如有的学生不知道正方形既是矩形,又是菱形,也是平行四边形,应用时常犯多用或少用条件的错误.教学时,不仅要讲清矩形、菱形、正方形的特殊性质,还要强调它们与平行四边形的从属关系和共同性质.也就是在讲清每个概念特征的同时,强调它们的属概念,弄清这些概念之间的关系.在原有属概念基础上附加一些条件(种差),通过扩大概念的内涵、减少概念的外延的方式引出新的种概念;同时在原有属概念的性质和判定方法的基础上,来研究种概念的性质和判定方法.弄清这些关系,最好是用图示的办法.在弄清这些图形之间关系的基础上,还要进一步向学生说明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之间的反变关系,即内涵越小,外延越大;反之外延越小,内涵越大.例如,正方形的性质中,包含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所有的特征,它的外延很小,而平行四边形的外延很大.弄清了各种特殊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各种平行四边形之间的从属关系也就清楚了,它们的性质定理、判定定理也就不会用错了.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
从培养学生的推理论证能力的角度来说,本章处于学生初步掌握了推理论证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和提高的阶段.本章内容比较简单,证明方法相对比较单一,学生前面已经进行了一些推理证明的训练.但这种训练只是初步,要进一步巩固和提高.教学中同样要重视推理论证的教学,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在推理与证明的要求方面,除了要求学生对经过观察、实验、探究得出的结论进行证明以外,还要求学生直接由已有的结论对有些图形的性质通过推理论证得出.另外,为了巩固并提高学生的推理论证能力,本章定理证明中,除了采用严格规范的证明方法外,还有一些采用了探索式的证明方法.这种方法不是先有了定理再去证明它,而是根据题设和已有知识,经过推理,得出结论.另外也有一些文字叙述的证明题,要求学生自己写出已知、求证,再进行证明.这些对学生的推理能力要求较高,难度也有增加,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对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好处.教学中要注意启发和引导,使学生在熟悉“规范证明”的基础上,推理论证能力有所提高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