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NEW)自动控制原理

(NEW)自动控制原理

(每章的知识要点的(*、)是老师的,别的自己写的)你能回答这三个问题吗!?1:什么是稳态分量,什么是动态分量? 2:什么是稳定?3:为什么说闭环特征方程的根在s 的左半平面系统才能稳定! 对于问题1: (1)动态过程动态过程又称过渡过程或瞬态过程,指系统在典型输入信号作用下,系统输出量从初始状态到最终状态的响应过程。

由于实际控制系统具有惯性、摩擦以及其它一些原因,系统输出量不可能完全复现输入量的变化。

根据系统结构和参数选择情况,动态过程表现为衰减、发散或等幅振荡形式。

显然,一个可以实际运行的控制系统,其动态过程必须是衰减的,换句话说,系统必须是稳定的。

动态过程除提供系统稳定性的信息外,还可以提供响应速度及阻尼情况等信息。

这些信息用动态性能描述。

(2)稳态过程稳态过程指系统在典型输入信号作用下,当时间t 趋于无穷时,系统输出量的表现力式。

稳态过程又称稳态响应,表征系统输出量最终复现输入量的程度,提供系统有关稳态误差的信息,用稳态性能描述 个人想法:稳态分量就是时间趋于∞时剩下的部分。

动态分量(瞬态分量)就是时间趋于∞表现为衰减、发散或等幅振荡形式的部分。

对于问题2:(1)所谓稳定性,是指系统在扰动消失后,由初始偏差状态恢复到原平衡状态的性能。

(2)根据李雅普诺夫稳定性理论,线性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可叙述如下:若线性控制系统在初始扰动的影响下,其动态过程随时间的推移逐渐衰减并趋于零(原平衡工作点),则称系统渐近稳定,简称稳定;反之,若在初始扰动影响下,系统的动态过程随时间的推移而发散,则称系统不稳定。

个人想法:和(1)差不多! 对于问题3:线性系统的稳定性仅取决于系统自身的固有特性,而与外界条件无关。

因此,设线性系统在初始条件为零时,作用一个理想单位脉冲δ(t),这时系统的输出增量为脉冲响应c(t)。

这相当于系统在扰动信号作用下,输出信号偏离原系统的输出增量为脉冲响应c(t)。

这相当于系统在扰动信号作用下,输出信号偏离原平衡工作点的问题。

若t ∞→时,脉冲响应0)(lim =∞→t c t即输出增量收敛于原平衡工作点,则线性系统是稳定的。

设闭环传递函数如式(3—61)所示,且设i s (i=1,2,…,n) 为特征方程D(s)=0的根,而且彼此不等。

那么,由于δ(t)的拉氏变换为1,所以系统输出增量的拉氏变换为C(s)=∑=-=ni ii s s A s D s M 1)()(=)2()()(22111k k k rk jq j i mi ss s z s K ωωζ++--∏∏∏===式中,q+2r=n 。

于是系统的脉冲响应为c(t)=t e B eA k k rk t k qj ts j k k j )1cos(211ζωωζ-+∑∑=-=+∑----,)1sin(122t e tB C k k t k k k k k k k k ζωζωωζωζ t 0≥上式表明,当且仅当系统的特征根全部具有负实部时,其才是收敛的! 个人想法:由于拉氏反变换可以用留数的性质去求解,得到的部分包含指数部分ip e,而i p 就是闭环特征根。

当其为实数时,显然只有当其为负实数时它才能收敛,而当其为复数时,指数又可以分解为)sin (cos b j b e e e a bj a p i +==+,三角函数部分是震荡部分,即i p 含负实部时系统才收敛,又或者说系统的特征根全在s 的左半平面时系统才是稳定的。

第一章㈠:什么是伺服系统?即被控量是机械位置及其导数时。

㈡:对系统的基本要求?稳定,快速,准确。

⎪⎩⎪⎨⎧=复合反馈(闭环)开环控制 ⎪⎩⎪⎨⎧扰动有用输入外作用值得注意的:反馈控制实质是一个按偏差进行控制的过程。

线性(能写成特定的形式),定常(系数是常数)。

第二章一、本章知识要点:1、线性定常系统的四种数学模型。

微分方程、传递函数、结构图、信号流图。

2、传递函数的定义及其性质。

(29P )3、求取有源网络(集成运放,m 可能大于n )、无源网络(RC 电路)。

先传递→微分方程 ①:画出运算电路(电感:LS 电容:CS1); ②:KIL KVL 、定理;③:n nndtd s =4、结构图的等效变换与简化:⎩⎨⎧动法则;、分支点与比较点的移并、反馈;、结构图的运算:串、)2)1 5、⎪⎪⎩⎪⎪⎨⎧±开环传函前向通路闭环传递函数:开环传递函数:前向通路传递函数:1)()()(s H s G s G6、将系统结构图→信号流图7、Mason 公式(梅森)∆:特征因子;-+-=∆∑∑c b a L L L 1;⎩⎨⎧∑∑益和为两两不相关回路的增为单独回路的增益和c b a L L L 条前向通路增益:第k p k余因子;条前向通路增益的特征:第k k ∆ 条前向通路增益:第k p k∑=∆⨯∆==nk k k p s R s C P 11)()(㈠:建立控制系统数学模型的方法有几种?两种:分析法、实验法。

值得注意的:对于给定系统,梅森公式的∆是确定的,只是对于不同的源节点阱节点其前向通路k p 和余因子式k ∆是不同的!一般分析的时候定义了初始条件为零!定义了初始条件时要拉氏变换时要考虑初始值!第三章一、本章知识要点:1、输出响应(二阶震荡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

2、典型二阶震荡系统的标准闭环传递函数:2222)(nn ns s ωζωω++=Φ 3、典型二阶震荡系统6项动态指标的定义与计算公式。

4、闭环特征方程:0)()(1=+s H s G 。

与劳斯Routh 稳定判据。

5、稳态误差系数a v p K K K ,,及稳态误差ssr e 。

用系数法求ssr e 。

6、线性系统的稳态误差⎩⎨⎧ssn ssr e e 扰动稳态误差:给定稳态误差:利用误差系数求解:⎪⎪⎩⎪⎪⎨⎧===→→→)()(lim )()(lim )()(lim 2000s H s G s K s H s sG K s H s G K s a s v s p利用线性叠加原则处理复杂输入。

Routh 表⇒○1系统闭环稳定性; ○2第一列元素全为正,求取某些参数的取值范围。

㈠:∞=∞)(ss e 为什么说系统是稳定的?不好说。

㈡:在复平面的坐标系中,为什么说离坐标原点越近的对系统影响越大? 不知道。

㈢:赫尔维茨: 自己看书,就几个东西! ㈣:劳斯稳定判据: 稳定的条件是:第一列全为正。

第一列出现几次符号变化即有几个在s 右半平面的根,特殊的:某行第一列出现零,出现的零的行除第一项其余并不全为零,(特征方程乘以(s+a )),某一行全为零时,建立辅助方程。

(这种情况表明特征方程中存在一些绝对值相同但符号相异的特征根,辅助方程的系数一般为偶次,表明数值相同,符号不同的根数)。

5:误差:误差信号)(t e 包含瞬态分量)(t e ts 和稳态分量)(t e ss 两部分,但由于系统必须稳定,故当时间趋于无穷时,)(t e ts 必有趋于零。

因而,控制系统的稳态误差定义为误差信号)(t e 的稳态分量)(∞ss e ,常以)(∞ss e 简单标志。

当输入的拉氏变换式在虚轴上解析,可用公式:)()(1)()()(limlim 0s H s G s sR s sE e s s ss +==∞→→值得注意的:一阶系统不能实现对加速度函数的追踪;系统对输入信号导数的响应,就等于系统对该输入信号响应的导数,或者,系统对输入信号积分的响应,就等于系统对该输入信号响应的积分; 一般认为:阶跃输入对系统来说是最严峻的工作状态。

第四章一、本章知识要点:1、什么叫根轨迹:当根轨迹增益K 从∞→0,系统所有的闭环特征根的运行轨迹。

2、根轨迹的作用:1.稳定性、动态性能、稳态性能(线性系统的三大性能指标)。

3、绘制依据的函数:)()(s H s G 。

4、关于s 平面z 平面ω平面的稳定域。

对于s 平面:稳定的要求所有的闭环特征根位于s 的左半平面;对于z 平面:稳定的要求所有的闭环特征根位于z 平面的单位圆内;对于ω平面:稳定的要求所有的闭环特征根位于ω的左半平面;其中11-+=ωωz 。

㈠:是不是可以这样说:虽然根轨迹曲线是有多条的,且起于极点终于零点,而对应的s 值只有唯一的*K 与之对应,而单个*K 值却对应n 个s 值(一般n m ≤,如果n m ≥取m )。

值得注意的:如果不考虑根轨迹的走向,由根轨迹的相角条件可知,根轨迹与其*K 无关, 只有考虑到根轨迹的走向时才和*K 有关。

在根轨迹绘制过程中,由于需要对相角和模值进行图解测量, 所以横坐标与纵坐标必须采用相同的坐标比例尺。

根轨迹在s 平面相遇,说明存在重根(对方程求导其值为零)。

要对复数零、极点求相应的终止角与起始角。

第五章一、本章知识要点:1、频域分析)()()()()()(ωωωωωjQ P j H j G s H s G j s +=→=2、幅频特性、相频特性、对数幅频特性;模|)()(|)()()(ωωωωωj H j G jQ P A =+= →幅频特性)()(arctan)(ωωωϕP Q =→相频特性)(lg 20)(ωωA L =→对数幅频特性3、奈氏曲线、Bode 图、尼柯尔斯曲线。

4、如何绘制概略的奈氏曲线及Bode 图。

㈠:对数频率特性的横、纵坐标分布有什么好处? 对数频率特性采用ω的对数分布实现了横纵坐标的非线性压缩。

作用:便于在较大频率范围内反映频率特性的变化情况。

而纵坐标采用)lg(20ω则将幅值的乘除运算转化为加减运算!㈡:幅相特性曲线的辅助圆画法:由于一般已知一个图形,要我们去求它的穿越次数,如210P 的)(e 图,将)(s G 写成下面的形式v ss G Ks G )()(1=我们可由图知其起点:)0()90(*)0(,)0(10j G v A +-=∞=ϕ易知01180)0(-=j G 。

又因为辅助圆的定义为起始于)0(1j G 做弧度为)90(*0-v 半径为无穷大的圆。

其他的就好求了!㈢:频率分析法怎么和开环增益联系起来了?由于开环传函可以写成)()(1s G sKs G v =;又因为开环幅相曲线与实轴的交点即是使0)](Im[=x j G ω时)](Re[x j G ω的值。

而我们分析该系统是否稳定的时候就是考虑其穿越)0,1(j -左侧负实轴的次数,及其开环极点数(奈氏判据)。

分析0)](Im[=x j G ω我们发现,x ω的值与K 并无关系,即开环幅相曲线的穿越频率x ω不随参数K 的变化而变化,是固定的。

但是对于)](Re[x j G ω的值却与K 有关系,由K 值可以确定开环幅相曲线与实轴的交点,从而改变系统的稳定状况。

㈣:对数幅相奈氏判据与幅相奈氏判据的联系:我们知幅相曲线中的)0,1(j -对应于对数幅相曲线中的0)(lg 20)(==ωωA L ,,1,0)12()(±=+=k k πωϕ;故当0)(>ωL 且 ,1,0)12()(±=+=k k πωϕ时即对应于幅相曲线中)0,1(j -左侧负实轴的交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