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星教育网 丰富的资源最快的更新优质的服务诚信的运作文言文阅读总复习学案江苏南通兴仁中学羌雪霞复习目标:1.掌握常用的实词、虚词的用法;2.顺畅地朗读和翻译文言句子;3.掌握文言阅读题的常规答题方法。
复习重点:同复习目标复习过程:共同回忆,总结归纳,反复训练。
复习过程:一、展示近几年文言文考查要点:1.朗读节奏的把握;2.重要实词、虚词的理解;3、重点句子的翻译;.4.分析与综合:概括文言文的主要内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5.初步欣赏古代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现手法。
二、近五年文言文选文题材:06年韩信07年魏文侯08年吴起09年赵普10年蒋士铨三、分类解说各类题的解题方法(一)朗读节奏的解题方法:1.通晓文意;2.找寻规律。
1.朕不与迁官——主语谓语之间应停顿。
2.知我不遭时也———句子没有主语,而宾语较长时,谓语与宾语间应停顿。
.3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古代是两个单音节词,而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双音节词,应分开读。
4.若夫霪雨霏霏——句首发语词后面应有停顿,如“至”、“至若”、“盖”等。
5.因恸绝良久———放在句首的关联词后面应有停顿,如“且”、“故”、“因”等。
6.而伯乐不常有——“而”字用在分句句首,表转折时,后面应停顿。
归纳:(1)主谓之间必须分;(2)发语词与后面内容必须分;(3)关联词语与后面内容必须分;(4)动词与宾语之间应该分;(5)修饰语与中心语之间可以分;(6)介宾短语不能分。
总原则:(1)看懂句子内容;(2)按第一层次划分。
(二)文言实词复习命题透视近几年中考对文言实词的考查有以下特点:①实词的考查集中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通假几个考点上面;②命题方式多种多样,常见的考查方式主要有三种:具体释义、单项选择和判断正误,以具体释义为主。
1.古字通假现象古汉语中,有些字可以用声音相同或相近(有时形体也相近)的字来代替,这种现象就叫通假。
表示了准确的意义,但未出现的字是本字,代替本字出现的即是通假字。
古字通假现象可分为以下四种类型:①用形声字的声旁代替形声字本身。
如“满__坐_寂然,无敢哗者”,“坐”通“座”;②用形声字代替声旁字。
如“食之本能尽其材”,“材”通“才”;③声旁相同的形声字相互替代。
如“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適”通“谪”;④读音相同但字形不同。
如“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指”通“直”。
育星教育网 丰富的资源最快的更新优质的服务诚信的运作2.古今异义现象在文言文中,有些古今相同实词,由于演变的结果,词的含义表现出以下几种差异:①词义扩大。
如“江”和“河”古时专指长江与黄河,现在泛指江河。
②词义缩小。
如“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中的妻子指的是妻子和儿女,现在专指男子的配偶。
③词义转移。
如“先帝不以臣卑鄙”中的“卑鄙”古义指身份低微,出身低下(即地位低见识浅),而现在是品德恶劣、不道德的意思。
④词义交叉。
如“怜”,古今意义都有怜悯的意思,但“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中的“怜”解释为爱怜比较适合文意。
A古今异义的单音词集录去(距离。
日始出时去人近/离开。
一狼径去)但(只。
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曾(乃,竟。
曾不若孀妻弱子)谢(道歉。
长跪而谢)借(即使,假设。
借第令勿斩)比(等到。
比至陈)间(夹杂。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控(拉开。
将军角弓不得控)委(抛弃,舍弃。
~弃。
~之于地。
)发(打开,开启。
成有子九岁,窥父不在,窃发盆)举(推荐,选用。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征(征兆,迹象。
征于色,发于声)或(有人/某时/ 或者)汤(热水,开水。
日中如探汤)郭(外城。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寻(不久。
未果,寻病终。
)走(跑。
扁鹊望桓侯而还走)忠(尽力做好本分的事.忠之属也)狱(案件。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鄙(边邑,边境。
蜀之鄙有二僧。
)再(第二次。
再而衰,三而竭)向(过去的,以前的。
向为身死而不受)池(护城河。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B古今异义的双音节词节录绝境(与世隔绝之地。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交通(交错相通。
阡陌交通)妻子(妻子和儿女。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无论(不要说,不用说。
无论魏晋)所以(……的方法,……的原因。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会计(聚会商议。
豪杰与皆来会计事)往往(处处,到处。
卒中往往语)经纶(筹划治理。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痛恨(痛心和遗憾。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开张(扩大,不闭塞。
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感激(有所感而情绪激动。
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牺牲(古代祭祀用的猪、牛、羊等。
牺牺牲玉帛,弗敢加也)以——为(把……作为。
以虫蚁为兽)可以(可以凭借。
可以一战)明年(今年的下一年,第二年。
越明年,政通人和)几何(多少。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南极(从南面到达某地。
南极潇湘,北通巫峡)排空(冲向天空。
阴风怒号,浊浪排空。
)卑鄙(身份低微,出身鄙野。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3.一词多义现象一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的词叫多义词。
在古今语言中,一词多义现象都是普遍存在的。
文言文以单音词为主,多义现象更为明显,有些多义词常用的义项往往多达五六个甚至十几个。
然而无论多少,在一个句子里某词的具体含义只能是确定的一项。
掌握词语的不同意义并能根据语言环境确定词语的意义,是阅读文言文的基础。
对于这些词的辨析,首先要把握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本义,即最初的意义;引申义,包括比喻义、假借义等,指词语在一定的环境中,逐渐引申出一些新的意义。
其次,要根据不同的语境揣摩同一词语表示的不同意思。
再次,还要结合古人的语言习惯分析词语的意义。
初中常见文言实词多义集录:◎安(1)形容词,安定的、安逸的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形容词,安稳的、稳定的如:风雨不动安如山(3)疑问代词怎么如:安得广厦千万间(4)动词养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比(1)动词挨着对着天涯若比邻(2)动词比作如:每自比于管仲、乐毅(3)动词相比曹操比于袁绍(4)等到比至陈◎兵(1)士兵军队如:可汗大点兵(2)兵器武器兵革非不尖利也◎池(1)名词,古代护城河如: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2)名词水池墨池记◎出(1)动词,出现、露出如: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2)动词出去、出来如:不复出焉(3)动词拿出如:皆出酒食(4)动词产生如:江山代有才人出(6)作名词殚其地之出生产的东西◎处(chù)(1)名词地方几处早莺争暖树(2)名词时候时间乡书何处达(3)ch ǔ动词处在处江湖之远◎次(1)名词,层次不可计其层次矣(2)动词,编次、编排陈胜、吴广皆次当行(3)动词,驻扎、停留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次北固山下◎从(1)动词,跟从,跟随择其善者而从之(2)动词,依从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3)形容词,从前的,以前的来从楚国游(4)形容词,从容◎道(1)动词说:不足为外人道也(2)名词道路:古道西风瘦马(3)名词道德:伐无道,诛暴秦(4)名词规则正确的方法:以谘诹善道(5)名词学问学说:即加冠,益幕圣贤之道(6)名词,道义: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得(1)动词,得到:既出,得其船一狼得骨止(2)动词,达到(3)动词,能够,可以:余因得遍观群书(4)通“德”动词感激恩德: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发(1)名词,头发:可怜白发生(2)动词出发朝发白帝,暮至江陵(3)动词开放野芳发而幽香(4)动词征发、征派发闾左谪戍鱼阳(5)起,被任用舜发于畎亩之中◎负(1)动词,背负:负者歌于途(2)动词依靠,依附负势竞上,互相轩邈◎感(1)动词被感动:帝感其诚(2)动词伤感: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3)动词感慨: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臣不胜受恩感激◎观(1)名词景观: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2)动词,观看:观赏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3)动词阅读:家贫无从致书以观4.词类活用现象:文言文中,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某些实词临时改变它原来所属词类的意义和功能,当成另一类词使用,这种现象叫“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①名词活用为动词。
如“域民不以封疆之界”中的“域”意思是限制。
一狼洞其中打洞妇抚儿乳喂奶名之者谁命名公将鼓之击鼓置人所罾鱼腹中用网捕狼不敢前上前愿为市鞍马买不能名其一处也说出②名词作状语。
如“箕畚运于渤海之尾”中的“箕畚”指用箕畚(装土石),表示运输的工具。
其一犬坐于前像狗一样狐鸣呼曰孔子东游乃丹书帛曰北通巫峡,南极潇湘亮躬耕于陇亩亲自③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如:“此皆善良”中的“善良”指善良、诚良的人。
温故而知新旧的知识新的知识择其善者而从之优点长处将军身被坚执锐坚固的盔甲锐利的武器百废具兴废弃的事情行阵和睦优劣得所能力强与能力弱的人作奸犯科④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如:“亲贤臣,远小人”中的“亲”“远”意为亲近,疏远。
京中有善口技者擅长善于恢弘志士志气发扬光大⑤动词活用为名词。
如:“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中的“出”“入”意为出产的东西,收入的东西。
猛浪若奔奔跑的马屠惧,投以骨屠户⑥意动用法。
某些名词、形容词带了宾语,语意含有“以……为……”,“认为……是……A.名词的意动主观上认为宾语是什么例:父利其然也。
利:原为名词,现做意动动词,可译为“认为这样是有利的”B.形容词的意动,主观上认为宾语具有某种特征、特点。
例:不耻下问认为――是耻辱一览众山小认为――都是渺小的固以怪之矣认为这样很怪异⑦使动用法A.动词的使动用法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使――恼怒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B.形容词的使动用法苦其心志,劳其筋骨无案牍之劳形使――劳累(三)文言文虚词复习之㈠动词“到”例:①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②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③辍耕之垄上(二)代词⒈代人⒉代物例:①渔人甚异之②录毕走送之③策之不以其道⒊代事例:①闻之,欣然规往②属予作文记之③弗之怠④肉食者谋之(三)助词⒈“的”例:①水陆草木之花②虽有千里之能③醉翁之意不在酒④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⒉无义,不译⑴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例: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②而两狼之并驱如故③甚矣,汝之不惠④虽我之死,有子存焉⑤妻之美我者,私我也⑵宾语前置的标志例:①何陋之有⑶定语后置的标志例:①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②马之千里者⑷凑足音节例:①久之,目似瞑意暇甚②鸣之而不通其意③怅恨久之④公将鼓之之字可代人事物,定名之间可译“的”用作动词“去、往、到”,用作助词可不译其1、用作第三人称,相当于“他、她、它(们)”2、活用为第一人称。
3、在句中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
4、指示代词,相当于“那”“这”之类的词。
5 、指示代词.表示“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
例: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例:“其”用作第三人称,相当于“他、她、它(们)。
”妻跪问其故。
例:“其”活用为第一人称。
相当于“我(的)”、“自己(的)。
”常蹲其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