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04连续刚构施工作业指导书

04连续刚构施工作业指导书

京沪高速铁路四标段三工区桥梁工程编号:04京杭运河特大桥连续刚构施工作业指导书单位:编制:审核:批准:2008年07月20日发布2008年08月01日实施京沪高速铁路桥梁工程京杭运河特大桥连续刚构施工作业指导书1、适用范围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京沪高速铁路四标段三工区DK687+811.8~899刚构桥。

2、作业准备2.1内业技术准备开工前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学习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审核施工图纸,澄清有关技术问题,熟悉规范和技术标准,制定施工安全保证措施,提出应急预案,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对参加施工人员进行上岗前技术培训,考核合格后上岗。

2.2外业技术准备组织进行现场勘查,收集各种技术数据,修建临时设施,保证“三通一平”,满足施工需要。

3、技术要求连续刚构混凝土施工采用碗扣式支架+平板钢模,外模统一采用90×150cm平板钢模。

为了保持平板钢模的平整度和刚度,模板外侧设置10号槽钢背带。

混凝土由拌和站集中生产,混凝土输送车运输,混凝土泵车泵送入模,插入式振捣棒振捣。

浇筑顺序为先浇底板,再浇腹板和顶板。

4、施工工序及工艺流程4.1施工工序刚构施工工序为:地基处理→搭设支架→支立底模板→绑扎钢筋→支立侧模模板→模板加固检查→浇筑梁体混凝土→梁体养生→拆除模板、支架→混凝土养护工序流程4.2京杭运河特大桥刚构桥施工工艺框图京杭运河特大桥刚构桥监理检验流程框图5、施工要求5.1准备工作开始施工前,首先进行现场踏勘,对刚构桥的平面位置、标高进行复核,并对设计图的结构尺寸及工程量进行审核,确定无误后,方可施工。

5.2基础处理刚构桥支架基础处理采用混凝土加固处理。

135-139#承台基坑采用8%灰土分层回填,层厚不大于30cm,每层压实度不小于85%,基坑处理完毕后在支架范围内浇筑一层c20混凝土,混凝土厚度为20cm。

136#墩到138#墩之间上跨206国道,地基不再进行处理。

5.3支架搭设京杭运河特大桥刚构部分DK687+811.8~DK687+899全长87.2m,上跨G206国道,共分4跨1联,跨径组合为16.5+21+24+16.5m,施工采用满堂支架预留宽7.5m,净高4.5m车道门洞过渡。

为确保工程质量及G206国道运营安全,施工中设立彩钢板隔离网、警示牌、反光铜锥、信号灯以及限速、安全标志标牌等。

京杭运河特大桥78m连续刚构施工搭设支架沿国道左右幅分别预留宽7.5m,高4.5m门洞。

支架预留门洞按照国道现行车道标准设计,单幅路面宽度7.5m,共设左右两幅。

门洞采用45c工字钢横梁,横梁上用木工板进行满铺封闭,防止坠物。

门柱采用碗扣支架,宽度1.2m,步距30cm,步高60cm,横向、纵向设剪刀撑加固。

根据京沪高铁进度安排,该刚构梁部施工134天,养护56天,刚构梁部施工完成后,国道现浇支架拆除国道恢复通行需7天,因此跨G206国道施工时间为197天,即2009.3.1—2009.9.15日完工。

施工期间车辆沿门洞通过,限速20km/h,在两端各100m处设限速标志。

5.4支架预压在支架搭设完毕,顶层方木铺设后,在支架顶面铺设旧竹胶板进行预压,支架预压重量为设计重量的1.2倍,预压顺序模拟混凝土浇筑顺序,分层预压。

在预压过程中进行沉降观测。

预压之前在竹胶板上预设沉降观测点并进行第一次观测,在预压50%时候进行第二次观测,在预压100%重量后进行第三次观测,之后每日持续观测,直至支架稳定。

支架预压稳定后,进行卸载,卸载完成后,对沉降观测点重新进行观测,比较预压前后的标高。

5.5刚构桥模板安装支架预压完毕后,进行模板安装。

按照测量放样的边线支立侧模板,模板板面之间内侧模板缝密封并磨平,脱模剂采用地板蜡,使内模平整、线条顺直、接缝严密、不漏浆。

模板外侧采用方木支撑,支撑应合理、牢固,几何尺寸、轴线偏差符合规范和设计要求。

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符合设计要求。

5.6刚构桥钢筋安装模板安装完毕后,安装钢筋。

在模板顶面测放中线及底模板边线,并做明显标志。

按照测量放样的边线确定钢筋骨架和正斜布钢筋主筋及变形缝的安装位置,钢筋加工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

钢筋进场后按规范要求进行原材料检验,并进行现场焊接试验。

钢筋先在预制场地按设计图纸加工制作样品,检查合格后再成批加工,运到现场安装。

在预制场地加工时,应架空施工,防止与地面接触生锈,钢筋如果生锈,应先除锈后加工。

钢筋焊接采用500型焊机,施工电流控制在200A,防止电流过大,发生啃边咬筋现象。

焊条用J506型,保证焊接强度。

焊接主筋采用双面焊,焊缝长度不小于5d,焊缝宽度不小于0.7d,焊缝厚度不小于0.25d。

焊缝要饱满,光滑,无气泡,焊渣必须清除干净。

骨架焊接时,不同直径钢筋的中心轴线应在同一直线上。

焊接过程中遵循由中间向两边,由下部向上部的焊接顺序。

钢筋与周边模板之间放置符合设计要求的保护垫块,垫块应与钢筋扎紧,做到成型标准,绑扎牢固,表面清洁。

钢筋的安装与制作有专人负责,操作人员持证上岗,业务熟练。

5.7浇筑混凝土混凝土在拌和站集中生产,混凝土运输车运输,现场用混凝土泵车泵入模。

混泥土坍落度控制在16-20cm。

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水平分层,斜面推进,每层混凝土的层厚在30cm内,振捣插入点间距在25cm~30cm,距模板不小于15cm,振捣时插入下层混凝土10cm左右,使上下层形成整体。

振捣达到混凝土表面不再冒气泡、不再显著下沉的标准,确保混凝土的密实度及拆模混凝土表面无气泡无蜂窝、麻面。

混凝土浇筑应连续不间断,浇筑混凝土时的温度超过32度或低于5度时,分别采取降温和保温措施。

混凝土施工结束后,应急时收浆、抹面,保证混凝土表面平整光洁无裂纹,并及时采取有效的养生措施,时间不少于14天。

5.8沉落缝处理沉落缝外部采用浸沥青木板,木板厚度2cm,加工成外口宽2 cm,内口宽1.5cm,高3 cm的梯形状嵌入缝内,内部采用沥青麻絮填实。

6、劳力组织6.1劳动力组织方式:采用架子队组织模式,共分1个施工组。

7、材料要求施工所用材料须符合设计要求,地材、钢材等主要材料须使用甲供材料。

各项原材料须经检验合格方可使用。

施工用水的水质须符合工程用水标准。

对地材、钢材须设置雨棚,钢材上盖下垫,不同种类分别堆放整齐,标识清楚。

8、设备机具配置刚构桥机械设备配置详见下表9、质量控制及检验9.1测量放样9.1.1质量标准刚构桥轴线偏位≤10mm。

9.1.2检查方法全站仪精确放样,避免使用原来放样的后视点,将实测值与设计值对照计算得出。

自检合格后,填写测量放样记录单,报送监理工程师复核并签认,方可进行下一步工序施工。

9.2钢筋加工质量验收标准刚构桥钢筋在钢筋加工场统一下料加工,运送至现场安装成型。

钢筋加工与安装质量验收标准:⑴刚构桥钢筋品种、规格、数量、位置和间距严格按照施工图加工,检查方法:观察和尺量。

钢筋加工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见表9.2.1。

钢筋安装及钢筋保护层厚度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见表9.2.2。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按钢筋编号各抽检10%,且各不少于3件。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全部检查。

⑵框架桥主筋采用闪光对焊,其他钢筋采用搭接焊。

钢筋接头面积在同一焊接长度区段内不大于总面积的50%。

钢筋接头应避开钢筋弯曲处,距弯起点的距离不得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接头周缘应有适当的镦粗部分,并呈均匀的毛刺外形,钢筋表面不应有明显的烧伤或裂纹。

采用电弧搭接焊时,两钢筋搭接端部应预折4度角,使两接合钢筋焊接后轴线在一条直线上。

双面焊焊缝的长度不小于5d,单面焊焊缝的长度不小于10d(d为钢筋的直径)。

⑶保护层垫块垫块采用与刚构桥混凝土同标号高性能混凝土厂制垫块。

构件侧面或底面的垫块应至少为4个/m2,绑扎垫块和钢筋的铁丝头不得伸入保护层内,避免形成锈蚀通道。

框架桥钢筋保护层厚度4cm。

钢筋保护层允许偏差:+10,-5mm;检查方法:观察和尺量。

⑷安装刚构桥综合接地装置在刚构桥混凝土浇筑前,根据设计图纸及(铁集成〔2006〕220号)文的要求,安装刚构桥接地装置,接地钢筋的焊接满足设计综合接地图中要求,测量接地电阻值,若达不到要求时及时处理。

⑸预埋件、预留孔设置刚构桥施工时要加强预埋件、预留孔位置控制。

预埋件、预留孔类型主要有综合接地引出端子、沉降变形观测标、接触网支柱、泄水孔、下拉锚线基础等。

9.3模板安装验收标准模板安装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见表7.3.1。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全部检查。

9.4混凝土质量验收标准9.4.1 混凝土配料与拌和混凝土开盘前检查原材料储备是否满足本次施工需要。

配料时按施工配合比进行配料。

计量系统每半年标定一次。

为保证计量系统的精度,现场每一周要对计量系统校核一次。

配料系统精度应满足下表(表6.4.1)。

混凝土拌和采用电子计量系统自动计量原材料。

搅拌时,先向搅拌机投入细骨料、粗骨料、水泥、矿物掺和料和外加剂,搅拌均匀后,再加入所需用水量,并继续搅拌至均匀为止。

上述每一阶段的搅拌时间不少于30s,总搅拌时间不少于2min,不超过3min。

混凝土出厂前,要对混凝土塌落度、含气量等检测,各项指标检验合格才能出场。

9.4.2 混凝土的检测指标9.5 刚构桥成品验收标准检验数量:施工单位全部检查。

9.6 刚构桥沉降变形观测9.6.1刚构桥沉降变形控制标准刚构桥沉降变形以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徐变变形为主,轨道铺设后,无砟桥面梁的徐变上拱值不宜大于10mm。

9.6.2沉降变形观测方法⑴刚构桥观测标的埋设刚构每个墩台均要进行沉降观测,以伸缩缝位置分开,左侧小里程和右侧大里程均设置。

每墩台数量为4个。

⑵观测方法下部结构的沉降变形观测按照固定观测线路和观测方法进行,观测路线要形成附合或闭合路线。

⑶观测频度要求刚构沉降观测频率见下表:⑷观测精度要求桥涵基础沉降徐变沉降变形的观测精度为±1mm,读数取位至0.1mm。

⑸观测资料整理①采用统一的《京沪高速铁路沉降观测记录表》做好观测数据的记录与整理。

②观测数据真实准确;记录清晰,不涂改;观测、记录人员签字。

③对所测数据要及时按规定格式输入电脑,并进行分析、整理,核对无误后保存。

④根据观测资料,及时绘制每个观测标志点的荷载——时间——沉降曲线。

10、安全及环保要求本工程施工难度大,安全生产任务重。

根据本工程施工工艺要求及现场实际情况,本工程施工重点专项安全施工方案分为支架专项安全施工方案、道路疏解专项安全施工方案和高空作业专项安全施工方案三部分。

10.1安全方案10.1.1支架防护专项安全施工方案该段连续刚构采用满堂支架预留门洞通道现浇的施工方法。

⑴在206国道左右幅距桥中心300米处设置警示标志“前方施工中,请您减速慢行”和“小心驾驶”等。

并在该处根据跨国道门洞净高设置限高架,避免出现安全事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