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影视欣赏期末论文

影视欣赏期末论文

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班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2011级4班学号20112286 姓名何进
真正能够拯救我们的只有自己
——观《肖申克的救赎》有感在1994年的奥斯卡奖颁奖礼上,有两名部备受关注的影片在角逐最
佳影片的名单之中,一部是《阿甘正传》,另一部就是《肖申克的救赎》。

有人说,如果说《阿甘正传》是一个温情的梦,那么《肖申克的救赎》就
是真正的生活。

这部改编自斯蒂芬金原名小说的电影,被无数的人奉为经典。

众所周知,斯蒂芬金作为世界著名的悬疑大师之一,在情节的构造上颇有造诣,
而且他在作品中解释的大多是人性、社会中的黑暗、腐朽的一面。

《肖申克
的救赎》这部影片,我在上影视欣赏课之前也曾不止一遍地看过,但是每
看一遍,都有不同的感受。

这一次在影视欣赏课上,有了老师的点拨,可
能思考的角度与小时候单纯的看,会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

首先从影片的剧情和人物来谈谈我的拙见吧。

表面看起来,“救赎”的
是主人公迪安。

他被陷害杀害了妻子和她的情人,被迫进入肖申克监狱中
服刑。

在漫长的监狱生涯中,迪安面对法西斯一般的监狱统治,最难能可
贵的是他从来没有放弃希望。

他从很大的程度上来说改变了肖申克监狱。

首先就是在修葺屋顶的时候,他提出为狱警做账目,进而换得“同事”们
的一顿啤酒。

可能在这个时候,主人公换得的并不仅仅是一个喝着啤酒的、
自由的下午,更多的是一种和监狱外相同的自由的心境、一群善意的朋友。

在很多的时候,迪安这个主人公让我觉得“不可思议”。

他清瘦、白净、儒
雅,没有一点罪犯应有的样子;他坚持,无论是每周一封的申请扩建图书馆的信,还是用一把小锄头挖开了逃生的隧道,他始终没有放弃一点的希望,当别人笑他,说着“不可能”,他却在自己的路上走的很远、很好,他是一个真正的“人”。

如果说从迪安的身上,我看到的是人的韧性,是希望,那么,我更想提一提瑞德——这个故事的叙述者。

我倒想说,在整部影片中,作为一个叙述者,要说迪安给我们的始终是高于我们大多数人而存在的一个希望的精神领袖,那么瑞德就是那个“大多数人”。

他在监狱中做着各类奇怪的买卖,甚至赌博。

他怯懦、平凡,他不相信所谓的希望,他奉行的是监狱的准则之下的投机取巧的买卖,他深知在监狱中生存必须的人脉和底线,但是他也会希冀着假释,向往着高墙外的那一片自由的天空。

看到迪安进入肖申克,一直到成为老朋友,瑞德安守本分,所以当迪安越狱成功以后,我想,真正被救赎的不仅仅是迪安,更多的是瑞德一帮人。

而带给他们自由和希望的,正是迪安。

瑞德是一个很睿智的人,只是他在肖申克的这么多年,学会了麻木,学会了习惯。

我想,最后引导他重新走向自由彼岸的,是迪安。

但是,迪安终归不是瑞德,他做出的只是一个先驱作用,真正救赎瑞德自己的正是他本人。

这也是我在这一次观看了本片以后,最深刻的、也是一个新的体会。

瑞德这个角色在这一次引起了我很多的思考:或许在很多的时候,我们都是瑞德,我们不一定都能很幸运的在生命的困境中遇到我们的迪安,所以,我想说,最终能救赎我们的只有我们自己。

这部影片作为一部经典,何以经典?没有宏大的场面,没有绚烂的特效,没有美女帅哥,整部影片的大部分场景,都是在那个阴暗的肖申克监
狱中拍摄的,逼仄、压抑,就好像在肖申克中服刑的大部分犯人一样。

现在想想,回过头来看当年奥斯卡的角逐,和《阿甘正传》相比,《肖申克的救赎》可能反映的层次要更高一些。

因为在看《阿甘正传》的过程中,我们虽然也感受到了感动,但是阿甘这个人物在对周遭人的影响层面上,远没有迪安来的深,这就显得苍白了一些。

而且在人物的设置上,《肖申克的救赎》也考虑的很全面。

在剧情设置上面,大量的前后对比试让我印象很深刻的。

如果注意看的话,有很多相同的场景的光线和色调在影片前后是不一样的。

印象较为深刻的一个场景就是在监狱的广场上。

当迪安刚刚进入肖申克服刑的时候,迪安第一次和瑞德搭话,那个时候,迪安没有任何的人脉,经常遭到欺辱,那个时候,天空是阴暗的、湿冷的,监狱中唯一一次较为明亮的、温暖的场面,就是当迪安在广播室播放《费加罗的婚礼》的时候,当柔美的乐曲透过广播传到广场上,已经许久没有感受过美妙音乐熏陶的囚犯们纷纷抬起了头,阳光透过云层洒落在每个人的脸上。

这个场景让人深深地感受到了影片的主题——自由与希望。

还有监狱中管理图书馆的老囚犯布鲁斯。

他已经完全被监狱的生活同化了,当他得知获得假释的时候,他表现得异常的激动,他不愿意去高墙外,那是一个他离开了太久太久的世界,而早已经衰老的他,已经无力去转化自己的心灵和灵魂。

他的绝望和迪安二十年来不懈的努力形成了对比。

一边是绝望,一边是希望。

而当我看到了老布鲁斯上吊之后,一方面是感到极度的惋惜,另一方面,我不得不说是为我们的主人公捏了一把汗:他的结局也会像老布鲁斯一样吗?一种悲伤的、抑郁的疑问纠缠在我的心头,让我想在后面的情节中一探究竟。

多少入狱前穷凶极恶的罪犯,在肖申克漫长的岁月中变得麻木、变得阴郁,浓重的悲剧气氛像是一浪浪的潮水,在观看的过程中,慢慢裹住了我的心,连带着我也开始不相信主人公能够在这样广阔的麻木的氛围中突破重围。

这也从反面反映出了影片的结尾点缀是那么的震撼人心。

迪安在出狱之后,和在监狱中表现出来的是不一样的面貌,监狱中那个寡言少语的、走路勾着背的他,在成功越狱以后,变得健谈,并且昂首挺胸了。

或许在那一刻,观众不再关心,或者说我们根本就已经忘记了当年的案件的真相是什么了。

因为只要这一刻被救赎的愉悦,已经能给我们留下很多思考的空间了。

就好像是进入了肖申克的人都不再问你是为什么而入狱的了,因为他们知道,在接下来的漫长的岁月中,能做的事情好像只有一件,那就是学会去习惯和麻木。

但是人生却不是这样的,或许人生很多的时候就像是安迪爬过的那五百码污水道,你不知道前面是否真的是可以救赎自己的自由之路,但是是否去做,那就真的要看你自己了。

当然,我也想提一下这部影片的音乐。

说道影片中音乐,我不禁想到了许多因为影片而走红的经典配音,以及那些经过了好的音乐渲染之后而被奉为经典的影片。

给我印象较为深刻的两处音乐的插入,除了前面提到的迪安在广播室中播放的《费加罗的婚礼》之外,还有一处就是在维修屋顶的时候的背景音乐。

随着夕阳的缓缓下落,迪安和瑞德一行人,在一天的劳作之后,在屋顶上吹着风,喝着迪安和狱警换来的啤酒。

音乐就在这个时候缓缓响起。

这个时候和音乐相契合,每个人的脸上的表情都是安逸、恬静的。

迪安甚至扬起嘴角在微笑。

我没有办法猜透此时的迪安心里是怎么在想的,或许他想到的是自由和希望?这时候瑞德的旁边缓缓想起来,
语调是平和,甚至是有点愉悦的,“大家就像是在修葺自家的屋顶一样”。

再一次看完整部影片,对我来说,心情是有些沉重的,虽然导演给了我们一个柔和的、童话式的结尾——镜头拉远,金色的阳光,沙滩、海面,仿佛一切都是美好的,未来是光明的,瑞德和迪安两人的将来仿佛就这样成为了一个众所周知的美好的方向。

在短暂的感到宽心之后,影片中主人公越狱的艰辛、狱中法西斯式的统治、道貌岸然的典狱长诺顿种种黑暗的勾当,和主人公最后的结局放在一起,让人感觉充满了讽刺和批判的意味。

迪安是我们的榜样,但是在没有榜样的时光里,我们能否自己成为榜样,做出第一步的尝试,爬出那五百码的距离,我想对于每一个人都是一个难以抉择的问题。

迪安救赎的不仅是他自己,更是一整个被肖申克式的现实困境所压抑的众多的人,这个时候,就像是迪安说过的“世上的人在忙着两件事,忙着活,或忙着死。

”而最终的选择权却在我们手里。

最终能救赎我们的,只有自己。

THANKS !!!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课件等等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