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地理学—— 旅游规划
第一节
国外旅游规划与开发的历史回顾
时间、地点
20世纪30年代中期, 英国、法国、爱尔兰等 国开始了最初的旅游规 划。
初 始
特点
实际上只是为一些旅 游项目或旅游接待设施做
阶 段
一些基础性的市场评估和 场地的设计,算不上是严 格意义上的旅游规划。
1959年,夏威 夷州规划
标志着真正的旅 游规划出现,旅 游规划成为区域 规划中的一个重 要构成部分
交
加
提
萌
流
速
升
芽
发
发
发
阶
展
展
展
段
阶
阶
阶
段
段
段
与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同步
第一节
1.萌芽阶段
20世纪70年代开始对城市对城市、景区加以规划, 出现了风景旅游城市规划,旅游风景名胜区的规划 等;林业部门也开始对其辖下的森林旅游资源进行 森林公园的规划和开发 这些早期编制的规划,不是由专业的旅游规划专家 来完成,而是由城市规划及建筑设计规划者来编制 此时所编制的所谓旅游开发规划,属于城市建设规 划的范畴
理论基础 代表人物
旅游经济学、闲暇与修葺学、旅游地理学等 加拿大地理学家 罗奥艾·沃尔夫
国外旅游规划与开发的历史回顾
时间、地点 60年代,法国、英国相继出现了正式的旅游规划。
1963年,联合国大会强调了旅游规划的重大意义。
随后,马来西、中国台湾、斐济、波利尼亚、加拿
大、澳大利亚、美国及加勒比海地区均兴起了制订
对旅游规划的问题进行了研讨。
理论基础 旅游经济学、闲暇与游憩学、旅游地理学、区域规划学
代表人物
沃尔夫 斯坦费尔德
国外旅游规划与开发的历史回顾
时间、地点
进入20世纪70年代,旅游需要规划的观念才开
始真正为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所认同和重视。如
世界旅游组织、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都积极推动
观
旅游规划的发展,并参与了菲律宾、斯里兰卡、 尼泊尔、肯尼亚等国家的旅游规划编制工作。
加速发展阶段代表
• 郭来喜近年参加各类旅游规划评审的项目数十次,其中参
与主持评审的有近30次(江苏省、安徽省、湖北省、深 圳市、珠海市、佛山市、郴州市、张家界市、宁波市、武 汉市、洛阳市、咸阳市、惠州市、秦皇岛市、无锡市、济 宁市、淄博市、沧州市、钦州市、衡水市、平山县、中卫 县、兴隆县、鹿泉县、库布旗、前郭尔罗斯等)。 作为专家参加评审的项目有:山东省、新疆自治区、贵州 省、厦门市、桂林市、苏州市、扬州市、西安市、郑州市、 攀枝花市、牡丹江市、威海市、南宁市、北海市等。 应邀因工作忙分身无术未能到场的有:湖南省、汕头市、 太原市、长春市、株洲市、岳阳市、宜兴市、邯郸市、承 德市、宁海市、晋城市、铅山等。另外,应国家旅游局之 请,参加全国旅游局长研讨班讲座3次(中山、海口、天 津)。
90年代初旅游规划标准程序框架建立。代表作
是美国著名旅游规划学家爱德华·因斯凯普
(Edward Inskeep)的《旅游规划:一种集成的和
深 入 发 展
可持续的方法》和《国家和地区旅游规划》, 同期 世界旅游组织(WTO)也出版了《可持续旅游开发: 地方规划师指南》及《旅游度假区的综合模式》 等。
旅游规划界开始关注于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
❖ 旅游规划——是指对旅游地的未来发展目标和
方案在调查评价的基础上又进行科学编排、组合 的选择过程。
第一节 旅游规划概述
一、国外旅游规划研究的发展 (本段主 要依据范业正等(1998)的研究成果 撰写。)
初始阶段 过渡阶段 快速发展阶段 深入发展阶段
第一节
国外旅游规划与开发的历史回顾
1.初始阶段(20世纪30年代——50年代末) 2.扩展阶段(60年代——70年代初) 3.观念转变阶段(70年代——80年代) 4.快速发展阶段(80年代——90年代) 5.深入发展阶段(90年代至今)
阶 体现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旅游规划同时也开始注
段 重旅游市场的营销规划,亚太旅游协会(PATA)高级
副总裁罗杰·格里芬(Roger Griffin)提出了“创
造市场营销与旅游规划的统一”的观点。90年代
旅游规划与开发研究的内容日益系统化,理论和
方法也逐渐完善。
二、国内旅游规划(研究)的发在发达国家进一
速 发 展 阶 段
步普及和深化,还出现了对旅游规划的修编。 这个阶段,旅游地理学、旅游政策学和旅游 生态环境学等理论逐渐被引入旅游规划中并 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加拿大的史密斯、英国 的波利费斯和库泊尔等在这个方面做出了大
量的工作。
国外旅游规划与开发的历史回顾
例: 1985年郭来喜主持完成的“河北昌黎黄金海 岸开发”是一个获得巨大成功的旅游地开发范例, 使得一片荒凉的沙碱地成为了新兴的旅游热点,取 得了可喜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第一节
3、加速发展阶段
1986年中国振甫将旅游业确立为正式的产业部门, 旅游业进入加速发展阶段 旅游资源的规划进入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产业化 规划阶段 内容上注重对旅游客源市场的分析,对旅游业及与 其相关的各个经济部门加以系统化的规划,旅游规 划数量开始增多。 1993年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研究所和国家旅游局合 作,制定了《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试行稿)》 为编制长期旅游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第一节
2、交流发展阶段
我国的旅游地理学者开始对旅游资源及其开发 规划进行系统研究,以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研究所 组建旅游地理科学组为标志。将地理学科的区域性、 综合性和实践性与旅游开发与规划结合起来。
1983年,郭来喜在全国保护长城工作会议上
案 提出了“保护长城,研究长城”的口号,首倡国内 外集资修复长城的代表区段,发展旅游业 。
念
转 变
特点
旅游规划的边缘学科性质日渐显现旅游规划从
阶
传统的静态的、确定性的规划向动态的、概率性的
段
和不确定性规划转变;从物质环境规划向物质环境、 社会、经济规划转化。
理论基础
旅游心理学、旅游社会学等理论成为旅游规划 中重要的理论基础
国外旅游规划与开发的历史回顾
进入80年代后,旅游规划普及到了许多欠
第十二章 旅游规划
• 旅游规划概述 • 旅游发展规划 • 旅游地规划 • 旅游线路设计 • 旅游宾馆(酒店)选址
➢ 基本概念:
❖ 规划——通常兼有两层含义:一是描述未来,
即规划是人们根据现在的认识对未来目标和发展 状况的构想。二是行为决策,即实现未来目标或 达到未来发展状态的行动顺序和步骤的决策。
旅游规划的热潮。在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初的几
年里,世界旅游业发展迅速,旅游开发的需求也逐步
扩
加大。与此相应的旅游规划在欧洲得到了进一步发
展
展,并逐渐发展到北美的加拿大,然后进一步向亚洲 和非洲国家扩展。
阶 段
特点
规划着眼于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旅游区的开
发以及对旧旅游区的改造。学术界在这一时期也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