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智慧做人的36张底牌_第三十一张底牌 孤掌难鸣——寻找志同道合的伙伴

智慧做人的36张底牌_第三十一张底牌 孤掌难鸣——寻找志同道合的伙伴

合作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那种凭借一己之力,靠单打独斗成事的个人英雄主义,已经不适应时代的步伐了,一个人不与人合作或者不会与人合作就不可能成大气候,所有成功人士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他们注重团结、谨慎协作。

亲君子,远小人常言说:“多个朋友多条路,少个仇人少堵墙。

”多结交一个正人君子,可能会为以后的发展铺平道路;多得罪一个人,可能就为自己堵住了去路,为自己埋下一颗不定时的炸弹。

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历史故事来更充分地理解这一点。

晋国大夫文子流亡在外,某日经过一个县城。

随从说:“此县有一个人是你过去的朋友,何不在他的舍下休息片刻,顺便等待后面的车辆呢?”文子说:“我曾喜欢音乐,此人给我送来鸣琴;我爱好佩玉,此人又给我送来玉环。

他这样迎合我,是为了得到我对他的好感,恐怕他现在也会出卖我以求得别人的好感。

”于是,他没有停留,匆匆离去。

结果,那个人果然扣留了文子后面的车马,把它献给了国君。

交友需慎重,结交君子,远离小人。

在为人处世中,谁都不愿意与小人打交道,可不管你愿意还是不愿意,都不可避免地会碰到小人,所以在与小人打交道时,千万要小心,不要得罪他们,因为这些生活在我们身边的卑鄙小人紧紧地盯着周围的利益,随时都准备多得一份,为此甚至不惜一切代价准备用各种手段来算计别人,李林甫就是这种人里面的“佼佼者”。

李林甫是唐玄宗手下的一个奸臣。

心胸极其狭窄。

唐玄宗比较喜欢外表英俊、一表人才、气宇轩昂的武将。

有一天,唐玄宗在李林甫的陪同下正在花园里散步,远远看见一个相貌堂堂、身材魁梧的武将走过去,便感叹了一句:“这位将军很漂亮!”然后问李林甫那位将军是谁,李林甫支吾着说不知道。

事后,李林甫暗地里把这位将军调到一个非常边远的地方,使他再也没有机会接触到唐玄宗,当然也就永远丧失了晋升的机会。

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小人的行为莫名其妙,其心眼极小,为一点小荣辱都会不惜一切,做出损人利己的事情来。

为大唐立下赫赫战功的名将郭子仪,不仅在战场上战无不胜,得心应手,而且在为人处世中也是一个善于对付小人的处世高手。

“安史之甜’平定后,立下大功并且身居高位的郭子仪并不居功自傲,为防小人嫉妒,他反而比先前更加小心。

有一次,郭子仪生病了,有一个叫卢杞的官员前来拜访,此人是个声名狼藉的奸诈小人,相貌奇丑。

正因为如此,一般人看到他的尊容都不免掩口失笑。

郭子仪听到门人的报告,马上下令左右姬妾都退到后堂去,不许露面。

卢杞走后,姬妾们又回到病榻前问郭子仪:“许多官员都来探望您的病,从来不用我们回避,为什么此人前来就让我们都躲起来呢?”郭子仪说:“你们有所不知,这个人相貌极为丑陋且内心阴险。

你们看到他万一忍不住失声发笑,那么他一定会嫉恨在心,唯恐后患无穷啊。

”后来,这个占杞当了宰相,把所有以前得罪过他的人统统除掉了,唯独对郭子仪比较尊重。

这件事充分反映了郭子仪对待小人的办法既周密又老练。

宁得罪君子,不得罪小人。

君子不畏流言攻奸,问心无愧,而小人则为自保和掩饰,对你展开攻击。

因此,在为人处世中,不要轻易得罪小人,他会陷你一生于坎坷之中,平时与他们相处,还是要和他们保持距离为好,也不必嫉恶如仇,和他们划清界限,凶为他们最需要的是自认为的自尊和面子。

人们之间需要合作一个人要想成功就必须自强不息,高度自信,但这并不是说一定要单打独斗,没有一个人能够独自地获得成功。

人与人之间的合作永远是必要的,合作的精神永远放射着不朽的光芒。

我们来看两个历史典故。

宋元公听说楚国的石匠有着高超的技艺,于是就把石匠招来,说:“听人讲,在郢人的鼻尖上涂抹一块苍蝇翅膀那么大的白灰,你抡起斧子,只一下子就把白灰砍掉了,而且,郢人的鼻子一点也没有伤着,这可是真吗?”石匠说:“确有此事。

”宋元公说:“今天,你能不能当众给我表演—下呢?”石匠说:“不行啊,技艺再高,须人合作,大王,给我当靶子的那个郢人已经死了。

”伯牙善于弹琴,钟子期善于听音。

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着高山。

钟子期说:“好啊!巍峨高耸,就如泰山。

”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着流水。

钟子期说:“好啊!汪洋浩瀚,就如长江大河。

”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着的东西,钟子期从他弹出的琴音中,都能听出来。

伯牙和钟子期一起到泰山的北面去游玩,突然遇上了暴雨,他到岩石下面去避雨,心里惆怅,就拿起琴弹奏起来。

一开始他奏的是表现天降连绵小雨的乐曲,接着又弹高山崩裂的音调。

他每奏出一支曲子,钟子期总能完全讲出他的旨趣和意境。

最后伯牙叹息说:“好呀,你欣赏音乐的能力真强,你心中想像到的,和我从琴声中表达出来的思想感情完全一样,我的琴声怎能逃过你的耳朵呢?”后来钟子期死了,再也没有准像钟子期那样能理解伯牙的琴声了,于是伯牙把琴摔坏了’终生不再弹琴。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有的人不明白合作和团队的道理,不喜欢与人合作,总想着单枪匹马地干一番事业,殊不知,这只是-一种幻想,是不自量力的表现。

所以,我们应该向盛田昭夫学习。

著名的索尼创始人盛田昭夫深知团队的重要性,他说:管理的根本在“人”,只有把“人”管理好了,就能很好地利用“人”来做事,同时把自己的“人”培训好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管理艺术。

在具体的管理中,盛田昭夫很懂得如何让自己的员工在一种精神作用下好好合作,开拓前所未有的领域,并得到曹意的成功,这是很关键的事情。

盛田昭夫觉得当他的“人”身上能够充分显示出索尼特色的时候,那么索尼公司就是一只令世界竖起大拇指的“豚鼠”,反之就成了牺牲品或“炮灰”。

盛田昭夫不断地告诉自己的中层管理人员,要离开办公室到员工中间去认识、了解每一位员工,倾听他们的意见,调整部门的工作,使员工生活在一个轻松、透明的T作环境中,让员工时刻都感觉到自己身处在一个团队里。

管理人的过程中,盛田昭夫很讲究管理的艺术,他很多次提醒中层下属,和员工聊天一定要讲究艺术。

比如,有一次盛田昭夫到一个小店里去考察,他向员工是这样介绍自己的:“我来这里打个招呼,相信你们在电视或者是报纸上见过我,今天让你们看一看我的‘庐山真面目’。

”这句话把大家逗得哈哈笑,盛田昭夫和员工的气氛—下子就缓和了很多。

盛田昭夫正是通过这种方法,成功地在索尼公司内部营造出了一个大家庭的温暖和凝聚力。

合作并不是要求个人在团队中趋于平庸,而是在合作中寻求卓越,与团队精神相对立的就是个人主义,一味地追求个人卓越而忽视或无视合作的成败,没有合作精神就没有优秀的团队,没有优秀的团队,仅靠一己之力是很难获得成功、取得伟大成就的。

结交贵人,背靠大树一个人的精力和能力是有限的,要想取得事业的成功和长远的发展,就应该善于借助各种有利条件,主要有以下两种:一、结交贵人我们一直相信“爱拼才会赢”,但偏偏有的人拼了却赢不了,究其原因,可能在于缺少“贵人”相助。

在攀向事业高峰的过程中,“贵人”相助往往是不可缺少的一环,有了贵人,不仅能帮你解决一些问题,还能在困境中拉你一把。

“贵人”可能是指某些身居高位的人,也可能是指你崇拜的对象,他们无论在经验、专长、知识、技能等各方面都比你略胜一筹。

因此,他们是师傅,是教练,是指导你前进的引航员。

有“贵人’相助,的确对事业有益。

有一份调查报告表明,凡是做到中、高级以上的主管,有90%的人都受过栽培;而做到总经理的,有80%遇过“贵人”;自己创业的,100%全部都曾被人提拔过。

所以说,不论在什么行业,“老马带路”向来都是传统。

没有“贵人”难成气候,话虽如此,但若要被“贵人”相中,首要条件还是在于自己要有真才实学,在自强、自信的基础上才会有“贵人”相帮。

俗话说,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千里马的表现好坏与否,代表伯乐的识才之力。

找到一个“扶不起的阿斗”,对“贵人”的荐人能力,也是一大讽刺。

同时,良好的“伯乐与千里马”关系,应该建立在彼此各取所需、各得其利的基础上。

这绝不是鼓励唯利是图,而是强调彼此之间以诚相待,既然你有恩于我,他日我必投桃报李。

那么,究竟怎样去寻找一位“贵人’呢?下面的建议你不妨尝试—下:1、选一个你真正崇拜的人,而不是你嫉妒的人。

2、摸清“贵人”提拔你的动机。

有些人专门喜欢找弟子为他做牛做马,以彰显自己的身份。

万一出了事,这些徒弟不仅无所得,还可能成为替罪羔羊。

3、要知恩图报,饮水思源。

有些人在受人提拔、功成名就之后,往往就想过河拆桥、卸磨杀驴,口口声声说“一切都是靠自己努力得来的”。

如果你不想被别人大骂“忘恩负义”,那么千万别做这种傻事。

二、背靠大树一个人的单打独斗终究不会取得大成就,这就需要与他人合作,但是倘若结交不了“贵人”该怎么办呢?那就找棵“大树”,因为“大树底下好乘凉”。

让我们从历史中寻找证据。

隋朝末年,烽烟四起,战乱不断。

一直在韬光养晦的隋朝太原留守李渊,见时机成熟,毅然起兵反隋。

当时东、西突厥强盛,经常出没袭扰太原地区,为解后顾之忧,李渊用十分卑恭的口气亲自给突厥写信求和,并以厚礼相赠,希望得到援助。

突厥可汗却回答说,李渊必须自立为天子,突厥才会援助。

得知这个消息,李渊的手下,无不欢呼雀跃,纷纷劝李渊赶快登上皇位。

但是经过再三考虑,李渊否决了部下的建议,不仅没有自立,反而打出了“尊隋”的旗号,尊隋炀帝为太上皇,立留守关中的杨侑为新皇帝,并移檄郡县,改旗易帜。

这样,在突厥看来,李渊声势浩大,马上就要自立,自己的建议已被采纳,不再随意侵犯,并有条件地给予了支持;而在隋政权看来,虽然怀疑到李渊身藏野心,但毕竟打着“尊隋”的旗号,因此,除了做一些少量的防御布置外,从未对李渊发起过主动的攻击围剿。

还有一点就是,李渊的“尊隋”旗帜迎合了忠君思想浓厚的贵族士大夫阶层。

李渊新立杨侑为帝,朝廷官僚会有一次大换班的过程,这对他们来说是一次难得的升官发财的机会,谁先加入李渊部队,谁便会抢到更好更多的先机。

于是,众多手握精兵的贵族士大夫们纷纷涌人李渊部队。

李渊便乘机有条不紊地发展壮大起来了。

不过,李渊“尊隋”毕竟是个权宜之计,他只把隋朝当作一棵正在快速腐朽的大树,当自己刚刚破土、尚是幼苗的时候,把苗根扎在这棵大树之上,饱吸树中水分养料,又借大树遮风挡雨,甚至让大:附误认为这棵小苗乃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而悉心保护,从而获得迅速壮大的有利条件,而等到时机成熟,李渊便离开了隋朝这棵“大树”,建立了唐王朝。

李渊正是依靠这个办法,在乱世中迅速壮大了力量,他对外部环境的把握和利用真可谓独具匠心。

凝聚对自己有利的力量一个团队有了凝聚力才会有战斗力,而凝聚力恰恰取决于领导者的行为,这就要求管理者一要团结下属,爱护员工;二要唯才是举,人尽其才。

古代逐鹿中原者,人才济济的则取得成功;无人辅佐的则会招致失败,而人才的有无,取决于领导者能否唯才是用。

曹操曾写道:“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这正表达了他为实现政治抱负而要延揽天下人才的思想。

曹操起兵时人手很少,不过四千兵马,但由于他在用人问题上宏韬大略,短短几年内,就拥有了一支庞大的军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