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高一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6题;共32分)1. (2分)(2016·江西模拟) 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 . 近期在西非国家爆发的埃博拉疫情呈加速蔓延之势,已知该病毒对化学药品敏感,乙醇、次氯酸钠溶液均可以将病毒氧化而达到消毒的目的B . 绿色化学的核心是应用化学原理对环境污染进行治理C . 目前科学家已经制得单原子层锗,其电子迁移率是硅的10倍,有望取代硅用于制造更好的晶体管D . 纤维素在人体内可水解为葡萄糖,是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之一2. (2分)下列现象或事实能用同一原理解释的是()A . 常温下,铝和铂都不能与浓硝酸发生反应B . 氯气和硫酸铁都可以用于处理生活用水C . 加热I2和NH4Cl晶体,最后都无固体残留D . SO2气体和Na2SO3溶液都能使溴水褪色3. (2分) (2016高一上·万全期中) 下列行为中符合安全要求的是()A . 进入煤矿井时,用火把照明B . 用点燃的火柴在液化气钢瓶口检验是否漏气C . 实验时,将水倒入浓硫酸中配制稀硫酸D . 装运乙醇的包装箱上应贴上易燃液体的危险品标志图标4. (2分) (2016高一上·泉州期中) 下列物质分类的正确组合是()A . AB . BC . CD . D5. (2分)下列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A . 铜B . 氯化钠溶液C . 酒精D . 烧碱6. (2分) (2017高一上·延安期末) 向紫色石蕊试液中加入过量的Na2O2粉末,振荡,正确的是()A . 最后溶液为无色B . 最后溶液为蓝色C . 溶液仍为紫色D . 最后溶液为红色7. (2分)区分胶体和溶液的实验方法可行的是()A . 观察颜色B . 一束光照射C . 静置沉降D . 过滤8. (2分) (2015高一上·广州期末) 设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为nA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1molCl2溶于水反应,反应转移电子数为nAB . 56g晶体硅中含有硅分子数为2nAC . 1 mol Cu和足量稀硝酸反应产生nA个NO分子D . 标准状况下,1.12 L NO与1.12 L O2的混合物中含有的原子数为0.2nA9. (2分) (2017高一上·开封期末) 下列变化中,需加入适当的氧化剂才能完成的是()A . Fe→FeCl2B . CuO→CuC . HNO3→NOD . SO3→H2SO410. (2分) (2016高一下·乐清月考) 下列叙述I和II均正确并有因果关系的是()A . AB . BC . CD . D11. (2分) (2015高一上·资阳期末) 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是()A . NH4+、Ba2+、Br﹣、CO32﹣B . Cl﹣、SO32﹣、Fe2+、H+C . K+、Na+、SO42﹣、MnO4﹣D . Na+、H+、NO3﹣、HCO3﹣12. (2分)(2013·辽阳) 下列实验的操作和结论正确的是()A . 将0.1mol Na和少量Al片放入水溶液中,放出气体刚好是0.05 molB . Na2O2投入到FeCl2溶液中只得到大量白色沉淀C . 镁粉中混有铝粉,可与NaOH溶液反应再过滤,得到镁粉D .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定容时仰视容量瓶刻度线,使所得溶液浓度偏大13. (2分) (2019高一下·嘉兴期末) 向100 mL FeI2溶液中逐渐通入Cl2 ,其中n(I2)、n(Fe3+)随通入n(Cl2)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 还原性强弱:Fe2+<I-B . n(Cl2)=0.12 mol时,溶液中的离子主要有Fe2+、Fe3+、Cl-C . 由图可知,该FeI2溶液的浓度为1mol·L-lD . n(Cl2)∶n(FeI2)=1∶2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2++Cl2=2Fe3++2Cl-14. (2分) (2019高三上·白城期中) 化学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
对下列现象或事实的解释正确的是()选项现象或事实解释A用热的纯碱溶液洗去油污Na2CO3可直接和油污反应B漂白粉在空气中久置变质漂白粉中的CaCl2 与空气中的CO2反应生成CaCO3C 施肥时,草木灰(有效成分为K2CO3)不能与NH4Cl混合使用K2CO3与NH4Cl反应生成氨气会降低肥效D FeCl3溶液可用于铜质印刷线路板制作FeCl3能从含有Cu2+的溶液中置换出铜A . AB . BC . CD . D15. (2分) (2017高一下·安徽期中) 下列过程中,最终的白色沉淀不一定是BaSO4的是()A . Ba(NO3)2溶液白色沉淀B . 无色溶液白色沉淀C . Ba(NO3)2溶液无现象白色沉淀D . Fe(NO3)2溶液白色沉淀16. (2分) (2016高一上·重庆期末) 取3.38g K2CO3和KHCO3的混合物溶于水配成25mL溶液,往溶液中加入25mL Ba(OH)2溶液恰好使生成白色沉淀的量最多.反应后溶液的c(OH﹣)=0.8mol/L(忽略混合后溶液体积变化).则原混合物中K2CO3和KHCO3 物质的量之比为()A . 1:2B . 1:1C . 2:1D . 2:3二、非选择题 (共6题;共34分)17. (2分) (2016高一上·吉安期中) 下列物质属于电解质的是________属于非电解质的是________①NaNO3溶液②H2SO4③蔗糖④Ba(OH)2⑤SO3⑥Fe⑦MgO⑧NH3 .18. (4分)从对化合物分类方法出发,指出下列各组物质中与其他物质类型不同的一种物质。
a.Na2O、CaO、SO2、CuO________ 。
b.NaCl、KCl、NaClO3、CaCl2________ 。
c.HClO3、KClO3、HCl、NaClO3________ 。
d.NaHCO3、Ca(HCO3)2、NH4HCO3、K2CO3________ 。
19. (8分) (2017高一上·平罗期末) 氮和硫的氧化物是大气污染物,必须进行处理.(1)大气污染物中SO2、氮氧化合物(用NOx表示)对环境的危害主要有________.(至少填两种).(2)汽车尾气中的CO、NOx在适宜温度下采用催化转化法处理,使它们相互反应生成参与大气循环的无毒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________.(3) SO2和NO2在水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4)完成以下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并配平:________ ClO3﹣+________SO2=________ClO2+________SO42﹣(5)一定量的NO2 和NO混合气体恰好被含0.8molNaOH的溶液吸收,溶液中只含两种盐,其中含有NO3﹣,则另一种盐的化学式为________.20. (7分)铜是一种常见的金属元素,其有多种用途广泛的化合物.I、氯化亚铜(CuCl)是一种白色粉末,不溶于乙醇,微溶于水,易溶于浓盐酸,露置在空气中迅速被氧化成碱式盐.可用于一氧化碳、乙炔等气体含量的测定.以粗铜(含Cu、Fe)为原料可制备纯净的CuCl,其流程如图1:(1)气体X的化学式________,“酸溶”采用浓盐酸的原因是________.(2)“酸溶”所得溶液成分分析:c(CuCl2)=5mol•L﹣1,c(FeCl3)=1mol•L﹣1.已知:Kap(Fe(OH)3)=4.0×10﹣38,Kap(Cu(OH)2)=4.8×10﹣20,当溶液中金属离子的浓度小于10﹣5 mol•L﹣1时可认为其沉淀完全,则上述流程中滴加NaOH溶液调节pH,其范围约为________(数值取整数).(3)反应2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4)设计实验提纯析出的CuCl粗晶体:________.(5) II、纳米氧化亚铜(Cu2O)可用作光电材料,可用电解法制得(如图2).酸性介质中Cu2O不能稳定存在,潮湿的空气中可缓慢被氧化成CuO.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6)电解过程中从烧杯底部通入N2,其可能的作用:①搅动溶液,使OH﹣迅速扩散;②________.21. (6分)(2016·浙江) 磁性材料A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某研究小组按如图流程探究其组成:请回答:(1)A的组成元素为________(用化学符号表示),化学式为________;(2)C溶液可溶解铜片,例举该反应的一个实际应用________;(3)已知化合物A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一种淡黄色不溶物和一种气体(标况下的密度为1.518g•L﹣1),该气体分子的电子式为________,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4)写出F→G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设计实验方案探究溶液G中的主要微粒(不考虑H2O,H+,K+,I﹣)________.22. (7分) (2018高三下·武邑期中) AgNO3是中学化学常用试剂,某兴趣小组设计如下实验探究其性质。
(1) I. AgNO3的热稳定性AgNO3受热易分解,用下图装置加热AgNO3固体,试管内有红棕色气体生成,一段时间后,在末端导管口可收集到无色气体a。
实验室检验气体a的方法为________。
(2)已知B中只生成一一种盐,据此判断AgNO3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3)从安全角度考虑,上述实验装置存在一处明显缺陷,改进措施为________。
II. AgNO3与盐溶液的反应(4)甲同学认为试管②中产生银镜是Fe2+所致,其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乙同学认为要判断该观点正确,需增加如下实验,取 2 mL0.5mol/L AgNO3溶液于试营中,向其中满加几滴________,若只产生白色远淀,证明甲同学观点正确。
(5)已知:AgSCN为白色沉淀。
试管③中红色褪去的原因为________(请从平衡移动的角度解释)。
(6)设计实验证明Ksp(AgI)sp(AgSCN)。
限选试剂:0.1 mol/L AgNO3溶液、0.1mol/LKI溶液、0.1mol/LKSCN 溶液__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 (共16题;共32分)1-1、2-1、3-1、4-1、5-1、6-1、7-1、8-1、9-1、10-1、11-1、12-1、13-1、14-1、15-1、16-1、二、非选择题 (共6题;共34分) 17-1、18-1、19-1、19-2、答案:略19-3、19-4、19-5、20-1、20-2、20-3、20-4、20-5、20-6、21-1、21-2、21-3、21-4、22-1、22-2、22-3、22-4、22-5、22-6、第11 页共1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