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孢拉定颗粒工艺规程
目录
一、产品说明(名称、剂型、规格)
二、工艺处方和依据
三、生产工艺流程
四、设备一览表及主要设备生产能力
五、工艺卫生和环境卫生(包括对净化级别要求)
六、操作过程和工艺条件及所执行的SOP名称。
七、原辅料、中间产品和成品的质量标准及贮存注意事项
八、中间产品的检验方法及控制
九、需要进行验证的关键工序及工艺质量控制点
十、包装要求、标签、说明书(附样本与产品保管方法)
十一、原辅材料的消耗定额,技术经济指标、物料平衡及各项指标的计算方法
十二、技术安全及劳动保护
十三、劳动组织与岗位定员
十四、变更记录表
一、产品说明 1.药品名称
1.1.通用名:头孢拉定颗粒 1.
2.英文名; Cefradine Granules 1.
3.汉语拼音; Toubaolading Keli 1.
4.本品主要成分为头孢拉定。
1.5.化学名称为:(6R,7R)-7[(R)-2-氨基-2-(1,4-环己烯基)乙酰氨基]-3-甲基
-8-氧代-5-硫杂-1-氮杂双环[4.2.0]辛-2-烯-2-羧酸。
1.6.其结构式为: 分子式:C 16H 19N 3O 4S 分子量:394.40
性状:本品为颗粒;微臭。
3.规格:0.125g 4.有效期:三年
5.贮藏:密封,在干燥处保存。
6.包装规格:复合膜包装,12袋/盒×100盒/箱。
7.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37021247 二、工艺处方和依据: 2.1.工艺处方
原辅料名称 单位 千袋用量 4万袋用量 头孢拉定: kg 0.20 5.0
糖
: kg 1.8 72.0
香蕉香精 ml 3.2 32
桔子香精 ml 3.2 32
制糖浆用糖: kg 0.225 9.0
纯化水: kg 0.3368 13.5
2.2检验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年版二部
三、生产工艺流程:
备料→混和→制粒→干燥→整粒→总混→颗粒分装→外包装→入库四、设备一览表及主要设备生产能力
五、工艺卫生和环境卫生
1.本品种生产配料至颗粒包装在30万级洁净区,外包装在一般生产区,具体情况见工艺流程图,严格执行口服固体制剂车间生产区清洁规程。
2.检测项目及要求
30万级洁净区空气净化系统主要测试项目参数
六、操作过程和工艺条件及所执行的SOP名称。
6.1.备料:
本工序包括粉碎、称量等过程。
6.1.1.粉碎
设备:微粉机组
工艺条件:蔗糖过80目筛。
执行SOP:原辅料粉碎的操作规程
6.1.2.称量
计量衡器:
按处方4万袋用量准确称取原辅料,放入专用容器中,贴上核料标签。
称量上批合格回收料(≤ 5kg).
执行SOP:原辅料称量的操作规程
6.2.混合
本工序包括糖浆的配制、混合过程。
6.2.1.糖浆的配制
设备:汽动搅拌夹层锅,
压力≤0.2kg。
工艺条件:①将规定量蔗糖加入夹层锅中,
②加入规定量的沸水,
③冷却至30-45℃,加纯化水补充至规定量备用。
执行SOP:制粒溶液配制的操作规程
6.2.2.混合
设备: 湿法混合制粒机
工艺条件: 干混,设定搅拌浆II速,切碎刀II速,搅拌混合5分钟。
湿混,设定搅拌浆I速,切碎刀I速湿混3分钟,出料。
执行SOP:湿法混合制粒机中制粒的操作规程
6.3.制粒
设备:YK160A制粒机
工艺条件:用20目锦仑网制粒,
执行SOP:摇摆机制粒的操作规程
6.4.沸腾干燥
设备:沸腾干燥机
工艺条件:先吹凉风使有凝结趋势的颗粒散开,
慢慢升温,温度控制55-60。
C,
干燥40分钟,关闭蒸汽阀门,吹自然风凉至室温,出料。
执行SOP:流化床中干燥的操作规程
6.5.整粒过筛
设备:YK160A制粒机
工艺条件:60目不锈钢筛网去细粉
12目锦仑网去块状颗粒
执行SOP:整粒操作规程
6.6.总混
设备:三维混合机
工艺条件:开机混合10分钟
执行SOP:三维混合机操作规程
6.7.颗粒分装:
设备:颗粒包装机
工艺条件:预热,横封温度加热至240-250。
C,
纵封230-240。
C,
每12袋剪切一次
执行SOP:颗粒分装操作规程
6.8.外包装
过程:
执行SOP:包装作业操作规程
小盒、说明书规格、内容见附件。
6.8.1.小盒打号、装箱单盖号:
设备:纸盒打印机
①小盒打号。
无合箱。
②装箱单盖号:用手工盖号机盖号,结束后交给QA发放。
6.8.2.盖大箱
规格:370mm×310mm×243mm
6.8.3. 装箱过程
待包装产品12袋为1盒,每5盒为一行,每层5行,共4层100盒。
6.8.4.热收缩
设备:红外线热收缩包装机
工艺要求:收缩膜宽度为143±3mm。
热收缩机上加热旋钮指示9,
下加热旋钮指示7,速度调至5.
预热10分钟,横向放入热收缩机中。
6.8.5.捆扎
设备:塑料带捆扎机
工艺要求:预热5分钟;
包装大箱捆扎成“#”;
包带离边缘4cm;
执行SOP:包装作业操作规程
6.9.入库。
七、原辅料、中间产品、成品和包装材料的质量标准及存放要求
见原辅料质量标准
中间产品质量标准
成品质量标准、包装材料的质量标准
7.1.原辅料保管条件
各品种按规格、批号整齐存放,实行库卡管理。
存放区清洁、干燥。
7.2. 半成品的保管条件
温度:18-26℃
湿度:45-65%
存放方法:半成品盛于塑料袋中扎口密封,放在不锈钢容器中,加盖,或塑料周转箱中,避光防潮保存。
存放时间不超过15天。
7.3.成品保管条件
干燥、阴凉处保存;码垛不高于7层。
八、中间产品的检验方法及控制
见附件4
九、需要进行验证的关键工序及工艺质量控制点要求
十、包装要求、标签、说明书(附样本与产品保管方法)
10.1.包装要求:同一包装间不能同时包装两种不同规格批号的产品。
严格
执行清场制度。
10.2.包装结束后,计算包装材料使用量、剩余包装量、统计报废量,如实
记录在批记录上。
10.3.包装用的小盒、说明书视为标签由生产中间站管理,上锁专柜存放,
并在批生产记录上详细记录使用量、报废量、退库量。
十一、原辅材料的消耗定额,技术经济指标、物料平衡及各项指标的计算方法
11.1.原辅料消耗定额
11.2.各工序成品率指标
11.3. 物料平衡 11.3.1.要求
生产过程中配料、制粒、颗粒、外包装工序都要进行物料平衡. 收 率 = 实际值/理论值×100%
理论值:为所用的原料(包装材料)量,在生产中无任何损失或差错的情
况下得出的最大数量。
实际值:为生产中实际产出量,包括:
合格量、取样量、残料、回收料。
计算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二位。
11.3.2.各工序物料平衡
制粒工序=(实得颗粒量
+回收料量+残料量)/投料量×100%
颗粒分装工序= (实得重量-复合膜重+ 取样量+残料量+回收料量)/领取
颗粒量×100%
外包装工序=(成品数量+ 取样量+不合格品数量)/ 领取待包装量(袋)×100%
11.3.3. 偏差处理
执行SOP :生产过程偏差处理的管理规程 十二、技术安全与劳动保护
12.1.固体制剂的设备、工艺须经验证,以确保含量均一性。
12.2.合理布局,采取积极有效措施防止交叉污染和差错。
12.3.原辅料晶型、粒度、工艺条件及设备型号、性能对产品质量有一定影
响,其工艺条件的确定应强调有效性和重现性,任何影响质量的重要变更,均须经过验证,必要时须做产品贮存稳定性考察。
12.4.新工人必须经过培训后方可上岗。
培训时间不少于8小时。
12.5.严格控制净化区的净化条件,确保净化区的各项技术指标符合规定。
12.6.严格按岗位SOP 生产。
十三、劳动组织与岗位定员
工作周期:7天
十四、变更记录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