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ppt课件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ppt课件

认知主义学习理 论教学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及其应用
一、理论综述
二、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 三、对比研究
四、理论应用及研究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综述
认知学习理论是通过研究人的认知过程来探索学习规律的 学习理论。主要观点包括: 1、 人是学习的主体,主动学习。 2、 人类获取信息的过程是感知、注意、记忆、理解、问题 解决的信息交换过程。 3、 人们对外界信息的感知、注意、理解是有选择性的。 4、 学习的质量取决于效果
第二节
托尔曼认知目的说
托尔曼的三路迷津示意图
第二节
托尔曼认知目的说
2、潜在学习
一个迷津学习实验: 三组白鼠 A、达到目的地给予食物强化 B、始终没有食物强化 C、前10天没有强化物,第11天开始有强化物。 结果:如图所示。 结论:B组和C组的白鼠在没有得到强化时同样学会了迷津,只 是在没有强化物时,学习效果没有表现在外显行为中。这种学 习过程被托尔曼称为“潜在学习”。
第一节
格式塔学习心理
二、顿悟实验
沃尔夫冈· 苛勒的猩猩接竹竿 苛勒的解释是,在遇到问题时,动物可能审视相关的条 件,也许考虑一定行动成功的可能性,当突然看出两根棒子 接起来与远处香蕉的关系时,它便产生了顿悟,从而解决了 这个问题。
第一节
格式塔学习心理
三、格式塔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1.学习即知觉重组或认知重组 2.顿悟学习可以避免多余的试误,同时又有助于迁移 3.真正的学习是不会遗忘的 4.顿语学习本身就具有奖励的性质 5.顿悟说及对尝试错误说的批判 6.创造性思维
第三节 海德和韦纳的归因理论
第三节 海德和韦纳的归因理论
一、代表人物简介 (一)弗里茨· 海德 弗里茨· 海德 [Fritz Heider 1896.02.18-1988.01.02],美 国社会心理学家,社会心理学归因理论的创始人。 (二)韦纳 韦纳(Bernard Weiner, 1935--)当代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 韦纳的主要研究领域是社会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研究兴趣是动 机情绪和归因理论。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贡献
1.重视人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价值,充分肯定了学习者的自觉能动性。 2.强调认知、意义理解、独立思考等意识活动在学习中的重要地位用。 3.重视了人在学习活动中的准备状态。即一个人学习的效果,不仅取决于 外部刺激和个体的主观努力,还取决于一个人已有的知识水平、认知结构 和非认知因素。 4.重视强化的功能。认知学习理论由于把人的学习看成是一种积极主动的 过程,因而很重视内在的动机与学习活动本身带来的内在强化的作用。 5.主张人的学习的创造性。布鲁纳提倡的发现学习论就强调学生学习的灵 活性、主动性和发现性。它要求学生自己观察、探索和实验,发扬创造精 神,独立思考,改组材料,自己发现知识、掌握原理原则,提倡一种探究 性的学习方法。强调通过发现学习来使学生开发智慧潜力,调节和强化学 习动机,牢固掌握知识并形成创新的本领。
托尔曼的潜在学习实验
第二节
托尔曼认知目的说
三、托尔曼认知目的说的基本观点
(1)学习是有目的的 (2)学习是对“符号——完形”的认知 (3)在外部刺激(S)与行为反应(R)之间存在中间变量 (O),O代表机体的内部变化 。
托尔曼指出,学习需要目标,如果没有目标,学习的效果就无 法表现出来。强化物的出现,就为动物的学习显示了目标,它 对于学习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第三节 海德和韦纳的归因理论
二、归因理论的基本观点
(一)海德的基本观点 归因可以分成:内归因和外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 归因。内归因是行为者内在的原因,如人格、情绪、意志等。 外归因是产生行为的环境因素,如工作设施、任务难度、机 遇等。研究表明,人们总是作比较有倾向性的内归因或外归 因。对自己的成绩常作内归因,对他人的成绩出于嫉妒,可 能作外归因。稳定归因是导致行为的相对不变因素,如内在 的能力、气质,外在的工作难度等。非稳定归因是相对易变 的因素,如内在的情绪、外在的机遇等。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不足
不足在于没有揭示学习过程的心理结构。我们认为学习心理是 由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结构,即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两大部分组成 的。智力因素是学习过程的心理基础,对学习起直接作用;非智力 因素是学习过程的心理条件,对学习起间接作用。只有使智力因素 与非智力因素紧密结合,才能使学习达到预期的目的。而认知学习 理论对非智力因素的研究是不够重视的。
第二节
一、代表人物简介
托尔曼认知目的说
爱德华.托尔曼(Edward.C.Tolman 1886-1959) 美国心理学家,新行为主义代表人物之一,认知 行为主义的创始人。他的认知学习理论促进了认 知心理学及信息加工理论的产生和发展,被认为 是认知心理学的起源之一。
图 托尔曼
托尔曼用“符号”来代表有机体对环境的认知,并且认为,学习 者在达到目的的过程中,学习的是能达到目的的符号及其符号所代 表的意义,是形成一定的“认知地图”,这才是学习的实质。
第一节
格式塔学习心理
第一节
格式塔学习心理
一、主要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
(一)马克斯· 惠特海默 (二)沃尔夫冈· 苛勒 (三)库特· 考夫卡
第一节
格式塔学习心理
格式塔学习理论关于学习本质的观点是:
从学习的结果来看,学习并不是形成刺激——反应的联结, 而是形成了新的完形。苛勒指出:“学习在于发生一种完形的 组织,并非各部分的联结。”这个完形是与新的情景相对应的, 反映了情景中各事物的联系与关系。 从学习的过程来看,学习是头脑里主动积极地对情景进行 组织的过程,这种组织的方式遵循着直觉的规律。学习过程中 这种知觉的重新组织,不是渐进的尝试与错误的过程,而是突 然的顿悟,
第二节
托尔曼认知目的说
二、托尔曼学习实验 1、位置学习
实验开始时,白鼠被置于起点处,食物放在其中一条通路的一 端。白鼠从起点至食物放置处为一次尝试。托尔曼在实验中发现, 若干次尝试之后,白鼠从起点到达食物处的速度明显提高,结果 如右图所示。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结论:白鼠学到的不是一系列动作,而是迷津的空间布局,即关 于迷津的“认知地图”,可见,它学会的不是一系列刺激反应联 结,而是某种认知内容。 认知地图:包括事件之间的顺序、方向、距离和时间关系。 “认 知地图”指“目标-对象-手段”三者联系在一起的认知结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