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四章抗体

第四章抗体


免疫球蛋白的功能区:
1、轻链: VL(variable region)、CL(constantregion)。 2、重链:IgG、IgA、IgD 4个:VH、CH1、CH2、CH3。 IgM 、IgE 5个:VH、CH1、CH2、CH3、CH4。
功能区的功能:
(1)VH、VL:为抗原结合部位,某些部位构成超变区。 (2)CH1、CL:带有不同个体的遗传标志。 (3)CH2:有补体结合点, IgG与通过胎盘有关。 (4)CH3:有Fc受体结合点,与带有Fc受体的免疫细胞结合。 (5)铰链区:帮助结合抗原,暴露补体结合点。
四、穿过胎盘与粘膜
IgG所独有,是婴儿获得天然被动免疫 的主要原因,主要借助胎盘滋养层细 胞表面的FcgR进行的。 SIgA能通过上皮细胞分泌到呼吸道等粘膜表面,
在粘膜局部发挥重要的免疫功能
第四节 各类抗体的特性和功能 一、IgG
1.一般特性 (1)单体分子;
(2)四个亚类;
IgG1, IgG2 and IgG4
(2)抗原受体;
4.占血清Ig含量的1%;
5.半衰期3天。
五、IgE
1.单体分子; 2.种系进化中最晚出现的Ig,也是血清 中含量最低的Ig (占Ig的0.002%); 3.半衰期3天; 4.呼吸道和胃肠道浆细胞产生,合成时间最晚; 5.介导Ⅰ型超敏反应; 6.过敏性疾病和某些寄生虫感染患者血清中特异 性IgE水平增高。
第四节
人工制备的抗体
一、多克隆抗体(polyclonal antibody)
1.定义
指由多个B细胞克隆产生的针对多种抗原
表位的抗体混合物。如:免疫血清(含多种特异 性抗体)。 2.实际意义 (1)预防、治疗感染性疾病
(2)实验诊断
二、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y, McAb)
第四章 抗体
抗体(Antibody)-Ab:
免疫系统在抗原刺激下,由B淋巴细胞 或记忆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所产 生的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 免疫球蛋白。
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
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
Ig):是 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 的球蛋白
• 解决抗体的鼠源性问题 • 制备部分或完全人源化抗体 将部分或完全人源化抗体的编码基因克隆 到真核或原核表达系统,体外表达人- 鼠嵌合或人源化抗体。
要点
1.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及各个功能区的意义 2.免疫球蛋白的水解片断
3.五大类免疫球蛋白的主要特性
4.单克隆抗体的概念
小结
抗体(Antibody)-Ab:
(二). 其他结构
1.连接链(joining

chain,J链)
合成细胞:浆细胞 功 能:连接Ig单体形成多聚体。 如IgM---五聚体 sIgA---二聚体
IgM五聚体
2. 分泌片(Secretory Piece,SC)

合成细胞:黏膜上皮细胞 功 能: a.帮助IgA穿越黏膜 b.保护sIgA抵抗蛋白酶的水解作用
• 1、大多数免疫原给多种动物接种后,首先检出的抗体 是( ) A.IgG B.IgA C.IgM D.IgE E.IgD • 2、Ig的V区包括( ) A.近N端1/2H链和1/2L链 B.N端1 /3H链和1/3L链 • C.近N端l/4H链和1/2L链 D.近C端l/4H链和1/2L链 E.近C端l/3H链和1/2L链 • 3、抗体分子与抗原结合的部分是( ) A.Fc段 B.Fab段 C.绞链区 D.H链的C区 E.L链的C区 • 4、抗体分子与抗原结合的部分是( ) A.CH区 B.VH区 C.CL区 D.VL区 E.VH区+ VL区 • 5、产生抗体的细胞是( ) A.嗜碱性粒细胞 B.浆细胞 C.肥大细胞 D.吞噬细胞 E.B细胞 • 6、抗体的特异性是由( ) A.重链和轻链决定的 B.重 链可变区决定的 C.轻链可变区决定的 • D.重链和轻链的可变区决定的 E.重链和轻链的恒 定区决定的
第三节、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活性
(一)识别抗原 (二)激活补体 (三)结合Fc受体 1、调理作用 2、ADCC作用 3、参与I型超敏反应 (四)通过胎盘和黏膜 (五)免疫调节作用
一 、识别抗原
IgG:二价 IgM: 五价 sIgA: 四价
体内:多种生理和病理效应——中和病 毒、毒素,介导炎症反应 体外:产生凝集、沉淀现象用于检测
— 分 免疫球蛋白的结构
一、基本结构:两条相同的重链和两条相同的轻链 由链间二硫键连接而成的四肽链结构。
1、重链和轻链 Ig的两条长链称为重链(Heavy chain, H链)
重链可分为μ、γ、α、δ、ε链
IgM IgG IgA IgD IgE
Ig的两条短链称为轻链(Light chain, L链) 可分为κ、λ型 每个Ig分子的两条重链和两条轻链完全相 同。
思考题: 1、什么是抗体和免疫球蛋白?
2、简述免疫球蛋白的结构
3、简述各类免疫球蛋白的特性
4、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活性
5、单克隆抗体
• • • •

• • •
1、木瓜蛋白酶将IgG水解为——段和—— 2、Ig分子与抗原结合的功能区是——。 3、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活性有——、——、——、—— 4、机体最先产生的Ig是——,血清中含量最多的是——, 婴儿从初乳中得到的是——, 能通过胎盘的是——, 半 寿期最长的是——,黏膜免疫中起重要作用的是——,与 I型超敏反应有关的是 ——。分子量最大的是——。 5、IgA有——型和——型两类, 是机体粘膜局部抗感染 的主要因素。 6、人工制备的抗体类型有 ——、——、——。 7、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是由 ——条相同的重链和 —— 条相同的轻链,以 ——连接而成。 8、免疫球蛋白轻链可分为 ——和——两个功能区。
• 7、机体粘膜局部抗感染的主要抗体是( ) A.IgG B.SIgA C.IgM D.IgE E.IgD • 8、天然的血型抗体为( ) A.IgG B.IgA C.IgM D.IgD E.IgE • 9、机体主要的抗感染抗体是( ) A.IgG B.IgA C.IgM D.IgD E.IgE • 10、作为B细胞成熟重要标志的抗原受体成分的Ig是( ) A.IgG B.IgM C.IgA D.IgD E.IgE • 11、IgG经木瓜蛋白酶水解为( ) A.两个Fab段和一个PFc/ 段 B.一个F(ab/)2段和一个Fc段 • C.一个Fc段和一个Fab段 D.两个Fab段和一个Fc段 E.一个F(ab/)2段和一个PFc/ • 12、IgM 的主要特征是( ) • A.在生物进化过程中最先出现 B.分子量最大 C.主要存在血管内 D.可通过胎盘 E.A+B+C • 13、抗体在机体内的抗感染作用( ) A.在体液中主要靠Ig G B.在血管中主要靠IgM • C.在粘膜表面主要靠SIgA D.杀游离的微生物 E.以上 都对
N端
骨架区
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
铰链区:适于V区同抗原的结合
特点:
1)富有弹性 原因:含大量脯氨酸和二硫键 作用:有利于 Ab 与Ag的结合 有利于Ab变构,暴露补体结合位点 2)对蛋白酶敏感
Ig分子结合抗原前后的构象变化
结合抗原之前 结合抗原之后
Fc
补体结 合位点 被屏障
暴露的 补体结 合位点
2、可变区和恒定区 (1) 可变区(V区) N 端重链1/4和轻链1/2 组成, AA序列变化很大。 超变区(HVR) :互补决 定区(CDR) VL和VH各有3个超变区 骨架区(FR):VL和VH 各有4个骨架区 (2) 恒定区(C区) C 端重链3/4和轻链1/2 组成, AA的序列相对稳定。 C端 高变区/ 互补决 定区
IgA 二聚体
sIgA
分泌片
J链
三、水解片段
1.木瓜蛋白酶 IgG Fab段(fragment of antigen- binding,抗原结合 片段) Fc段(fragment crystalizable,可结晶片段) 2.胃蛋白酶(Pepsin) IgG F( ab′)2 pFc ′
3.意义:阐明Ig分子生物学作用
三、 IgA
IgA dimer
血清型-单体 IgA: 分泌型-双体
分泌片
J链
IgA:
血清型: IgA1,单体; 1.两种类型 分泌型:IgA2,二聚体, 粘膜局部浆细胞合成; 分泌片由粘膜上皮细胞合成; 2.半衰期6天; 3.占血清Ig含量的5~15%; 4.粘膜局部抗感染免疫; 5.聚合IgA激活补体替代途径。
指B细胞受抗原刺激后活化、分化为浆细胞,由浆细 胞合成和分泌的能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球 蛋白。 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 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 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 由两条相同的长链和两条相同的短链通过二硫键连接 而成。 免疫球蛋白分类: 根据重链恒定区免疫原性不同把重链分为γ、α、μ、 δ、ε,相应Ig分为IgG、IgA、IgM、IgD、IgE。
(1)抑制病原体黏附 黏膜防御的主要抗体,作用机制: (2)中和毒素
新生儿合成不足,易患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 (3)溶解细菌 (4)免疫排除作用
四、IgD
1.单体分子 2.存在形式 3.意义 (1)是B细胞成熟的重要标志; 分泌性 — 血清中,功能不清; 膜结合性 — B细胞表面, IgD 分 子 的 结 构
1.定义 由单一克隆B细胞杂交瘤产生的,只识别抗 原分子某一特定抗原决定簇的特异性抗体。 2.特点 具有高度均一性。 3.杂交瘤细胞 骨髓瘤细胞 — 无限增殖; 免疫B细胞 — 合成、分泌特异性抗体。 4.杂交瘤技术 HAT培养基:次黄嘌(H), 氨基蝶呤(A)和胸腺嘧 啶核苷(T)。
三、基因工程抗体
抗体 非抗体
Ab与Ig的区别: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