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材分析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材分析

山东出版社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材分析本册教学内容共分三个单元�放眼看世界、珍爱和平生活、只有一个地球。

每个单元下设 3 个学习主题。

本册教学内容主要突出了视野的全球化�主要涉及到我们的社区生活、我是中国人、走进世界等三个方面的课程内容。

一、教科书的体系结构:二、教材的设计思路及特点1、教学内容视角的全球性本册教学内容将看似距离学生遥远、实际上已与学生的生活不可分割的当今世界,通过地理环境、文化遗产、节日风俗、民族习惯、科学技术、战争与和平等不同侧面展示在学生面前。

启发并引导学生走进世界、关心并初步了解世界,将自己的生活、家乡、文化、思考与世界的发展联系在一起,增进对世界的亲近感,愿意成为一个自立于世界的中国人。

本册教学内容主要是拓展学生的视野,为进入中学的学习奠定基础。

2、以认识世界为主线,促使学生了解世界的地理、世界的发展史,把握人类社会进步的步伐。

3、注重把握世界发展的热点问题,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本册教学内容的设计将历史与现实紧密联系起来�在分析审视历史的同时,关注世界、人类、热点问题的分析,使学生能纵向看待分析人类社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形成科学合理的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

4、以探究性学习为主,体现主题学习的综合性,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本册教科书注重学生探究性学习方式的发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进而自己分析、探究问题、最终解决问题。

如:二三单元教学内容的设置,使学生在探究的基础上深入分析思考问题,从而把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探究的能力。

同时主题学习的学习方式综合化,合了体验学习、问题解决式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使各种学习方式有机融合,促进学生发展。

5、以学生的情感体验为基础,让学生在亲历中感悟和提高本册教学内容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学生在亲历亲为中经历了学习的过程,学生走进了历史、走进了事件,亲历了情感的波动,使学习内容与情感互动、与道德教育互动,情感的提升的效果真实有效。

6、注重从学生的认知和感悟中寻找品德教育的触发点本册教学内容的设计展现了人类社会在发展历程中的波折和问题,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纵向研究、对比反思、不断产生问题、触发疑惑,这种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历程有利于学生自己对事件进行反思和思考,从而能够自主引发对教学内容中蕴含的品德教育主题的思考,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认知和感悟中寻找品德教育的触发点,使品德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三、单元内容分析第一单元放眼看世界一、单元基本内容本单元在课表中属于走进世界这一方面的课程内容,设计安排了三个学习主题,6个活动主题二、单元设计思路1、以认识世界为主线,促进学生正确的理解世界的发展、差异和联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2、通过世界政区图和东、西半球,初步知道世界的海陆、国家分布及主要地形等基本常识。

3、走进世界三大文明古国,了解一些人类的文明遗产,培养学生热爱世界历史文化的兴趣。

4、分组了解阿拉伯人、非洲黑人等生活习俗,知道世界上丰富多彩的生活习俗、传统节日、服饰、建筑、饮食等状况,对不同文化应该确立尊重、欣赏的正确态度。

世界的海陆分布及主要地形等基本常识,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地球表面的海陆面貌,了解海陆面积比例,了解世界地形概况。

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学生观察、思考和动手能力。

教师准备世界地图,在本主题的教学时我们可以采用的学生活动有查找资料和分组交流的方式进行。

1让学生学会看地图,找到地图上的陆地和海洋。

2、教师借助课件让学生了解海陆分布,此环节中教师可以先后展示《东西两半球图》和《海洋和陆地面积比例示意图》,让学生充分认识海洋和陆地,了解他们的分布情况。

3、学生小组合作,认识七大洲、四大洋,让学生结合课前搜集到的资料,交流各大洲各大洋的具体情况。

4、教师利用课件出示地形景观图片,让学生了解地球上的主要地形,完成《课标》中的要求。

5、设计挑战游戏,让小组间进行世界之最知多少活动,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兴趣。

在课标中本课的教学建议是组织学生开展一个环游世界的模拟活动。

《国家有多少》这一主题活动教材上的呈现方式是先介绍了世界上有多少个国界和地区,分布情况如何,使学生有一个笼统的认识,然后展示了一个问题讨论情境,表明学生的探究方向。

因此,可以将教学目标定为查找国家,了解世界上国家的分布情况,面积大小等常识。

继续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以及收集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

教师的准备是世界政区图,学生应该在课前搜集好世界上各个国家的相关资料。

本主题与第一主题有一定的联系,在教学时可以依旧采用查找资料和分组交流的方式进行。

1、教师出示《世界政区图》,让学生查找出有哪些国家。

2、让学生说说自己想了解这些国家的那些方面,学生根据自己手中的资料针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在小组内进行交流,把了解到的知识与大家一起分享。

这种教学方法正好体现了《课标》中对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理念,教师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转变,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

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要及时鼓励学生的各种尝试和有创造性的思考,引导学生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得到了很好的诠释。

本单元的第二个主题是《多彩的世界》,这个主题的目标在《课标》中是这样要求的:世界2简要了解一些人类的文明遗产,激发对世界历史文化的兴趣。

世界3比较一些国家、地区、民族不同的生活习俗、传统节日、服饰、建筑、饮食等状况,了解多种文化的差异性和丰富性,对不同民族和不同文化的创造持尊重和欣赏的态度。

在能力方面的目标应该达到培养学生有计划、有步骤的开展调查研究,能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课标》中知识目标中5条要求学生:知道世界历史发展的一些重要知识和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

知道社会生活中不同群体、民族、国家之间和睦相处的重要意义。

这一主题活动这是这一方面的内容。

这一主题包涵了两个主题活动“金字塔前的遐想”“多样的居民和生活”。

在第一个主题活动时教材以“金字塔”为切入点,展开对世界古代文明的研究,然后分成了“走进古代埃及”“追踪古代巴比伦文明”“解开古代印度文明的面纱”几个方面,本主题适合采用分组研究、查找资料、交流等方式进行。

其中“走进古代埃及”这个小组在进行研究活动之前制定了较为详细的研究计划,作为教师应该抓住给学生提供的这一样本,让学生在开展研究活动之前同样也能制定一个较为详细的研究计划。

在学生进行汇报的时候应该参考《课标》中对学生能力目标的要求,在《课标》中,能力目标中第二条要求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能够倾听他人的意见,能够与他人平等地交流与合作,学习民主地参与集体生活。

《多样的居民和生活》是这一主题的第二个主题活动,关于这一主题在《课标》中走进世界中3要求比较一些国家、地区、民族不同的生活习俗、传统节日、服饰、建筑、饮食等状况,了解多种文化的差异性和丰富性,对不同民族和不同文化的创造持尊重和欣赏的态度。

知识目标:知道世界历史发展的一些重要知识和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

知道社会生活中不同群体、民族、国家之间和睦相处的重要意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尊重不同国家和人民的文化差异,初步具有开放的国际意识。

本主题适宜采用搜集资料、调查、讨论等方式进行。

在《课标》中对这一主题的教学建议是以小组为单位确定选题,然后收集某个国家或地区人们具有特色的生产、生活方式的资料,加工整理后在全班作介绍。

与同学交流自己搜集到的有关反映世界不同文化习俗的图片、邮票、明信片。

在进行这两个主题活动的教学时,完全可以采用让学生分组调查、然后在课内进行展示交流的教学方式进行。

《品社》课程标准指出:“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为核心、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综合性的课程。

”对以上两个主题活动的设计正好体现了这些特点。

关注学科特点,关注学生的主体作用,关注课内外的联系,关注学生的体验与感悟,是上好这两个主题活动的关键。

这样不管课前的收集整理,还是课内的展示交流,都要求学生独立或合作完成,学习成了学生自己的事。

学生在自主获取、加工、展示信息的过程中,展现了广博的见识、丰富鲜明的情感和创造性的践行。

咱们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学生道德学习的能力,做学生的配角而非导演,积极创造条件,营造氛围,使学生真正建构道德素质。

其实像这两个活动主题一样的在我们这册内容中还有很多,像后面的《地球的伤心事》中的第二个活动主题《寻找受伤的原因》我们都可以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

《与世界同行》是本单元的第三个学习主题,包涵两个主题活动“走出国门”走近国际组织”, “走出国门”这一主题活动符合《课标》中第4条的要求:通过一些日常生活用品,体会世界经济的发展与联系及其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

这一活动主题的设置旨在引导学生初步了解中国经济的发展与世界间的联系,关注中国与世界经济发展的相互影响。

“走近国际组织”是这一主题活动的第二个学习主题。

《课标》中对本主题的要求是知道我国所加入的一些国际组织,了解这些国际组织的作用。

活动建议为搜集有关联合国,国际奥委会、国际红十字会等一两个国际组织活动的图片或文字资料。

第二单元珍爱和平生活一、单元内容结构图二、单元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1、珍爱生命,热爱生活,爱好和平2、热爱解放军。

能力目标:1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认识、分析战争问题,尝试做出正确的判断。

2、在交流中能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能够倾听他人意见,能够与他人平等的交流与合作。

知识目标:1、知道战争给人类带来的苦难。

2、知道和平给人类带来的美好生活。

3、知道人民解放军是保卫祖国、维护和平的重要力量。

4、知道国家间和睦相处的重要意义。

三、单元设计思路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是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

本单元引导学生纵向分析世界战争史,对比分析战争的性质与结果之间的关系,感受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激发学生反对非正义战争、热爱和平的思想感情。

深刻认识中国人民解放军是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部队,无论在何时何地认真履行保家卫国的职责,激发学生热爱人民解放军、保卫祖国的热情,了解国际社会和世界各国人民为维护世界和平作做出的努力,深入理解维护和平安宁的生活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

四、在《课标》中的地位及活动建议战争的记忆主题一《战争的记忆》属于《课标》中“走近世界”这一部分,其中第7条要求体会和平的美好、战争给人类带来的苦难,热爱和平。

它包括“不能忘却的记忆”和“我看战争”两个主题活动。

这一主题目标:1、了解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和平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2、懂得今天额和平环境来之不易,要热爱和平,珍惜今天的和平环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