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五上品德与社会教材分析

五上品德与社会教材分析

《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王二厢联合小学张桂平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是高年段的起始教材,本册教材在承接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中年级教材主要特点的基础上,有以下一些发展。

(一)在内容上从以家庭、学校、社区为主体的教育内容,扩展到对祖国的认识和了解等主要内容。

如五年级上册安排了《我爱祖国山和水》《我们都是中华儿女》两个单元,这一内容占了教材总量的50%。

同时在学生个人生活和学校生活内容上体现了螺旋推进的层次。

如有关诚信的教育,不但从个人修身养性、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角度看待诚信,更从社会的层面,从现代社会信用制度逐步建立的角度来看待诚信,让学生明白诚信已经作为现代社会中的法律原则之一,是人们必须遵守的一种法律行为;关于民主的教育,不但注重了学生民主意识的增强,也注重了对学生民主能力的培养。

(二)教材内容的综合层度更高。

五年级上册教材涉及到了社会学、历史学、地理学、政治学等方面的知识,教材编写时注意了给学生整体和综合的知识,避免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而仅仅只传授给学生一些学科知识,教材通过一定的主题将相关知识进行高度综合,打破了学科之间的界限,让学生通过学习学会能联系地看待问题、发展地思考问题的方法。

(三)注意了突出课程的核心价值观,即“帮助学生参与礼会和学习做人”。

《全日制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提出
了其课程的性质是“促进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礼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

因此,教材强调了通过本课程学习,帮助学生形成一些基本的为人处世的观念、意识,激发其积极的道德情感。

在编写过程中,有关品德的教育内容不是给学生知识,而是通过生活中的具体事例,让学生瞳得待人处事的基本观念,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和道德愿望,并将道德情感和愿望的激发与学生的践行相结合;有关社会的教育内容不给学生知识而是让学生学会辩证思维的方法,让他们学会看待社会生活中的许多问题,都应当是历史地看、辩证地看。

(四)注意了范例性与工具性的有机结合。

范例性是新课程教材的基本特点之一,教材在编写时仍然强调了通过范例引导学生的学习活动,同时教材也关注了通过给学生呈现典型事例,即故事和数据,引导学生去思考和分析问题,改变过去教材给学生提供较多现成结论的方式。

工具性也是新课程教材应当体现的基本特点之一。

五年级教材强调了每课应具有一定的信息含量,因此,教材提供的学习资料也更为丰富,在文字量上有所增加;教材通过小方框提供给学生一定的信息,如格言、小知识、基本概念、价值观念等,目的是达到给学生的学习提供必要的拐杖,掌握并传承社会所倡导的主流价值观念。

(五)在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上有所增强。

教材注意了给学生学习方法上的指导,注意了给学生留有一定的空间,让学生自己去动脑动手,如《我的祖国多辽阔》一课,教材通过让学生拼地图,写自己家的地址,来认识祖国的辽阔和我国的行政
区划;并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去体验,如《请你相信我》一课,通过别人对自己失信情境的创设,让学生体验不讲诚信给别人带来的感受;通过主持人提出具有较高的思考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去思考、去探索。

本册教材共安排了四个单元,分别介绍如下:
第一单元围绕着诚信这一主题,从引导学生通过对做人诚信和不诚信的感受,到对诚信内涵的认识,再到对社会诚信问题的认识。

第二单元《我们的民主生活》围绕着民主这一话题,从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参与、民主管理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初步民主意识的培养。

并从班级的民主生活到学校的民主生活,再到对社会民主生活的认识。

第三单元《我爱祖国和水》主要让学生树立领土意识,将祖国的疆域、领土面积、行政区划、祖国的名山大川、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热爱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教育整合在一起。

第四单元《我们都是中华儿女》主要让学生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知道中华文化是由各族儿女共同创造的,各民族有自己不同的风俗习惯,各族人民要相互理解和尊重,共同维护国家的安定团结。

知道在海外生活的华人有着割不断的中国情。

教材采用单元编排、主题统整的方式来构建教材体系。

五上教材以单元编排的方式,每个单元反映生活的一个侧面,突出一个鲜明的教育主题,本册教育内容由四个单元构成。

单元主题下设课文主题,每个课文题均来一个引导学生学习、研讨的话题,下面又生成多个小话题。

本册教材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1、教育性。

在本册教材中,主要进行以下方面内容的教育:以多种形式促进这两个我的对话,引导儿童逐步完成两个“自我”的分化;向儿童呈现他们生活中的各种关系,让他们从这种关系中去理解和体验,引导儿童逐步建构起共生型的人格;通过历史与文化的启蒙,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的教育,引发学生对祖国的认同感、归属感等等。

2、综合性。

本册教材几乎涵盖思想品德、历史、地理、社会等多方面的内容。

所有这些内容都是通过“个人——人与人——人与社会”这条主线来串联的,使之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线索。

3、参与性。

本册教材中设计了大量的问题、案例,让学生参与,让学生仿佛置身于真实的社会场景中,通过学生与家庭、学生与学校、学生与社会生活中的具体事例以及对这些事例的认识与实践来提高自己,完善自己。

4、直观性。

本册教材呈现的是一页页文字与画面有机融合的版面,力图通过各种精选的图画、照片、示意图、地图和表格等,来最大程度地阐述教材所要反映的思想、意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