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物权法课件
抵押权 质权 留置权 让与担保权
物权
物权总则
所有权 用益物权 担保物权
占有权
土地使用权 典权 居住权 特许物权
抵押权 质权 留置权 让与担保权
物权法与财产法
民法
静态财产关系 归属、支配 动产
财产关系有体财产
不动 产 动态财产关系 无体财产
人身关系
物权法与市场经济
动态财产关系与静态财产关系
静态保护 动态安全
2019年2月25日下午人民大学
物权法与中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理论研讨会
一会、议物达权成法共是维识护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法律
二、物权法是确认和巩固改革开放胜利成果,推动改 革开放深入进行的重要法律
三、制订物权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
四、制订物权法是鼓励广大人民群众创造财富,增强 我国综合国力的重要举措
抵押权 质权 留置权
土地经营权 宅基地权 建设用地权 地役权
五、制定物权法,是制定民法典、完善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法律体系的重要步骤 六、物权法草案是立法机关、法学家、及实务部门的 同志以及社会各界充分交流意见的结晶,凝结了几代 中国法学家的研究成果
与会的民法学者、法理学者、宪法学者强烈呼吁, 目前的物权法草案经过立法机关、学界同仁、社会各 界的共同努力,目前的物权法草案已经成熟完善,应 当尽快颁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从而确认和 巩固改革开放的胜利成果,推动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 顺利进行,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 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于2019年3月 16日通过,自2019年10月1日起施行。
强制拆迁,业主被赶出
与防暴警察对峙(长春市)
开发商雇凶,暴打维权业主
业 主 被 强 制 执 行
以军拆除巴人定居点
物权
债权
主体 内容
对世权。权利主体特定,义务 主体不特定
1985年6月
酝19酿86民年法4月总1则2日,《7月民2法6日通形则成》了在征六求届意全见国稿人。大由四于 该次稿会实议际正上 式突 通破 过了。民法总则的范围,起草组同意更 名为民法通则。
2019年
八第3月届一召人步开大,民常制法委定起会统草王一工汉合作斌同小副法组委,第员实一长现次邀市会请场议五交,位易议民规定法则“教的三授完 座步善谈走、民”统法的一典规 和起划 与草: 国,际五接位轨教;授一致认为起草民法典的条 件已第经二具步备,。从2019年起,用 4-5 年的时间制定物权 法,实现财产归属关系基本规则的完善、统一和与国 际接轨;
(一)是具有强行性质的私法 (二)是普通法 (三)是固有法 (四)具有公共性
一、制定物权法的意义
第一,确认和保护多种所有制经济 第二,建立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 第三,鼓励和刺激人们努力创造财富,促进社会财富的增长 第四,提高财产的使用和利用效益 第五,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
1954年佃权
地役权
留置权
先取特权
质权 抵押权
契约 事务管理 不当得利
总则 分则
侵权行为
总则
自然人;法人 法律行为 民事权利 民事责任 期间时效
所有权 用益物权
物权
物权总则
担保物权
合同
总则 分则
占有权
人格权;婚 姻;收 养;继 承 侵权责任
土地使用权 典权 居住权 特许物权
第三步,在2019年前制定民法典,最终建立完善的 法律体系的目标。因中国加入 WTO ,要求改善国内 法制环境,九届人大李鹏委员长要求在2019年完成民 法典草案并经常委会审议一次。
2019年
梁慧星领导的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物权法 起草小组,完成《中国物权法草案建议稿》(也即 “社科院草案”)。
草案 搁置
有学者客观地认为:《物权法(草案)》之所以被 推迟,是因为其本身确实有问题。而不是由于巩教 授的言论而造成的。
物权法被推迟出台不见得是一件坏事。在我们社 会主义国家,法律是全体人民的法律,不是专家的 法律,所以,任何一部法律的出台都要经过一个反 复论证的过程,听取公民的意见,并对这些意见进 行分析,或采取,或解释舍弃这些意见的理由,其 通过过程必须慎之又慎。
2000年12月
王利明教授领导的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科学 研究中心,完成《中国物权法草案建议稿》(也即 “人民大学草案”)。
2012901年9年底12月
提交人大常委会进行了第一次审议。 全2国01人9年大8法月工3日委在“社科院草案”与“人民大学 草案”全的国基人础大上法,工又委完又成形了成一了个《物中权华法人草民案共(和征国求物意权 见法稿()草,案并)发》给修了改各稿地。法院征求意见。
2019年10月15日 形成了委员长会议审议稿《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 法(草案)》。 2019年6月26日 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 16 次会议第三次审议了物 权法草案。并向全社会征求意见。
一封影响立法进程的公开信
违背宪法基本原则 核心和重点是在保护极少数人的物权 背离社会主义原则,开历史倒车
北京大学法学院巩献田教授
绝对权。直接支配。排他性
对人权。权利主体与义务主体 都特定
相对权。请求权。相容性
设定
必须公示,法定
合同债权自由设定
标的
特定化之物(有体物)
行为
期限
永久或长期
短期
效力
追及力、优先力
无
保护 物权保护方法(物上请求权)
赔偿损失
占有
所有权
使用
收益
(完全物权) 处分
用益物权
他物权
(限定物权) 担保物权
土地使用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第一次民法典起草工作, 1956年成稿,共500余条。由于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和政治运动,该次起草工作被迫中断。
1962年
第二次民法典起草工作,1964年7月完成《中华 人民共和国民法(试拟稿)》。因“四清运动”和 “文化大革命”运动,起草工作又一次中断。
1979年
第三次民法典起草工作,并于 1982年5月提出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草案(四稿)》,但社会的 迅速发展使得立法机关将民法的起草指导方针由 “批发”而转向“零售”,即暂时不出台民法典, 而先搞单行法。第三次民法起草又告中断。
物权法概述 物权法意义 物权法制定 物权的特征 物权的分类
总则
人 物 法律行为 期间 消灭时效
债务关系法
一般规定 具体债务
物权法 亲属 继承
事务管理 不当得利 契约 侵权行为
占有
土地权利通则
所有权
地上权
役权
抵押权
先买权 物上负担
质权
民法总则 物权
人,法人 物 法律行为 期间 时效
物权总则
债权
亲属 继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