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优秀散文赏析阅读题 含答案

优秀散文赏析阅读题 含答案

优秀散文赏析阅读题含答案《笑》(散文)冰心/文雨声渐渐的住了,窗帘后隐隐的透进清光来。

推开窗户一看,呀!凉云散了,树叶上的残滴,映着月儿,好似萤光千点,闪闪烁烁的动着。

——真没想到苦雨孤灯之后,会有这么一幅清美的图画!凭窗站了一会儿,微微的觉得凉意侵人。

转过身来,忽然眼花缭乱,屋子里的别的东西,都隐在光云里;一片幽辉,只浸着墙上画中的安琪儿。

——这白衣的安琪儿,抱着花儿,扬着翅儿,向着我微微的笑。

“这笑容仿佛在哪儿看见过似的,什么时候,我曾……”我不知不觉的便坐在窗口下想,——默默的想。

严闭的心幕,慢慢的拉开了,涌出五年前的一个印象。

——一条很长的古道。

驴脚下的泥,兀自滑滑的。

田沟里的水,潺潺的流着。

近村的绿树,都笼在湿烟里。

弓儿似的新月,挂在树梢。

一边走着,似乎道旁有一个孩子,抱着一堆灿白的东西。

驴儿过去了,无意中回头一看。

——他抱着花儿,赤着脚儿,向着我微微的笑。

“这笑容又仿佛是哪儿看见过似的!”我仍是想——默默的想。

又现出一重心幕来,也慢慢的拉开了,涌出十年前的一个印象。

——茅檐下的雨水,一滴一滴的落到衣上来。

土阶边的水泡儿,泛来泛去的乱转。

门前的麦垄和葡萄架子,都濯得新黄嫩绿的非常鲜丽。

——一会儿好容易雨晴了,连忙走下坡儿去。

迎头看见月儿从海面上来了,猛然记得有件东西忘下了,站住了,回过头来。

这茅屋里的老妇人——她倚着门儿,抱着花儿,向着我微微的笑。

这同样微妙的神情,好似游丝一般,飘飘漾漾的合了拢来,绾在一起。

这时心下光明澄静,如登仙界,如归故乡。

眼前浮现的三个笑容,一时融化在爱的调和里看不分明了。

【鉴赏训练】1、《姥姥的端午》王瀛/文十余年前的五月,姥姥忙碌完生命里最后一个端午,便匆匆离去。

此后每自清明夜始,随着金银花的细碎步声,临近粽香五月,便有姥姥的絮语叮咛,踱着疲惫的小脚,轻轻推门,轻轻走近……端午,在童年的期盼中,总是姗姗来迟。

直到某个清晨,姥姥推醒了还在熟睡中的我们,她说,粽子熟了。

烧了一夜的灶火已渐燃渐熄,大锅里还咕嘟嘟冒着些微的水泡,粽香漫过那口大锅的四周,弥漫在农家小院上空,萦绕在孩子渴望的小嘴边,飘荡在蹦跳的童歌里。

我们在姥姥精心赶制的一个又一个端午之后长高。

姥姥一双操劳的枯手,渐渐托不住昔日蹒跚的娃儿们,当小弟也站在她身后,声渐雄浑之时,姥姥缓身回望,却已一笑白头。

姥姥的端午,从老家搬到城里,仍旧初始味道。

而安逸清闲的市民生活,狭窄的蜗居,使姥姥更多地呆坐在门前,想念乡间,想念宽敞的农家小院,鸡鸣犬吠,想念清晨趟着两腿露珠,一双巧手侍弄过的黄瓜架、葡萄秧,想念老槐树阴下,几位老邻絮絮陈年旧话,农谚桑麻。

姥姥似乎在那一年忽然苍老。

最后的端午,姥姥依旧忙碌,她似乎始终是这个节日大会的主持人,任何人都可以忽略和忘记这个日子,唯她不能。

我们从各自的家里奔来吃粽子的时候,还丝毫没有感觉到姥姥的端午,将在这里停留。

只记得姥姥唠叨了许多,关于谁该谈朋友了,谁该快点结婚了,别让姥姥这么等着。

大家听着,都没有在意。

端午后几日,姥姥在一个深夜忽然丢下大堆未了的心事,匆匆撒手而去,我守在她床边仅仅一步之遥,却空着两手没留下老人家只言片语。

次年端午,凝重在无限哀思里。

大家小心翼翼躲闪着,似乎稍不留意会不慎碰落太多的哀伤。

谈话间,说到童年,那苇塘、蛙鸣、老家的土炕、邻家小孩憨态可掬的猫头小布鞋……小弟忽然一句“一到端午,就想起姥姥来。

”大家顿住了,都不说话:大弟站到阳台,低头点起一支烟,妈妈肩头抽动,不知谁的眼泪叮咚掉在米盆里,落在一只只秀气的青粽上……十余年过去了,姥姥的端午永远弥散着悠悠的粽香,自每一个清明夜始,随着金银花的细碎步声,芬芳着我生命的岁月。

(选自《散文百家》,有删改)1、这是一篇忆人散文。

文中的姥姥是个怎样的老人?2、第3自然段画线句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有怎样的好处?3、第4自然段中的“一笑白头”反映了姥姥内心怎样的情感?4、读第5自然段,为什么“姥姥似乎在那一年忽然苍老”?5、请分析文章最后一自然段的作用。

2、《浅紫色的思念》李汉平/文夜,我漫步在灯光璀璨的长安街上。

乳白色的街灯,把那新柳的叶子照成了半透明的绿色。

蓦地,从那幽蓝的夜影儿里飘来一缕熟悉的芬芳。

啊,丁香,我故乡的花!我像逢着久违的老友,飞跑到丁香树下,拉着她的手,抚着,嗅着。

丁香树好像一道喷泉,喷洒着芬芳的甘霖。

我沐浴着。

那透明的香气溶进了灯光,渗进了夜色,又好像一缕缕柔丝,将我缠绕,将我包裹。

啊!故乡的丁香花儿也该开了吧?松花江边上,丛丛簇簇的,尽是些丁香树,太阳岛上还有一片丁香园,丁香盛开时,到处都掩映着洁白,淡紫的花,街头巷尾,都被那芬芳熏透了,使人陷于一种陶然的迷离之中。

淡紫色的思念啊,请你载上去,飘回故乡去,哪怕是一忽儿一忽儿——去问候那里的亲人和朋友。

妈妈,妈妈,您看见我了吗?我正像小时候一样,在花丛中寻找,寻找那会使人幸福的五瓣丁香,我愿意把这神异的花朵献给您,但愿您那为我们哭泣过而变得朦胧的目光又因为这花朵而变得莹澈、明亮起来。

还有爸爸,在那送我的月台上,我看见您的灿然的白发。

我曾无数次地对自已说,应该努力地学习,努力地生活,只能给白发带去欣慰,而不能辜负白发的嘱托。

还有您,我亲爱的老师。

在前行的路上我常常想到您,常常感到您的手在轻轻扶持着我。

当我蹒跚学步时,当我跌跤时,常常听见您在说:“走下去!”于是,我走了。

抚着伤痕,忍着痛楚,我没有回头。

可是,()我走到哪里,()感到背上系着两条透明的带子,长长的,长长的,那是您关切的目光啊!此刻,我伫立在工安街头,和故乡的距离,真是千里迢迢,迢迢千里啊!可我又觉得故乡是那么近切,因为。

那江岸上的丁香啊,白一团,紫一团……好像一幅水彩画儿。

丁香丛中有我的亲人和友人,微笑好像一朵朵鲜花,开放在他们的唇角。

而在那片淡紫色的韵律里,他们对着我把手臂轻摇……淡紫色的思念啊,请你告诉松花江,我从她身边来,还要回到她身边去。

在她那澄明的波浪里,我藏下一支没有唱完的歌儿,请她为我留着……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伫立——()痛楚——()2、在短文第6自然段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3、填空。

(1)从文中可以知道作者在首都长安街看到丁香花是季节是。

(2)“微笑好像一朵朵鲜花,开放在他们的唇角。

”这里的“他们”指(3)这篇文章作者通过对的描写表达自己对的思念之情。

(4)短文的标题“淡紫色的思念”还可以换成:4、作者和故乡相隔千里,可作者却说“故乡是那么近切”,这是什么原因?请在文章第7自然段的横线上补充出来。

5、朗读这篇文章,情感和语速的基调应该是()。

①急速、悲壮②欢快、幸福③缓慢、深情6、“虚写”不是写眼前的实景,而是写想象中的景象。

“实写”则与之相反。

结合本文,判断下面景物描写句采用的是哪一种写法。

(1)乳白色的街灯,把那新柳的叶子照成了半透明的绿色。

蓦地,从那幽蓝的夜影儿里飘来一缕熟悉的芬芳。

()(2)松花江边上,丛丛簇簇的,尽是些丁香树,太阳岛上还有一片丁香园。

()(3)丁香树好像一道喷泉,喷洒着芬芳的甘霖。

()(4)那江岸上的丁香啊,白一团,紫一团……好像一幅水彩画儿。

()7、简要回答:文中的“我”为什么对丁香花特别喜爱,充满深情?【写作实践】试写一篇散文,叙事性的,议论性的,抒情性的均可。

木兰(散文)白玄/文凌晨起来,蓦地,一缕淡雅的幽香直钻鼻孔,真像朱自清描写的那样:“微风过去,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啊,木兰花开啦!木兰花开啦!我凭窗望去,只见池塘旁,两颗木兰被一团薄雾笼罩着。

雾霭,像一位多情的姑娘缠绕着它,在喁喁地絮语。

好鸟也乐得直弄脆音。

我闻着甘醇般的芳香,有点醺醺然了,假如打起醉拳来可最合适不过了。

这醉人的芳香,招惹得远道而来的人,总想撷取几朵,夹在自己心爱的笔记本里,把它的芬芳和神韵悄悄地带回去,并以此为自豪。

“近水楼台先得月”。

我自然捷足先登:高大的树身伫立在屋舍角隅的脊土上,千古奇人般地承受热气的烘蒸,耐心地经受酷日的烤灼,以坚强的意志,努力绽开卵状圆锥形的花蕾。

花蕾恰似大将身上闪光的铁垛;又似饱蘸着酡红颜料的毛笔,支支尖直挺秀,朵朵蓬勃向上,犹如“笔林”。

似乎要在蓝天上作画,真是诗情无穷,意态万千。

“谁言花中原有笔,毫端方欲吐春霞。

”我不禁低声吟起白居易的诗:“紫房日照胭脂拆,素艳风吹腻粉开;怪得独饶脂粉态,木兰曾作女郎来。

”“木兰曾作女郎来。

”吟罢诗句,心中为之一动,我不禁想起了中华民族崇高美德的化身——花木兰。

这位女扮男装,不怕牺牲,为国为民的巾帼英雄。

十二年转战沙场,不露声色,英勇杀敌,屡建战功。

当她得胜回朝见天子时,众人还“不知木兰是女郎”,她不要功名利禄,只“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这是一种何等可贵的品质啊!现在,我们的祖国建设又何尝不正提倡这种精神和气质啊?我们的祖国不正有无数像她那样勤劳而善良,勇敢而无私,一心想振兴中华的劳动妇女吗?她们正全力以赴地投身到祖国建设的伟大战斗中,使人们看到了祖国的未来和希望。

木兰,现在大地母亲正关心着你的成长,愿你溢彩飘香,彪炳千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