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历届高考试题哲学部分

历届高考试题哲学部分

历届高考试题哲学部分(选择题)(2005高考广东卷)1、在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表中,从95号的镅(Am)开始,后序的20多中元素都是人造元素,这一科学事实说明( D )A、物质决定意识的同时,意识也可以反过来决定物质。

B、在现代科学技术蓬勃发展的今天,物质与意识谁决定谁已经不重要了C、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受到了冲击D、意识的力量带来了物质的成果2、一吨废报纸=850公斤再生纸=少砍17棵树。

废报纸的循环再利用与树木、环境、经济、社会的关系表明,事物之间的联系是( A )A、复杂多样的B、不可捉摸的C、因人而异的D、固定不变的3、下列典故最能表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是( D )A、目不识丁B、目不见睫C、目不窥园D、目无全牛4、“昼出耕田夜织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荫学种瓜。

”这首诗蕴涵的哲理是( B )A、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无关B、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C、人的意识与自然环境无关D、自然环境决定人的意识5、改革开放初期,许多地区为了促进经济发展都把GDP最大化增长作为唯一的目标,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和矛盾。

在发展问题上的历史教训主要是( D )A、没有把握好质变引起量变的道理 B、没有抓住主要矛盾C、没有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D、没有很好的贯彻全局观念6、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干部队伍经受住了市场经济大潮的考验,但在局部地区也发生了一系列较严重的腐败事件,老百姓议论纷纷。

对此正确的看法应该是:( B )A.腐败蔓延将导致亡党亡国,因此必须把整顿干部队伍作为我国当前的中心工作来抓B.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C.要集中力量抓主要矛盾,紧紧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放松,不要在意腐败现象D.看问题要分清主流和支流,腐败现象只是党的干部队伍的支流,所以不必过于关注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都必然要经历从原始社会到共产主义社会的五个不同发展阶段。

中国长期处于封建社会,但是中国何时进入封建社会则众说纷纭,争论不已。

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几乎都卷入了这场被称为“古史分期”的学术大讨论中,相继出现了“三论五说”:西周封建论、战国封建论、魏晋封建论和春秋封建说、秦统一封建说、西汉封建说、东汉封建说、东晋封建说。

7、上述材料说明:( C )①所有争论都无法推翻中国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性②人类对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认识和解释具有历史性③与自然科学相比,历史学作为人文科学不具有客观性和精确性④一切从实际出发,就必须抛弃这些毫无意义的历史纠葛A ①③B ②③C ①②D ③④8、关于“古史分期”的学术争论至今没有定论说明:( C )①争论的原因在于历史感性材料的相对匮乏和史学家们主观能动性的发挥②尽管尚无定论,史学界仍然坚持在矛盾普遍性原理指导下具体地分析了矛盾的特殊性③历史就像小姑娘,想怎么打扮就怎么打扮④对于社会形态由量变到质变的关节点,史学界莫衷一是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2005北京卷9、北京农业在借鉴全国农业发展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依靠大城市辐射,大力发展生态、观光和休闲农业,从而走在全国前列。

这说明( B )A事物之间都存在必然联系 B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联结C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D外因通过内因决定事物发展的方向2005年3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就宏观调控答记者问时指出,经济发展慢了不行,那样就业压力就会更大,财政收入会减少,许多应该办的事业就会缺乏资金;经济发展过快也不行,那样经济运行紧张,难以为继,我们要根据具体情况,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10、温家宝总理的上述分析体现了( C )①看问题办事情要坚持适度原则②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③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④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A①② B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11、非公有制企业要进一步发展,必须克服自身存在的问题,在遵循市场法则、追求企业利益的同时,还需坚持集体主义价值观,维护国家利益。

这是因为( C )A集体主义决定企业发展方向 B市场经济可以产生集体主义C集体主义可以促进企业发展 D市场经济与集体主义具有内在一致性2005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政治(江苏卷)12、创业创新创优是新时期江苏精神的核心内涵。

弘扬“三创”精神,推进“两个率先”,体现了( D )A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B .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C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D .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13、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 B )A .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化B .新事物代替旧事物C .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D .量变到质变的过程14、下列说法中,与“牵一发而动全身”包含同一哲理的是( B )A .勿疏小善,方恢大略B .一着不慎,全盘皆输C .愚者千虑,必有一得D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15、右边漫画给我们的启示是( C )A .要善于抓住重点B .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C .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D .要善于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16、下列选项中集中体现人类社会物质性的是( D )A .支配社会发展的规律是客观的B .生产关系是一种客观的经济关系C .社会是客观世界发展的必然结果D .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17、“旧时王谢堂前燕,飞人寻常百姓家。

”这体现了( B )A .社会变化总是循环往复的B .人类社会是变化发展的C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D .社会发展是有规律的江苏省泰州市信访局局长张云泉同志在信访岗位上工作了22 年,始终践行“绝不能让群众失望”的诺言,真心诚意为民解难,为党分忧,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业绩。

18、张云泉同志的先进事迹表明( D )①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②人民群众的利益高于一切③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实现个人与社会的统一④正确的价值观对人们认识、改造世界有指导作用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19、奥地利科学家魏格纳偶然发现地图上大西洋两岸的海岸线凹凸相反,经过查阅资料和苦苦思索,形成了一种设想:由于某种驱动力,把原本连在一起的非洲和南美洲两块大陆分裂开来,天长日久,便为大西洋所隔……于是提出了“大陆漂移”说。

这说明( C )①合理想象有助于培养创造性思维②想象是一种令人惊奇的思维能力③想象一定能成为现实④合理想象有助于更好地认识世界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20、“良机对于懒惰没有用,但勤劳可以使最平常的机遇变成良机。

”这句话说明( D )①事物的变化发展是内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②外因对事物的发展是可有可无的③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④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2005年高考浙江卷(全国卷)图6是比利时画家马格利特的作品。

画面上明明画了一只逼真的烟斗,而画上的法文写的却是“这不是一只烟斗”。

21、在画面情境中,烟斗的形象与文字含义之间的关系属于( A )A 自相矛盾的关系B 辩证法的矛盾关系C 诡辩的关系D 辩证否定的关系22、当我们面对这幅画的时候,图形与文字共同组成的这幅画又启发我们思考艺术作品与现实对象的关系。

下列叙述正确表述两者关系的有( B )①艺术作品是不依赖原型的主观创造②艺术作品体现了对原型的摹写与创造的统一③艺术作品是对原型的审美再现④艺术作品应不断追求更逼真地反映原型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②④“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民族英雄林则徐的这一诗句,不仅激励了几代中国人抗击外国侵略、维护民族利益的斗争精神,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仍是宝贵的精神财富。

23、这句诗体现的人生价值观是( C )①人生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②有价值的人生不应考虑个人利益③对社会的贡献大小决定了人生价值的高低④个人对社会的贡献以社会对个人的尊重为基础A ①②B ①④C ①③D ③④24、有人认为,“趋福避祸、趋利避害”是一切动物的本能,人也是动物,由此得出“人的本质是自私的”。

这种论证之所以不正确,是因为( D )①人性本善,自私是后天获得的特质②人性本恶,后天可以为善③人的本质应从社会关系的总和去理解④趋群体、他人之利,是对趋利避害本能的超越A ①③B ②③C ①④D ③④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同时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社会问题。

除了过于乐观和过于悲观的观点之外,更多的人主张全面地看待这两方面的关系。

25、下列属于矛盾分析法的叙述有( D )①互联网所带来的好处和坏处各占一定比例②互联网所带来的利、弊是同一事物的两个对立的方面③互联网本来是好东西,只是后来被坏人利用了④互联网同其他事物一样在同一与斗争的关系中发展A ①②B ②③C ①③D ②④26、一般来说,互联网对社会发展利大于弊,其积极作用是主流,而对于痴迷网络的少数青少年来说,则弊大于利。

这是由于( D )①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发生了转化②外因起了决定性的作用③具体事物的性质是由矛盾特殊性决定的④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发生转化A ①②B ②③C ②④D ①③2005全国卷(黑、吉、广西)蟾蜍有毒,蟾衣却可入药。

某青年农民偶然看到了蟾蜍蜕变的过程,于是开始了巧获蟾衣的探索。

经过反复观察、实验、总结,发现蟾蜍蜕皮是其生长过程的自然现象,一般在黑夜发生,过程很短,然后马上吃掉;还发现蟾蜍的眼睛对运动的物体敏感。

根据这些情况,他发明了通过控制光线、在水中获取、用光照引吸幼虫喂养等技巧获取蟾衣的方法,终于闯出了低成本、省劳力、不破坏生态平衡且有巨大经济效益的致富道路。

27、巧取蟾衣之所以可能的客观依据是( B )偶然性在一定条件下起决定作用②认识规律及其实现条件才能利用规律③客观事物发展有自己的特殊规律④规律是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统一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28、巧获蟾衣的过程体现了( A )一个正确认识的获得需要多次反复的认识过程②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条件③人在自然和社会规律面前是自由的④人在自然和社会规律面前是不自由的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文科综合能力测试(2005年全国卷Ⅲ)“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这句古训至今仍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回答29~30题。

29、这句话的哲学依据是( B )①量变的积累可以引起质变②恶与善本身是不同质的事物③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可以相互转化④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可以相互转化A. ①③B. ①④C. ①②D. ②③30、这句话的现实意义是勉励我们( B )①以先进人物为榜样做一个道德上至善的人②严于律已不断完善道德修养③在变化的时代背景下坚守永恒的道德准则④首先理想的实现不仅在知善恶,更在为与不为的行A. ①③B. ①④C. ①②D. ②③31、郑板桥曾提到他画竹的过程:当他晨起“看竹”时,产生了“眼中之竹”;然后胸中涌起“画意”,此乃“胸中之竹”;最后,“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形成了“手中之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