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明属于哪一种体例,运用了何种注解方法。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有所成也。
)四十而不惑,(孔曰:“不疑惑。
”)五十而知天命,(孔曰:“知天命之终始。
”)六十而耳顺,(郑曰:“耳闻其言,而知其微旨。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马曰:“矩,法也。
从心所欲无非法。
”)[疏]“子曰”至“逾矩”。
○正义曰:此章明夫子隐圣同凡,所以劝人也。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者,言成童之岁,识虑方明,於是乃志於学也。
“三十而立”者,有所成立也。
“四十而不惑”者,志强学广,不疑惑也。
“五十而知天命”者,命,天之所禀受者也。
孔子四十七学《易》,至五十穷理尽性知天命之终始也。
“六十而耳顺”者,顺,不逆也。
耳闻其言,则知其微旨而不逆也。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者,矩,法也。
言虽从心所欲而不逾越法度也。
孔子辄言此者,欲以勉人志学,而善始令终也。
二、给下段《诗经·卫风·相鼠》的注疏加上标点符号。
并用不同的符号标明
毛传、郑笺、孔疏及《经典释文》的注音。
(毛传□□、郑笺□□、孔疏□□、注音{□})
相鼠刺无礼也卫文公能正其群臣而刺在位承先君之化无礼仪也○相息亮反篇内同[疏]相鼠三章章四句至礼仪正义曰作相鼠诗者刺无礼也由卫文公能正其群臣使有礼仪故刺其在位有承先君之化无礼仪者由文公能化之使有礼而刺其无礼者所以美文公也凯风美孝子而反以刺君此刺无礼而反以美君作者之本意然也在位无礼仪文公不黜之者以其承先君之化弊风未革身无大罪不可人废之故也相鼠有皮人而无仪相视也无礼仪者虽居尊位犹为暗昧之行笺云仪威仪也视鼠有皮虽处高显之处偷食苟得不知廉耻亦与人无威仪者同○行下孟反之处昌虑反人而无仪不死何为笺云人以有威仪为贵今反无之伤化败俗不如其死无所害也[疏]相鼠至何为○正义曰文公能正其群臣而在位犹有无礼者故刺之相鼠有皮犹人之无仪何则人有皮鼠亦有皮鼠犹无仪故可耻也人无礼仪何异于鼠乎人以有威仪为贵
人无礼仪则伤化败俗此人不死何为若死则无害也○笺视鼠至者同○正义曰大夫虽居尊位为暗昧之行无礼仪而可恶犹鼠处高显之居偷食苟得不知廉耻鼠无廉耻与人无威仪者同故喻焉以传曰虽居尊位故笺言虽处高显之居以对之相鼠有齿人而无止止所止息也笺云止容止孝经曰容止可观无止韩诗止节无礼节也人而无止不死何俟俟待也相鼠有体体支体也[疏]传体支体○正义曰上云有皮有齿已指体言之明此言体非徧体也故为支体○人而无礼人而无礼胡不遄死遄速也○遄市专反专反
《相鼠》,刺无礼也。
卫文公能正其群臣,而刺在位承先君之化无礼仪也。
○{相,息亮反。
篇内同。
}[疏]《相鼠》三章,章四句。
至“礼仪”。
正义曰:作《相鼠》诗者,刺无礼也。
由卫文公能正其群臣,使有礼仪。
故刺其在位有承先君之化无礼仪者。
由文公能化之,使有礼,而刺其无礼者,所以美文公也。
《凯风》美孝子而反以刺君,此刺无礼而反以美君,作者之本意然也。
在位无礼仪,文公不黜之者,以其承先君之化,弊风未革,身无大罪,不可人废之故也。
相鼠有皮,人而无仪。
相,视也。
无礼仪者,虽居尊位,犹为暗昧之行。
笺云:仪,威仪也。
视鼠有皮,虽处高显之处,偷食苟得,不知廉耻,亦与人无威仪者同。
○{行,下孟反。
之处,昌虑反。
}人而无仪,不死何为笺云:人以有威仪为贵,今反无之,伤化败俗,不如其死,无所害也。
[疏]“相鼠”至“何为”○正义曰:文公能正其群臣,而在位犹有无礼者,故刺之。
相鼠有皮,犹人之无仪,何则人有皮,鼠亦有皮,鼠犹无仪,故可耻也。
人无礼仪,何异于鼠乎人以有威仪为贵,人无礼仪,则伤化败俗,此人不死何为若死,则无害也。
○笺“视鼠”至“者同”○正义曰:大夫虽居尊位,为暗昧之行,无礼仪而可恶,犹鼠处高显之居,偷食苟得,不知廉耻。
鼠无廉耻,与人无威仪者同,故喻焉。
以《传》曰“虽居尊位”,故《笺》言“虽处高显之居”以对之。
相鼠有齿,人而无止。
止,所止息也。
笺云:止,容止。
《孝
经》曰:“容止可观无止。
”《韩诗》:“止,节。
无礼节也。
”人而无止,不死何俟俟,待也。
相鼠有体,体,支体也。
[疏]《传》“体,支体”○正义曰:上云“有皮、有齿”,已指体言之,明此言体,非徧体也,故为支体。
○人而无礼。
人而无礼,胡不遄死遄,速也。
○{遄,市专反。
}三、下面是《毛诗正义·北风》的第一章,标点并回答下列问题:
北風其涼雨雪其雱興也北風寒涼之風雱盛貌箋云寒涼之風病害萬物興者喻君政教酷暴使民散亂〇涼音良雨于付反又如字下同雱普康反酷苦毒反惠而好我,攜手同行惠愛行道也箋云性仁愛而又好我者與我相攜持同道而去疾時政也〇好呼報反下及注同行音衡其虛其邪既亟只且虛虛也亟急也箋云邪讀如徐言今在位之人其故威儀虛徐者今皆以爲急刻之行矣所以當去以此也[疏]北風至只且〇正義曰言天既爲北風其寒涼矣又加之雨雪其雱然而盛由涼風盛雪病害萬物以興君政酷暴病害百姓也百姓既見病害莫不散亂故皆云彼有性仁愛而又好我者我與此人攜手同道而去欲以共歸有德我所以去之者非直爲君之酷虐而在位之臣雖先日其寬虛其舒徐威儀謙退者今莫不盡爲急刻之行故己所以去之既盡也只且語助也
(1)“雱”的读音和意义是什么
(2)“惠”是什么意思这是谁的注
(3)“好”是形容词还是动词是根据什么来判断的
(4)郑玄对“邪”是怎样解释的
(5)“只且”是什么意思这是谁的解释
北风其凉,雨雪其雱。
兴也。
北风,寒凉之风。
雱,盛貌。
笺云:寒凉之风,病害万物。
兴者,喻君政教酷暴,使民散乱。
○凉音良。
雨,于付反,又如字,下同。
雱,普康反。
酷,苦毒反。
惠而好我,携手同行。
惠,爱。
行,道也。
笺云:性仁爱而又好我者,与我相携持同道而去。
疾时政也。
○好,呼报反,下及注同。
行音衡。
其虚其邪既亟只且!虚,虚也。
亟,急也。
笺云:邪读如徐。
言今在位之人,其故威仪虚徐宽仁者,今皆以为急刻之行矣,所以当去,以此也。
[疏]“北风”至“只且”。
○正义曰:言天既为北风,其寒凉矣,又加之雨雪其雱然而盛。
由凉风盛雪,病害万物,以兴君政酷暴,病害百姓也。
百姓既见病害,莫不散乱,故皆云:彼有性仁爱而又好我者,我与此人携手同道而去。
欲以共归有德。
我所以去之者,非直为君之酷虐,而在位之臣,虽先日其宽虚,其舒徐,威仪谦退者,今莫不尽为急刻之行,故已所以去之。
既,尽也。
只且,语助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