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散文阅读 (二)理清结构思路,分析句段作用
散文阅读 (二)理清结构思路,分析句段作用
川
桥
的片段,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2015· 《说起梅花》苏菲 23、本文写了作者与外国人之间围绕着梅花展开的
北京
几个故事,在谋篇与立意方面匠心独具,请结合全
文加以赏析。(6分)
2014·山 《浣花草堂》黄裳 19.这篇游记为什么从杜诗写起?(4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阅读 考点突破
考点一 理清结构思路,分析句段 作用
天津
彭程
(4分)
2015·山 《四堡雕版》冯骥 19.简析第段在文中的作用。(4分)
东
才
2015·江 《比邻而居》王安 12.文章③④两段写第一家的草药味,凸显了这家人
苏
忆
什么样的生活风格?请简要分析。(4分)
14.文章的叙述线索是什么?设置这一线索有什么
作用?(6分)
2015·四 《太湖碎锦》范烟 17.文章第段引用波德莱尔散文诗《头发中的半球》
解析答
分析局部句段作用
1.文章第一段十分简洁,这样的开头有什么作用? 解析 对此类问题,主要从以下几个角度分析:它主要写了什 么内容?突出了什么?它和标题是否有联系,能否起到点题作 用?它与下文有什么关系?是总领全文,是引出下文,还是为 后面的内容做铺垫?它对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有何作用?有没 有运用修辞手法?其作用是什么?根据这些逐项对照,不难概 括出答案。 答案 ①开门见山,点明题旨; ②总领全文; ③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 ④引起读者强烈的阅读兴趣。
【考情分析】 3年12考
高考卷
选文
问题
2016· 《白鹿原上奏响一 21.作者对老腔的认识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请结
北京
支老腔》 合全文作简要说明。(4分)
陈忠实
2016·上 《湖殇》熊久红 9.本文是抒情散文,第⑪段却用了若干数据和年份,
海
有何效果?(4分)
2016· 《在母语的屋檐下》16.作者回忆童年迷路的经历,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近三年散文考查
高考卷
选文
2016·北 《白鹿原上奏响一
京
支老腔》陈忠实
2016·上 《湖殇》熊久红
海
2016·天《在母语的屋檐下》
津
彭程
2015·天 《云和梯》张抗抗
津
2015·江 《比邻而居》王安
苏
忆
2015·重 《甘森的西红柿》
庆
甘建华
2015·北 《说起梅花》苏菲
京
高考卷
选文
2014·山东 《浣花草堂》
黄裳
2014·天津 《枣香醉人》
洪丽丽
2014·福建 《祖屋》农人
2014·大纲 《听雨》叶延
卷
滨
2014·湖南 《粮食》学群
2014·安徽 《独木舟之道》
(美国)西格
德·F·奥尔森
2014·广东 《鹤》陆蠡
2014·四川 《山水及自然
景物的欣赏》
考情分析
15年
选文
题目 《四堡雕版》
14年 《浣花草堂》
答案 从作者名字的翻译切入,以外国人对梅花的好奇、不解与误解 为主要线索来谋篇布局,对梅花内涵的阐释由表及里,逐步丰富与深 入,凸显了梅花独异的美感和魅力,构思巧妙而自然。 阐发了梅花所凝聚的民族精神,表现了外国人与中国文化的隔膜,流 露出对交流和理解的渴望。
解析答
3.文章的叙述线索是什么?设置这一线索有什么作用?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的线索及作用。本文主要写了闻到的比邻而 居的各家的气味及由此引发的思考,通篇都围绕“气味”着笔,所以 “气味”为本文的线索。围绕这条线索,将各家的气味贯穿起来,描 写了比邻而居的各家或实打实、或浮华等不同的生活状态、生活风格 ,作者对此的感悟是“我们这些比邻而居的人家,就这样,不分彼此 地聚集在了一处”,表达出作者对各种生活状态的理解和包容。 答案 (1)线索:气味。 (2)作用:以“气味”为线索,串联全文,便于把不同的生活状态呈 现出来;以“气味”为线索,体现不同的生活风格,便于表达理解和 包容各种生活状态的思想。
《大一轮》P196-201
学习目标
Ⅰ 掌握分析整体结构和思路的三个关键 Ⅱ 掌握分析局部句段作用的三个关键
分析散文结构、思路并不是阅读的最终目的,最终目的是 更深入地理解散文的内容,提高阅读效率。为了达到这个目的 ,在分析结构、思路时,不要仅仅满足于辨别其结构形式和把 握思路走向,还要探究这样安排的原因或作者的意图。分析结 构、思路就是这么重要。
1.简要分析文章的结构脉络。 答案 先由人们的问题引出对古镇的探访;再进一步从不同 角度考察古镇,思考原因;接着转向与中国国内“复制热” 的对比;最后表明态度,呼应开头。
答案
2.本文写了作者与外国人之间围绕着梅花展开的几个故事,在谋篇与 立意方面匠心独具。请结合全文加以赏析。 解析 本题从谋篇与立意的角度考查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的 能力。解答本题要从谋篇和立意两个方面赏析。谋篇属于表达技巧中 的结构技巧,而立意则属于文章主题方面的要求,要分开来答。
4
意蕴丰富,设置巧 妙。结合文本谈你 的认识。
要全面地认识一个诗人, 作者的做法给了我们哪 些启示?
挖掘文本丰富意蕴 对作品的个性化解读
命题上较为稳定,常考的题点与题型如下: ①分析作品结构:不重整体把握,偏重句段结构作用分析,经 常考开头段的作用。《大一轮》P196-201 ②分析重要句子含意题:经常选那些内涵丰富而又对理解全文 起关键性作用的句子。 ③内容要点概括题:围绕文中某个重要内容或观点进行筛选、 概括。 ④鉴赏表达技巧,品味语言艺术:鉴赏的角度较广,有叙述人 称,有语言特点,有对全文艺术特色的赏析,有对局部句子的 赏析。无论哪种类型,都重视对表达效果的分析。《大一轮》 P212-216及讲义 ⑤探究题:重视从文本中获得个性化的感悟、启示,有时要求 从内容上谈感悟,有时要求从写法上谈启示。《大一轮》
小组自主合作交流
掌握整体分析结构、思路题的规范要求
1.梳理文章思路题
冯骥才《别急,哈尔施塔特》
2.1分组析概括谋篇构思特色题 (2015·北京)苏菲《说起梅花》
2、3.3分组析线索作用题(2015·江苏)王安忆《比邻而居》 4、5
组
掌握分析句段作用题的规范要
求
桃 花《背水的日子(节选)》 6组
朱成玉《那一滴挤疼了大海的眼泪》 7、8、9组
散文考点分布
名家散文 思想性、艺术性并重 (文质兼美)
涉
1
简析第二段在文中 的作用
为何从杜诗写起
及
2
赏析句子表现手法 与表达效果
理解句子含意
题
点
3
请根据本文概括四 堡雕版及其文化衰 落的原因,
作者对杜甫有哪些新的 认识?请概括
理清结构思路,分析 句段作用
理解、赏析语句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 中心意思
文中的5个问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