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隋唐法律制
❖ 篇目依次为:名例律、卫禁律、职制律、 户婚律、厩库律、擅兴律、贼盗律、斗 讼律、诈伪律、杂律、捕亡律、断狱律。
33
❖2、唐律疏议高超的立法技术
❖ (1)篇目律条严谨简约,详略有序。 ❖ 以户婚律为例,该律共四十六条,前十
三条是惩罚有关违反户籍和财产制度方 面的犯罪行为,中间十二条是惩治有关 违反田宅和赋税制度方面的犯罪行为, 后二十一条是打击有关违反婚姻家庭和 继承制度方面的犯罪行为。
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十
种最严重的犯罪行为。这十种犯罪直接危害
封建皇权、违反封建礼教,被视为是封建法
律首要打击的对象,因此被单独列入《名例
律》,并规定“大逆、谋反、谋叛者,父子
兄弟皆斩,家口没官”,不得赦免,决不待
时,以示与其他一般犯罪不同的严罚原则。
为后世统治者继承。
15
❖ 4、贵族、官员法律特权扩大化
覆舟。
20
主要立法指导思想:
❖1、重视以法律为治理国家的主要手 段,建立完备的法律体系。
❖2、强调法律简约、稳定,以利于执 行和遵守。
❖3、严明法制,一断以律。
21
❖欣赏教学视频短片《贞观之治》
❖思考与讨论:
❖ 唐朝立法指导思想诞生的历史背景及对 社会发展的影响分别是什么?
22
温故而知新
隋朝短暂而亡的原因是什么?
赎铜二斤。 笞三十。 赎铜三斤。 笞四 十。 赎铜四斤。 笞五十。 赎铜五斤。
36
❖ 【疏】议曰:笞者,击也,又训为耻。言人 有 小愆,法须惩诫,故加捶挞以耻之。汉时 笞则用竹,今时则用楚。故书云「扑作教 刑」,即其义也。汉文帝十 三年,太仓令淳 于意女缇萦上书,愿没入为官婢,以赎父刑。 帝悲其意,遂改肉刑。此即笞、杖之目,未 有区分。笞 击之刑,刑之薄者也。随时沿革, 轻重不同,俱期无刑,义唯必措。然杀人者 死,伤人者刑,百王之所同,其所由来尚矣。 从笞十至五十,其数有五,故曰「笞刑五」。
第二节 唐朝的立法
❖ 一、唐朝的建立
❖
公元618年,李渊灭掉隋
朝,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
❖
❖ 唐高祖李渊(618-626)
19
❖ 二、唐朝的立法指导思想
❖
以铜为镜,可
以正衣冠;以
古为镜,可以
知兴替以 人
为镜,可以明
❖
得失。
❖
唐太宗李世民 (599-649)
君者,舟也; 庶人者,水 也。水能 载舟,亦能
❖ 唐朝前期和中后期立法活动及法律 形式的变化说明了当时社会发生了怎样 的重大转变?
❖ 欣赏相关教学短片:安史之乱
31
❖ 五、中国古代法典杰出代表—唐律疏议
“德礼为政教之本, 刑罚为政教之用, 犹昏晓阳 秋相须而 成者也”。
刘俊文点校, 法律出版社 1999年版
32
❖ 1、唐律疏议的主要内容
❖ 共十二篇,502条。它的篇目设置、体 例安排基本上仿照《开皇律》,把类似 于相待刑法总则的名例律置于律首,有 关具有犯罪和惩罚的类似于现代刑法的 分则分置其后。
例、卫禁、职制、户婚、厩库、擅兴、 贼盗、斗讼、诈伪、杂律、捕亡、断狱。 ❖ 中国古代刑法典的篇目体例经过从 简到繁、从繁到简的发展过程,《开皇 律》的十二篇标志着这一过程的完成, 显示了中国古代立法技术的进步与成熟, 并为后来的唐律所沿用。
12
❖ 2、确立封建五刑制度
❖ 《开皇律》的刑罚由死、流、徒、杖、 笞五种、二十等组成。死刑分为绞、斩 二等;流刑分为三等:一千里服役两年, 一千五百里服役两年半,两千里服役三 年;徒刑分为五等:一年、一年半、二 年、二年半、三年;杖刑五等,自六十 至一百,以十杖为等差;笞刑也是五等, 自十至五十,以十为等差。
导致了怎样的社会后果?
9
❖ 三、父子立法活动比较
❖ 隋炀帝杨坚
❖
隋炀帝杨广
❖ 开皇律
❖ 开皇三年(583)修订
大业律
大业三年(607)修订
10
《开皇 律》立 法成就
开皇三年,文帝命苏威、牛弘修订 法律,撰成共十二篇、五百条的 《开皇律》。其立法成就主要表现 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 1、确定法典的篇目体例 ❖ 《开皇律》十二篇的篇名依次是:名
死后与皇后合葬泰陵。
3
❖隋文帝判案风格:
❖ 当时曾有人违犯法律,在市场 上以恶钱换好钱。文帝欲处以斩刑。 赵绰进谏说此罪仅当杖刑,处以死 刑没有法律依据。在与赵绰几经争 辩后,最后文帝改变了自己的主张, 从此视赵绰为“诚直”之人,重加 信赖。
6
❖ 文帝的儿子秦王杨俊奢侈无度、 违法放高利贷,文帝决定处罚他, 大臣纷纷来求情,文帝说自己有五 个儿子,难道应该为他们专门制定 一部“天子儿律”吗?三代时周公 不念亲情,诛杀管叔、蔡叔,自己 虽不及周公,但也不能为亲情而曲 国法。最后严厉惩罚了杨俊。
7
❖ 隋文帝于开皇三年(583)下诏 说:“朕君临区宇,深思治术,欲使 生人从化,以德代刑”。
❖ 隋文帝开皇年间呈现“君子咸乐其 生,小人各安其业。强无凌弱,众不 暴寡,人物殷阜,朝野欢娱”的和谐 社会图景。
❖
——参见《隋书·高祖纪》
8
❖隋炀帝的暴政: ❖观摩相关视频短片 ❖思考与讨论: ❖隋炀帝的暴政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旧唐书·刑法志》)
26
❖ 三、唐朝主要立法活动 ❖ 1、制定《武德律》 ❖ 唐高祖令裴寂等人于武德七年制定颁行。 ❖ 2、制定《贞观律》 ❖ 唐太宗令长孙无忌等人于贞观十一年制定。 ❖ 3、制定《唐律疏议》 ❖ 唐高宗令长孙无忌等人以《武德律》、《贞
观律》为蓝本,制定《永徽律》。后又下诏 疏解律义并于永徽四年(653)颁行,时称 《永徽律疏》,后人称为《唐律疏议》。
41
课堂练习
❖ 单选题: ❖ 1、体现隋朝立法的成就的法典有() ❖ A《大业律》 B《开皇律》C刑律统类 D颁布
制敕 ❖ 2、唐高宗时制定的()成为我国历史上迄今
保存下来最为完整的封建法典。 ❖ A 永徽律疏 B《贞观律》C《武德律》D《开
皇律》
42
❖ 3、()是我国现存的一部最古老的行 政法典
27
❖ 4、制定《开元律》 ❖ 唐玄宗刊定唐律修订而成,使唐律更臻
完善。 ❖ 5、制定《唐六典》 ❖ 唐玄宗时期历时十年而成,是一部有关
唐朝中央与地方官制的法规大全,它开 启了我国古代行政立法法典化的先河。
28
❖ 6、唐中后期主要以编撰格后敕和刑律统类为 主要立法活动
❖ 格后敕:对皇帝的敕令进行整理汇编。
13
❖ 隋律确立的五刑制度,以惩罚 犯罪为目的,构成了一套相对合理 的刑罚体系;同时明确五刑各自独 立使用,以单一刑罚替代了以往的 复合刑罚,反映了社会文明程度的 提高和刑罚制度的成熟。这一刑罚 体系后经唐代改进,一直沿用到清 末。
14
❖ 3、“十恶”重罪正式列入《名例律》 中
❖ “十恶”是指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
34
❖ (2)篇目律条主次分明,逻辑性强。 ❖ 十二篇目总则在前,分则在后,实体法
在前,程序法在后。分则九篇又根据犯 罪行为侵犯的社会关系的地位进行排列。 ❖ 各律条内部安排逻辑性强,例如名例律 专设十恶专条,贼盗律把直接侵犯皇帝 权益的犯罪放置前面等等。
35
❖ (3)开创了律疏合体法典编撰体例 ❖ 《唐律疏议·名例律·笞刑》摘引赏读: ❖ 律条正文 ❖笞刑五:笞一十。 赎铜一斤。 笞二十。
23
❖房强兄弟谋反连坐案
❖又旧条疏,兄弟分后,廕不相及, 连坐俱死,祖孙配没。会有同州人 房强,弟任统军于岷州,以谋反伏 诛,强当从坐。太宗尝录囚徒,悯 其将死,为之动容。顾谓侍臣曰: “刑典仍用,盖风化未洽之咎。愚 人何罪,而肆重刑乎?更彰朕之不 德也。用刑之道,当审事理之轻重 ,然后加之以刑罚。
第六章 隋唐法律制度
(公元581—公元907年)
1
第一节 隋朝法律制度概述
❖
❖
父与子
❖
子杀父
❖ (在位时间:公元581-604) (在位时间:公元604617) ❖ 隋朝统治极其短暂,仅父至子二世而亡。
2
一、父子简介
隋文帝杨坚,华阴人。北 周时承袭父爵,当上隋国 公。他的女儿是北周宣帝 的皇后。静帝年幼即位, 他任丞相总揽朝政,被封 为隋王。后来他废静帝自 立建立隋朝,年号开皇, 统一中国结束南北分裂局 面。隋文帝在位二十多年, 百姓安居乐业,史称“开 皇之治”。为唐代的政治 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他
38
❖ 3、唐律疏议的历史影响 ❖ (1)对我国后世的影响 ❖ 宋朝法典《宋刑统》几乎是唐律的翻版,
甚至原文照录《唐律疏议》,元朝在司 法实践中,也 “ 每引(唐律)以为据”, 明朝洪武六年制定《明律》,“ 篇目一 准于唐 ” ;洪武二十二年更修明律, 才改为三十门,分吏、户、礼、兵、刑、 工 六律,仍以《名例律》为第一。《清 律》采取明律的体例,但内容及原则上 基本上因袭唐律。
39
❖(2)对东亚邻国的影响 ❖唐律对东亚邻国的法律也有深远影
响。日本761年制定的《大宝律令》 其名目次序和内容,一如《唐律》。 在朝鲜, “ 高丽一代之制, 大抵 皆仿于唐,至于刑法,亦采唐律, 参酌时宜而用之 ” 。此外,越南、 琉球和西域的古代法典,也不难逐 一寻出与唐律的源流关系。
40
小结
17
《大业律》 历史命运
❖ 隋炀帝杨广继位后于大业三年(607) 修订大业律,较乃父的《开皇律》并无 多大改变。大业律颁布后不久,即被弃 之不用,隋炀帝多次下诏滥施法外酷刑 “更立严刑,敕天下窃盗已上,罪无轻 重,不待闻奏,皆斩。”
❖ 晚清修律大成沈家本评价说“法善而不 循法,法亦虚器而已”。
18
24
❖何有不察其本而一概加诛,非所以 恤刑重人命也。然则反逆有二:一 为兴师动众,一为恶言犯法。轻重 有差,而连坐皆死,岂朕情之所安 哉?”更令百僚详议。于是玄龄等 复定议曰:“案礼,孙为王父尸。 案令,祖有廕孙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