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六章三国两晋南北朝法律制度

第六章三国两晋南北朝法律制度

又叫《泰始律》,因其为晋武帝(司马炎)泰始 年间所立
还叫《张杜律》,因张斐、杜预注解而得名
杜预
晋书刑法志书影
司马炎
9
《晋律》(《泰始律》、《张杜律》) :
第一、体例上,分《刑名》总则为《刑名》和《法 例》两篇
另增《关市律》、《水火律》和《诸侯律》,共20篇
第二、表述上,区分律令、加以注疏,更精确简约
皇家龟,
的进一步法制化
20
另当别“议”
“官当”:贵族、官员用官品、爵位折当徒刑、流刑
源于曹魏《新律》、西晋《晋律》(即《泰始律》、《张 杜律》)
但“官当”一词首次出现于南朝之《陈律》
21
北魏 文官俑 南朝 庐陵太守印
2、服制定罪
亲属间的犯罪依照五等丧服的亲疏远近来定罪量刑 首次规定于西晋《晋律》(《泰始律》或《张杜律》)
“隋朝”
5
第一节 立法概况
一、立法活动的展开 1、曹魏《新律》(18篇)
三国之魏,魏明帝(曹睿)时所立之法。 他之贡献(1)设律博士,向官员讲法;
(2)令以郑玄之注为法定解释
郑玄
郑玄注论语残简
律博士设置: 始于曹魏 终于宋朝
6
《新律》:
第一、体例上,置《刑名》总则于律首
汉《九章律》之总则《具》,却居九章中的第六篇
杜预:“律以正罪名,令以存事制”——律令区别 “违令有罪则入律” ——律令联系
律令区别:秦汉难分,魏晋已分
10
母子 亲情 法制化
第三、制度上,首次把“五服制”纳入法典
亲属间的犯罪依照五等丧服的亲疏远近来定罪量刑 ——同罪不同刑
11
3、北朝之《北魏律》(20篇)
鲜卑族之法。 自太祖道武帝(拓跋圭)时就起草,孝文帝(元宏, 改拓跋氏为汉姓:元)时才颁布
17
二、法律形式的变化
1、律:近似法典 2、令:皇帝之命
律令已作区分 3、格:行政法规(单行法规)
秦之课,汉之科,晋之“故事” 鲜卑之北魏起就以格代科, 汉族曹魏之《新律》颁布后,也废止了科。
代表:东魏之《麟趾格》 4、式:程序之法
秦已有之 代表:西魏之《大统式》
此外,还有“比”(秦之廷行事、汉之决事比) 18
25
四、刑罚制度的改进
奴隶制五刑向封建制五刑的转型时期 刑制改进,《北周律》贡献最大
第一、废除宫刑(《北齐律》) 文景肉刑改革,只改黥为髡钳城旦舂,改劓、剕为
笞,未改宫刑 西魏起,北齐律定:改宫刑
收作官奴 26
第二、完善徒流(《北周律》) 徒:五等(1——5年), 以1年为等差 流:五等(2500——4500里), 以500里为等差
成效 : a、徒之年限、流之里数更加规范 b、流弥补了文景肉刑改制造成的徒、死之间的巨大
空档,成为了减死之刑
27
主刑比较: 先秦:黥、劓、剕、宫、大辟(奴隶制五刑) 秦:笞、徒、流、肉、死 秦后:笞、杖、徒、流、死(封建制五刑)
徒:秦未定年,汉不固定 流:秦未定里,汉非常刑 肉:文景废秦之“肉”,造成徒
卑伤杀尊,越亲越重 如:杀、伤
尊伤杀卑,越亲越轻 盗窃,越亲越轻,越疏越重 赡养、抚养:越亲义务越重 继承:越亲权利越大
22
丧服
斩衰 (最粗生麻制成,不缝衣缝)
五服之制表格
亡者
父、母、夫等 (也及于君)
丧期
3年
齐衰 (以次粗生麻制成,缝衣缝)
大功 (以粗麻制成)
小功 (以稍粗之熟麻制成)
祖父、祖母、妻等
但不得分家析产
24
4、“重罪十条”
危害皇权(国家安全)的十条重罪
不赦之罪,不适用“八议”、“官当”、“存留养
亲”、“赎刑”等。
此时之实行犯
隋唐之
预谋犯
首次规定于《北齐律》
十罪:反逆(篡权、政变等)、
大逆(毁皇宫、皇陵、皇室等)
恶逆(杀、伤尊长)、叛、降、
不道(残杀人)、不孝
不敬(盗、毁皇物)
不义(杀、伤官)
五服之外同六世祖及更远的亲属为“无服亲”,可参加葬礼,但无资格披麻23 戴 孝
3、 “存留养亲” 罪犯家有尊长无人孝养,可存留其刑,先予养亲,
完毕后再执行其刑 但犯“重罪十条”者除外 首次规定于《北魏律》
南朝《梁律》异者,
倍其赋”
汉朝:剩女、剩男,五倍纳税
鲜卑族之法。 北齐武成帝(高湛)时所立。 第一、体例上,合《刑名》和《法例》两篇为《名 例》一篇,作为总则,置于律首
15
第二、作用上,当时立法成就最高之律
北朝比南朝立法贡献大,影响到隋唐律。
程树德:“南北朝诸律,北优于南, 而北朝尤以齐律为最”
16
第三、制度上,首次把“重罪十条”纳入法典 后之“十恶不赦”
1年
堂兄弟、在室堂姐妹、侄妇等
9个月
伯叔之祖父母、堂伯叔之父母、再从兄弟、 堂侄、侄孙、兄弟之妻、夫之兄弟等
5个月
缌麻 (以稍细之熟麻制成)
曾祖之兄弟、祖父之堂兄弟、 父亲隔二代之堂兄弟、本人隔三代之堂兄弟
3个月
另外:
五服之外同五世祖的亲属为“袒免亲”(袒:露左臂;免:白布缠头)
五服:今之披麻;
袒免:今之戴孝
天 崩地 裂
第六章 三国两晋南北朝法律制度
1
2
3
4
合称 “南 朝”
南方政权:

司马氏篡魏建 被鲜卑所灭残部南迁建
分裂成 齐

西晋
东晋

(灭蜀) (灭吴)
(建康,今南京) 陈
合称 “北朝”
北方鲜卑族(拓跋氏)政权:
分裂成 东魏 被篡权建
北魏
被篡权建
西魏
北齐 北周
“北周”灭“北齐”,再灭“陈”,建
第二、内容上,增加了九篇,并作了调整
汉《九章律》 各篇之罪混杂,如《囚》《贼》中均有诈伪、欺谩; 篇名与条款冲突,如《盗》中有非盗之劫略、恐吓
三国, 成王败寇 游戏人物 曹睿
7
第三、制度上,首次把“八议”列入律典 八种人犯罪不用庭审,上报皇帝议减议免。
官官相护 官贵民贱 没有春天
8
2、西晋《晋律》(20篇)
12
《北魏律》:
第一、思想上,开北朝重视立法之风气
上承曹魏《新律》、西晋《晋律》、下启《北齐律》
第二、时间上,创立法时间最长之纪录
自太祖到孝文帝,历时一个多世纪
13
北魏孝文帝出山
第三、制度上,首次把“存留养亲”纳入法典
汉、晋律:不孝,弃市 曹魏《新律》:
“夫五刑之罪,莫大 于不孝”
14
3、北朝之《北齐律》(12篇)
一般情况(稳定时;或皇权高于相权时):
律 主

格 辅

特殊情况(动乱时;或相权高于皇权时):
格——高 律——低
19
三、定罪量刑原则的发展
1、“八议”、“官当”
八议:八种人犯罪不用庭审,上报皇帝议减议免。 首次规定于曹魏《新律》
请”
“八议”:皇室之亲、故、贤、能、功、贵、 勤、宾 西周“刑不上大夫”,汉“有罪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