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48、量子物理基础-180页 PPT PDF版

48、量子物理基础-180页 PPT PDF版


增大
最大初动能与截止电压的关系
1 2
mvm2
eU a
(3) 只有当入射光频率大于一定的红限频率0时,
才会产生光电效应。
1 2
mvm2
eUa
ek
eU0
(4)光电效应是瞬时发生的
23 23
回回首首页页 回回上上页页 下下一一页页
二、经典物理学所遇到的困难
1、逸出功,初动能与光强,频率的关系
按照经典的物理理论,金属中的自由电子是处在晶格上正电 荷所产生的“势阱”之中。这就好象在井底中的动物,如果没 有足够的能量是跳不上去的。
但实验表明,光电子的初动能与光强无关,而只与入射光的 频率呈线性增加,且存在光电效应的频率红限。。
当光电流达到饱和时,阴极K上逸 出的光电子全部飞到了阳极A上。
单位时间内从金属表面逸出的光电
子数和光强成正比。
ne I
即Im=neeu
GD

K
A
G V
19 19
回回首首页页 回回上上页页 下下一一页页
(2) 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随入射光的频率的增大而增大
截止电压(遏止电势差)
当电压 U =0 时,光电流并不为零; 只有当两极间加了反向电压 U=-Ua <0 时,光电流才为零。此电压称为截止电 压(遏止电势差)。

M (T )
dM
d
• 单色辐射本领 M (T)是温度T和波长的函数。
• 单色辐本领反映了在不同温度下辐射能按波长分布的情况。
• 实验表明:不同的物体,不同的表面(如光滑程度)其单色发 射本领是大不相同的。
(例如:如果我们目的是散热,
则应:加大表面积, 使表面粗糙,使其颜色加深)
6 6
回回首首页页 回回上上页页 下下一一页页
v 斯忒藩――玻尔兹曼定律
该定律主要是计算分布曲线下的面积。 M B T T 4
v 维恩位移定律 T m b
由图可看出对应于每一条单色辐射本领按波长分布的曲线都 有一个极大值。与这极大值对应的波长,叫做峰值波长m。
12 12
回回首首页页 回回上上页页 下下一一页页
四、经典物理学所遇到的困难
上述结果并没有给出单色辐射本领的具体函数式,十九世纪 未,有许多物理学家,用经典理论导出的M (T)公式都与实验 结果不符合,其中最典型的是维恩公式和瑞利—金斯公式。
第一朵乌云:迈克尔逊的否定性实验,涉及以太和有质 量物体之间的相对运动;这里引出的是第三章讲到的相对论。
第二朵乌云:黑体辐射,涉及关于分子体系的能量按自由 度均分的Maxwell—Boltzmann定律的失败。
这迫使人们跳出传统的物理学框架,去寻找新的解决途 径,从而导致了量子理论的诞生。
历史上,量子论首先是在黑体辐射问题上突破的。 2 2 回回首首页页 回回上上页页 下下一一页页
M (T ) 恒量
( T )
7 7
回回首首页页 回回上上页页 下下一一页页
① 这个恒量与物体的性质无关,而只与物体的温度和辐射能的 波长有关。
② 说明物体的单色吸收比大的物体,其单色辐出度也大。(例 如黑色物体,吸热能力强,其辐出本领也大)
③ 若物体不能发射某一波长的辐射能,那么该物体也就不能吸 收这一波长的辐射能。
例如优质烟煤和黑色珐琅对太阳光的吸收能力可达99%。 黑体: 能完全吸收照射到它上面的各种波长的光的物体.
由于物体辐射的光和吸收的光相同。因此黑体能辐射各种波 长的光。它的 M (T)最大且只和温度有关。
用不透明材料制成的开一个小孔的 空腔。小孔面积远小于空腔内表面积, 射入的电磁波能量几乎全部被吸收。 小孔能完全吸收各种波长的入射电磁 波而成为黑体模型。
9 9
回回首首页页 回回上上页页 下下一一页页
2、绝对黑体就是吸收系数等于 ( , T) =1 的物体。
由基尔霍夫定律
M1 (T )
1( T )
M 2 (T )
2 ( T )
=M(BB( TT))=MB( T)
可知,这类物体在温度相同时,发射的辐射能按波长分布的 规律就完全相同。
式中 MB(T)叫做绝对黑体的单色辐射本领。 (1)任何物体的单色辐射本领和单色吸收比等于一个恒量,而 这个恒量就是同温度下绝对黑体的单色辐射本领。
线性增加。
21 21
回回首首页页 回回上上页页 下下一一页页
(3) 只有当入射光频率大于一定的红限频率0时,才会产 生光电效应。
0
U0 K
当入射光频率 降低到 0 时,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零。 若入射光频率再降低,则无论光强多大都没有光电子产生,不 发生光电效应。0 称为这种金属的红限频率(截止频率) 。
2、吸收比 反射比 基尔霍夫定律 (1)吸收比 反射比
吸收比:物体吸收的能量和入射总能量的比值,(,T) 反射比:物体反射的能量和入射总能量的比值,(,T)
(2)基尔霍夫定律
基尔霍夫在1860年从理论上推得 物体单色辐射本领与单色 吸收比之间的关系:
所有物体的单色辐射本领 M (T)与该物体的单色吸收比 的比值为一恒量。
普朗克本入一开始也没能认识到这一点。13年后才接收了 他自己提出的这个概念(1918年,获诺贝尔奖)。
18 18
回回首首页页 回回上上页页 下下一一页页
一、光电效应
金属及其化合物在光波的照射下发 射电子的现象称为光电效应,所发射 的电子称为光电子
1、实验装置
2、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
(1) 饱和光电流强度 Im与入射光 强成正比(不变)。
1. 普朗克假定(1900年)
(1)黑体是由带电谐振子组成,这些谐振子辐射电磁波,并和周围 的电磁场交换能量。
(2)这些谐振子的能量不能连续变化,只能取一些分立值,这些 分立值是最小能量ε的整数倍,即
ε,2ε,3ε,…,nε,…n为正整数, 而且假设频率为的谐振子的最小能量为
ε=hν e称为能量子,h称为普朗克常数
当,趋于维恩公式; 当0,趋于瑞利—金斯公式。
17 17
回回首首页页 回回上上页页 下下一一页页
3、普朗克假设的意义
当时普朗克提出的能量子的假设并没有很深刻的道理,仅 仅是为了从理论上推导出一个和实验相符的公式。 这件事本身对物理学的意义是极其深远的。能量子假设是 对经典物理的巨大突破,它直接导致了量子力学的诞生。 能量子概念在提出5年后没人理会,首先是爱因斯坦认识到 其深远的意义,并成功地解释了“固体比热”和“光电效应”。
1 1
回回首首页页 回回上上页页 下下一一页页
十九世纪末,物理学经过三次大的综合后,经典物理已相 当成熟,对物理现象本质的认识似乎已经完成。
1900年元旦,Kelvin 勋爵在新年献词中十分满意地宣布: “在已基本建成的科学大厦中,后辈物理学家只要做一些零碎的 修补工作就行了…”。
但在喜悦的气氛中,一系列实验发现无法用经典物理学解 释 在物理学晴空万里的天际出现了两朵乌云:
U
单原子势场
+
r 双原子势场
多原 子势 场
自由态
E2
逸 出

E1 束缚态
24 24
回回首首页页 回回上上页页 下下一一页页
当光波的电场作用于电子,电子将从光波中吸取能量,克 服逸出功,从低能的束缚态,跳过势垒而达到高能的自由态, 并具有一定的初动能。
按照经典的波动理论,光波的能量应与光振幅平方成正比亦 即应与光强有关。因此,按经典理论,光电子的初动能应随入 射光的光强的增加而增加。
组成物质的诸微观粒子在热运动时都要使物体辐射电磁波, 产生辐射场。这种与温度有关的辐射现象,称为热辐射
3、热辐射的一般特点:
(1)物质在任何温度下都有热辐射。 (2)温度越高,发射的能量越大,发射的电磁波的波长越短。
4、平衡热辐射:
在任一时刻, 如果物体辐射的能量等于所吸收的能量,辐射
过程达到热平衡,称为平衡热辐射。此时物体具有固定的温度。
以下只讨论平衡热辐射。
5 5
回回首首页页 回回上上页页 下下一一页页
二、单色辐射本领
为了定量地描述不同物体在不同温度下物体进行热辐射的能 力,而引入单色辐射本领。
1、单色辐射本领 M(T)
单位时间内从物体单位表面发出的波长在 附近单位波长
间隔内的电磁波的能量 M (T)。称单色辐射本领(单色辐 出度)
*关于物体颜色的说明:――均指可见光范围。例如, 红色――表示除红光外,其余都吸收(余类推) 白色――表示对所有波长的光都不吸收。 黑色――表示对所有波长的光都吸收
晚上在灯光下看物体的颜色和白天看的结果不一样。
8 8
回回首首页页 回回上上页页 下下一一页页
三、绝对黑体 1、绝对黑体模型
有一类物体不论它们组成成分如何,它们在常温下,几乎对 所有波长的辐射能都能吸收。
Ed
8 c3
kT2
d
M B (T ) 2c4kT
在低频段,瑞--金线与实验曲线符合的很好; 在高频段,瑞--金线与实验曲线有明显的偏离。
E
实验结果
瑞-金线
维恩线
15 15
回回首首页页 回回上上页页 下下一一页页
五、普朗克的能量子假说和黑体辐射公式
普朗克既注意到维恩公式在长波(即低频)方面的不足,又 注意到了瑞利-金斯在短波(即高频)方面的不足,为了找到 一个符合黑体辐射的表达式,普朗克作了如下两条假设,
im2 im1
-Ua
I2>I1 U
这表明:从阴极逸出的光电子必有初动能 (指光电子刚逸出金属 表面时具有的动能)。则对于最大初动能有。
1 2无关。
(可利用此公式,用测量遏止电势差的方法来测量光电子的
最大初动能)
20 20
回回首首页页 回回上上页页 下下一一页页
(2)若知道了绝对黑体的单色辐射本领,就可了解所有物体的 辐射规律,因此,研究绝对黑体的辐射规律就对研究热辐射极为 重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