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简介】本文是一首充满情趣的儿童诗。
通过“我”跟着父亲去拜访他的老师,发现爸爸的老师就是“我”的老师。
从而懂得了尊敬师长的道理。
儿歌以介绍爸爸、赞扬爸爸作为开头,引着自己要跟着爸爸去看他的老师。
在路上,“我”想像着比爸爸更伟大的老师是怎样的,接着揭示谜底,出人意料。
原来,爸爸的老师就是“我”一年级的老师。
最后揭示道理:再有成就的人也是从小由老师教会他们知识,教导他们做人、帮助他们成长的。
因此要尊敬教过自己的每一位老师。
【师课前板书】数学家学问任溶溶猜中新鲜鞠躬【教学实录及赏评】版块一:解题(即导入课文)师:小朋友最喜欢过节。
过节可以躲在家看书、到各地旅游、做自己喜欢的事,是吗?(是)咱们国家的节日特别多。
10月1号什么节?(有生没举手)居然还有不知道的。
(众笑)把话说完整。
生:10月1号是祖国妈妈的生日。
师:对的,国庆节。
再来一个,6月1号什么节?生:6月1号是儿童节。
【赏析:学习的关键是兴趣。
课始贾老师就以“过节”这个话题抓住了学生的兴奋点,调动了他们参与的积极性,为后面引出教师节,从而导入课文做好了铺垫。
】师:出点难的,9月10号什么节?生:9月10号是教师节。
师:对。
看老师把这两个神圣的字写在黑板上。
(师板书:教师)一起读。
(两遍)出示——为什么要有教师节呢?因为要号召全社会尊敬老师。
这一天早上,老师会早早地起床,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早早地来到学校等待着孩子们。
小朋友鞠一个躬,送上鲜花,说上一句:“老师,节日快乐!”这是老师最幸福的时刻了。
一起读——教师(两遍)教师是老师的节日。
(板书:老师)一起读。
一样吗?生:不一样。
师:教师和老师的区别是什么呢?生:教师是书面语,老师是口语。
师:平常说话里头张老师李老师……这就像——板书:父亲。
父亲用口头语怎么读?生:爸爸【赏析:对“教师”与“老师”区别的点拨指导,看似平常,其实这是对语文基础知识的重视,对语文基本功的重视。
】师:老师写一个字,怎么读?——爸。
两个字怎么读?——爸爸(后面一个读轻声,范读,语速要快,像平时说话一样。
)台湾人不这么读,我们不读。
我们读——爸爸。
三个怎么读?——爸爸的。
五个字怎么读——爸爸的老师。
《爸爸的老师》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诗。
诗的语言是最精炼的,最美的,读起来最朗朗上口的。
有古诗、现代诗、抒情诗、叙事诗。
今天我们学的是儿童诗——用儿童的口吻写一点叙事的事情。
带有儿童的口吻,所以语言比较口语化。
所以不是叫父亲的老师。
而是叫——(一起读)爸爸的老师(两遍,师师范读)。
版块二:学习词语(即字词教学)师:很好!这篇文章一共13小节,42行,392个字。
作者92岁了,写的真好。
读过吗?生:读过。
师:一共有6个字词。
谁会读?居然还有不会读的。
(众笑)大声地读(黑板上课前板书的词语:数学家学问任溶溶猜中新鲜鞠躬)生1读。
(每个两遍)师:真好,字咬得很准。
生2读。
师:真好!老师不教都会了我们一起来读。
轻一点。
生齐读。
师:真好!这两个是多音字。
一起读——任溶溶。
“任”读二声,作姓的时候读二声。
跟我读。
师教读两遍,生跟读。
什么时候读四声?快速组词生:任何、任务、胜任、前任、班主任。
生读“中”(四声)师:什么时候读“中”(一声)生1:中华、中国。
生2:中间、中央。
师:对,这个字平常读“中”(一声)。
在这里怎么读?跟我读——猜中(四声)。
生跟读。
师:一边学一边问。
好,下个词,读——生:数学家(两遍)师:什么叫数学家?我给你个词——专家。
什么样的专家?你说。
生:对数学深入研究的专家叫数学家。
师:对的,那么谁是数学家?说一句话,比如“爸爸的老师是数学家”。
生1:华罗庚是数学家。
生2:陈景润是数学家。
(师提示:古代的、现代的都可以说。
)生3:阿基米德是数学家。
生4:高斯也是数学家。
(师:高斯都知道!)生5:祖冲之是数学家。
师:板书“大”。
一起读——生:大数学家。
师:什么叫大数学家?生:大数学家是……(语塞)师:大数学家是不知道。
(众笑)生:大数学家是非常有名的数学家。
师:对了,大数学家是非常有名的数学家!那么谁是大数学家?课文讲爸爸是大数学家,还有——生1:高斯是大数学家。
(师:对了!还有——)生2:阿基米德是大数学家。
(师:可以!)师:再来看,板书“老”,齐读——老数学家。
什么叫老数学家?生:老数学家就是指年纪大的数学家。
师:对了,那么谁是老数学家?要和刚才不一样的。
提示:刚才的话里再加一句话(把话说完整)。
生:古代的华罗庚是老数学家。
(众笑)师:华罗庚不是古代的,是近代的。
谁知道?生:年龄大的华罗庚是老数学家。
师:对了,还要倒过来——华罗庚年纪大了是老数学家。
还有……生1:阿基米德是老数学家。
(师:可以,陈景润可以说吗?)生2:陈景润是老数学家。
师:不可以,他活到63岁就死了,称不上老,中年早逝。
老吗?生:陈景润是大数学家。
师:对了。
这个词老师认真地写的,再读读——生:齐读——数学家。
师:好,现在不用“数学家”,你能组词吗?生1:天文学家。
(师:可以的)生2:作家生3:科学家。
生:4:教育家。
师:谁是什么家?下面说完整一点。
生1:陈蓉蓉是翻译家;生2:贝多芬是音乐家生:3:张衡是天文学家;(纠正“衡”的读音)生4:丰子恺是漫画家;生5:莎士比亚是戏剧家;(师:莎士比亚你都知道?我都不知道。
)生6:黄豆豆是舞蹈家;(众笑)生7:孔子是古代的教育家。
师:再看一个词——学问(齐读),什么叫学问?没举手的就是没学问哪!(众笑)生:知识、学识。
师:把话说完整。
生:学问就是知识。
(指导学生说完整。
)师:学问是从哪里来的。
生:学问从学习里来的。
师:读这个词——新鲜(生读),课文里的话是——爸爸还有老师?你说多么新鲜!这个“新鲜”是什么意思?生:稀罕的、少见的。
师:还有——这两个苹果,刚从树上摘下来,很新鲜。
这样说通吗?生:通。
师:那说明它至少有两个意思。
生:新鲜这个词有两种解释,第一种意思是刚生产的未加工的;第二种意思是稀罕的、少见的。
师:是,稀罕的、少见的,这叫新鲜。
爸爸还有老师,很新鲜;刚从地底下挖出来的庄稼,刚从市场上买来的食品,很新鲜。
一起读——生:新鲜(两遍)。
师:好,这个词一起读——鞠躬,什么意思?我不要你解释,上来做个鞠躬的样子给我看看。
(请生上台)生上台表演。
师:哦——鞠躬是这样的。
原来是一种礼仪,但东方人的礼仪,和西方人不一样,他们握手,表示友好;再进一步,拥抱,表示亲密无间;再进一步,接吻,那更不得了。
咱们中国人不兴这一套,抱拳、鞠躬。
鞠躬还要注意时间和人,不是随随便便的。
初次见面,对长者鞠躬,跟老师、父母、爷爷奶奶可以鞠躬。
小孩跟长辈鞠躬理所当然,反过来那是“惊天动地”,一般没有。
一起读——生:鞠躬(两遍)。
师:看这个字——躬。
人的身体像弓一样,但是别受鞠的影响。
跟我读——生:鞠躬。
师:对了!齐读黑板上的所有词语。
(然后擦掉所有的词语。
)【赏析:词义的理解完全可以在字典上查到,可是那种解释是干巴巴的。
贾老师让学生结合生活和体验来理解词义,尤其是理解“新鲜”一词的两种意思时,特意准备了新鲜的苹果,直观且印象深刻。
而且在此环境中还特别注意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如概括“新鲜”一词的两种意思,指导学生把说规范说清楚。
】板块三:读诗(即朗读指导)师:字词会读了,意思理解了,那么,文章会读吗?这首诗一共13个小节,我请13位同学合作读这首诗。
每人读一个小节,师分好段落。
(生合作读)生读:第一小节(弱弱的)。
师:不行,(示范)再来。
生读:爸爸的老师——(“师”字拖音,众笑。
)师:感情要自然,读的可以,马马虎虎,就是不太好,再来。
生读:第二小节。
师:好的,不是最好。
生读:第三小节。
师:还不够新鲜,师范读。
生再读;生读第四小节。
师:这个“劲”要带儿化,跟我读——劲儿。
(跟读两遍。
)生读:第四小节。
师:可以,可以就是马马虎虎。
(众笑。
)生读:第五小节。
师:你读得很好,上台。
读到现在只有一个同学读的很好。
这样不好啊!(众笑。
)生读:第六小节。
(纠正“师”,翘舌音。
)师:好的,但不算很好。
(众笑。
)生读:第七小节。
师:你读得支离破碎,要会断,不是一个字一个字地读。
生读:第八小节。
刚一开口,师:好好,上台。
(生读)好极了!这样读才叫读得好。
生读:第九小节。
师:嗯,很好,坐下。
(众笑)生读:第十小节。
师:可以。
生读:第十一小节。
师:“你想(停顿)爸爸怎么回答?”(教学生断句)“爸爸”这个词后不要停。
生再读;生读:第十二小节。
师:你读得不好,(众笑)坐下,支离破碎的。
生读:第十三小节。
师:唉。
怎么这么读。
(生将“才”读的变音了,众笑)读的很认真,但读的不好。
13个人她们两读的最好,就像广播一样。
请你们两合作地读。
你读前六节,带上诗题。
生:(一开始将“我”字读的夸张,老师指导学生不夸张、自然地读)读完。
师:读的真不错!好极了!我跟你说悄悄话,她读得相当不错!你要超过她简直不可能。
(笑)但是她的缺点我告诉你,读得太急。
生:读。
(师的适时评价语:对呀、嗯、好极了!)师:13个同学,几乎个个都读得很好。
我请两位读得最好的同学合作再读一遍。
(两位同学合作读)师:为他们鼓掌。
说他们读的一样好有一个词叫——平分秋色。
还有什么词?众生:不相上下;一模一样(笑,师:不是);难分难解。
师:不分上下,平分秋色,难分伯仲。
(师奖励两位学生每人一个苹果。
一位学生得到苹果后,向老师鞠躬。
)师:你们俩谁做得好呀?他做得好,示谢之后还要鞠躬。
【赏析:形式多样的读让学生从整体把握课文到充分感知课文,在读中实现自我体会、自我感悟。
】版块四:语言训练师:齐读课题师:爸爸的老师是男的女的?生:爸爸的老师是女的。
师:我说是男的。
课文里有,举例子第四小节“看看他”、“他一定是……”都是男“他”啊!到底男的女的?生:女的,因为“起先我认为是男的……一年级。
”师:还是没有回答呀!后面是女的,前面是男的呢?生:一开始我没看见,不知道是谁,后来我看见了她是女老师。
师:对了。
好,字词会念了,里面的人也知道了。
会读这首诗吗?愿意读的举手!我请13个同学来读,我真喜欢这首诗。
(指13个学生)要这样读——读题要响。
(师范读)师:一起读——爸爸的老师。
看老师写——“起”,再写——“先”。
什么意思啊——最初。
板书:“我认为”,谁能用这些词说一句话。
按课文的意思来,把课文里的四个元素都说进去。
生:起先,我认为爸爸的老师是一个男老师。
师:坐下,坐下,这种水平太低。
(众笑)书上有许多要素,都得说进去。
生:起先我认为爸爸的老师一定是胡子很长,满肚子学问,是位老数学家。
师:说了三个。
不够,还有一个。
生:起先我认为爸爸的老师一定胡子很长,满肚子学问,是个老数学家,还是个男的。
(众笑,是:书上是这么说的吗?)生:起先我认为爸爸的老师一定胡子很长,满肚子学问,比爸爸强,是位老数学家。
师:不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