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九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10月份)(解析版)(IV)

九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10月份)(解析版)(IV)

2019-2020年九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10月份)(解析版)(IV)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 3月29日是本年度的“地球一小时”(Earth Hour)活动日,主题为“蓝天自造”,旨在呼吁每一位公民从自身开始,采取实际行动,应对当前中国最紧迫、最受关注的环境议题﹣﹣雾霾.作为一名中学生,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A.选择自行车和公交车作为出行工具B.让衣服自然晾干,节约用纸,不使用一次性塑料袋C.将废纸、汽水瓶等收集起来,一次性焚烧D.拒绝使用一次性木筷,用电子贺卡代替纸制贺卡2.下列现象可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A.10g水受热变成10g水蒸气B.纸在空气中燃烧后化为灰烬,灰烬质量比纸的质量小C.5g蔗糖溶于95g水中,总质量为100gD.100g高锰酸钾受热分解所得固体的质量为100g3.下列关于碳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CO和CO都可将氧化铜还原成铜2B.木炭具有还原性可以将氧化铜中的铜还原出来C.在室内放一盆澄清石灰水可防止CO中毒D.铅笔字迹易变模糊是因为常温下石墨化学性质活泼4.甲烷在一定量的氧气中燃烧,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物质甲烷氧气水二氧化碳X反应前质量/g 3.2 11.2 0 0 0反应后质量/g 0 0 7.2 4.4 a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表中a的值为2.6 B.X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C.X可能含有氢元素D.X一定含有氧元素5.下列装置气密性的检查方法,其中正确的是()A. B.C.D.6.H7N9禽流感,使人们谈“禽”色变.从香料八角中提取的莽草酸是合成治疗禽流感药物﹣﹣达菲(Tamiflu)的原料,莽草酸为白色粉末,熔点191℃,气味辛酸,易溶于水,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色.如图所示是莽草酸的结构模型,下列选项不正确的是()A.莽草酸的化学式为C7H10O5B.莽草酸属于酸类化合物C.熔点191℃,气味辛酸,易溶于水,属于莽草酸的物理性质D.莽草酸完全燃烧,产物不仅有CO2和H2O,还可能有SO27.现有化学反应A+B→C,若将8gA和7gB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容器中物质为混合物,则生成C物质的质量为()A.等于15g B.不小于15g C.小于15g D.不大于15g8.“催化转化器”可将汽车尾气中的有毒气体转化为无污染的气体,其中某个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从图示中所获得信息错误的是()A.反应中,甲物质和乙物质的质量比为23:14B.反应前后共有4种分子C.甲和丁中同种元素化合价不同D.乙和丙中原子种类相同9.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对应关系错误的是()A.书写档案必须使用碳素墨水﹣﹣﹣﹣碳的化学性质稳定B.石墨能做电池的电极﹣﹣﹣﹣石墨能够导电C.固体二氧化碳可用人工降雨﹣﹣﹣﹣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D.制糖工业中用活性炭来脱色﹣﹣﹣﹣活性炭具有吸附性10.在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丙可能是单质B.丁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C.若消耗3g的乙,则生成17g的丙D.甲、乙的质量之和一定等于生成丙的质量二、填空简答题(本题包括4小题)11.根据如图所示,回答有关问题:(1)该实验中A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B处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该实验装置中考虑不周全,缺漏之处的是;原因是,弥补的措施是.12.向盛有紫色石蕊试液的试管中通入适量的CO,紫色石蕊试液的试液变为色,其反2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将反应后的溶液加热,则溶液变为色,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13.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和“”分别表示不同的原子.(1)该反应中,参加反应的和与反应后生成的各粒子的个数比为;(2)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3)该反应的生成物(“可能”或“不可能”)属于氧化物.14.A、D是两种常见的固体,其中D为紫红色;B、E是两种常见的气体,其中E有剧毒.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试推断:(1)A的化学式为,E的化学式为,甲的化学式为.(2)写出A→D的化学反应方程式:.(3)写出检验B的化学方程式:.(4)分类观是化学的核心观念之一.乙属于化合物中的.三、实验题(本题包括1小题)15.熟悉和使用中学化学实验中常见仪器及用品,是学习化学的基本要求.如图是实验室中制备O2或CO2的两种装置(图1、图2).试回答以下问题:(1)写出仪器A的名称.(2)在制取气体的实验中,为什么都要对装置进行气密性检验,对该装置进行气密性检验的方法是.(3)要制取较多CO2,应对图中仪器进行怎样改进.制取CO2时,某同学在装置中添加了多孔隔板(图2),实验时,可将固体药品放在(填“a”或“b”)处,图2与图1相比有什么优点.(4)C+O2CO2是我们最熟悉的反应,生成物也只有CO2,为什么在实验室我们不利用碳的燃烧来制取CO2,其主要原因是.(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资料:Ⅰ.氨气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其水溶液显碱性.Ⅱ.加热熟石灰和氯化铵固体的混合物生成氨气.Ⅲ.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遇到氨气变蓝色;氨气遇到浓盐酸时冒白烟.①制取氨气的装置与实验室用(选填“高锰酸钾”或“双氧水”)制氧气的装置相同.②若用图3装置收集氨气,进气口应为端(选填“m”或“n”),检验氨气集满的方法是.(6)加热是最常见的反应条件,用酒精灯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时,试管口稍向下倾斜的原因是.16.某化学研究小组对当地的石灰石样品进行了研究.称取石灰石样品8g,把40g稀盐酸分四次加入样品中,测得实验数据见下表:实验序号加入稀盐酸的质量/g 剩余物质的质量/g第1次10 5.5第2次10 3第3次10 1.6第4次10 m(1)第4次剩余物质的质量m= g.的质量分数.(2)石灰石样品中CaCO3的质量.(计算结果保留0.1%)(3)该石灰石样品8g与足量稀盐酸反应,产生CO2xx学年湖南省五美中学九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10月份)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3月29日是本年度的“地球一小时”(Earth Hour)活动日,主题为“蓝天自造”,旨在呼吁每一位公民从自身开始,采取实际行动,应对当前中国最紧迫、最受关注的环境议题﹣﹣雾霾.作为一名中学生,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A.选择自行车和公交车作为出行工具B.让衣服自然晾干,节约用纸,不使用一次性塑料袋C.将废纸、汽水瓶等收集起来,一次性焚烧D.拒绝使用一次性木筷,用电子贺卡代替纸制贺卡【考点】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专题】空气与水.【分析】焚烧会产生空气污染,而选择自行车和公交车作为出行工具、让衣服自然晾干,节约用纸,不使用一次性塑料袋、拒绝一次性使用一次性木筷,用电子贺卡代替纸制贺卡都是为了保护我们的环境.联系生活进行分析和选择.【解答】解:选择自行车和公交车作为出行工具、让衣服自然晾干,节约用纸,不使用一次性塑料袋、拒绝一次性使用一次性木筷,用电子贺卡代替纸制贺卡都是为了保护我们的环境.将废纸、汽水瓶等收集起来,一次性焚烧会造成空气污染,所以禁止焚烧垃圾是为了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故C符合.故选C.【点评】此题从不同的角度考查空气的污染和保护环境的措施.我们要从多方面分析总结.2.下列现象可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A.10g水受热变成10g水蒸气B.纸在空气中燃烧后化为灰烬,灰烬质量比纸的质量小C.5g蔗糖溶于95g水中,总质量为100gD.100g高锰酸钾受热分解所得固体的质量为100g【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质量守恒定律是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一种规律,适用于化学变化;物质发生物理变化,则不适用于质量守恒定律来解释;据此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10g水受热变成了10g水蒸气,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没有发生化学变化,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来解释,故选项错误;B、纸燃烧后质量比原来减轻,是因为纸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和水蒸气,属于化学变化,反应后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和水蒸气逸散到空气中,可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故选项正确;C、5g蔗糖溶于95g水中,总质量为100g,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没有发生化学变化,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来解释,故选项错误;D、高锰酸钾受热分解会生成氧气,质量减少,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质量守恒定律是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一种规律,适用于化学变化,掌握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是解题的关键.3.下列关于碳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都可将氧化铜还原成铜A.CO和CO2B.木炭具有还原性可以将氧化铜中的铜还原出来C.在室内放一盆澄清石灰水可防止CO中毒D.铅笔字迹易变模糊是因为常温下石墨化学性质活泼【考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一氧化碳的毒性;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专题】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分析】A、根据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二氧化碳不具有还原性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木炭具有还原性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一氧化碳难溶于水进行分析判断.D、碳在常温下石墨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根碳单质的性质与用途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可将氧化铜还原成铜;二氧化碳不具有还原性,不能将氧化铜还原成铜;故选项说法错误.B、木炭具有还原性,高温下可以将氧化铜中的铜还原出来,故选项说法正确.C、一氧化碳难溶于水,在室内放一盆澄清石灰水不能防止CO中毒,故选项说法错误.D、碳在常温下石墨的化学性质不活泼,铅笔字迹易变模糊是因为发生了物理作用的摩擦让碳分散导致字迹模糊,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碳单质的性质与用途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4.甲烷在一定量的氧气中燃烧,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物质甲烷氧气水二氧化碳X反应前质量/g 3.2 11.2 0 0 0反应后质量/g 0 0 7.2 4.4 a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表中a的值为2.6 B.X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C.X可能含有氢元素D.X一定含有氧元素【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专题】压轴实验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相等.可计算a的值.根据元素质量在反应前后不变,可计算X中含有的元素.【解答】解:A、参加反应的甲烷和氧气的质量为3.2g+11.2g=14.4g,生成物的质量为7.2g+4.4g+a=14.4g,故a=2.8g;故A错误;B、X的质量在反应后增加,故X为生成物,故B错误;C、3.2g甲烷中氢元素的质量为:3.2g××100%=0.8g,则碳元素的质量为:3.2g﹣0.8g=2.4g;7.2g水中氢元素的质量为:7.2g××100%=0.8g,故X中不含有氢元素,故C错误;D、由C中计算可知,3.2g甲烷中碳元素的质量为2.4g;4.4g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为:4.4g××100%=1.2g;故X中应含有2.4g﹣1.2g=1.2g碳元素,又因为X的质量为2.8g,故X中应含有1.6g氧元素,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是运用化学中的基本思想质量守恒思想,通过归纳不同物质或不同变化过程中相同点和不同点有效地寻找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融合点和嫁接点,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5.下列装置气密性的检查方法,其中正确的是()A. B.C.D.【考点】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可以借助物理压强知识进行,据此解答.【解答】解:A、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则只能有一个出气口,此时试管内不宜有另一个导管,错误;B、加紧弹簧夹,液面不下降,则装置气密性良好,正确;C、此时的出气口还有长颈漏斗,错误;D、此时的出气口还有左端的导管,错误;故选B.【点评】装置气密性检查时,只能有一个出气口,这是解答此题的关键.6.H7N9禽流感,使人们谈“禽”色变.从香料八角中提取的莽草酸是合成治疗禽流感药物﹣﹣达菲(Tamiflu)的原料,莽草酸为白色粉末,熔点191℃,气味辛酸,易溶于水,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色.如图所示是莽草酸的结构模型,下列选项不正确的是()A.莽草酸的化学式为C7H10O5B.莽草酸属于酸类化合物C.熔点191℃,气味辛酸,易溶于水,属于莽草酸的物理性质D.莽草酸完全燃烧,产物不仅有CO2和H2O,还可能有SO2【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常见的氧化物、酸、碱和盐的判别;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专题】压轴实验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A、由莽草酸的结构模型可知,1个莽草酸分子是由7个碳原子、10个氢原子和5个氧原子构成的,据此可以确定其化学式.B、酸是指在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C、物理性质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包括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溶解性等.D、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据此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由莽草酸的结构模型可知,1个莽草酸分子是由7个碳原子、10个氢原子和5个氧原子构成的,莽草酸的化学式为C7H10O5,故A正确;B、莽草酸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色,具有酸性,是由氢离子和莽草酸根离子构成的,属于酸,故B正确;C、熔点191℃,气味辛酸,易溶于水,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C正确;D、莽草酸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完全燃烧产物为CO2和H2O,由于不含硫元素,生成物中没有SO2,故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某物质的分子模型图,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7.现有化学反应A+B→C,若将8gA和7gB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容器中物质为混合物,则生成C物质的质量为()A.等于15g B.不小于15g C.小于15g D.不大于15g【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可知,若8gA和7gB恰好完全反应则生成物只有一种纯净物C,且其质量为15克;但是根据题意可知,反应后的物质为混合物,则A和B没有恰好完全反应,即参加反应的总物质质量小于15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则生成物的C的质量也是小于15g.【解答】解:根据题干中的信息可知,A、B没有恰好完全应完,也就是参加化学反应的总物质质量小于15g,根据质量守恒可知生成物的质量也应小于15g,即生成C的质量为小于15g.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在计算反应物的质量时,只能计算参加反应的那部分的质量,未参加反应的部分不应计入其中.此外还要注意A、B没有恰好完全反应.8.“催化转化器”可将汽车尾气中的有毒气体转化为无污染的气体,其中某个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从图示中所获得信息错误的是()A.反应中,甲物质和乙物质的质量比为23:14B.反应前后共有4种分子C.甲和丁中同种元素化合价不同D.乙和丙中原子种类相同【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专题】化学反应模拟图型.【分析】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分析反应物、生成物,写出反应的方程式,根据方程式分析有关的问题.【解答】解: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物甲、乙分别是二氧化氮和一氧化碳,生成物丙丁分别是二氧化碳和氮气,反应的方程式是:2NO2+4CO 4CO2+N2,由此可知:A、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中,甲物质和乙物质的质量比为:(46×2):(28×4)=23:28,故错;B、反应前后有二氧化氮、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氮气四种分子,故对;C、由甲和丁中的微观构成可知,甲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各元素的化合价不为零,丁属于单质,元素的化合价为零.所以,甲和丁中的同种元素化合价不同,故对;D、由乙和丙的微粒的构成可知,乙是一氧化碳,丙是二氧化碳,所以,乙和丙中所含元素种类相同,故对.答案:A.【点评】通过给出微粒的模型,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基本概念的理解与运用能力;掌握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及其应用.9.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对应关系错误的是()A.书写档案必须使用碳素墨水﹣﹣﹣﹣碳的化学性质稳定B.石墨能做电池的电极﹣﹣﹣﹣石墨能够导电C.固体二氧化碳可用人工降雨﹣﹣﹣﹣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D.制糖工业中用活性炭来脱色﹣﹣﹣﹣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考点】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用途;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专题】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分析】A、根据碳的化学性质稳定,使用碳素墨水书写档案,字迹长时间不会变化进行解答;B、根据石墨能够导电所以能够做电池的电极材料进行解答;C、根据干冰升华吸热进行解答;D、根据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色素和异味进行解答.【解答】解:A、碳的化学性质稳定,使用碳素墨水书写档案,字迹长时间不会变化,所以书写档案规定必须使用碳素墨水是碳的化学性质稳定,故A正确;B、石墨能够导电所以能够做电池的电极材料,故B正确;C、干冰升华吸热,所以固体二氧化碳可用人工降雨,故C错误;D、由于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色素.可用于制糖工业中用活性炭来脱色以制白糖,故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物质具有多种性质,解答时应该理解物质的用途是由物质的哪种性质决定的.10.在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丙可能是单质B.丁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C.若消耗3g的乙,则生成17g的丙D.甲、乙的质量之和一定等于生成丙的质量【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专题】物质质量守恒;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考虑反应后质量增加的物质是生成物,反应后质量减少的物质是反应物,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既不是反应物,也不是生成物,也不是催化剂.【解答】解:反应前后容器中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反应后质量分数减小的物质是反应物,质量分数增大的物质是生成物,由图中物质的质量分数的变化可知,甲和乙的质量分数减小,是反应物,丙物质的质量分数增大,是生成物,而丁物质的质量分数不变,丁物质可能是催化剂;A、由以上分析可知,甲和乙物质反应生成了丙物质,属于化合反应,丙物质属于化合物,而不可能是单质.故错误.B、研究表明,在该反应中丁可能是催化剂.故正确.C、根据图中数据,可知:甲减小70%﹣42%=28%,乙减小14%﹣8%=6%,丙增加40%﹣6%=34%,则若消耗3g的乙,则生成17g的丙.故正确.D、应该是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之和一定等于生成丙的质量,而甲物质和乙物质没有完全反应.错误.故选:BC.【点评】理解质量守恒定律时,要注意是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没有参与反应的那部分物质的质量不能计算在内.二、填空简答题(本题包括4小题)11.根据如图所示,回答有关问题:(1)该实验中A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CuO Cu+CO2.(2)B处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 .(3)该实验装置中考虑不周全,缺漏之处的是缺少尾气处理的装置;原因是从导管中排出的尾气中含有CO会污染空气,弥补的措施是将尾气点燃或将尾气集中收集.【考点】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专题】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分析】(1)、(2)根据一氧化碳有还原性,能将氧化铜还原成铜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的反应分析回答有关的问题.(3)一氧化碳有毒,会污染空气,所以不能直接把尾气排到空气中,据此分析解答即可.【解答】解:(1)在加热条件下,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生成了铜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了碳酸钙沉淀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O+CuO Cu+CO2;故填:CO+CuO Cu+CO2;(2)图中B处发生的现象是: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故填: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CO2+Ca(OH)2=CaCO3↓+H2O;(3)该实验装置中考虑不周全,缺漏之处的是缺少尾气处理的装置.因为一氧化碳有毒,会污染空气,所以不能直接把尾气排到空气中,应该点燃使其生成二氧化碳.故答案为:缺少尾气处理的装置;从导管中排出的尾气中含有CO会污染空气;将尾气点燃或将尾气集中收集.【点评】主要考查了一氧化碳的性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要掌握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原理和实验中的一些注意事项.12.向盛有紫色石蕊试液的试管中通入适量的CO2,紫色石蕊试液的试液变为红色,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H2O=H2CO3.将反应后的溶液加热,则溶液变为紫色,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CO3═CO2↑+H2O .【考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专题】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分析】本题从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来考虑.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碳酸不稳定,受热易分解.【解答】解:因为CO2能溶于水并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十H2O=H2CO3.H2CO3又是一种不稳定的酸,易分解重新放出CO2,使试液又由红色变成紫色,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CO3=CO2↑+H2O;故答案为:红,CO2+H2O=H2CO3,紫,H2CO3═CO2↑+H2O.【点评】通过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和受热碳酸的分解实验对比,在做题的过程中,学生很自然得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不稳定,易分解的结论,便于以后这方面的学习.此题虽简单,但考查了学生的分析能力.13.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和“”分别表示不同的原子.(1)该反应中,参加反应的和与反应后生成的各粒子的个数比为2:1:2 ;(2)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化合反应;(3)该反应的生成物可能(“可能”或“不可能”)属于氧化物.【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反应类型的判定.【专题】化学反应模拟图型.【分析】由微观模型示意图可看出,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反应物是一种化合物分子和一种单质分子,生成物是一种化合物分子,在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没有变化,只是进行了重新组合,根据微粒的构成分析物质的类别.【解答】解:(1)由微颗粒的变化可知,有一个分子未参加反应,该反应中,参加反应的和与反应后生成的各粒子的个数比为 2:1:2;(2)该反应由两种物质生成了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3)该反应生成物的分子由两种原子构成,若一种原子是氧原子,就是氧化物.故答为:(1)2:1:2;(2)化合反应;(3)可能.【点评】读懂表示分子构成的模拟图,是解答问题的基础;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为单质分子,不同原子构成的分子为化合物分子.14.A、D是两种常见的固体,其中D为紫红色;B、E是两种常见的气体,其中E有剧毒.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试推断:(1)A的化学式为 C ,E的化学式为CO ,甲的化学式为O2.(2)写出A→D的化学反应方程式:2CuO+C2Cu+CO2↑.(3)写出检验B的化学方程式:CO2+Ca(OH)2=CaCO3↓+H2O .(4)分类观是化学的核心观念之一.乙属于化合物中的氧化物.【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书写化学方程式.【专题】框图型推断题.【分析】根据题中提供的信息,A、D是两种常见的固体,其中D为紫红色,可判断D物质为铜;据B、E是两种常见的气体,其中气体E有剧毒,由气体E在图示框图中的转化关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