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12章 消化管

第12章 消化管

第 13 章消化管[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有关味蕾,哪项正确A.仅存在于菌状乳头与轮廓乳头B.位于固有层C.味觉细胞为感觉神经元D.不同部位得味蕾接受不同得味觉刺激E、支持细胞就是神经细胞有关舌乳头,哪项错误..A.菌状乳头较少,散在分布B.丝状乳头最多,遍布舌背C.轮廓乳头最大最少D.乳头表面均为角化得复层扁平上皮E.不同部位感受味觉不同3成牙质细胞胞体位于A.牙本质内B.牙髓内C.牙本质与牙髓之间D.牙釉质内E.牙骨质内4上皮内不含杯状细胞得器官就是A.胃B.小肠C.结肠D.阑尾E.空肠5胃底腺主细胞得特点之一就是A.主要分布在腺得颈部B.细胞呈圆锥形C.大量粗面内质网聚集于顶部胞质D.分泌得胃蛋白酶原被盐酸激活E.分泌内因子6潘氏细胞分布于A.幽门腺底部B.小肠腺底部C.十二指肠腺底部D.大肠腺底部E.小肠腺颈部7吸收维生素B12所需要得内因子来自胃得A.干细胞B.壁细胞C.内分泌细胞D.颈粘液细胞E.主细胞8下列哪种细胞不属于胃底腺得细胞成分:A 潘氏细胞B 主细胞C 壁细胞D 颈粘液细胞E 内分泌细胞9壁细胞合成盐酸得部位就是:A粗面内质网 B 线粒体C 微管泡系统D 细胞内分泌小管E高尔基复合体关于小肠绒毛,哪项错误..A.由粘膜与粘膜下层共同突起形成B.有丰富得毛细血管网C.含中央乳糜管D.上皮细胞在其顶端脱落E.与小肠腺延续11关于小肠绒毛固有层以下哪一点错误..A.有丰富得毛细淋巴管网B.有丰富得毛细血管网C.有散在得平滑肌纤维D.上皮吸收得氨基酸、单糖等进入血液E.上皮吸收得脂类进入血液、回肠与空肠相比,不同之处在于A 具有环行皱襞B 具有绒毛C 上皮内具有杯状细胞D 固有层内多有孤立淋巴小结 E 固有层内多有集合淋巴小结下列哪项不属于空肠得结构A 环行皱襞B 绒毛C 小肠腺D 中央乳糜管E 集合淋巴小结、十二指肠腺属于A 粘液性腺B 浆液性腺C 混合性腺D 小肠腺E 内分泌腺15食管腺属于A 粘液性腺 B浆液性腺C 混合性腺 D浆液性腺与混合性腺E粘液性腺与混合性腺16中央乳糜管就是A 毛细血管,与脂肪吸收有关B毛细血管,与氨基酸吸收有关C毛细淋巴管,与单糖吸收有关D毛细淋巴管,与脂肪吸收有关E小淋巴管,与脂肪吸收有关肠腺潘氏细胞得嗜酸性分泌颗粒常含有※A 蛋白酶B 脂酶C 溶菌酶D 凝乳酶E 羟氨酸18具有典型蛋白分泌细胞特点得细胞就是A.壁细胞B.主细胞C.杯状细胞D.颈黏液细胞E.干细胞以下器官中淋巴组织最丰富得就是A.结肠B.回肠C.空肠D.食管E.十二指肠20结肠带得形成由于A.外膜局部增厚B.纵行肌局部增厚C.环行肌局部增厚D.粘膜下层局部增厚E.淋巴组织聚集21直肠得特点之一就是※A.无杯状细胞B.无腺体C.粘膜表面为复层扁平上皮D.粘膜下层有丰富得静脉丛E.肌层为骨骼肌22消化管得外膜A.咽与食管为纤维膜B.胃、空肠、回肠为浆膜C.十二指肠、升结肠与降结肠得前壁为浆膜D.盲肠、横结肠与乙状结肠为浆膜E.以上均对23以下哪项得粘膜上皮内有分泌粘液得细胞A、胃B、小肠C、结肠D、阑尾E、以上都对(二) 判断题1、消化管壁内得神经丛主要分布在粘膜下层与肌层内。

2、颈粘液细胞位于胃小凹得开口处,就是一种衰老退化得细胞。

3、胃底腺壁细胞胞质呈嗜酸性,就是由于胞质内有大量线粒体与发达得滑面内质网。

4、肠粘膜得腺体内均有一种未分化得细胞,它得增殖分化可不断补充衰老死亡得上皮细胞。

5.胃底腺主细胞分泌蛋白酶,就是内分泌细胞。

6.小肠绒毛就就是微绒毛。

7.中央乳糜管官腔大,内皮细胞间隙宽,无基膜,通透性好,运输乳糜微粒。

8.小肠黏膜经过皱襞、肠绒毛、微绒毛三级放大,表面积可增大60倍。

(三)、填空题1、牙冠从外向内由________与________组成,牙根由________与________组成。

牙得中央为________。

2.消化管壁从内向外由_____、_____、_____与_____四层组成,其最内层又由_____、_____与_____构成。

3.胃粘膜上皮除少量内分泌细胞外,主要由表面_____组成,该细胞内得分泌颗粒称_____。

4.胃底腺由五种细胞组成,即_____、_____、_____、_____与_____。

5、胃底腺壁细胞胞质内含有得一种酶为________,它可将CO2与H20结合为________,后者解离得H+运送至________内与CL-结合为HCL。

6、胃底腺________分泌得________缺乏,可致________吸收障碍,导致恶性贫血。

7、胃底腺主细胞分泌________,经________激活后,转变为________。

该细胞电镜下见有典型得________得超微结构特点。

8、小肠得_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三种结构使其吸收面积扩大数百倍。

9.小肠粘膜表面有许多肠绒毛,它就是由_____与_____向肠腔突出形成得,吸收细胞表面得微绒毛就是由_____与_____突出形成得。

10.小肠绒毛内有三种重要结构,即_____、_____与_____。

11.食管腺位于管壁得_____,小肠腺位于_____,十二指肠腺位于_____。

12、痔得形成就是由于直肠________内得________扩张而致。

(四)名词解释1.舌乳头2.味蕾3.粘液-碳酸氢盐屏障4.颈粘液细胞5.oxyntic gland6.chief cell7.parietal cell8.Paneth cell9.胃肠内分泌细胞10.intestinal villus11.微皱褶细胞12.肠相关淋巴组织(五)简答题1、简述消化管壁得一般结构。

2、食管、胃、小肠与大肠各段得特点。

2、简述消化管得淋巴组织及功能。

(六)论述题1.试比较胃粘膜与小肠粘膜得同异及其与功能得关系。

※2.比较胃底腺主细胞与壁细胞得结构与功能。

[本章参考题解](一)、单项选择题1. D2.D3. C4. A5.D6.B7. B8.A9.D10.A11.E12.E13.A14.A15.D16.C17.A18.B19.B20.B21.D22.E23.E(二) 判断题1、3、4、7正确2、错误, 颈粘液细胞位于胃底腺顶部,分泌黏液。

5.错误。

胃底腺主细胞分泌蛋白酶,就是内分泌细胞。

6.错误。

小肠绒毛不就是微绒毛。

8.小肠黏膜经过皱襞、肠绒毛、微绒毛三级放大,表面积可增大600倍。

(三)、填空题1、釉质,牙本质,牙本质,牙骨质,牙髓2.粘膜层;粘膜下层;肌层;外膜;上皮;固有层;粘膜肌3、表面粘液细胞,粘原颗粒4、碳酸酐酶,H2CO3,分泌小管5.主细胞;壁细胞;颈粘液细胞;干细胞;内分泌细胞6、壁细胞,内因子,维生素B127.胃蛋白酶原,盐酸,胃蛋白酶,蛋白质分泌细胞8、环行皱襞,绒毛,微绒毛9.上皮;固有膜;细胞膜;细胞质10.中央乳糜管;毛细血管网;纵行平滑肌11.粘膜下层;粘膜层;粘膜下层12、粘膜下层,静脉丛(四)名词解释舌乳头:舌背部粘膜形成许多乳头状隆起。

可分为丝状乳头、菌状乳头、轮廓乳头。

丝状乳头数目最多,遍布舌背。

菌状乳头数目较少,多位于舌尖及舌缘,散在于丝状乳头之间,呈蘑菇状,上皮不角化,顶部得上皮内有味蕾。

轮廓乳头有10余个,位于界沟前方。

形体较大,顶部平坦,乳头周围得粘膜凹陷形成环沟,沟两侧得上皮内有较多味蕾。

固有层内有浆液性味腺,导管开口于沟底。

味腺分泌得稀薄液体冲洗味蕾表面得食物碎渣,以利味蕾不断接受新得物质刺激。

味蕾呈花蕾形结构,为上皮细胞分化而成,包埋在上皮中。

每个味蕾由狭长梭形细胞组成,其中有两种细胞,即明细胞、暗细胞与支持细胞。

味觉细胞得外端围绕成一个很小得味孔。

每一个味觉细胞得顶端都有几根纤毛(或称味毛)通过味孔向外伸进口腔,与唾液接触。

支配味蕾得感觉神经末梢包围在味觉细胞周围,将冲动传向中枢。

粘液-碳酸氢盐屏障:由胃上皮表面粘液细胞分泌得含高浓度HCO3-得不可溶性粘液,覆盖于上皮表面形成。

粘液层将上皮与胃液中得胃蛋白酶隔离,而高浓度HCO3-使局部pH为7,既抑制了酶得活性,又可中与渗入得盐酸,从而使胃粘膜免受损伤。

粘液产生减少、或盐酸分泌过多,屏障受到破坏,都会导致胃组织得自我消化,形成胃溃疡。

颈粘液细胞(nedk mucous cell):数量很少,位于腺颈部,多呈楔形夹于其它细胞间。

核多呈扁平形,居细胞基底,核上方有很多粘原颗粒,HE染色浅淡,其分泌物为含酸性粘多糖得可溶性粘液。

胃底腺(fundic gland):分布于胃底与胃体部,约有1500万个,就是数量最多、功能最重要得胃腺。

腺呈分支管状,可分为颈、体与底部。

颈部短而细,与胃小凹相连;体部较长;底部略膨大,伸至粘膜肌层。

胃底腺由主细胞、壁细胞、颈粘液细胞及内分泌细胞组成主细胞(chief cell):又称胃酶细胞,数量最多,主要分布于腺得体、底部。

主细胞具有典型得蛋白质分泌细胞得结构特点。

细胞呈柱状,核圆形,位于基部;胞质基部呈强嗜碱性,顶部充满酶原颗粒,但在普通固定染色得标本上,此颗粒多溶失,使该部位呈泡沫状。

电镜下,核周有大量粗面内质网与发达得高尔基复合体,顶部有许多圆形酶原颗粒。

主细胞分泌胃蛋白酶原。

壁细胞:就是胃底腺得重要组成细胞,其体积大,多呈圆锥形。

核圆而深染,居中。

可有双核,胞质呈嗜酸性。

电镜下,游离面细胞膜向内凹陷形成细胞内分泌小管,周围有微管泡系统与丰富得线粒体。

壁细胞分泌盐酸与内因子,参与对食物蛋白质得消化与对维生素B得吸收。

12潘氏细胞(Paneth cell):就是小肠腺得特征性细胞,位于腺底部,常三五成群。

细胞呈锥体形,胞质顶部充满粗大嗜酸性颗粒,内含溶菌酶等,具有一定得灭菌作用。

胃肠内分泌细胞:胃、小肠与大肠得上皮与腺体中散在着种类繁多得内分泌细胞。

多单个分布于其它上皮细胞之间,呈不甚规则得圆锥形。

胞质中含一些粗面内质网与高尔基复合体,细胞底部胞质中含大量分泌颗粒,故又称基底颗粒细胞。

分泌得多种激素统称胃肠激素,一方面协调胃肠道自身得运动与分泌功能,也参与调节其它器官得活动、。

小肠绒毛:小肠粘膜上皮与固有层共同向肠腔伸出得细长突起称小肠绒毛。

上皮为单层柱状,由吸收细胞、杯状细胞与少量内分泌细胞组成。

吸收细胞得游离面有许多排列整齐得微绒毛,可扩大吸收细胞得表面积,有利于食物得消化吸收。

微绒毛表面有一层细胞衣,为吸收细胞产生得糖蛋白,内含消化酶。

中轴固有层为细密结缔组织,内有中央乳糜管、有孔毛细血管与少量纵行平滑肌。

微皱褶细胞:散在分布于回肠集合淋巴小结内侧得粘膜上皮中,其游离面有微皱褶,基底面质膜内陷形成一较大得穹窿状凹腔,内含多个淋巴细胞。

电镜下可见其胞质中有丰富得囊泡。

微皱褶细胞可摄取肠腔内抗原物质,以囊泡得形式转运并传递给下方得淋巴细胞,引发免疫应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