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管理心理学教学大纲

管理心理学教学大纲

《管理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中文名称:管理心理学
课程英文名称:Management Psychology
课程代码:*
学时数: 34
学分数: 2
先修课程:管理学、公共管理学
适用专业:公共事业管理、行政管理、城市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1.课程性质
《管理心理学》是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及行政管理专业的专业必修课,城市管理专业的专业任选课,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劳动关系方向的选修课。

2.课程任务
管理心理学是研究管理活动中人的心理活动与行为规律,协调人际关系,满足员工需要,调动人的积极性,提高管理效能的科学。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将帮助学生形成正确处理和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同时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逐步提高其运用管理心理学理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为学生将来从事与本专业相关的各种工作奠定必不可少的知识和能力基础。

二、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管理心理学》与《心理学》是个别与一般、特殊与普遍的关系;《管理心理学》是《管理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其补充和发展;《组织行为学》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管理心理学》。

先修课程:《管理学》、《行政管理学》、《公共政策》等课程,修读本课程的学生如能通过自学修读完《普通心理学》将非常有利于本课程的学习。

后续课程:《组织行为学》、《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等课程。

三、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管理心理学概述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了解管理心理学的意义。

了解管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与技术;理解管理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掌握管理心理学的基本内容。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管理心理学的概念与研究对象。

难点:管理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

第一节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一、管理心理学的含义
二、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第二节管理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
一、管理心理学的萌芽
二、管理心理学的形成
三、管理心理学的发展及现状
第三节管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意义
一、管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二、管理心理学的研究意义
第二章个性心理特征与管理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个性的概念、性质、心理结构、主要的个性结构理论及个性的管理,了解常用的心理测验;理解气质、性格和能力的基本概念和特征;掌握握气质在管理活动中的应用,掌握气质、性格、能力的相互关系。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气质、性格、能力的特征。

难点:气质、性格、能力的特征及其在管理活动中的应用。

第一节个性概述
一、个性内涵
二、个性的特征
第二节个性与职业的匹配
一、气质与职业的匹配
二、性格与职业的匹配
三、能力与职业的匹配
第三节心理测验
一、什么是心理测验
二、常用心理测验介绍
三、正确对待和使用心理测验
第三章认知与管理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感觉、知觉、社会知觉、态度的概念,理解社会知觉的基本规律及其在管理活动中的作用,理解归因理论在管理活动的运用,掌握影响知觉准确性的因素。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知觉、社会知觉的概念,归因理论。

难点:印象控制的途径,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与改变。

第一节一般认知规律与管理
一、感觉
二、知觉
三、影响知觉准确性的因素
第二节社会知觉与管理
一、什么是社会知觉
二、社会知觉的种类
三、印象控制
第三节归因理论
一、归因的概念
二、归因理论
第四节态度与价值观
一、态度与价值观的概念
二、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和改变
第四章工作压力与管理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工作压力的内涵,工作压力源;理解工作压力感受性的差异,理解工作压力的后果;掌握个体层面及组织层面的压力管理。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工作压力的后果。

难点:工作压力管理。

第一节工作压力概述
一、工作压力的内涵
三、工作压力源
三、工作压力感受性
四、工作压力的后果
第二节工作压力管理
一、个体的压力管理
二、组织的压力管理
第五章需要、动机与激励理论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激励的涵义、特点及其与工作绩效的关系;理解需要、动机的概念、特征,掌握激励的方式及激励的作用,掌握激励的基本模式。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激励的方式和作用。

难点:激励的基本模式。

第一节需要和动机概述
一、需要和动机的一般概念
二、需要和动机的关系、动机与行为效率的关系
三、动机的种类
第二节激励
一、激励的原理
二、激励理论
三、激励的方法
第三节挫折
一、挫折的涵义
二、引起挫折的因素
三、挫折是一把双刃剑
四、挫折后的行为反应及管理
第六章群体心理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群体的含义、类型和功能,理解群体规范和群体凝聚力,理解群体动力,掌握有效沟通障碍及其改善,掌握合作、竞争与冲突的关系。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群体规范和群体凝聚力。

难点:人际交往的作用。

第一节群体概述
一、群体的概念和类型
二、群体行为
三、群体凝聚力
第二节群体动力
一、群体成员互动
二、群体协同效应
三、群体压力与从众
四群体士气
第三节群体沟通
一、沟通概述
二、沟通的分类
三、有效沟通障碍及其改善
第四节合作、竞争与冲突
一、合作与竞争
二、竞争心理优势
三、冲突及其平息
第七章领导心理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领导者角色、权力,掌握领导者的素质,理解领导者的行为,了解被领导者的心理。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领导者的素质。

难点:领导者的行为。

第一节领导者的角色和权力
一、领导者的角色理论
二、领导者的角色认知
三、领导者的权力
第二节领导者的素质
一、领导者的素质内涵
二、领导者的素质培养
第三节被领导者心理
一、被领导者的界定
二、被领导者的素质
四、学时分配表
1.课堂讲授:在传授基本知识和理论的同时,要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因此,在每章的教学过程中,穿插使用课堂讲解、案例教学、讨论式教学等方法。

2.作业:学生在学完部分的教学章节后,要参加规定的实践或者课外练习,并写出报告,作为平时成绩的一个主要部分。

六、建议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
1.建议教材
[1]范逢春.管理心理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2.主要参考资料
[1]津巴多等.普通心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2]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3]F·泰勒.科学管理原理[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
[4]刘玉梅. 管理心理学理论与实践[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
七、课程成绩考核
课程成绩考核包括平时考核和期末考核。

平时考核包括:课程出勤及期中作业等。

期末考核采取闭卷考试形式。

平时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30%,期末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70%。

具体考核内容及所占比例,详见下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