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一章定量分析化学概论资料.

第一章定量分析化学概论资料.

分析)形式表示(存在 形式不清楚情况) (3)电解质溶液的分析,以所存在离子形式表示含量。
2. 被测组分含量的表示方法
(1)固体试样:常量组分 质量分数
微量组分 以μg•g-1 (或10-6), ng•g-1(或10-9) 和
pg• g-1 (或10-12 )来表示。 (2) 液体试样:
a.物质的量浓度: mol•L-1 b.质量摩尔浓度: mol•kg –1 (kg-溶剂的质量)
AAnnaalylytitcicaallCChheemmisistrtryy
第一章 定量分析化学概论
1.1 概述
1.1.1 定量分析过程
• 定量分析的任务是测定物质 中某种或某些组分的含量。
• 通常包括下列4个步骤:
1 取样:分析试样具有代表性 2 试样分解和分析试液的制备 3 分离及测定 4 分析结果的计算及评价
的分析试样为100~300g.
标准筛的筛号孔径大小的关系
筛号(网目) 3 6 10 20 60 80 100 200
筛孔直径/mm 6.72 3.36 2.00 0.83 0.25 0.177 0.149 0.074
例题
• 现有某矿样10kg,经破碎后全部通过10号 筛孔(d=2mm),已知k=0.3,问缩分后应保 留的试样应为多少?可连续缩分几次?
1.2.2 平均值-Mean value
n 次测量值的算术平均值虽不是真值,但比单次测
量结果更接近真值,它表示一组测定数据的集中趋势。
1.2.3 中位数(XM)-Median value
一组测量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中间一个数据即 为中位数XM,当测量值的个数位偶数时,中位数为 中间相临两个测量值的平均值。它的优点是能简单 直观说明一组测量数据的结果,且不受两端具有过 大误差数据的影响;缺点是不能充分利用数据,因
1.1.2 分析试样的制备及分解
*固体试样经过破碎、过筛、混匀、缩分后才能
得到符合分析要求的试样。 *破碎分为粗碎、中碎和细碎甚至研磨。每次破 碎后要使样品全部通过筛孔。 *缩分是使粉碎后的试样量逐步减少,采用四 分法。将过筛后的试样混匀,堆为锥形后压为 圆饼形状,通过中心分成四等份,弃去对角的 两份。是否需要继续缩分,可按下述公式进行 计算。
• 解: mQ ≧ kd2 = 0.3 ×22 = 1.2kg

设应缩分n次, 缩分n次后的试样
质量

m=10×(1/2) n≧1.2kg

当n=3时,m=1.25kg

故应缩分3次
2 试样的分解(P6)
• (1)分解要求:完全,避免被测组分损失和引入干扰测 定组分。
• (2) 分解方法:
溶剂(熔剂)
准确度与精密度的关系
例:A、B、C、D 四个分析工作者对同一铁标样
(WFe=37.40%)中的铁含量进行测量,得结果如图示, 比较其准确度与精密度。
c. 质量分数: d. 体积分数: e.摩尔分数
e. 质量浓度
mB/m试液 (VB/V试液) 表示 nB/n试液 mg•L-1、g•L-1、或稀的水溶液,视其密度为1,此时mg•L-1 (或g•mL-1),与mg •kg -1 (g•g-1)在数值上相
等,但概念不同。
• 溶解法:水溶


酸溶
HCl HNO3 H2SO4 HClO4 HF

碱溶 NaOH KOH
• 熔融法:酸熔法 K2S2O7 KHSO4

碱熔法 Na2CO3 K2CO3 NaOH KOH
Na2O2

• 干法灰化: 不加溶(熔)剂
1.1.3 定量分析结果的表示
1. 待测组分的化学表示形式 (1) 以被测组分实际存在形式表示 (2) 以氧化物(矿石分析)或元素(金属材料和有机
而不如平均值准确。
1.2.4 准确度与精密度
• 准确度 Accuracy
准确度表征测量值与真实值相符合的程度。准确度用 误差表示。反映测定的正确性,是系统误差大小的量 度。
精密度 precision 精密度表征平行测量值的相互符合程度。精密度用偏 差表示。有时用重复性(repeatability)和再现性 (reproducibility)表示不同情况下分析结果的精密度.
1.2.1 真值T (True value)
某一物理量本身具有的客观存在的真实值。真值
是未知的、客观存在的量。在特定情况下认为是已
知的:
1、理论真值(如化合物的理论组成)
2、计量学约定真值(如国际计量大会确定的长度、质量、 物质的量单位等等)
3、相对真值(如高一级精度的测量值相对于低一级精度 的测量值)
(3) 气体常以体积百分数%(V/V)表示
1.2 分析化学中的误差
分析的核心是准确的量的概念,凡是测量就有误 差,减少测量误差是分析工作的重点之一.
1.2.1 真值
1.2.2平均值
1.2.3中位数
1.2.4准确度与精密度 1.2.5误差与偏差
要点
1.2.6 极差
1.2.7系统误差与随机误差
1.2.8公差
1取样:根据分析对象是气体、液体、 或固体,采用不同的取样方法。在 取样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点是要使 分析试样具有代表性。
2. 试样分解和分析试液的制备
*定量化学分析一般采用湿法分析, 通常要求将干燥好的试样分解后转 移入溶液中,然后进行分离及测定。
*试样分解和分析试液的制备要求: 试样分解完全; 待测物质不损失; 避免引入干扰杂质。
1 试样质量的确定
采样经验公式: mQ ≧ kd2 mQ(kg):试样的最小质量; k:缩分常数的经验值,试样均匀度
越差,越大,通常在0.05~1 kg·mm-2 之间。 d(mm ):试样的最大粒度直径。
采集到的原始平均试样经多 次破碎、过筛、混匀和缩分(通 常为四分法)后,分析试样一般 通过100~200的筛号,最后保留
3.分离及测定
根据待测组分的性质、含量和对分析 结果准确度的要求,选择合适的分析方 法。根据方法的灵敏度、选择性及适用 范围等来正确选择适合的分析方法。
当试样共存组分对待测组分的测定 有干扰时,常用掩蔽剂消除干扰,而无 合适的掩蔽方法时,必须进行分离。
4. 分析结果的计算及评价
根据分析过程中有关反应的 计量关系及分析测量所得数据, 计算试样中待测组分的含量。对 于测定结果及误差分布情况,应 用统计学方法进行评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