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2017_2018学年高一历史12月月考试题

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2017_2018学年高一历史12月月考试题

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12月月考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宗法制和分封制是西周重要的政治制度。

以周封伯禽于鲁国,鲁国内部又再度分封若干小国为例,以下有关分封制与宗法制关系的说明,最适当的是( )A.周天子为鲁国大宗,鲁国内部再分封诸国也以周天子为大宗B.鲁国国君是鲁国内部诸国的大宗,周天子则为鲁国小宗C.周天子是包括鲁国在内各封国的大宗,鲁国国君则是鲁国内部诸国的大宗D.周天子为一族,伯禽另为一族,在宗法上二者并无关系2、下列对古代的分封制和郡县制比较的表述最为恰当的是( )A.都突出了最高统治者的中心地位,强化了最高统治者的权力B.都属于地方管理制度,但长官的任免方式不同C.都淡化了血缘宗族色彩,长官都由最高统治者任免Array D.都适应了统治的需要,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3、张老师讲解下列知识结构图时最有可能得到的认识是( ArrayA.形成了贵族统治阶层的内部的森严等级B.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垂直管理体系C.郡国并行,造成封国与中央分庭抗礼局面D.通过分割地方权力和削弱相权巩固了统治4、封泥又叫“泥封”,它不是印章,而是古代用印的遗迹。

封泥中隐含着诸多历史信息。

下)图是西汉时期关于地方制度的封泥,从中不能获取的结论是(A.西汉继承秦朝的地方制度 B.西汉初年分封同姓王C.西汉初年实行郡国并行制 D.中央和地方矛盾激化5、汉朝的中外朝制度主要是为了解决( )A.中央和地方的矛盾 B.皇权和相权的矛盾C.王国和郡县的矛盾 D.皇帝和地方的矛盾6、有的史学家认为:从秦汉起,官僚体制就是中国政治制度的核心问题,它可分成两个子问题,一是官僚的选拔问题,二是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

隋唐时期统治者解决“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的重要举措是( )A.废分封,置郡县 B.组成决策机构“中朝”C.中央设立“三公”D.确立三省六部制7、中国社科院知名学者白钢在《中国政治制度史》中说:“元朝的行省实际上是封建中央集权分寄于地方……它负责处理境内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类事务。

此外行省还有一个重要职能是聚集境内财富,以供中央需要。

行省的治所往往就是完成这种职能的‘中转站’。

”对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A.行省制必然导致地方势力膨胀 B.行省制下地方权力相对较大C.行省制体现了分权与制衡原则 D.行省是元朝最高的行政机构8、有人说:“夫以无权之官,而欲强做有权之事,则势固必败;以有权之事,而必责于无权之官,其望更难酬,此从来阁臣之所以无完名也。

”这里的“阁臣”是指( )A.秦朝的三公 B.唐代的三省长官 C.明代的大学士 D.清朝的军机大臣9、清代中央集权君主专制制度加强的突出特点是()A、废除了丞相制度和行省制度B、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高于内阁和六部C、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军机处三衙分权D、设置了直属皇帝的具有传达性质的中央机构10、清雍正年间,军机处设在皇宫内,与皇帝日常生活办公地毗邻。

军机大臣多从“亲臣重臣”中遴选,任命谕旨通常说,命某人“在军机大臣上行走”或“在军机大臣上学习行走”,材料中未能体现出( )A.军机处官员便于皇帝宣召 B.在军机处办理要务易于保密C.军机大臣多为临时差遣性质 D.军机处官员按才德标准遴选11、中国古代专制皇权不断加强,中枢权力体系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汉武帝时建立“中朝”决策机构,废除了秦以来的“三公九卿”制B.唐朝由中书省起草诏令,直接传递给尚书省具体执行C.宋朝时设枢密院和三司,分割宰相的军权和财政权D.明太祖时废除丞相,设立内阁参与军国大事的决策12、张传玺教授曾以“中国古代国家的历史特征”为题,从政治文明的高度,以翔实的资料为基础,史论结合,认为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具有明显“公天下”的因素;同时,还有不少学者认为,从制度文明的角度看,古代中国政治体制体现了“现代行政”的特点。

若以此为研究主题,下列最合适的话题是( )A.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是民主制度 B.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与现代行政制度相似C.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是君主专制的产物D.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合理性与生命力13、希腊的自然地理环境对希腊文明的最重大的影响是( )A、有利于希腊民主传统的形成B、有利于希腊航海事业的发展C、有利于希腊向海外扩张D、导致各城邦长期独立自治14、梭伦改革与克里斯提尼的改革的共同点不包括( )A.改革内容都有创新之举 B.无论财产多少,每一个公民可以担任各种官职C.都促进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 D.都不同程度地削弱了氏族贵族的势力15、雅典城邦任何公职人员,无论地位多高,皆不能离开公民大会而擅自决定政务大事。

他们都处于公民大会和五百人会议的经常督察监视之下,若公民大会认为他有失职守,皆依法惩处。

这反映了古代雅典( )A.最高权力机关由直接选举产生 B.公民大会负责审理大部分案件C.各权力机构之间相互制约平衡 D.从制度上防止专制以维护民主16、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克里斯提尼重新划定以地域为基础的10个行政部落代替原先的4个血缘部落。

这两个措施共同的进步意义是()A.有效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B.有利于打破贵族垄断特权C.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统治D.导致了官僚政治的衰落17、伯利克里时期几乎各级官职向一切公民开放,并都以抽签方式产生,雅典人相信抽签是天意所归,赋予它以一定的神圣意义,因此也更显得公平。

这表明雅典()A.政治环境阻碍人文思潮产生B.旧有贵族退出政治舞台C.提供了相对广泛的参政机会D.宗教势力操控政治生活18、苏格拉底曾用一个比方来说明他的政治主张,“一条船,应由熟悉航海的人驾驶,纺羊毛时,妇女应该管理男子,因为她们精于此道……。

”在这里凸显其政治思想是()A.反对雅典实行直接民主B.主张男女平等C.批评雅典公民滥用民主D.提倡“精英治国”19、古罗马正义女神像体现了罗马法的诸多原则,如高擎的称体现的裁量公平原则,手握利剑体现的是法律的强制力原则。

据此,双眼蒙布所体现的原则是,法官审案应()A.主要依据道德良知 B.取证人证言C.不受表象迷惑洞察事实真相 D.排除一切干扰遵从民众意愿20、《查士丁尼法典》的序言中说:“皇帝的威严、光荣不但依靠兵器,而且须用法律来巩固。

这样,无论在战时或平时,总是可以将国家治理得很好。

”对这句话理解准确的是( ) A.皇帝的权威至高无上 B.皇帝的敕令是制定法律的唯一依据C.法律可以消除社会矛盾 D.法律是治国的重要手段之一21、“革命前是国王的议会,革命后是议会的国王。

”这句话反映的是近代哪个国家政体变革的特点()A.英国 B.美国 C.法国 D.德意志22、“如果美国继续维持当时‘权力首先是地域性的’政治结构,美洲必然再次被欧洲列强所瓜分,从而丧失独立战争的成果。

”上述材料反映的核心问题是要求( )A.维护各州的权力 B.争取民族独立C.建立民主制度 D.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力23、有学者指出“(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是法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最简短、最经济主义的一部宪法,第三共和国宪法的含糊不清、残缺不全可谓是达到了令人吃惊的地步。

这一现象的出现乃是当时特殊的政治环境使然。

”这里的“特殊政治环境”是指( )A. 共和派以一票多数的微弱优势通过宪法B. 君主派和共和派相互斗争又相互妥协C. 君主派实力超过共和派D. 法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充分24、根据德意志帝国宪法,掌握国家最高权力的是( )A.内阁 B.宰相 C.皇帝 D.议会25、下列有关德国1871年宪法和法国1875年宪法共同点的表述,正确的是()A.议会完全行使立法权 B.国家元首有权任命内阁成员C.内阁对国家元首负责 D.国家元首有权解散两院二、材料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50分)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

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二(北宋)规定州郡长官由文臣担任,长官之外另设通判,使其互相牵制。

后来又把全国州郡划分为十五路,陆续在各路设转运使、提点刑狱、安抚使、提举常平等四司,统称“监司”,也都由文臣担任。

—— [ 美 ]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三最后通过的《联邦宪法》固然比起《邦联条例》来说大大加强了中央的权力,但是它并未建立中央集权的体制,它把相当多的权力保留给各州。

换言之,它确立的新体制既避免了《邦联条例》的极端,又避免了中央集权的弊害,既把各州团结成为一个国家,又保障了地方的一定程度的自治地位,这样就可以发挥地方的积极性和首创性。

(1)指出材料一中“侯王”的成因。

(4分)基于材料中的分析,秦始皇采取了什么措施?(4分)(2)据材料二,概括北宋初年的地方治理措施。

( 4 分)这些措施产生了什么影响?( 4 分)(3)材料三中的“新体制”是什么?(3分)归纳材料对这一体制的评价。

( 6 分)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8分)材料一英国通过“光荣革命”克服了专制王权,议会成为最高权威。

在君主立宪制的政治框架内,英国又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政治权力的转移,从而完成了政治民主化历程。

材料二:《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1875年)部分条款第二条共和国总统,由参议院与众议院联合而成的国民议会依绝对多数票选出。

第八条参议院及众议院共有创议并制定法律之权,但关于财政法案应先在众议院提出并通过第九条参议院得组成最高法院,以审判共和国总统或部长及审理危害国家安全案。

材料三:《德意志帝国宪法》(1871年)部分条款第五条帝国立法权由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行使之。

帝国律应取得两个议会必要的和充分的多数的同意。

第十一条联邦的主席职位属于普鲁士国王,普鲁士国王享有德意志皇帝的尊称。

第十二条联邦议会与帝国议会的召集、开会、延会、用会之权属于皇帝……第十七条建议并公布帝国法律及监督其执行之权属于皇帝……第十八条皇帝委派官吏,命令他们宣誓效忠帝国,并在必要情况下,命令他们退职……材料四:在普鲁士王国的发展过程中,容克始终是中坚力量,是这个国家的统治阶级。

容克,泛指普鲁士贵族和大地主。

在德国历史上真正起过较大的作用的是乡村客克,即普鲁士贵族庄园主。

乡村容克具有粗犷、暴戾、眼光狭隘的特点,政治上属于极端保守派,主张君主专制,崇尚武力……农业资本主义改造的蛄果,使德意志的阶级关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最为突出的是客克的分化。

他们把在“解放农民”过程中获得的大量土地和赎金经营资本主义商业性的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

这些容克从“佩剑的骑士”一变而为“财富的骑士”,商业市场、国家关税、民族统一等,才是他们休戚相关的头等失事,正是这样的新变化,使普鲁士逐渐成为“一个非资产阶级分子日益资产阶级化的国家”,成为最终完成德意志统一的“中心”“战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