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诗歌鉴赏:满江红

高考诗歌鉴赏:满江红

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这首词创作时代较《满江红·怒发冲冠》略早,写于南宋绍兴四年(1134)作者出兵收复襄阳六州驻节鄂州(今湖北武昌)时。

绍兴三年(1133)十月,金朝傀儡刘豫军队攻占南宋的襄阳、唐、邓、随、郢诸州府和信阳军,切断了南宋朝廷通向川陕的交通要道,也直接威胁到湖南、湖北百姓的安全。

岳飞即接连上书奏请进兵中原,收复襄阳等六州。

次年五月朝廷正式任命岳飞兼黄、复二州、汉阳军(湖北汉阳)、德安府(湖北安陆)制置使,统军出征。

由于军纪严明、士气高昂,部署运筹得当,岳家军在三个月内,迅速收复了襄、邓六州,有力地保卫了长江中游的安全,打开了川陕通向朝廷进纳财富和纲马的道路。

就在这本可乘胜长驱直入收复更多失地之际,朝廷却以“三省、枢密院同奉圣旨”的名义指示岳飞只准收复六州,然后班师回朝。

于是岳飞只得率部回到鄂州。

岳飞凭借襄、邓大捷以仅三十二岁年龄被封为侯(武昌郡开国侯),但他并非功名利禄之徒,他念念不忘的是北伐大业。

因此他仍不断上奏,要求选派精兵二十万人直捣中原,收复失地,以免坐失良机。

在鄂州,岳飞到黄鹤楼登高,北望中原,写下了这样一首抒情感怀词。

目录满江红·登黄鹤楼⑴有感岳飞《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手迹[1]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

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

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⑵。

到而今、铁骑满郊畿⑶,风尘恶⑷。

兵安在?膏锋锷⑸。

民安在?填沟壑⑹。

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

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⑺。

却归来、再续汉阳⑻游,骑黄鹤⑼。

2注释译文注释⑴黄鹤楼:旧址在黄鹤山(武昌之西)西北的黄鹤矶上。

陆游《入蜀记》:“黄鹤楼旧传费玮飞升于此,后忽乘黄鹤来归,故以名楼。

“⑵万岁山:即万岁山艮岳,宋徽宗政和年间所造,消耗了大量民力民财。

据洪迈《容斋三笔》说:“(万岁)山周十余里,最高一峰九十尺,亭堂楼阁不可殆记。

“蓬壶殿:疑即北宋故宫内的蓬莱殿。

这四句形容北宋汴京宫室壮丽,富庶繁华。

⑶铁骑:指金国军队。

郊畿:指汴京所在处的千里地面。

⑷风尘:指战乱。

杜甫《赠别贺兰铦》:“国步初返正,乾坤尚风尘。

“风尘恶,是说敌人占领中原,战乱频仍,形势十分险恶。

⑸膏:滋润,这里做被动词。

锋:兵器的尖端。

锷:剑刃。

《庄子·说剑》:“天子之剑,以燕峪石城为锋,齐岱为锷。

“这两句是说:兵士们在哪儿呢?他们(的血)滋润了兵器的尖端(意为被刀剑击中而死亡)。

⑹沟壑:溪谷。

杜甫《醉时歌》:“但觉高歌有鬼神,焉知饿死填沟壑。

“这两句是说:老百姓在哪儿呢?他们已因饥寒交迫而死,被丢在溪谷中了。

⑺缨:绳子。

请缨,请求杀敌立功的机会。

《汉书·终军传》记终军向汉武帝“自请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

“河洛:黄河、洛水。

这里泛指中原。

这句是说:哪一天能向皇帝请求,并得到他的命令率领精锐部队,挥鞭渡过长江,收复中原。

⑻汉阳:今湖北武汉市(在武昌西北)。

⑼此墨迹见近人徐用仪所编《五千年来中华民族爱国魂》卷端。

原系照片;在本词下面,并有谢升孙、宋克、文征明等人的跋。

[2]译文登楼远望中原,只见在一片荒烟笼罩下,仿佛有许多城郭。

想当年啊!花多得遮住视线,柳多掩护着城墙,楼阁都是雕龙砌凤。

万岁山前、蓬壶殿里,宫女成群,歌舞不断,一派富庶升平气象。

而现在,胡虏铁骑却践踏包围着京师郊外,战乱频仍,风尘漫漫,形势如此险恶。

士兵在哪里?他们血染沙场,鲜血滋润了兵刃。

百姓在哪里?他们在战乱中丧生,尸首填满了溪谷。

悲叹大好河山依如往昔,却田园荒芜,万户萧疏。

何时能有杀敌报国的机会,率领精锐部队出兵北伐,挥鞭渡过长江,扫清横行“郊畿”的胡虏,收复中原。

然后归来,重游黄鹤楼,以续今日之游兴。

3作品赏析这首词创作时代较《满江红·怒发冲冠》略早,写于南宋绍兴四年(1134)作者出兵收复襄阳六州驻节鄂州(今湖北武昌)时。

绍兴三年(1133)十月,金朝傀儡刘豫军队攻占南宋的襄阳、唐、邓、随、郢诸州府和信阳军,切断了南宋朝廷通向川陕的交通要道,也直接威胁到湖南、湖北百姓的安全。

岳飞即接连上书奏请进兵中原,收复襄阳等六州。

次年五月朝廷正式任命岳飞兼黄、复二州、汉阳军(湖北汉阳)、德安府(湖北安陆)制置使,统军出征。

由于军纪严明、士气高昂,部署运筹得当,岳家军在三个月内,迅速收复了襄、邓六州,有力地保卫了长江中游的安全,打开了川陕通向朝廷进纳财富和纲马的道路。

就在这本可乘胜长驱直入收复更多失地之际,朝廷却以“三省、枢密院同奉圣旨”的名义指示岳飞只准收复六州,然后班师回朝。

于是岳飞只得率部回到鄂州。

岳飞凭借襄、邓大捷以仅三十二岁年龄被封为侯(武昌郡开国侯),但他并非功名利禄之徒,他念念不忘的是北伐大业。

因此他仍不断上奏,要求选派精兵二十万人直捣中原,收复失地,以免坐失良机。

在鄂州,岳飞到黄鹤楼登高,北望中原,写下了这样一首抒情感怀词。

这首壮词采用散文化写法,可分四段,层次分明。

从篇首到“蓬壶殿里笙歌作”为第一段。

写在黄鹤楼之上遥望北方失地,引起对故国往昔“繁华”的回忆。

“想当年”三字点目。

“花遮柳护”四句极其简洁地写出北宋汴京宫苑之风月繁荣。

万岁山亦名艮岳。

据《宋史·地理志·京城》记载,徽宗政和七年始筑,积土为假山,山周十余里,堂馆池亭极多,建制精巧(蓬壶是其中一堂名),四方花竹奇石,悉聚于此,专供皇室游玩。

“珠翠绕”、“笙歌作”,极写歌舞升平的壮观景象。

第二段以“到而今”三字提起(回应“想当年”),直到下片“千村寥落”句止。

写北方遍布铁蹄的占领区,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人们的惨痛情景。

与上段歌舞升平的景象强烈对比。

“铁蹄满郊畿,风尘恶”二句,花柳楼阁、珠歌翠舞一扫而空,惊心动魄。

过片处是两组自成问答的短句:“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

战士浴血奋战,却伤于锋刃,百姓饥寒交迫,无辜被戮,却死无葬身之地。

作者恨不得立即统兵北上解民于水火之中。

“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这远非“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的新亭悲泣,而言下正有王导“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之猛志。

所以紧接二句就写到作者心中宿愿——率领劲旅,直渡黄河,肃清金人,复我河山。

这两句引用《汉书》终军请缨典故,浑成无迹。

“何日”云云,正见出一种迫不及待的心情。

最后三句,作者乐观地想象胜利后的欢乐。

眼前他虽然登黄鹤楼,作“汉阳游”,但心情是无法宁静的。

或许他会暗诵“昔人已乘黄鹤去”的名篇而无限感慨。

不过,待到得胜归来,“再续汉阳游”时,一切都会改变,那种快乐,唯恐只有骑鹤的神仙才可体会呢!词的末句“骑黄鹤”三字兼顾现实,深扣题面。

在南北宋之交,词起了一次风格化的变化,明快豪放取代了婉约深曲,这种艺术上的转变根源却在于内容,在于爱国主义成为词的时代性主题。

当时写作豪放词的作家,多是主战派人士,包括若干抗金将领,其中也有岳飞,这种现象有其必然性的。

这首《满江红》即以文法入词,从“想当年”、“到而今”、“何日”说到“待归来”,严格遵循时间顺序,结构层次分明,语言洗练明快,已具豪放词的一般特点。

4作者简介岳飞岳飞(1103-1142)南宋抗金名将。

字鹏举,相川汤阴(今属河南)人。

官至枢密副使,封武昌郡开国公。

以不附和议,为秦桧陷,被害于大理寺狱。

孝宗时追谥武穆,宁宗时追封鄂王,理宗时改谥忠武。

《宋史》有传。

《直斋书录解题》著录《岳武穆集》十卷,不传。

明徐阶编《岳武穆遗文》一卷。

词存三首。

李纲《望江南》鉴赏作者介绍】李纲(1083-1140),字伯纪,邵武(今福建邵武)人。

徽宗政和二年(1112)进士。

宋高宗时,曾拜尚书右仆射(丞相),兼中书侍郎。

【注】①“江上雪”二句:化用柳宗元《江雪》诗句:“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②箬,箬竹,竹子的一种。

箬笠,用箬竹编制的斗笠。

散,同霰,冰霰,小雪子。

玉花,像白玉一样的雪花。

③“图画”句:意谓此等雪景.图画怎能画出。

若为:怎么能。

这句说,若把这景象画出来,将是一幅绝妙的图画。

④屿,小岛。

鳊,一种淡水鱼,肉味鲜美。

缩鳊,缩着项的鳊鱼。

鲫,鲫鱼,一种淡水鱼,肉味也很鲜美。

【赏析】这首词描写的是渔家生活。

上片,写老渔翁在冰天雪地中垂钓。

“箬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时振玉花空。

”斗笠上只听见雪弹子敲打的声响,蓑衣上不时抖落堆积的雪花,这两句描写真实,生动,使人如身临其境,目睹耳闻,堪称一幅工笔画。

下片写渔家乐。

小岛上的竹篱茅舍是渔翁的家,他钓满一篓鳊鱼和鲫鱼归家后,听到的是一片儿童的欢笑。

这首词,真实、感人,富有生活气息。

王人鉴《冬夜闲居》赏析【简析】诗歌首联点名时令,忽忽的寒风带着刺骨的寒意吹来,冬天早早地到来了,此时的我正闲居在在水上村。

首联照应了题目“冬夜闲居”。

颔联似乎是在诉说闲居的原因,由于自己身患疾病,就疏远了当今世上之事,自己的愚拙实在是辜负了朋友的恩情。

颈联写了闲居之地的景物,树上的黄叶已经落尽,厚厚地铺在砍柴人上山的小路上,稀疏的荒烟袅袅升起,淡淡地笼罩着简陋的柴门。

尾联点名本诗的主旨,不管是出仕做官还是隐居在家,都不会改变自己的生活态度,自己都要穿着粗布衣服,在天天地间信步逍遥、信马由缰自由自在地生活。

表达了作者安贫乐道,顺其自然的情怀。

晚泊岳阳注释①失江路,意谓江水苍茫,看不清江上行船的去路。

②清辉,皎洁的月光。

③一阕,一首乐曲。

④这首诗写于诗人被贬夷陵途中。

3译文日暮钟声,“城里”应是灯火辉煌,美丽无比,而自己却漂泊城下,闲卧舟中。

只见一轮皓月,悬于空江之上,可是江面云水茫茫,前路又在何方呢?夜深月亮洒下清辉,又传来舟子晚归时的歌声。

这歌声引起多少思绪,其中感情体味不尽,只感觉轻舟短楫,疾去如飞。

[1]4简析宋庆历五年(1045),范仲淹领导的新政失败,被贬河南邓州。

积极参与新政的欧阳修,“慨言上书”,一度下狱,后被贬为滁州知州。

本文作于他到滁州任上的第二年(1046)。

他此时的心情和范仲淹应该同样是忧心忡忡的。

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提出“不以物喜,不以己忧”,“进亦忧,退亦忧”,“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实际上就是以忧愁代替了一切正常的心境,排斥了欢乐。

这一点我们在分析《岳阳楼记》时,已经说得很明白了。

而欧阳修却没有像范仲淹那样“进亦忧,退亦忧”,他在《晚泊岳阳》中这样写:根据《宋史·欧阳修传》的记载,“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

庐陵就是今天的江西吉安。

“范仲淹以言事贬,在廷多论救,司谏高若讷独以为黜。

修贻书责之、谓其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

若讷上其书,坐贬夷陵令。

”这首七言古诗,即写于被贬夷陵途中。

《宋史·欧阳修传》对欧阳修有这样的评价:“天资刚劲,见义勇为,虽机阱在前,触发之不顾。

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从中可见其耿直刚劲见义勇为的为人。

欧阳修自己有这样的话:“君子轻去就,随卷舒,富贵不可诱,故其气浩然;勇过于奔、育,毁誉不以屑,其量适然,不见于喜愠”(《送方希则序》),欧阳修豁达超然的态度可以想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