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角与补角的教学设计
龙海长边中学----黄月红
课本要求
理解余角、补角等概念,通过直观感知而获得并掌握同角(等角)的余角相等,同角(等角)的补角相等的性质
内容分析
知识层面:
本节课内容选自华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四章第4节第3课时.通过欣赏比萨斜塔图片引入余角和补角的概念,然后通过“课堂找朋友活动”得到的结论推出余角和补角的性质,最终使学生能综合运用上述性质,来解决问题.
能力层面:
经历观察、操作、讨论等数学活动,再运用演绎推理加以证明的过程,在多种形式的数学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能力.
思想层面:
通过类比探究补角的性质为以后论证角的相等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了解余角、补角等概念;
2.通过直观感知而获得并掌握同角(等角)的余角相等,同角(等角)的补
角相等的性质
3.通过练习掌握其概念及性质,并能运用它们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经历、观察、操作,探究等过程,发展学生几何概念,培养学生推理能力和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敢于面对数学活动中的困难,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余角和补角概念、性质
教学难点:探索余角、补角的性质过程及应用
教学策略
1.通过类比探究补角的性质
2.以问题窜的形式,启发式教学,让学生多思考、多动脑.
3.采用小组合作交流、个人独立思考与师生沟通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一、欣赏比萨斜塔图片、教具操作活动,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去过意大利吗?
生:没有
师:那你们肯定也没见过他们国家的标志性建筑--比萨斜塔吧?
生:是的
师:老师也没见过,不过老师这边有两张比萨斜塔图片,跟大家一起欣赏欣
赏.从数学的角度看,比萨斜塔最神奇之处在于,它不是垂直于地面,
而是与垂直方向还有一个小角。
那你知道这个小角与斜塔本身和地面
的夹角,这两个角在数量上有什么关系?
生:和等于90°
师:请大家继续看第二张图片,这两个角在数量上又有什么关系?
生:和等于180°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具体直观,引出余角概念.
二、新知探索
活动(一)概念
师:引出概念,1、两个角的和等于90°,就说这两个角互为余角,简称互余.
2、 两个角的和等于180°,就说这两个角互为补角,简称互补.
师:概念中的“互为”是什么意思?(即每一个角都是另一个角的余角(补角),
总是成对出现)
师:拿出直角教具剪开成两个互为余角,任意摆动位置,问这两个角还是互为余角
吗?
生:互为余角、互为补角主要反映两个角之间的数量关系,与角的位置无关.
活动(二)画图
师:如果两个角互为余角(补角),我们怎样画出它们的几何图形?
生:动手画图
师:能说说你是怎样画出来的?
引出:1-902∠︒=∠
师:已知BOC ∠,在不能用量角器的条件下,你能画出BOC ∠的余角吗?
生:画
活动(三)几何语言
师:根据概念、结合图形,我们一起用几何语言....
表示. 活动(四):探究同角的余角(补角)相等
师:现在大家对余角和补角都掌握了吗?
生:掌握了
师:老师随口说出一个角,你能马上答出它的余角(补角)吗?
生:能
师:那我们一起来做个“找朋友活动”!
师生:一起互动
师:从刚才的活动中你有什么发现吗?
生:归纳出,余角的性质1:同角的余角相等
补角的性质1:同角的补角相等
活动(五)探究等角的余角相等
师:刚才两位同学分别画出了两对互余的角:21∠∠与,43∠∠与,如果31∠=∠,
那么2∠与4∠相等吗?为什么?
2
1
师生:一起证明
已知:如图,∠1与∠2互余,∠3与∠4互余,如果∠1=∠3,那么∠2与∠4相等吗?为什么?
解:∠2与∠4相等
理由:∵∠1与∠2互余
∴∠1+∠2 = 90°,
∴∠2 = 90°─∠1,
∵∠3与∠4互余
∴∠3+∠4 = 90°
∴∠4 = 90°─∠3
∵∠1 =∠3
∴∠2 =∠4
生:归纳出,余角的性质2:等角的余角相等
活动(六)用类比的方法,探究补角的概念、性质
师:借助学生剪得纸片,找出互补的角,更改余角的概念,就得到补角的概念
生:请学生用类似的方法更改余角的证明过程,就得到补角的证明过程
【设计意图】学生可以通过类比,探究补角的概念、性质,在多种形式的数学活动中,发展演绎推理的能力.
三、学习例题
例3已知∠a=50°17′,求∠a的余角和补角.
教法:(1)什么是互为余角、补角?
(2)老师示范写出求∠a的余角的步骤,放手让学生自己求补角
【设计意图】初步体会余角、补角概念的实际应用
四、达标练习
1.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90度的角叫余角,180度的角叫补角()
(2)若︒
3
2
∠90
∠互为余角.( )
1,则1
=
+
+
∠
∠
∠、3
∠、2
(3)互余的两个角一定都是锐角,两个锐角一定互余.()
(4)如果,
︒
=
∠B
A那么A
∠
75
,
25︒
=
∠互为余角.( )
∠与B
2.若∠1+∠2=90°,∠2+∠3=90°,则_____=______,根据是______
3.若∠3+∠4=180°,∠6+∠5=180°,且∠3=∠6, 则_____=______,根据是__________.
4.(选择题)如图,直角三角尺AOB的直角顶点O在直线CD上,若∠AOC=35°,则∠BOD的度数为()
A.65°B.55°
A O
B
C E
D 1234C .45° D .35°
5. 现要测量两堵墙所成的角的度数,但人不能进入围墙,如何测量?
6.拓展延伸,提升能力
如图,已知点O 在直线AB 上,OC 是∠ AOB 的平分线,∠DOE 是直角,图中哪些 角互余?哪些角互补?哪些角相等? 【设计意图】巩固练习从易到难,深化对余角与补角概念和性质的理解,同时立足双基,强化学生熟练应用性质的能力,增加学以致用的乐趣和信心,也强化学生书写格式.
五、课堂小结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最大的体验是什么?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学习数学的方法?
【设计意图】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四个方面及时反思本节课的学习过程,突出内容本质,复习巩固本课知识,对有疑惑学生及时给予解惑,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六、布置作业
必做题
1.已知∠A=70°,则∠A 的补角为( )
A .110°
B .70°
C .30°
D .20°
2. 如图,三角板的直角顶点在直线l 上,若∠1=70°,则∠2= .
3.如图,已知∠AOB=50°,OC 平分∠AOB .
(1)请在图中∠AOB 的外部画出它的一个余角∠BOD ;
(2)求∠COD 的度数.
选做题
4.如图,将一副三角板的直角顶点重合放置于A 处(两块三角板可以在同一平面内自由转动),则下列结论一定成立的是( )
21几何语言:∵∠1+∠2=90°∴∠1与∠2互余43几何语言:∵∠3+∠4=180°∴∠3与∠4互补12C
O B A D A .∠BAD ≠∠EAC B .∠DAC ﹣∠BAE=45°
C .∠BAE +∠DAC=180°
D .∠DAC >∠BAE
【设计意图】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八、板书设计:
余角的概念:两个角的和等于...90°(直角),就说这两个角互为..
余角,简称互余
反之也成立
∵∠1与∠2互余
∴︒=∠+∠9021
已知:如图,∠1与∠BOC 互余,
∠ 2与∠BOC 互余 求证:∠1=∠2.
证明: ∵ ∠1与∠BOC 互余 ∴∠1+ ∠BOC = 90 °
∴ ∠1= 90 °- ∠BOC ∵ ∠2与∠BOC 互余
∴∠2+ ∠BOC = 90 °
∴∠2= 90 ° - ∠BOC
∴∠1 = ∠2
余角的性质1:同角的余角相等
已知:如图,∠1与∠2互余,∠3与∠4互余,如果∠1=∠3,那么∠2与∠4
相等吗?为什么?
解: ∠2与∠4相等
理由:∵∠1与∠2互余
∴∠1+∠2 = 90°,
∴ ∠2 = 90°─∠1,
∵∠3与∠4互余
∴∠3+∠4 = 90°
∴∠4 = 90°─∠3
∵∠1 =∠3
∴ ∠2 =∠4
余角的性质2:等角的余角相等
补角概念:两个角的和等于...180...°(平角),就说这两个角互为..
补角,简称互补
补角的性质1:同角的补角相等
补角的性质2:等角的补角相等反之也成立
∵∠1与∠2互补
∴︒
2
1
∠180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