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民版历史必修1《新兴力量的崛起》word学案

人民版历史必修1《新兴力量的崛起》word学案

人民版历史必修1《新兴力量的崛起》word学案课标要求:(1)了解美苏两极相持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进展的阻碍。

(2)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进展。

(3)了解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瓦解和多级化趋势加强的史实,认识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进展的阻碍。

专题概述:本专题要紧叙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到20世纪90年代国际政治格局进展变化的历史。

第二次世界大战终止至今,国际舞台风云变幻。

在国际舞台上活动的各种力量、各种力量之间的相互关系都发生了变化,世界格局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其最大的变化是两大阵营相持局面形成,世界分成两极世界。

两极世界是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相持所形成的世界格局。

从总的情形来看,战后世界格局的变化过程实际上确实是两极格局的形成、进展以及最终瓦解的过程。

具体来说,又可分为三时期:第一时期,战后初期美苏争锋导致两极相持格局形成。

其要紧特点是:第一,在两极世界里,美、苏及其盟国相互对抗和争夺,阵线比较分明和稳固。

尽管每一方的内部也有分歧和矛盾,但最终仍要服从于美、苏战略利益的大局。

第二,在两极世界中,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作为对立双方的盟主,在国际事务中起要紧作用。

第三,美苏“冷战”是斗争的要紧方式,由此而表现为政治上的对抗、军事上的相持、意识形状上的对立和经济上的割据。

美国处于战略进攻态势,但攻中有守,苏联则处于战略防备态势,但守中有攻。

第二时期,战后的20世纪60、70年代,西欧经济和日本经济的快速进展,形成了对美国经济霸主地位的挑战。

资本主义世界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逐步形成。

欧洲共同体产生和进展,增强了西欧贸易竞争力,迅速兴起的日本、加之西欧与美国贸易竞争的不断加强,西欧和日本想改变与美国的从属关系,建立平等的法律关系。

东方巨龙中国的腾飞,专门是改革开放后的中国,综合国力迅速增长,国际地位大大提高,已成为国际社会中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进展中国家的崛起,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使这支独立的国际政治力量在国际事务中作用的发挥越来越大,各种力量的整合,对两极格局构成了有力的冲击。

第三时期,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国际格局处在一个动荡、分化、改组和多极化进展的新时期,出现出由剧变到缓慢进展的态势,显现了以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为标志的两极格局的终止,一超多强的形成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的曲折进展趋势锐不可挡,和平与进展成为当今世界政治进展的主题。

第二节新兴力量的崛起学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战后多种新兴力量崛起的情形,明白两极格局受到来自多种力量的有力冲击,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进展。

从多层次、多角度把握历史进展的时期特点。

(2)通过对本课历史史实的分析、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培养学生历史思维和分析、解决问题的差不多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使学生学会使用讨论法、分析法和归纳法等方法学习有关问题,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并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概括和阐释。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进展的多样性和统一性,明白得和尊重不同国家和地区进展的专门性。

(2)进一步了解中国国情,了解中国和世界的进展大趋势,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并逐步形成对祖国、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二、教学要点1、欧洲共同体20世纪50年代初,西欧国家在“马歇尔打算”的援助下,工业生产大体都已复原到战前水平。

然而受到两极格局的制约,西欧地位下降。

欧洲的政治家认识到,欧洲的联合有助于欧洲的稳固与进展。

1951年4月,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比利时、荷兰、卢森堡六国决定把各自的煤钢工业置于共同治理之下,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

它的建立加强了成员国经济和政治联系,促进了成员国经济的进展,推动了法国和联邦德国的和解,为欧洲统一铺平了政治道路。

1958年,六国又组成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1967年,三个机构正式合并,统称为欧洲共同体,欧洲一体化进程加快。

2、日本成为经济强国的缘故战后日本政府依照国内经济政治形势和国际环境,把进展经济作为其立国的要紧方针;在外交上坚持以日美关系为基轴,依靠美国的爱护,进展对外经济关系;重视教育也是日本经济高速增长的重要缘故;专门是80年代以后,日本加大了进展高科技产业的力度,推动经济增长。

3、中国外交方面政策中国是第三世界中惟一的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随着中国的进展壮大,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在世界政治舞台上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中国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爱护世界和平和进展中做出了重要奉献。

4、不结盟运动1961年,不结盟运动正式产生。

不结盟运动始终奉行独立自主和非集团的宗旨和原则,支持各国人民争取和爱护民族独立、捍卫国家主权以及进展民族经济和民族文化的斗争;坚持反对帝国主义、新老殖民主义、种族主义和一切形式的外来统治和霸权主义,爱护世界和平;主张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本目重点和难点1、欧洲共同体的产生和进展2、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的缘故3、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4、新兴力量的崛起对国际政治格局的阻碍。

三、教学过程导入:由两极格局形成,以及两极格局对世界局势的阻碍导入本课。

教学:(一)欧洲人的欧洲20世纪50至70年代,是西欧国家社会经济复原和进展时期,借助马歇尔打算的援助,西欧各国工业生产大体复原到战前水平,随着西欧各国经济实力的增强,西欧国家间的联系日益紧密,他们认识到,欧洲的联合将有助于其稳固与进展,因此,欧洲开始了一体化进程。

(1)欧洲的一体化进程缘故A.雅尔塔体制使欧洲处于美苏两极操纵之下,既面临着来自苏联的威逼,又受到美国经济渗透、政治操纵的压力。

随着西欧各国的经济复原进展,要求摆脱美国操纵,与美国建立平等伙伴关系的要求日益猛烈。

然而,西欧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的破坏,各国人民反战情绪专门强烈,他们迫切期望有一个和平稳固的环境来尽快复原和进展经济。

B.战后西欧任何一个国家都无力单独与美苏抗衡,并在世界政治经济中起主导作用,唯独的出路在于“联合”,只有联合起来,西欧才能连续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作用。

C.西欧土地面积狭小,资源又相对贫乏,许多重要原料和市场过去差不多上从它们所属的殖民地猎取,战后殖民地先后获得独立,这些渠道大大缩小或者被堵塞。

这就使西欧各国认识到要尽快进展经济,就必须打破国家壁垒,在经济上联合起来,实行一体化。

D.西欧各国的经济进展水平没有太大的差异,经济联系也较紧密;西欧各国具有相同或相近的历史文化、宗教和意识形状;法德两国逐步排除宿怨,实现和解;西欧各国都实行资产阶级议会民主制。

这一切说明,西欧各国都强烈要求复原它们在国际事务中的传统地位;因此,他们的联合第一是从经济领域开始的。

(2)欧洲共同体的成立过程1951年,欧洲六国成立欧洲煤钢联营;1958年,组成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联营。

1967年,三个机构合并,统称为欧洲共同体。

欧共体的总部在布鲁塞尔。

1975年,共同立法机构“欧洲议会”成立,由选民直截了当选举产生。

80年代之后,欧共体政治联合进一步加强。

(3)阻碍:促进了西欧经济进展和政局的稳固,增强了同美国抗衡的力量;改善和加强了同亚非国家的关系。

史料链接材料一 20世纪50年代,在资本主义世界中,美国不管在工业生产、出口贸易、黄金外汇储备等各方面所占的比重都显著下降,而西欧六国所占比重则大大上升。

……1955年西欧六国召开会议,决定建立一个共同市场和逐步和谐它们的社会政策……1967年7月,六国正式成立欧洲共同体。

材料二进入70年代,西欧六国和日本不可幸免要导致美国同盟国政治关系的变化,表现在西欧六国和日本外交上的独立自主倾向日益进展……美国也不能像战后初期和50年代那样,在西方阵营颐指气使,发号施令。

——选自何春超主编的《国际关系史》读史感悟(1)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欧六国走向联合的缘故是什么?(2)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力量对比出现什么变化?这种变化在政治上产生了什么阻碍?(二)迅速兴起的日本1、条件:摸索:日本战后经济快速进展的要紧缘故是哪些?补充、归纳:(1)战后日本一系列民主改革;,(2)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时美国的特需订货及援助;(3)国民经济非军事化,全力进行经济建设;(4)制定了外向型经济进展战略;(5)大力进展教育事业,加快人才培养;(6)利用战后新技术革命的成果,大力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加快产业的更新换代。

2、表现:20世纪50年代,经济高速进展;60年代末,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经济大国;1987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超过美国,居资本主义国家之首,成为世界最大的债权国,在海外的纯资产占世界第一位;依旧世界上要紧的贸易出口大国和对外援助大国。

3、三足鼎立局面的形成。

由于西欧、日本战后经济的迅速进展,资本主义世界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开始形成,使美苏两极格局受到冲击,世界政治朝着多极化方向进展。

与此同时,日本妄图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史料链接材料一从20世纪60年代后期起,日本对美国贸易显现顺差并逐年增加。

在世界市场上,日本的制成品出口额1707.8亿美元,超过美国的1453亿美元。

材料二从20世纪70年代起,日本在日美同盟前提下开展“多边自主外交”,与中国复原邦交,在阿以冲突中支持阿拉伯国家,谋求在国际事务中更多发言权,积极争取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

——《世界当代史》读史感悟(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现象?(2)材料二反映了如何样的历史现象?联系材料一,分析显现这种局面的缘故。

(三)东方巨龙的腾飞1、20世纪40年代末到70年代的中国2、改革开放后的中国与苏联、东欧各国改革受挫形成鲜亮对比的,是中国改革的庞大成就。

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也走过照搬苏联模式的弯路,从1956年开始,中国共产党通过20余年的探究,终于走出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从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庞大成就。

在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的情形下,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逐步增强,对国际战略平稳的阻碍,专门是在亚太地区建立新的政治、经济合作体系和战略平稳中,没有中国的参与是不可能实现的。

论从史出什么缘故中国改革成功了,而苏联、东欧的改革相继受挫呢?(1)社会主义现代化改革是一场崭新的复杂而艰巨的历史任务。

阻碍它的进程有国内外诸多因素。

然而,最要紧是由于指导思想与路线不同。

(2)我们党坚持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创立了社会主义初级时期理论,制定了符合我国国情的党的差不多路线,走上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3)而苏联、东欧的改革没有能完全摆脱苏联模式的经济理论;没能完全把握本国的国情;苏联热衷于霸权主义,搞军备竞赛,干涉别国内政;东欧则没有完全摆脱苏联的干涉、操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