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 圆柱的认识(1)(导学案)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 圆柱的认识(1)(导学案)

田墩中心小学何龙
本单元主要包括:圆柱和圆锥的认识,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体积和圆锥的体积。

本单元是在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小学数学里学习立体图形的最后阶段,知识的综合性和对学生的能力要求都比较高。

因此,长方体和正方体以及圆的基础知识都是本单元的认知基础。

同时,数学思想方法的有效迁移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教材在编写上遵循了“特征—表面—体”的发展过程,使学生对圆柱和圆锥的理解逐步深入,并拓展到空心的圆柱(钢管、垫片等)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化归和类比是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教师要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方法的基础上展开教学。

教材比较注重与生活实际的联系,编排了较多的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有利于学生知识的巩固和技能的形成。

本单元在教学方法上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实践探究,要让学生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自主发现规律、获取知识,提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使学生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圆柱、圆锥的特征。

2.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圆柱的表面积、侧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3.通过观察、设计和制作圆柱、圆锥的模型等活动,使学生了解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联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4.使学生理解除了研究几何图形的形状和特征外,还要从数量的角度来研究几何图形,如图形的表面积、体积等,体会数形结合思想。

5.通过圆柱、圆锥体积公式的探索,使学生体会转化、推理、极限等数学思想。

(1)圆柱 9课时
(2)圆锥 2课时
(3)整理和复习 1课时
(4)单元核心知识归纳与易错警示 1课时
1.在本单元的教学中应加强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在活动中掌握图形特征,发现图形间的联系和求侧面积、表面积和体积的基本方法;同时应突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引导学生在联系中深化对圆柱、圆锥的认识。

2.在本单元的习中,应结合教材中的活动,多动手操作,通过具体的操作来探索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圆锥的体积的计算方法。

在掌握了圆柱、圆锥体积公式以后,要灵活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学习中多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合作探究,要在组内充分地进行讨论,以提高对问题的认识。

1.圆柱
第1课时圆柱的认识(1)
教学内容
教材第17页,第18页例1。

古之学者必严其师,师严然后道尊。

欧阳修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认识圆柱,掌握圆柱的各部分名称及特征。

过程与方法
经历自主探究柱的基本特征的过程,提高学生观察、操作、比较、归纳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从生活中学习数学的乐趣,激发学习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圆柱、掌握圆柱的特征和各部分名称。

难点认识并掌握圆柱的特征。

教法与学法
教法结合实物,质疑引导。

学法观察比较,自主探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圆柱体的实物、长体硬纸片、直尺、三角板等。

设计说明
圆柱的认识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体图形、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以及圆的相关知识之后学习的。

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回顾旧知,引发学生对圆柱特征的思考,使学生联想到学习圆柱的方法与学习长方体的方法是一致的。

学习中,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找到圆柱体的共同特征:两个底面,一个是曲面的侧面,使学生对圆柱有更进步的了解。

课时安1课时
教学环

导案学案达标检测
一、引入新课。

1.我们学过了哪些立体图形?它们有什么特征?
2.今天我们学习新的立体图形也是从研究它的组成
开始。

(板书课题)
学生思考并回
答问题。

1.长方体有
()个面,
()条棱,
()个顶点。


对的面有()对。

二、自主探索,体验新知。

1.初步感知圆柱
(1)课件展示活中常见的圆柱形物体
问:这些物体有什么共同特点?
(2)利用课件启示,从实物中指出圆柱体。

(3)请学生找找生活中圆柱形的物体。

师强调:圆
柱一定是直直的,上下一样粗细。

2.认识圆柱的各部分名称。

(1)每人拿出学具圆柱:看一看,摸一摸,小组讨
论:圆柱有几个面,每个面有什么特征?
(2)学生小组交流汇报。

(3)师小结: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底面,它们是完
全相同的两个圆;圆柱的侧面是曲面。

(师板书圆柱图,
并依讲解次序标出各部分名称)
1.(1)上
面这些物体的
形状都是圆柱
体,简称圆柱。

(2)生观
察课件演示的
图片,判断它
们是否为圆
柱。

(3)找一
找生活中的圆
柱体。

2.学生观
察圆柱、小组
交流圆柱的特
2.判断下面哪
些是圆柱,是圆柱的
在下面的方框里打
“√”。


3.(1)给下面
圆柱各部分填上相
应的名称。

(2)
(4)认识圆柱的高。

师拿出高、矮不同的两个圆柱体,提问:
①这两个圆柱体有什么不同?
②圆柱的高低和什么有关?(圆柱的高低和圆柱两个
底面的距离有关)
③揭示高的含义:圆柱的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圆
柱的高。

④PPT展示高的画法:连接上、下两个底面的圆心。

⑤高的条数:无数条,所有的高都相等。

⑥测圆柱高的方法。

3.动手操作。

快速转动准备好的长方形硬纸片,看看转出的是什么
形状?
征;并明确各
部分名称。


生能动手作圆
柱的高,并练
习怎样才能测
出圆柱的高。

3.学生自
己动手操作,
仔细观察,回
答问题。

三、巩
固练
习。

1.完成教材第18页“做一做”第1、2题。

2.完成教材第20页第1、2题。

1.完成后
评讲。

2.全班订
正,说想法。

教学过程中老
师的疑问:
四、课
堂总
结。

1.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

2.布置作业。

全班交流
收获。

五、教学板书
六、教学反思
圆柱是一种常见的立体图形。

在实际生活中,圆柱形状的物体很多,学生对圆柱都有初步的感性认识。

在教学中,我注重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为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教学中,重点理解圆柱的高有无数条,而不仅仅是两个底面圆心的连线这一条。

教师点评和总结:
【素材积累】
1、冬天是纯洁的。

冬天一来,世界变得雪白一片,白得毫无瑕疵,白雪松软软地铺摘大地上,好似为大地铺上了一层银色的地毯。

松树上压着厚厚的白雪,宛如慈爱的妈妈温柔地抱着自己的孩子。

白雪下的松枝还露出一点绿色,为这白茫茫的世界增添了一点不一样的色彩。

2、张家界的山真美啊!影影绰绰的群山像是一个睡意未醒的仙女,披着蝉翼般的薄纱,脉脉含情,凝眸不语,摘一座碧如翡翠的山上,还点缀着几朵淡紫、金黄、艳红、清兰的小花儿,把这山装扮得婀娜多姿。

这时,这山好似一位恬静羞涩的少女,随手扯过一片白云当纱巾,遮住了她那美丽的脸庞。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