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8《将进酒》上课

18《将进酒》上课


韵脚几句一换,押韵灵活自由。
8
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依据诗歌内容作一个大胆推 测,宴饮后李白可能是一个什么样的形
象?依据是什么?
形象:大醉,酣睡不起 理由: (1)“烹羊宰牛„„三百杯。(饮酒多)
10:47
(2)“将进酒,杯莫停。”
(饮酒快)
9
整体感知
2.李白为什么要这么狂喝痛饮啊?从诗 歌的内容里,你能找出原因吗?(诗歌
10:47 16
课文分析
(一)前四句: 2.作者前两句描绘这样一幅景象要表达 怎样的感慨? 看似是作者借黄河之恢宏气势抒发豪 迈之情,诗人借“奔流到海不复回”引发 “时光易逝”的感慨。这种“先咏他物, 而引出所咏之物”的手法在诗歌中叫“比 兴”。
10:47
17
课文分析
(一)前四句: 3.“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 暮成雪”中,诗人为何而悲?悲什么? 看似作者借此“悲”头发白了,青 春不再,其实,从更深一层讲,作者是 由“青春易逝,人生短暂”引发“怀才 不遇,功业未成”的感慨。
课文分析
(二)“岑夫子,丹丘 生,„„斗酒十千恣欢谑。” 6.“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中,作者为何列举曹植呢?
10:47
作者用典列举曹植,是基于两者的 共同点而来的:有才,好饮,怀才不遇。 作者其实要借曹植自比,表达怀才不遇 的愤慨。
32


(二)“岑夫子,丹丘 生,„„斗酒十千恣欢谑。” 作者由悲转乐,但仍然掩盖不了内 心之“愁”,无论怎么安慰自己也是无 济于事,于是,借着酒劲,李白爆发了, 将自己对社会,对统治者的愤懑之情宣 泄出来。 (感情由高昂欢快转为愤慨悲凉)
将 岑
dǒu
10:47
樽 馔
zì xuè

gū qiú
7


10:47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 与尔/同销/万/古愁。
杜甫赞他:“笔落惊风雨,诗成 泣鬼神”,韩愈也说:“李杜文章在, 10:47 光焰万丈长。”
3
歌行体古诗
将进酒
——李 白
10:47 4
歌行体
是初唐时期在汉魏六朝乐府诗的基础上建 立起来的,保留着古乐府叙事诗的特点,篇幅 可短可长,声律、韵脚比较自由,平仄不拘, 可以换韵,句式比较灵活。 一般较为适合表现 躁动不安的情感。 汉魏时有许多乐府诗,唐时有人仿效乐府 诗的体式写过不少“乐府”诗和“古风”,其 实就是古体诗。又因为,汉乐府诗里有许多带 “歌”和“行”的题目,如《东门行》《悲歌》 等,唐人仿此体式写的诗也很多。如杜甫《茅 屋为秋风所破歌》,白居易《长恨歌》《琵琶5 10:47 行》,这类诗都属于古体诗(古风)。
安史之乱前四五年光景。当时唐玄宗耽于女色,
片黑暗,豪门贵族只顾寻欢作乐,不以国事为
念,社会腐败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诗人对此 极为不满,却又无力改变这种状况,只能借酒
10:47
销愁,“但愿长醉不复醒”。
12
此时距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已有
八年之久。当时,他曾多次与友人岑勋在嵩
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他们登 高畅饮,对酒当歌。政治上的失败使得他感 觉到自己与统治集团深刻的矛盾,一种无人 理解的痛苦和失意者的抑郁悲愤激荡在胸中, 本诗是在这种情况下写出的。
(三)“主人何为言少 钱,„„与尔同销万古愁。” 2.“恣”“径”表现诗人感情? “恣”放纵,无拘束。“径”直接。两 个字表现了诗人狂放豪迈之情。
10:47 35
课文分析
(三)“主人何为言少 钱,„„与尔同销万古愁。” 2.“愁”如何理解? 不是一般的愁,是古往今来一切敏感的 才人,一切清醒着所通感的愁,除包含 对人生短暂的慨叹外,主要指功名不立, 岁月蹉跎,时不待我而言的。(怀才不 遇)
22
10:47
课文分析
(二)人生得意须尽 欢„„会须一 饮三百杯。 3.“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与上下文有怎样联系?怎样理解前一句?
(1)上下文是这一句的原因和背景。 (2)其实这句只是失意时的豪语,愤激语。 “得意”只是几个老友相逢聚饮,发牢骚而已, 是诗人百无聊赖心境的反映。“须尽欢”指要 尽情享受这短暂的欢乐,“人生得意须尽欢” 10:47 23 只是现象,有的是失望、愤慨。
10:47 28
课文分析
(二)“岑夫子,丹丘 生,„„斗酒十千恣欢谑。” 3. “钟鼓馔玉不足贵”体现了李白怎样 的性格? “钟鼓馔玉”采用借代手法,代指豪门 贵族的奢华生活,一个“不足贵”显示 了李白蔑视权贵的性格。
10:47 29
课文分析
(二)“岑夫子,丹丘 生,„„斗酒十千恣欢谑。” 4.诗人为什么“但愿长醉不复醒”? 诗人有才华,有伟大抱负,但因权 贵当道,政治腐败,抱负无法实现,理 想破灭。他无力改变这一切,于是只好 暂时借酒消愁。
20
课文分析
(一)人生得意须尽 欢„„会须一 饮三百杯。 1.这几句中,表达了作者的感情?
乐(从文中“欢”“乐”两字可以看 出)作者认为人生既然有太多的不得志, 不如及时行乐,“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 金樽空对月”,恰逢知己聚会,这种及时 行乐的心情,即化为豪迈的酒量——“烹 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尽 欢„„会须一 饮三百杯。 4.诗中并未直写痛饮狂欢,而说“莫 使金樽空对月”好处? 用“金樽”“对月”,将饮酒诗意 化,使用“莫”“空”双重否定句代替直 接陈述,加强语气,表示劝酒时的热烈。
10:47 24
课文分析
(二)人生得意须尽 欢„„会须一 饮三百杯。 5.“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这句话体现了李白怎样的心态?

38
悲哀 欢乐 狂放 愤激 万古 愁情
10:47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 39 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10:47
21
课文分析
(一)人生得意须尽 欢„„会须一 饮三百杯。 2.作者真的既“欢”且“乐”吗?这不是 与“愁”不符吗? 作者这种“欢”与“乐”并不是发自 内心的,正如李白说的“人生得意须尽欢” 一样,李白却并不“得意”,可见这种 “欢”并不发自内心,而是对心中“愁” 的发泄而已,一种自我安慰的方式。
10:47 18
课文分析
(一)前四句:
4.前四句诗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在诗歌 中起什么作用?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 情? (1)比兴、夸张手法。 (2)以黄河水的奔流和一去不复返引起 人生短暂的慨叹,比喻人生易老,年华易 逝;同时以黄河的伟大永恒来反衬生命的 渺小脆弱。 (3)慨叹青春易逝,人生短促的悲哀之情。
本诗抓住一个“愁”字,由“愁”生饮,由 “愁”引发感慨,不过,全文的情感并不是 一“愁”到底,而是围绕着“愁”发生了一 系列的转变,是一个渐变的过程,作者在诗 中的情感是如何围绕着“愁”转变的,又是 10:47 一个怎样的变化过程?
15
课文分析
(一)前四句: 1.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 海不复回”描绘了怎样一幅景象? 黄河的水好像是从天上奔涌而下, 一泻千里,向东流去,很有挟天风海雨 的气势,运用夸张的手法描绘出一幅气 势雄壮的画面,有种势不可挡的感觉。
10:47 26
课文分析
(二)“岑夫子,丹丘 生,„„斗酒十千恣欢谑。” 1. “岑夫子,丹丘生„„杯莫停”在全 文中起什么作用? 这几句话在文中起点题的作用,交代了 “劝酒”的主题。(由于酒兴高涨,心 中兴奋,所以短句,节奏也加快。)
10:47 27
课文分析
(二)“岑夫子,丹丘 生,„„斗酒十千恣欢谑。” 2.这首诗统摄全篇的主旨句是?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这是诗人的愤激之辞,表达了李白对权 贵的蔑视。
这两句话成为历史上不得志之人的自我安 慰的佳句,给人以自信的力量,展现了李白自 信乐观的一面。“千金散尽”还表现李白重情 谊、轻金钱的风格。(消极的现象中流露出诗 人 怀才不遇而又渴望用世的积极本质【主25 10:47 要的】)


(一)人生得意须尽 欢„„会须一 饮三百杯。 李白于此展现了其豪迈、洒脱的 一面。宣扬及时行乐的思想,但却在“乐” 的言辞中贯穿这“愁”情。 虽怀才不遇,但乐观自信,渴望受重 用。透露出一种怀才不遇而又渴望用世的 积极的本质。 (感情从悲伤到欢乐)


“将进酒”原为汉乐府旧题, 为歌行体,多写饮酒放歌时的情感, 意思为“劝酒歌”。李白在这里借 乐府旧题抒发自己的内心情感。但 李白跳出窠臼,把饮酒和对黑暗现 实的批判结合起来,有新意。 将 (qiāng),请。
10:47 6
题目非李白自创,但内容有新意。
qiāng
zūn
pēng
字 音
cén
zhuàn
10:47
33
课文分析
(三)“主人何为言少 钱,„„与尔同销万古愁。”
10:47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