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专题5】西学东渐与近代中国
【专题5】西学东渐与近代中国
2.维新思想的发展——康、梁维新思想(19世纪90年代) (1)背景 ①政治上:甲午战后民族危机加深,掀起瓜分中国高潮; ②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③思想上:早期维新思想奠定基础及西学(如进化论、民权说)的不断传入; ④阶级上: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增强,作为独立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1895年,“公车上书”); ⑤实践上:洋务运动破产。 (2)代表人物及主张 ①康有为:在广州办万木草堂,宣传维新思想;撰写《新学伪经考》,从根 本上动摇了封建统治者恪守祖训,反对变法的理论基础;在《孔子改制考》 中,宣称孔子是托古改制,主张变法的先师。
编辑出版报刊、杂志,兴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等。
3.西学东渐的两个阶段
• 通常是指在“明末清初”和“清末民初”两个时期。
• 两者的背景不同:前者伴随着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的传
教活动逐渐进行的;后者则是在近代西方列强打开中国
国门后,伴随着军事、经济和文化渗透而逐步展开的。
二、早期西学东渐
1.早期西学东渐概况
没有彻底的土 地革命纲领
补充 发展
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极大地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 地位、性质:辛亥革命是中国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资 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 • 政权、政体变化: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 统治,创建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 和国宪法性质的《临时约法》,使人民获得一些民主、自由权利, 打击了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在中国地统治。 • 经济:推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 思想: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 习俗:改变了生活习俗。
5.简述“中体西用”的含义。(8分)
6.写出洋务派的代表人物。(中央1+地方3)(16分)
7.评价洋务运动。(8分)
8.完成下列表格(32分)
1861年,曾国藩 创办____①____ 1865年,李鸿章在上海 创办____③____ ____②____
求 强
发展军事企业
____④____
整顿海防
(四)辛亥革命与共和思潮(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思想与实践)
(1)目标指向:推翻改造、共和主义 (2)革命思想的传播
A、两个中心:东京、上海
B、基本理念:民主、共和、自由、平等、人权 C、传播途径:书刊与社团 (3)三民主义 民族主义--“排满”与“五族共和”(民族革命) 民权主义--推翻专制,建立共和(政治革命) 民生主义--土地国有与节制资本(社会革命)
求 富
兴起民用企业 (官督商办)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1.背景
(1)内忧外患:①战后列强加强经济侵略;②太平天国运动的威胁。 (2)清政府内部分化,出现了洋务派。
(3)西学的传播,猛烈冲击着以儒学为核心的传统文化。
(4)西方工业革命的影响(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和示范)。 2.含义 “中学”是指封建制度和纲常礼教,“中学为体”强调以中国的纲常名教 作为决定国家社会命运的根本; “西学”是指西方文化,主要是指近代科学技术;“西学为用”指采用西 方先进科技来维护清朝统治。
西学东渐与近代中国
专题5 第三分册+第五分册+第七分册
一、基本概念
1.概念辨析
• 西学是一种新颖的、不同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异质文化,
最直接的表现为西方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
• “西学东渐”是指西方自然科学和人文学术向中国传播 的历史过程。
2.西学东渐的方式
• “西学东渐”的方式多种多样,如传教授徒,翻译图书,
近代中国的生存危机
中华民族 封建统治 思想文化 危机 危机 危机
开眼看世界
思想观念 变化
体用之争(中体西用)
维新思想(进化论) 民主共和 民主科学
△思想与政治变革
(一)师夷长技以制夷(地主阶级抵抗派的探索)
悉夷 开眼看世界 “师长”论 师夷 制夷
地位与影响: • 继承“经世致用”传统,代表了鸦片战争后的新思潮 • 打破华夷观念,开风气之先 • 向西方寻求救国真理的开端
默写
早期西学东渐——洋务运动
1.西学东渐的两个阶段?(8分) 2.早期西学东渐的重要史实:利玛窦与__________合译的欧几里得 《几何原本》(前六卷);利玛窦与__________合作编译的《同文 算指》;利玛窦绘制《_________》。(12分) 3.简述早期西学东渐的影响。(8分)
4.1842年,_________编撰出《海国图志》,是当时介绍西方历史 地理最详实的专著,阐述了“____________”的思想。(8分)
2.核心内容和目的: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主要是军事技术),寻求 强国御侮之道。
3.代表人物
(1)林则徐 ①主要活动:设立译馆,编译出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的世界地理志《四洲志》与 《各国律例》等资料。 ②地位: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第一人。 (2)魏源 ①成就:1842年,编撰出《海国图志》(当时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详实的专著), 阐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②地位:对当时的思想解放有重要启迪作用。 4.影响 (1)积极影响:开阔了人们的眼界,引导人们关注世界形势,对近代维新变法思想 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开中国人近代思想之先河;冲击传统思想观念,抵抗外侵体现 爱国进步性。 (2)局限性: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出发,没有付诸于实践;停留在技术层面上,未涉 及变革封建制度,带有浓厚纲常色彩。
3.概况 (1)代表人物:中央以奕䜣,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为代表。 (2)主张:提出“师夷长技以自强”、“求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的思想。洋务派肯定封建制度,强调以封建纲常伦理作为国家安身立命的根 本,同时主张采用西方先进科技。 (3)目的:挽救江河日下的封建统治。 (4)实践:创办军事工业、民用工业;筹划海防,建立近代海军; 开办新 式学堂,选派留学生。 4.思想实质 学习外国先进技术,镇压人民反抗,维护清朝封建统治。 5.评价 (1)进步性:①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第一步;②冲击了守旧观念,为西学传播 创造舆论环境。 (2)局限性:仅仅学习西方物质文明,未触动封建旧制度,注定了洋务运动 最终以失败告终。(把先进的生产力强行嫁接到落后的制度上来)
____⑤____、南洋水师、福建水师 1873年,李鸿章在上海 创办____⑥____ 1877年,李鸿章在滦州 筹办____⑧____ ____⑦____ 近代中国最早使用机器 采掘的大型煤矿
求 富
兴起民用企业 (官督商办)
(三)戊戌变法与“进化论”(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思想与实践)
1.早期维新思想(19世纪60年代) (1)背景:①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加深;②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 产生;③洋务运动的开展,弊端显现(局限于学习西方器物)。 (2)代表人物:王韬、郑观应、薛福成等。 (3)思想主张:①政治上,变革政治制度,设议院、实行君主立 宪制;②经济上,发展民族工商业,与外国进行商战;③文化上, 兴办学校,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 (4)评价:(意义)对引导知识分子注意力从工商科技转移到政 治制度方面起启蒙作用,为康梁维新思想奠定基础;(局限)因为 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也没有付诸实践。
评价
政治纲领 途径 三民主义
进步性
局限性
三者 联系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用暴力推翻帝 国主义的走狗 民族革命 清政府Fra bibliotek民族主义
民族独立、平等
没有明确的反 帝要求
前提
创立民国
推翻帝制,建 立资本主义共 政治革命 和国
民权主义
保护民族资产阶级 民主权利
核心
平均地权
核定地价,实 社会革命 现土地国有
民生主义
资本主义土地纲领
3.早期西学东渐的影响
1.引入西方文艺复兴以后的科学技术,将一种新颖的异质
文化导入中国传统的文化系统,中西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揭开新的一幕,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具有积极意义。
2.中国人开阔了眼界,窥见一个原先全然无知的西方世界。
3.一些明智之士认识到中国与西方的差距,开始对中国传
统和现状进行反思。
4.早期西学东渐中断的原因
★理论特点:将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与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借助经学的 外衣来宣传维新变法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思考:康有为借助儒家外衣的原因? ①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发展薄弱,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封建顽固势力强大; ②策略考虑:借孔子权威来论证维新变法理论合理性,减少阻力; ③主观原因:康有为个人教育、成长经历等。(出生封建官僚家庭,自幼受 过严格封建教育,奉孔子为圣贤。) ★评价 • 积极:为变法提供理论依据,有力地抨击了封建顽固势力,在当时思想界产 生了最大的影响,被称为“思想界之一大飓风”“火山大喷火”。 • 局限:暴露其在封建传统势力面前的软弱性。
阶段 途径 方式 内容 发展 特点 反应
明末清初(早期) 传教士的传教活动 传教授徒、结交士 大夫、译书修历 自然科学、人文艺术 由于清政府闭关、 阻绝,不复畅通
开阔眼界、开始反思 中西文化交流与融合
利玛窦
影响
2.早期西学东渐的重要史实
史实:耶稣会传教士带来西方自然科学和人文学术,内容泛及数学、物 理、地理、天文历算、水利技术、机械工程、火炮制造以及欧洲的古典哲学、 逻辑学、艺术等。
• 利玛窦与徐光启合译的欧几里得《几何原本》(前六卷)(第一部译成中文 的西方科学著作) • 利玛窦与李之藻合作编译的《同文算指》(系统介绍西方算术的笔算法) • 利玛窦绘制《坤舆万国全图》 • 徐光启、李之藻以西方历法为基础,完成《崇祯历书》,其影响至于清代 • 此外传入《泰西水法》、《远西奇器图说》 • 西方的美术、音乐、建筑开始对中国产生影响
知识整理:洋务运动
(二)洋务运动与“中体西用”(地主阶级洋务派的探索)
1861年,曾国藩 创办安庆内军械所 1865年,李鸿章在上海 创办江南制造总局 洋务派开办的 第一个军事企业 国内最大的军事企业
求 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