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动机 (教育心理学)
个体因素-情绪状态-唤醒水平 唤醒:是指一个人警觉、清醒及活跃水平,是对 某一行为的生理和心里的准备状态,是由包括脑 在内的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所引起的。
• 研究还发现,动机的最佳水平随任务性质的不同 而不同。
• 中等程度的动机水平最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
• 教师在教学时,要根据学习任务的不同难度,恰当控制学 生学习动机的激起程度。
• 认知:求知、解决问题 • 自我提高:地位、自尊 • 附属:赞许、接纳、交往
学习 需要
学习 期待
期待——目标的主观估计
影响因素:父母对子女的要求; 原来的学习成绩;学生在班级中 的成绩名次;教师对学生的期望 水平。
内驱力
诱因
积极诱因 消极诱因
学习动机的基本结构(构成)
学习期待(诱因)和学习目标的区别和联系: 目标是要尽最大的努力来实现的,是你人生的一个小小的规划。 学习目标是自己立下的一个目标,有了目标就有动力,否则,没 有目标只能盲目学习。
韦纳的理论和观点:
1、能力、努力、任务难度和运气使人们在解释成功或失败是知 觉到的四种主要原因。 2、这四种原因分成控制点、稳定性、可控性三个维度。 3、韦纳的归因理论主要有下列三个论点: (1)人的个性差异和成败经验等影响着他的归因。 (2)人对前次成就的归因将会影响到他对下一次成就行为的期 望、情绪和努力程度等。 (3)个人的期望、情绪和努力程度对成就行为有很大的影响。
返回
• 在考场中应如何运用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呢?
• 首先,要认识到在考场中出现了适度的紧张和焦虑是好事,而不是坏事,它
有利于我们保持高度的注意力,更好地完成考试。 • 其次,感到过于紧张时,可以选择一些简单的题先做,在自己情绪平静时, 再选择高难度的题。大脑在这种有张有弛的节奏中,无论是对高难度的题还 是简单的题都会有较高的正确率。
第一,唤醒学习的情绪状态。 第二,增强学习的准备状态。 第三,集中注意力。 第四,提高努力程度。
学习
学习动机与学习效率的关系
• 耶克斯——多德森定律
(Yerkes&Dodson,1908)
• 心理学家耶克斯和多德森
研究表明,各种活动都存
在一个最佳的动机水平。
动机不足或过分强烈,都
会使工作效率下降。
内部
稳定 不稳定 稳定
外部
不稳定
可控 平时努力
不可控 学习能力
可控 考前突击
不可控 考前压力
可控 教师水平
不可控 题目难度
可控 同学帮助
不可控 运气好坏
六个方面的因素
能力:评估能否胜任 别人的反应: 别人对自己工作表现的态度 与评价
努力:反省是否 尽力
归因因素
身心状况: 评价从事该工作时 的心情及身体状况
(教师资格招聘考试教育论理论通关宝典)
(核心考点速查速记)
认知观(成败归因理论) 1、基本观点
二、认知心理学的动机理论:
·指导原则和基本假设:寻求理解是行为的基本动 机。 ·韦纳(Bernard Weiner, 1935--):当代美国著名 教育心理学家、认知心理学家。主要研究领域是社 会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研究兴趣是动机、情绪和 归因理论,韦纳在动机归因理论方面的研究引起了 教育心理学界的广泛重视,并成为当代教育心理学 研究的一个热点。他的研究反映了当代动机问题研 究的新成果 。
一、学习动机的含义和结构(构成)
• 1、动机: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
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 2、学习动机:是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
的学习活动,并使学习行为朝向一定目标的一种内在 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
情境 强化
指向 功能 激活
学习动机的基本结构(构成)
学习 动机 • 需要——因欠缺而求获得满 足
2、成败归因理论的教育启示与意义
(1)启示:根据成败归因理论,学生将成败归因于努力比归因于能力会产生更强烈的情绪体验。努力 而成功,体验到愉快;不努力而失败,体验到羞愧;努力而失败,也应受到鼓励。
(2)意义:韦纳的成败归因理论在教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师根据学生的自我归因可预测其后的学 习动机。学生自我归因虽未必正确,但却是重要的。因为归因促使学生在从了解自己到认识别人的过 程中,建立起明确的自我概念,促进自身的成长。而如果学生有不正确的归因,则更表明他们需要教 师的辅导和帮助。长期消极的归因不利学生的个性成长,这就需要教师利用反馈的作用,并在反馈中 给予鼓励和支持,帮助学生正确归因,重塑自信。
而期待可以看做一个梦想,很美好,朝着梦想努力,也许不会成 功,但是不后悔,最美的是过程。 学习期待是个体完成学习活动前,这个预想结果以观念的形式存 在于头脑中。
期待就是意淫。 目标就是努力的去往你想去的终点。
学习动机与学习是相互作用的。
学习动机驱动学习,学习又能产生何种增强后续学习 的动机。
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的种类(分类)
(一)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的组合状态(来源分类)
注:字面可以理解
(P205) (较多的课题和论文)
外部动机
内部动机
高 低
高
内高,外低
内高,外低
低
内低,外高
内低,外低
学习动机的种类(分类)
(二)奥苏泊尔成就动机的分类(学校情境中)
(教师和心理学等考试重点)
认知内驱力,即一种学生渴望了解和理解,要求掌握知识以及系统地阐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倾向。 一般是好奇倾向派生出来的。在意义学习中,认识内驱力是最重要而稳定的动机。 自我提高内驱力,是个体要求凭自己胜任工作的才能和工作成就而赢得相应的地位的愿望。 自我内驱力和认识内驱力是不一样的,他并非直接指向学习任务本身。自我提高内驱力把成就看 作是赢得地位与自尊心的根源,他显然是一种外部动机。 附属内驱力,是学生为了保持家长和教师等赞许和认可而努力学习的一种需要。他是一种外部动 机。
返回
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
学习动机
正负向 动机、行为、效果 学习动机
学习行为
正向一致
+
学习效果
负向一致
正向不一 致 负向不一 致 +
学习行为 学习效果
+ +
+ +
• 学习效果和学习行为一致,却不一定和动机一致。 • 学习行为除了受学习动机的调节和控制外,它还要受学习基础、 教师指导、学习方法、学习习惯、智力水平、个性特点、健康 状况等一系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
第一节 学习动机及其理论
学习规律
动机与需要、诱因的关系
1.动机是指激发、引到、维持并使行为指向特定目的的一种力量,它可以用 来解释个体行为的原因。动机的产生依赖于需要和诱因两大因素。 2.需要是人体组织系统中的一种缺乏,不平衡状态。是种内驱力。动机是在 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需要是激发人们进行各种活动的内部动力。 3.诱因是指能够激发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够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 刺激物。 4.在动机中,需要与诱因是紧密联系着的。需要比较内在、隐蔽,是支配有 机体行动的内部原因;诱因是与需要相联系的外界刺激物,它吸引有机体的 活动并使需要有可能得到满足。 5.没有需要,就不会有行为的目标;相反,没有行为的目标或诱因,也就不 会有某种特定的需要。 6.动机是由需要与诱因共同组成的。因此,动机的强度或力量既取决于需要 的性质,也取决于诱因力量的大小。实验表明,诱因引起的动机的力量依赖
工作难度:凭经验判断 工作的难度
运气:成败是否与运气好坏相关
韦纳成败归因理论要点
情绪
行为 后果 归因 成败预期 后继行为 积极性
个体对行为的成败结果所作的归因, 会影响个体的情绪反应以及对后继行 为的成败预期,并进而影响后继行为 的积极性
1、归因对情绪的影响
--因素来源与自尊、自豪等自我评价有关的情绪相联系 --稳定性与对未来的希望有关的情绪相联系 --可控性与内疚、羞愧(失败情境、自我归因)、气愤、无奈(失败 情境、他人归因)等相联系
在儿童和学生早起,内属内驱力最为突出,他们努力学习获得学业成就,只要是为了实现家长的期 待,并得到家长的赞许。 后期青少年和青年期各个不同,应该说的是认识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和附属的内驱力在动机 结构中所占的比例并非一成不变,通常随着年龄、性别、个性特征、社会地位和文化背景等因素的 变化而变化。
(一) 操 作 方 法
第八章
学习动机
第一节
学习动机及其理论 学习动机的个体因素 学习动机的情境因素
第二节
第三节
第一节 学习动机及其理论
一 学习动机及其分类 二 学习动机理论取向 三 学习动机的整合模型
第二节 学习动机的个体因素
一 需要 二 情绪状态 三 动机信念
第三节 学习动机的情境因素
一 学习任务 二 评价与反馈 三 家庭、教师及同伴 四 情境因素与个体因素的交互作用
学习动机种类(分类)
(一)我国心理学界传统的划分
(1)正确的(高尚的)学习动机和错误的(低下的)学习动机。
(2)直接的近景性动机和间接的远景性动机 (动机起作用时间长短来划分) (3)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心理学界公认分类) (本书《教育心理学》从这方面分析)
(二)西方心理学界的划分 (1)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 (2)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
2、情绪反应对行为的影响
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是建立在情绪的基础上 感激——报答 同情——帮助 愤怒——攻击
3、归因对成败预期的影响
稳定性维度是影响成败预期的重要因素 稳定性高的原因:预期出现相同的结果 稳定性低的原因:预期出现不同的结果
(3)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
(奥苏泊尔成就动机)
学习动机的种类(分类)
(一)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的组合状态(来源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