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旅游资源开发及其相关理论

旅游资源开发及其相关理论

旅游资源开发及其相关理论
一、旅游资源简述
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前提,主要包括自然风景旅游资源和人文景观旅游资源。

自然风景旅游资源包括滨海、高山、湖泊、温泉、森林、峡谷、动植物、气候等等,可以概括为地貌、水文、生物、气候四大类;人文景观旅游资源包括历史文物古迹、古建筑、美食、购物、民俗、现代建筑等等,可以概括为人文景观、文化传统、民俗风情、体育娱乐和新兴娱乐五大类,也有学者划分为物质层面的文化景观,制度与行为层面的文化风情,意识层面的文化艺术。

国内对于旅游资源的理解有一重要的相似性,即为旅游业开发利用。

如保继刚教授认为旅游资源是指对旅游资源具有吸引力的自然存在和历史文化遗产,以及直接用于旅游目的的人工创造物。

而西方把旅游资源称为旅游吸引物,它不仅包括旅游地的旅游资源,而且包括旅游接待设施、旅游服务甚至包括旅游交通等。

二、旅游资源开发概述
(一)旅游资源开发的含义
旅游资源开发是指根据社会经济文化发展趋势的要求,在旅游规划的基础上,为了完善旅游系统的结构功能,使潜在的旅游资源变为现实的旅游资源,从而进一步地发挥和提高旅游资源的吸引力与竞争力所进行的总体规划部署和建议活动。

(二)旅游资源开发的原则
1.通盘考虑,合理配置的原则(统筹兼顾,分工协作的原则)
2.遵纪守法、分期实施的原则
3.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的原则(综合效应原则)
4.可持续发展原则(生态环境保护原则)
5.突出特色与坚持创新的原则(独特性、特色性原则)
6.以人为本原则
7.市场导向原则
8.保护性原则
(三)旅游资源开发的特点
1.地域性
2.多样性
3.综合性
4.永续性
5.文化性
6.系统性
7.阶段性
8.层次性
9.技术性10.基础性
三、旅游资源开发模式
1.按资源类型划分的旅游资源开发模式
1)自然类旅游资源开发模式
2)文物古迹类旅游资源开发模式
3)社会风情类旅游资源开发模式
4)现代人工吸引物类旅游资源开发模式
2.按投资主题划分的旅游资源开发模式
1)政府主导型旅游资源开发模式
2)企业主导型旅游资源开发模式
3)民间投资型旅游资源开发模式
4)外商投资型旅游资源开发模式
3.按地域划分的旅游资源开发模式
1)东部地区的精品开发模式
2)中部地区的特品开发模式
3)西部地区的极品开发模式
4.按资源、区位和经济条件综合划分的旅游资源开发模式
1)价值高,区位优,经济条件好:全方位开发模式
2)价值高,区位一般,经济条件差:重点开发模式
3)价值高,区位、经济条件差:特色开发模式
4)价值低,区位好,经济条件好:参与性游乐开发模式
5)价值、区位、经济条件都一般:稀有性开发模式
四、旅游资源开发理论
旅游资源的开发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借鉴和学习许多学科和领域已经形成的理论及方法。

第一个理论就是地域分异理论。

旅游资源的特性、区位和环境共同组成旅游资源开发的地域条件。

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和分异规律是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地域性形成的背景条件。

在《论我国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地域性》这篇文章中,就探讨了我国旅游资源的地域特征和我国自然地理地域差异的关系,认为在地理环
境的地域分异规律的基础上研究旅游的地域分异性,并以此为依据进行旅游区划分是旅游资源开发的途径之一。

由于我国地域辽阔,自然和人文环境都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和复杂性,我认为在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性的基础上,进行旅游资源区划,寻找旅游资源的独特性,可以提高旅游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第二个理论是可持续发展理论。

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有两个基础:其一,旅游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组成因子,旅游资源的开发应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其二,旅游资源的强度与可利用的潜力是区域旅游发展的基本动力,以资源为导向的旅游开发应在保护旅游资源的前提下进行,以市场为导向的开发要协调自然、社会环境的发展。

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前提进行旅游资源的开发有利于保护旅游资源,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共同实现。

第三个理论是系统性理论。

旅游资源开发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自然景观旅游资源和人文景观旅游资源,要兼顾经济、社会和环境三大效益。

因此,旅游资源的开发要从整体布局出发,进行系统的规划,分析资源、基础设施、客源市场和投资条件等,分步骤、有重点,循序渐进,依次进行。

运用系统论的思想进行旅游资源的开发,有利于明确重点、分清主次,使一个地区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周围环境和其他地区相和谐,在整体上具有层次感和完整性。

第四个理论是区位理论。

运用最多的就是点-轴开发理论。

“点-轴”系统理论是区域资源开发的基础,它是我国经济地理学家陆大道根据中心地理论、空间扩散理论和增长极理论提出的。

《南疆铁路沿线旅游资源“点—轴”开发模式研究》就是以“点—轴”开发模式为理论基础,分析了南疆地区铁路沿线旅游资源的类型和空间分布特点,从而提出了开发旅游资源的构想。

我国旅游资源无论是从国家层面、地带层面还是省级层面、小区域层面分布严重不平衡,旅游资源这种空间分布的不平衡通过点轴串联,可以优化旅游资源的空间结构,发挥辐射带动功能,从而促进整个区域的经济发展。

第五个是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

巴特勒根据产品周期的概念,提出了旅游地的演化经过6个阶段,探查阶段、参与阶段、发展阶段、巩固阶段、停滞阶段、衰落或复苏阶段。

旅游资源的开发也需要根据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分析旅游地所处的阶段,“对症下药”,考虑对旅游资源是深度开发,较小规模改造,再调整
还是考虑关闭等等。

一个地区的旅游生命周期特点源于资源特点,二资源开发也应以此理论为基础,在不同阶段进行不同层次的开发与改造,从而促进旅游资源和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第六个是旅游者行为理论。

旅游资源的开发是为了满足人类的身心需求,在开发当中必然需要考虑旅游者的行为模式,充分了解旅游者的身心需要,在此基础进行旅游资源的开发。

旅游者的旅游活动行为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基本层次游览观光,提高层次娱乐、购物,专门层析休养、疗养、会议、宗教朝拜等。

此外,还包括旅游者的决策行为、旅游者的空间行为等等。

只有充分考虑旅游者的行为动机,才能设计开发出满足旅游者需要的旅游产品,这样的旅游资源开发才更为有效,更为合情合理。

此外,旅游资源的开发还应该遵循美学的相关理论,不仅仅是单纯资源的“空洞”开发,应该具有色彩、样式、类型的转变和融合,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现在的旅游资源开发,很多地方都十分类似,缺乏地方特色和视觉上的美感,因此还需要旅游资源开发的相关人员具备美学的思想和底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