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一单元认识生物

第一单元认识生物

第一单元认识生物本单元要点:1、说明生物圈的范围2、认识生物的多样性及基本特征,掌握生物与环境的关系3、说出实验法研究的一般步骤并能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第一章生命的世界一、生物圈1.概念:生物圈是指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统一整体。

(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2.范围:在海平面以下11000米和海平面以上10000米之间,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的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营养物质、适宜的温度、一定的生存空间等。

二、生物的基本特征1.____________:每一种生物都能吸收一定的营养物质,进而转化为自身的物质积累起来,使体形增大,体重增加。

2.繁殖:生物产生后代的过程。

3.____________:生物在遇到外界刺激时所作出的有规律性的反应。

4.新陈代谢:生物的生活都需要营养,都能进行呼吸,都能排出体内所产生的废物等都是新陈代谢。

5.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三、生物的多样性1._____________________:包含有植物、动物、真菌、细菌、病毒等。

2._____________________:(实质: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同种生物体内所携带的基因是不相同的,即使是同种生物,不同个体之间的基因也是不相同的。

3._____________________:可分为陆地、湿地、海洋生态系统。

这三大类生态系统又可细分为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

**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所有生物共有的家园。

四、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1.环境对生物的影响(1)生态因素:环境中影响生物形态、生理、分布的因素,可分为:A._____________________:阳光、空气、水分、土壤、温度、湿度等因素。

B._____________________:指生物彼此之间的相互影响。

同种生物之间的影响关系有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生物因素不同种生物之间的影响关系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如拟态、一些生物具有保护色或警戒色等。

3.生物对环境的影响:利用环境、改善环境、破坏环境等。

***总之,生物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在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使得其中生存的生物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从而表现出不同的形态、生理特征。

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能影响和改变环境。

五、生态系统(八年级下册第二十三章)1.概念:在一定自然区域内,所有生物及其生活的环境共同构成的统一整体。

如一块农田。

2.组成:一个生态系统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组成的。

A._____________________:包括阳光、空气、水分、土壤、温度、湿度等因素。

_____________(绿色植物)B._____________:其中又可分为_____________(动物、人)、_____________(腐生的细菌、真菌)。

3.结构:可分为两类(1)。

_____________: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通过吃与被吃的关系........(捕食关系)形成的链条式的结构。

**注意:食物链的起始点是_____________。

用箭头表示“吃与被吃”的关系,箭头的方向从生产者指向消费者。

如:草→虫→青蛙→蛇(2)。

_____________: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许多条食物链彼此交错形成的网状结构。

4.功能: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是生态系统的两大功能,它们是随着_____________在生物之间进行运输和传递的。

(1)。

_____________:一个营养级只能把所获能量的约10%~20%传递到下一个营养级中,也就是说,能量在沿着食物链各个环节的传递过程中逐级减少。

(2)。

_____________:物质在沿着食物链各个环节的传递过程中逐级增多。

5.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

生态系统能在一定的时间里保持相对稳定和平衡的状态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度的,当外界的干扰因素超过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失去自动调节的能力,导致稳定状态被破坏。

破坏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章探索生命一.生物学是探究生命的科学1.生物学是研究生物的形态、结构、分类、生理、遗传和变异、进化、生态的科学,是自然科学中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基础学科。

2.生物学及其发展历程科学家国籍贡献拉马克法国首次提出“生物学”这个科学名词林奈瑞典生物分类系统(按大小、从属关系可分为:界门纲目科属种)达尔文英国生物进化论哈维英国血液循环沃森(美国)、克里克(英国)DNA分子双螺旋结构**人类基因组:人体细胞内全部DNA的总和。

**人类基因组计划:破译人体细胞内全部DNA所含的遗传信息。

(破译人体细胞内23对染色体上所有的基因,2001年由美、德、法、英、日、中等科学家共同完成。

)3.生物学研究的对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生物学研究的基本的方法1.生物学的研究基本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类法等。

2.实验法研究一般包括(1)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 (4)设计实验方案(5)_____________________ (6)分析实验现象(7)得出结论***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实验方案的设计要紧紧围绕提出的问题和作出的假设来进行。

如: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1)发现并提出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收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鼠妇也叫潮虫,是一种身体略扁、呈椭圆形灰褐色或黑色的小动物,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地方。

(3)_____________________:光对鼠妇生活有影响(或:光对鼠妇生活没有影响)(4)设计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时,给鼠妇提供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两种环境,观察鼠妇对环境的选择,为了确保实验的结果只是由于光照不同所引起的,就应当使这两种环境中除了_______________以外,温度、湿度等其它的条件都相同,也就是说,_______________是这个实验的变量。

像这样的,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_________种条件不同外,其它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_____________实验。

(5)______________________:每个小组准备10只鼠妇,土、铁盘、纸板、玻璃板等材料。

进行实验时,在铁盘内放上一层湿土,以横轴中线为界,一侧盖上纸板,一侧盖上玻璃板,这样盘内就形成了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两种环境,将鼠妇放入实验装置里,两侧的中央放同样数目的鼠妇,每隔1分钟统计一次明亮处和阴暗处鼠妇的数量,统计多次,计算其平均值。

(6)分析实验现象:通过计算,在阴暗处的鼠妇的数量总是多于明亮处鼠妇的数量,说明鼠妇喜欢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

(7)______________________:光对鼠妇生活有影响。

练习题1.下列属于生物的是()A 漫天飞舞的雪花B 恐龙化石C 溶洞中长高的石笋D 逐年长高的小树2.含羞草受到碰触时,展开的叶片会合拢,与含羞草反应相同的生理现象是()A 植物的光合作用 B 手被针刺后缩回 C 子女与父亲不同 D 母鸡下蛋3.猫妈妈生了小猫,长大了的猫又生小猫,这个过程说明了生物有何特征()A 生长和繁殖 B 生长 C 发育 D 繁殖4.生物种类多样性的实质是()A 生态系统多样性B 物种多样性C 基因多样性D 生物资源的多样性5.在北回归线附近,我国有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非洲有撒哈拉沙漠,北美洲有墨西哥高原,导致植被横向水平分布的主要生态因素是()A 土壤B 阳光C 温度D 水分6.下列生物之间存在竞争关系的是()A 野兔和狼B 蚜虫和水稻C 小麦和稗草D 工蜂和蜂王7.目前餐桌上流行的各种蘑菇、香菇等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是()A 生产者B 消费者C 分解者D 非生物部分8.下列各项关于食物链的表达中,错误的一项是()A 菜青虫→山雀→雀鹰B 牧草→野兔→狐狸C 水草→小虾→黑鱼D 禾苗→蝗虫→山雀→雀鹰9.在一个由植物→雷鸟→猛禽构成的食物链中,若捕杀了全部猛禽,雷鸟的数量会()A 缓慢上升B 迅速上升C 先上升后下降D保持相对稳定10.下列选项中,可以看作是一个生态系统的是()A 一片森林中的所有树木B 一片草地上的阳光、土壤和空气等无机环境C 一个池塘中的所有动物、植物和微生物D一片麦地上的所有生物和阳光、空气等无机物11.生态系统能保持动态平衡的原因是()A 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保持相等B食物链中具有大量的生产者和消费者C 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能力D 有大量的分解者能将动植物遗体分解成无机物12.草原中存在着“牧草→兔→狐→狼”的食物链,如果牧草受到DDT的污染,那么下列生物中DDT含量最多的是()A 牧草B 兔C 狐D 狼13.在实验设计中,下列那个选项不能作为一组对照实验()A 有光和无光B 温度和水分C 0℃和25℃D 有空气和无空气14.生物分类中,最基本的单位是()A界 B 纲 C 种 D 科15.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_____________,是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

16.仲夏之仪,蛙鸣声声,使危害水稻的昆虫大量减少,请写出该水稻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看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猫头鹰小鸟蛇狐狼鼠兔草(1)图中草属于___________,兔等动物___________,分解者一般是___________。

(2)图中共有___________条食物链,它们共同形成___________。

(3)此生态系统中数量最多的是___________,数量最少的是___________。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