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
主观因素(来自知觉者)
兴趣爱好 需要与动机
个性 知识与经验
客观因素(来自知觉对象) 形状 强度
动态与静态 重复频率 新颖性 熟悉度等
知觉
wp
情境因素(对比、适应) 工作情境 社会情境 时间
? 接近律 ? 相似律 ? 闭锁律 ? 连续律
wp
知觉归类规律
社会知觉
? 含义
? 指对人、群体、社会组织的知觉,即对社会对象的知觉
wp
第二节 价值观与行为
? 价值观内涵
? 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及对自己的行为结果 的意义、作用、效果和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
? 影响价值观形成的因素
?父母行为 相关群体 教育 民族文化 社会舆论等
? 特点
?相对稳定 可以改变 因人而异
wp
价值观分类
? 斯普朗格尔的分类
? 理性价值观
? 以知识和真理为中心,强调通过理性批判的方式发现真理
? 唯美价值观
? 以形式、和谐为中心,强调对审美、对美的追求
? 政治价值观
? 以权力和地位为中心,强调权力的获取和影响力
? 社会价值观
? 以群体他人为中心,强调人与人之间友好、博爱
? 经济价值观
? 以有效实惠为中心,强调功利性和实用性,追求经济利益
? 宗教价值观
? 以信仰教义为中心,强调对宇宙和自由的了解
? 孟子
? 人性本善 ? 仁义礼智 ------圣人境界
? 荀子
? 人性本恶 ? 人性充满懒惰(经济人假设)
? 杨朱
? 人对四种事物的追求:寿、名、位、货
? 诸葛亮“知人之道”
? 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 ? 穷之以词辩而观其变 ? 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 ? 千之以祸难而观其勇 ? 醉之以酒而观其性 ? 临之以利而观其廉 ? 期之以事而观其信
wp
工具价值观
雄心勃勃 襟怀开放
能干 欢乐 清洁 勇敢 宽容 助人为乐 正直 富于想象 独立 智慧 逻辑性 博爱 顺从 礼貌 负责 自我控制
价值观在管理中的作用
? 组织目标、愿景和制度的制定,必须考虑员工和群 体的价值观,重视价值观引导
? 致力建设组织文化,建立员工和公众共同认可的价 值观体系
? 与时俱进地发展价值观
? 近因效应
? 指知觉过程中,最后给人留下的印象深刻,对以后该对象的印象起着强烈影响
? 对比效应
? 指知觉过程中,对人的评价不是孤立的,会与最近接触的其他人的表现作比较而得出
? 投射
? 指以己度人,以自己的想法去猜测别人,以为别人也会有同样想法
? 定型效应
? 指人们对某知觉对象形成固定印象,对其以后的认知产生影响
原因源
内部 ∨
? 社会人假设
? 人是受社会需要所激励的,人们重视在工作中与周围人友好相处,追求集体归宿感 ? 非正式组织通过人际关系所形成的影响力很大
? 自我实现人假设---Y理论
? 一般人天性勤奋,如环境条件有利,工作如同游戏或休息一样自然 ? 人们在执行任务中能够自我指导和自我控制 ? 正常情况下,一般人不仅会承担责任,还会主动寻求责任 ? 人群中蕴藏着想象力、智谋和解决问题的创造性 ? 现代工业条件下,一般人的潜力只利用了一部分
wp
罗可齐的价值观分类
? 终极价值观
? 指的是期望存在的终极状态,是人一生中希望实 现的最根本的目标
? 工具价值观
? 指人喜欢的行为方式或实现终极价值观的手段
wp
终极价值观
舒适的生活 振奋的生活 成就感 世界和平 美丽的世界 平等 家庭安全 自由 快乐 幸福 内在和谐 成熟的爱 国家安全 救世 自尊 社会承认 真挚的友谊 睿智
? 最大利润价值观 ? 委托管理价值观 ? 生活质量价值观
wp
第三节 知觉与行为
? 感觉与知觉
? 感觉指直接作用于人们感觉器官的 客观事物个别 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
? 知觉指直接作用于人们感觉器官的 客观事物的整 体属性在人脑中的 综合反映
? 感觉是知觉的基础,但知觉的形成是 有选择的wp影响知觉选择的因素
wp
个体行为
wp
凯利的归因模型
差异性 一致性 一贯性
高 外因
低 内因
高 外因
低 内因
高 内因
低
外因
维纳的归因理论 人们的行为获得成功还是失败,主要归因于四个因素:努力、能力、任务 难度、运气; 这四种因素可以分为三个维度:原因源(内部、外部)、稳定性、可控性
归因的三种维度与归因类别
归因 类别
能力 努力 工作难度
? 类型
? 对他人的知觉 ? 人际知觉(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知觉) ? 自我知觉 ? 角色知觉(对人们所表现的社会角色行为的知觉)
wp
社会知觉偏见
? 首因效应
? 指对人的知觉中留下的第一印象,它能够以同样的性质影响着人们再次发生的知觉
? 晕轮效应
? 指通过获得知觉对象的某一特征的印象,而将其扩大成为知觉对象整体特征的认知活 动(以偏概全或以点带面)
组织行为学
贵州大学管理学院 魏萍
wp
第二章 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
? 第一节 关于人的理论 ? 第二节 价值观与行为 ? 第三节 知觉与行为 ? 第四节 态度与行为 ? 第五节 个性与行为 ? 第六节 能力与行为
wp
第一节 关于人的理论
? 人性假设理论
? 经济人假设—X理论
? 多数人天生懒惰,尽可能逃避工作 ? 多数人无雄心大志,不愿承担责任 ? 多数人工作是为了满足生理和安全需要,为取得经济报酬
希望自己身体和情绪免受伤害,既得 利益不再丧失的需要
wp
社会需要
包括情感、归宿感、被接受、 友谊等需要
wp
尊重需要
包括内部因素,如自我尊重和成 就感需要;外部因素,如被认同和 追求社会地位需要。
wp
自我实现需要
实现个人理想和抱负,最大限度发挥自身潜能 并获得成就的需要
wp
中国关于人性理论的探讨
wp
归因理论
? 何谓归因
? 将观察到的行为归咎于某种原因的过程,称之为归因
? 凯利的归因理论
? 分析行为的产生究竟是内因引起还是外因引起 ? 判断内外因的标准有三个
? 一贯性:不同的时间里个体是否表现出相同的行为 ? 一致性:其他人面对同样情境时是否有相同的行为 ? 差异性:个体在不同情境下是否表现出不同行为
? 复杂人假设
? 体现权变思想的人性观 ? 人是千差万别的,不同人、同一个人在不同发展阶段,会出现不同的动机和需要 ? 人的需要不同,能力各异,对同一种管理方式会有不同的反应
wp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自我实现需要 尊重需要 社会需要 安全需要 生理需要
wp
生理需要
包括衣食住行的基本身体需要
wp
安全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