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寓言小故事文言文及翻译

中国寓言小故事文言文及翻译

译文:
楚国有个祭祀的人,祭过祖宗以后,便把一壶祭酒赏给前来帮忙的门客。 门客们互相商量说: “这壶酒大家都来喝则不够,一个人喝会有剩余。让咱们各 自在地上比赛画蛇,谁先画好,谁就喝这壶酒。”7
有一个人最先把蛇画好了。他端起酒壶正要喝,于是左手拿着酒壶,右手 继续画蛇,说: “我能够再给它添上几只脚! ”可是没等他把脚画完,另一个人 已把蛇画成了。那人把那酒壶抢过去,说: “蛇本来是没有脚的,你怎能给它添 上脚呢?”于是,便把壶中的酒喝了下去。
6
译文:
从前宋国有个农民,他的田地中有一颗树桩。一天,一只跑地飞快的兔子 撞在了树桩上,扭断了脖子而死。从此,那个农民荒废了他的耕作,天天等在 树桩旁,希望能再得到只兔子。当然,兔子是没等到,他自己却成了宋国的笑 柄。
9画蛇添足
原文:
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 “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 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 “吾能为之足。 ”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 “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 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7、揠苗助长
原文: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 “今日病矣!予助苗 长矣! ”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5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 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译文:
有个担忧他的禾苗长不高而把禾苗往上拔的宋国人,一天下来十分疲劳但 很满足,回到家对他的家人说: “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 ”他 儿子听说后急忙到地里去看苗(的情况),然而苗都枯萎了。
3
5、狐假虎威
原文: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 “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 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 敢不走乎。 ”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 狐也。
译文:
老虎寻找各种野兽吃掉他们,抓到(一只)狐狸。
狐狸说: “您不敢吃我!天帝派遣我来做各种野兽的首领,现在你吃掉我, 是违背天帝的命令。你认为我的(话)不诚实,我在你前面行走,你跟随在我 后面,观看各种野兽看见我有敢不逃跑的吗? ”老虎认为(狐狸的话)是有道理 的,所以就和它(一起)走。
那个给蛇画脚的人最终失掉了酒。
10智子疑邻
原文: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 “不筑,必将有盗。 ”其邻人之父亦云。暮 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译文:
宋国有一个富人,因天下大雨,他的墙坍塌下来。
他儿子说: “如果不赶紧修筑它,一定有盗贼进来。 ”邻居的老人也这么 说。可富人不听他们的话。这天晚上果然丢失了大量财物。这家人认为儿子是 聪明的,却怀疑偷盗的是邻居的老人。
野兽看见它们都逃跑了。老虎不知道野兽是害怕自己而逃跑的,认为(它 们)是害怕狐狸。
6、掩耳盗铃
4
原文:
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锤毁之,钟况 然有声。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 也!译文:
范氏逃亡的时候,有个人趁机偷了一口钟,想要背着它逃跑。但是,这口 钟太大了,不好背,他就打算用锤子砸碎以后再背。谁知,刚砸了一下,那口 钟就“咣”地发出了很大的响声。他生怕别人听到钟声,来把钟夺走了,就急忙 把自己的两只耳朵紧紧捂住继续敲。害怕别人听到钟的声音,这是可以理解 的;但捂住自己的耳朵就以为别人也听不到了,这就太荒谬了。
中国寓言小故事文言文及翻译
1、刻舟求剑
原文:
楚(周代国名,都城在今湖北江陵县北)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 水,遽契(j u q其舟,曰:是吾(wu)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 求之。
舟已行矣(yl,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节选自《吕氏
春秋察今》
译文:
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里掉入水中,他急忙在剑掉下去的地方刻 了个记号,说: “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船停下来后,他便从自己刻记 号的地方下水去寻找剑。船已经向前走了,而剑没有,像这样找剑,岂不是太 糊涂了吗?
天下不希望自己禾苗长得快一些的人很少啊!以为禾苗长大没有用处而放 弃的人,就像是不给禾苗锄草的懒汉。妄自帮助它生长的人,就像这个拔苗助 长的人,不但没有好处,反而害了它。
8守株待兔
原文:
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韩非 子》
2、自相矛盾
Hale Waihona Puke 原文:1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 “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 “吾 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 “以子之矛陷于之盾,何如? ”其人弗能应也。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译文:
楚国有个卖矛和盾的人,夸他的盾说: “我的盾很坚固,任何武器都刺不破 它。 ”又夸他的矛说: “我的矛很锐利,没有东西穿不透的。 ”有人质问他: “拿你 的矛去刺你的盾,结果会怎样? ”那人便答不上话来了。本来,坚不可破的盾和 无坚不穿的矛是不可能同时并存的。
4、买椟还珠
原文:
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 以翡羽。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此可谓善鬻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
译文:
有一个楚国人卖他的珠子给郑国人,用木兰做了一个匣子,用桂椒熏染 它,用珠玉装饰它,再用火齐珠镶嵌它,最后用翠鸟的羽毛点缀它。但那个郑 国人买了他的匣子却退还了他的珍珠。这可以说是善于卖匣子了,不能说是善 于卖珍珠。
3、郑人买履
原文: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 乃曰: “吾忘持其度。 ”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 “何不试之以 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译文:
2
有个想要买鞋子的郑国人,他先在家里量了自己的脚,把尺码放在了他的 座位上。到了前往集市的时候,却忘了带量好的尺码。他已经拿到鞋子,(才 发现自己忘了带尺寸了)就说: “我忘记带尺码了。 ”返回家去取尺寸。等到他 赶回来,集市已经散了,最终没有买到鞋。有人问他说: “你为什么不用自己的 脚试一试鞋子的大小呢? ”他回答说: “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