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音乐的定义:(广义)声音的艺术音乐的作用:感情的艺术三大元素节奏、音高、音色基本表现手段——乐谱时值:音符或休止符的长度,音占有的实际时间特别关注:四分音符(1拍)节拍:民乐称为板眼【二拍子(强、弱),三拍子(强、弱、弱)】速度影响了作品的情感与演奏难度。
速度标记:慢板、中板(或行板)、快板、急板(依次加快)标准音:A大多数人都是相对音高。
十二平均律是中国人发明的。
调式中的音,按照高低次序,由主音到主音排列起来就叫做音阶。
五声音阶12356(古典民乐)七声音阶1234567(西洋乐)调:若干个音组织在一起,以某个音为中心的体系叫调式,调式的特点叫调性。
调式调性影响作品的音乐风格。
旋律:以特定的高低关系和节奏关系联系起来的一种音的序列。
旋律在进行中会出现一种线条性的错落组织,叫做旋律线。
旋律乐器:二胡\竹笛\小提琴和声:两个以上不同的音同时发声而构成的音响组合。
音色:声音的感觉特性。
我国出土的现今最早的民族乐器为新石器时代的骨笛。
古琴是一件中国古老的民族乐器,古琴的名曲有《流水》《梅花三弄》等琵琶这件乐器有着丰富的表现力,《十面埋伏》和《霸王卸甲》是两首著名的琵琶作品。
著名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我们可以窥见唐代琵琶音乐的高度成就。
刘天华民族器乐作曲家,二胡、琵琶演奏家、音乐教育家。
刘天华的作品有十首二胡独奏曲、三首琵琶独奏曲、两首丝竹合奏曲。
代表作有:《良宵》《病中吟》《空中鸟语》《光明行》《月夜》《烛影摇红》《歌舞引》《改进操》等等阿炳的著名代表作《二泉映月》是一首经典的二胡作品。
作业:请查阅资料,说明古筝和古琴的区别。
其一,古琴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弹拨类乐器,形成于3000多年前;古筝则晚得多,形成于秦代。
其二,古琴琴身以独木所成,琴面系有七根弦,琴弦拴绕于弦轴上,属弹拨乐类的"无马乐器";古筝则由框板、面板和底板构成,24-26弦。
琴弦均匀排列于筝面上,每根弦均由人字形的弦马支起,属弹拨乐类的"有马乐器"。
其三,古琴一弦多音,其音域宽达四个多八度,借助面板上的十三个"琴徵",可以弹奏出许许多多的泛音和按音。
音色含蓄而深沉,古朴而典雅,表现力富有内涵,异常丰富;而古筝基本上是一弦1-2个音,同一弦中移动弦马(柱),可以调作音高,音域宽广,音量宏大,音色淳厚优美,悠扬悦耳。
其四,古琴的代表曲目最古远的有《碣石调.幽兰》《广陵散》《潇洒云水》《梅花三弄》《流水》;古筝的古曲代表曲目有《渔舟唱晚》、《寒鸦戏水》、《出水莲》、《锦上花》等。
模拟题:一、填空题:音乐是人们抒发感情、表现感情、寄托感情的艺术,音乐是对人类_______的直接模拟和升华。
答:感情音乐的三大元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节奏音高音色音色是指声音的________特性。
答:感觉速度影响了作品的情感与演奏难度。
调式调性影响作品的________。
答:音乐风格二、判断题乐队在演出前需要校对音准,他们常用的标准音是C。
答:错。
应该是A。
钢琴是一种源自西洋古典音乐中的一种键盘乐器。
因此,它使用的十二平均律是欧洲人发明的。
答:错。
中国人发明的。
三、论述题1. 乐曲分析:请分析下列两首作品哪一首是中国传统民族风格的作品,哪一首是西洋音乐风格的作品?你认为这两首作品应该用什么样的速度演奏更贴切?乐曲采用你所认为的恰当的速度演奏,会带给你怎样的感受?(《雪绒花》《小白菜》)答:第一首是西洋(美国音乐剧插曲)音乐风格的音乐作品,第二首是中国传统民族音乐风格的作品。
第二首是典型的中国传统五声调式,没有“4”和“7”两个音。
而在第一首是七声调式。
两首作品都使用舒缓的速度演奏更为贴切。
(感受部分,同学们可以自由发挥)。
2. 音乐作品中有一种体裁叫做进行曲,你认为它通常是二拍子,还是三拍子?为什么?选择这种拍子有什么优势?你能举出一首常见的进行曲吗?答:进行曲大多是二拍子的(或偶数拍子,或2/4,4/4拍)。
因为进行曲常在行进的时候使用,二拍子一强一弱的律动,更容易使行进队伍的步伐协调统一。
《义勇军进行曲》。
(或《拉德斯基进行曲》等,切记以进行曲三个字结尾)。
3. 下面的乐曲是几拍子的?你能从乐曲中体会到怎样的情感?(《找朋友》)答:这首作品是二拍子的乐曲。
(提示:注意数小节线里一共有几拍,特别注意关注表示一拍的音符。
如:这一个小节里有两个四分音符,每个音符一拍,共两拍。
)从乐曲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欢乐的气氛。
电影1895年12月28日,法国摄影师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卡普辛路14号举行首次放映,标志电影的正式诞生。
《工厂的大门》表现当时法国里昂工厂放工时的情景,片长仅一分多钟。
向大众展现《火车进站》的画面时,观众被几乎是活生生的影像吓得惊惶四散。
1905年,北京丰泰照相馆的任庆泰拍摄了第一部中国电影《定军山》,标志着中国电影的诞生。
十七世纪时,牛顿首次发现了反映在人的视网膜上形象不会立即消失这一重要现象。
1824年,彼得•马克•罗格特在英国伦敦公布了他的“视觉暂留”理论。
蒙太奇源自法语,在电影艺术中有组接、构成之意。
电影诞生初期不分镜头,经过探索,采用了分镜头的方法,电影产生了多视点,多空间的表现,才获得了自己独特的表现方法蒙太奇,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
简单地说,蒙太奇是将镜头、场面、段落合乎逻辑地、富于节奏地重新组合,最终能够构成一部完整的影片的独特表现方法。
景别是指被摄主体在画面中呈现的范围。
取决于摄影机和被摄对象之间的距离和镜头焦距。
通过摄影机和人物的调度、焦距长短变换、运动镜头大量采用等手段形成不同的景别。
一般以画面截取成年人身体部位多少为标准,分为远景、全景、中景、近景和特写远景:拍摄远距离景物的镜头,可表现广阔的场面。
全景:表现成年人全身或场景全貌的画面,使观众看清人物的形体动作及人物和环境的互相关系,能够展示比较完整的场景。
中景:是表现成年人膝盖以上或场景局部的电影画面,可使观众看清人物半身的形体动作和情绪交流,是表现场面常用的镜头。
近景:是表现成年人胸部以上或物体局部的电影画面。
可以使观众看清演员的面部表情和细微动作。
常用于主要人物第一次出场。
特写:表现成年人肩部以上的头像或某一物体细部的电影画面。
表现人物或物体细小部分的,称大特写。
摄像机与被摄对象所成的几何角度被称为镜头角度。
包括垂直平面角度(摄影高度)和水平平面角度(摄影方向)两个方面。
垂直平面角度:在方向、距离不变的情况下,改变摄像机与被摄对象之间的水平落差。
平拍:摄像机与被摄对象高度持平。
纪录片常用,纪实性,表现力较弱,构图易死板。
俯拍:摄像机高于被摄对象,通常表达深远、辽阔的场景。
对人物进行拍摄时,将人物变得更渺小,有压抑的空间感觉。
仰拍:摄像机低于被摄对象。
优势感,效果强烈,容易形成象征意义。
史蒂文•斯皮尔伯格,生于美国俄亥俄州,犹太人血统,美国著名电影导演、编剧和电影制作人。
在电影生涯中,斯皮尔伯格曾触及多种主题与类型。
他曾两度荣获奥斯卡最佳导演奖。
代表作:《大白鲨》《夺宝奇兵》《ET外星人》《第三类接触》《紫色》《太阳帝国》《侏罗纪公园》《辛德勒的名单》《拯救大兵瑞恩》《丁丁历险记》等。
冯小刚,出生于北京,我国著名电影导演、编剧。
其电影风格多以京味儿喜剧著称,在业界享有“贺岁片之父”的美誉,是中国内地最具有电影票房号召力的导演之一。
代表作:《甲方乙方》(1997) 《不见不散》(1998) 《没完没了》(1999) 《一声叹息》(2000) 《大腕》(2001) 《手机》(2003) 《天下无贼》(2004) 《夜宴》(2006) 《集结号》(2007)《非诚勿扰》(2008) 《唐山大地震》(2010)《非诚勿扰2》(2010) 《一九四二》(2012)等。
模拟题:一、填空题:1._______年12月28日,法国摄影师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卡普辛路14号大咖啡馆的地下室,用活动电影机举行首次放映,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这一事件标志着电影的正式诞生。
答:1895。
2.1824年,英国的彼得•马克•罗格特在伦敦公布了他的“________”理论。
答:视觉暂留。
3.________一词来自法语,原义为建筑学上的构成、装配,借用到电影艺术中有组接、构成之意。
答:蒙太奇。
4.经过探索,电影艺术中采用了_________的方法,产生了多视点,多空间的表现,摆脱了单一视点和舞台时间、空间的局限,电影才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
答:分镜头。
二、选择题1.能够表现成年人全身或场景全貌的画面,可以使观众看清人物的形体动作及人物和环境的相互关系,能够展示比较完整的场景的景别是:()A、远景B、全景C、中景D、近景答:B2.能够表现成年人膝盖以上或场景局部的电影画面,可使观众看清人物半身的形体动作和情绪交流的景别是:()A、远景B、全景C、中景D、近景答:C3.能够表现成年人胸部以上或物体局部的电影画面。
可以使观众看清演员的面部表情和细微动作的景别是:()A、全景B、中景C、近景D、特写答:C4.斯蒂芬•斯皮尔伯格被称为“电影奇才”,他电影作品不包括()A、《大白鲨》B、《星球大战》C、《ET外星人》D、《第三类接触》E、《辛德勒的名单》F、《拯救大兵瑞恩》答:B三、辨析题1.“视觉暂留”原理是电影发明的重要原理。
答:正确!人眼在观看运动中的形象时,当光信号的作用结束后,每个视觉形象并不立即消失,仍在视网膜上滞留不到一秒的时间,这种残留的视觉称“后像”,视觉的这一现象则被称为“视觉暂留”。
电影的发明正是利用了这一人类与生俱来的生理现象。
2.人们一般以画面表现物理空间的大小作为区分景别的标准。
答:错误!一般以画面截取成年人身体部位多少为标准,分为远景、全景、中景、近景和特写。
远景:是拍摄远距离景物的镜头。
全景:表现成年人全身或场景全貌的画面。
中景:是表现成年人膝盖以上或场景局部的电影画面。
近景:是表现成年人胸部以上或物体局部的电影画面。
特写:是表现成年人肩部以上的头像或某一物体细部的电影画面。
3.镜头垂直平面角度的变化能够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
答:正确!镜头垂直平面角度变化指在方向、距离不变的情况下,改变摄像机与被摄对象之间的水平落差。
俯拍:在全景中通常表达深远、辽阔的场景,展示空间关系和场面。
对人物进行拍摄时,将人物变得更渺小,有压抑的空间感觉。
平拍:纪录片常用,纪实性,表现力较弱,构图易死板。
仰拍:优势感,效果强烈,容易形成象征意义。
4.在业界享有“贺岁片之父”美誉的我国电影导演是张艺谋。
答:错误!是冯小刚。
其导演的贺岁片有《甲方乙方》、《不见不散》、《没完没了》、《一声叹息》、《大腕》、《手机》、《天下无贼》、《非诚勿扰》等。
四、论述题结合你看过的一部电影,谈谈该电影的艺术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