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3大学美育综合复习

2013大学美育综合复习

大学美育(音乐课)课程内容大纲第一节:音乐的奥秘一、音乐是什么1.音乐是时间的艺术。

2.音乐的定义广义:是指任何以声音组成的艺术。

3.音乐的作用:音乐是人们抒发感情、表现感情、寄托感情的艺术,音乐是对人类感情的直接模拟和升华。

4.音乐的三大元素节奏、音高、音色5.音乐的两大门类:声乐、器乐(要会区别作品属于哪一类)6.音乐的基本表现手段——乐谱乐谱的作用:准确记录作曲家的作品,使作品得到更好地传播。

二、节奏1.节奏:音乐中交替出现的有规律的强弱、长短的现象。

2.时值指音符或休止符的长度,亦指一个音发出后所占有的实际时间。

特别关注:3.节拍:乐曲中表示固定单位时值和强弱规律的组织形式。

又称拍子。

二拍子:三拍子:乐谱举例(需要能够分清曲子的节拍)4.速度的作用:速度决定了音乐的快慢,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音乐元素,它影响了作品的情感与演奏难度。

常见的速度标记:慢板、中板(或行板)、快板、急板。

(请理解乐曲速度与情感的关系)第二节旋律1.音高定义:人类心理对音符基本频率的感受。

2.标准音:A3.绝对音高和相对音高。

大多数人具有的都是相对音高。

4.为什么当今国际通用的音名只有七个?答:八度律制回归现象。

5.十二平均律是中国人发明的。

6.世界上已知的最早具有十二个半音的乐器:曾侯乙编钟7.音阶:调式中的音,按照高低次序,由主音到主音排列起来就叫做音阶。

8.五声音阶9.七声音阶10.调:在传统音乐理论中,由若干个音合理的组织在一起,并以某个音为中心构成一个体系叫调式,调式的性质、特点叫调性。

调式调性影响作品的音乐风格。

11.旋律:由一系列音以特定的高低关系和节奏关系联系起来的一种音的序列。

旋律在进行中会出现一种线条性的错落组织,叫做旋律线。

12.和声:两个以上不同的音按一定的法则同时发声而构成的音响组合。

第三节音乐风格1.音乐风格是指各种音乐要素富有个性的结合方式。

这些要素的特殊结合方式能产生一种显著的或独特的音响。

2.音乐风格的三大最基本分类:古典风格民族风格流行风格(要能分得清古典和流行)3.音乐风格的构成元素:旋律节奏音色和声曲式织体情感 ....4.认识音乐风格的多种角度:时期地域团体个体5..音乐风格的时期性:(至少知道三种)中世纪音乐(450~1450)文艺复兴时期音乐(1450~1600)巴洛克音乐(1600~1750)古典主义音乐(1750~1820)浪漫主义音乐(1820~1900)现代音乐(1900之后)6.音乐风格的地域性:(至少知道三种)北美地区风格拉美地区风格澳洲地区风格东亚地区风格南亚地区风格东南亚地区风格欧洲地区风格西亚、北非地区风格非洲黑人地区风格7.音乐风格的团体性:俄国强力五人集团:指由巴拉基列夫、穆索尔斯基、里姆斯基·科萨科夫、鲍罗丁、居伊等五位俄罗斯作曲家组成的作曲家社团。

以发扬和促进俄罗斯民族音乐为宗旨。

8.多种多样的流行音乐风格:(至少知道三种)布鲁斯爵士乡村音乐摇滚乐索尔音乐说唱新世纪音乐音乐剧音乐电影音乐中国风.......模拟练习题:一、填空题:1.音乐的三大元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节奏、音高、音色二、判断题1.下面的音阶是七声音阶。

答:错。

这是五声音阶2.钢琴是一种源自西洋古典音乐中的一种键盘乐器。

因此,它使用的十二平均律是欧洲人发明的。

答:错。

中国人发明的。

三、论述题1.乐曲分析:请说明下列作品的节拍应该二拍子?还是三拍子?说明这种节拍的强弱特点。

并分析这首作品属于哪种音乐风格类型,说出其及调式特点,并分析乐曲的速度与音乐情感的关系。

《雪绒花》答:这首作品应是一首三拍子的作品。

三拍子的强弱规律是:“强、弱、弱”它是一首带有典型西方音乐风格的音乐作品,应属于流行音乐风格范畴(美国音乐剧插曲)。

它采用了典型的是西洋七声调式。

这首作品都使用舒缓的速度演奏更为贴切。

(感受部分,同学们可以自由发挥)。

2.音乐作品中有一种体裁叫做进行曲,你认为它通常是二拍子,还是三拍子?为什么?选择这种拍子有什么优势?你能举出一首常见的进行曲吗?答:进行曲大多是二拍子的(或偶数拍子,或2/4,4/4拍)。

因为进行曲常在行进的时候使用,二拍子一强一弱的律动,更容易使行进队伍的步伐协调统一。

《义勇军进行曲》。

(或《拉德斯基进行曲》等,切记以进行曲三个字结尾)。

3.请欣赏下面的作品,并说明它属于下列那类音乐风格?西方古典音乐、当代流行音乐、还是中国传统民族音乐。

知识点部分1.世界电影的诞生1895年12月28日,法国摄影师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卡普辛路14号大咖啡馆的地下室,用活动电影机举行首次放映,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标志电影的正式诞生。

《工厂的大门》表现当时法国里昂工厂放工时的情景,片长仅一分多钟。

向大众展现《火车进站》的画面时,观众被几乎是活生生的影像吓得惊惶四散。

2.中国电影的诞生1905年,北京丰泰照相馆的任庆泰拍摄了第一部中国电影《定军山》。

3.“视觉暂留”原理十七世纪时,牛顿首次发现了反映在人的视网膜上形象不会立即消失这一重要现象。

1824年,彼得·马克·罗格特在英国伦敦公布了他的“视觉暂留”理论。

人眼在观看运动中的形象时,当光信号的作用结束后,每个视觉形象并不立即消失,仍在视网膜上滞留不到一秒的时间,这种残留的视觉称“后像”,视觉的这一现象则被称为“视觉暂留”。

4.电影语言——“蒙太奇”蒙太奇源自法语,原义为建筑学上的构成、装配,借用到电影艺术中有组接、构成之意。

电影诞生初期只是现实生活的原始记录或舞台剧的简单照相,不分镜头,一个场面用一个固定的镜头拍摄下来。

经过探索,采用了分镜头的方法,产生了多视点,多空间的表现,摆脱了单一视点和舞台时间、空间的局限,电影才获得了自己独特的表现方法蒙太奇,才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

简单地说,蒙太奇是将镜头、场面、段落合乎逻辑地、富于节奏地重新组合,最终能够构成一部完整的影片的独特表现方法。

5.电影的景别是指被摄主体在画面中呈现的范围。

它取决于摄影机和被摄对象之间的距离和采用的镜头焦距的长短。

一般以画面截取成年人身体部位多少为标准,分为远景、全景、中景、近景和特写。

长焦距镜头:望远镜头。

透镜聚焦点只在一个范围很窄的平面上。

短焦距镜头:广角镜头。

常用于景深范围大的场合。

透镜视角越宽广,线条和形状的扭曲也越严重,特别是在图像边缘部分。

(1)远景:是拍摄远距离景物的镜头。

它可表现广阔的场面。

(2)全景:表现成年人全身或场景全貌的画面。

它可以使观众看清人物的形体动作及人物和环境的相互关系,能够展示比较完整的场景。

(3)中景:是表现成年人膝盖以上或场景局部的电影画面,可使观众看清人物半身的形体动作和情绪交流,是表现场面常用的镜头。

(4)近景:是表现成年人胸部以上或物体局部的电影画面。

可以使观众看清演员的面部表情和细微动作。

(5)特写:表现成年人肩部以上的头像或某一物体细部的电影画面。

表现人物或物体细小部分的,如一双眼睛,一支枪的枪口,称大特写。

6.镜头角度摄像机与被摄对象所成的几何角度被称为镜头角度。

镜头角度包括垂直平面角度(摄影高度)和水平平面角度(摄影方向)两个方面。

垂直平面角度:在方向、距离不变的情况下,改变摄像机与被摄对象之间的水平落差。

平拍:摄像机与被摄对象高度持平。

纪录片常用,纪实性,表现力较弱,构图易死板。

俯拍:摄像机高于被摄对象向下拍摄。

在全景中通常表达深远、辽阔的场景,展示空间关系和场面。

对人物进行拍摄时,将人物变得更渺小,有压抑的空间感觉。

仰拍:摄像机低于被摄对象向上拍摄。

优势感,效果强烈,容易形成象征意义。

7.史蒂文·斯皮尔伯格生于美国俄亥俄州,犹太人血统,美国著名电影导演、编剧和电影制作人。

在电影生涯中,斯皮尔伯格曾触及多种主题与类型。

他曾两度荣获奥斯卡最佳导演奖。

代表作:《大白鲨》、《夺宝奇兵》、《ET外星人》、《第三类接触》、《紫色》、《太阳帝国》、《侏罗纪公园》、《辛德勒的名单》、《拯救大兵瑞恩》、《丁丁历险记》等。

8.冯小刚出生于北京,我国著名电影导演、编剧。

其电影风格多以京味儿喜剧著称,在业界享有“贺岁片之父”的美誉,是中国内地最具有电影票房号召力的导演之一。

代表作:《甲方乙方》(1997)、《不见不散》(1998)、《没完没了》(1999) 、《一声叹息》(2000) 、《大腕》(2001) 、《手机》(2003) 、《天下无贼》(2004) 、《夜宴》(2006)、《集结号》(2007)、《非诚勿扰》(2008)、《唐山大地震》(2010)、《非诚勿扰2》(2010)、《一九四二》(2012)等。

模拟练习题一、填空题1._______年12月28日,法国摄影师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卡普辛路14号大咖啡馆的地下室,用活动电影机举行首次放映,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这一事件标志着电影的正式诞生。

2.1824年,英国的彼得·马克·罗格特在伦敦公布了他的“”理论。

3.________一词来自法语,原义为建筑学上的构成、装配,借用到电影艺术中有组接、构成之意。

4.经过探索,电影艺术中采用了_________的方法,产生了多视点,多空间的表现,摆脱了单一视点和舞台时间、空间的局限,电影才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

二、选择题1.能够表现成年人全身或场景全貌的画面,可以使观众看清人物的形体动作及人物和环境的相互关系,能够展示比较完整的场景的景别是:()A、远景B、全景C、中景D、近景2.能够表现成年人膝盖以上或场景局部的电影画面,可使观众看清人物半身的形体动作和情绪交流的景别是:()A、远景B、全景C、中景D、近景3.能够表现成年人胸部以上或物体局部的电影画面。

可以使观众看清演员的面部表情和细微动作的景别是:()A、全景B、中景C、近景D、特写4.斯蒂芬·斯皮尔伯格被称为“电影奇才”,他电影作品不包括()A、《大白鲨》B、《星球大战》C、《ET外星人》D、《第三类接触》E、《辛德勒的名单》F、《拯救大兵瑞恩》三、辨析题1.“视觉暂留”原理是电影发明的重要原理。

答:正确!人眼在观看运动中的形象时,当光信号的作用结束后,每个视觉形象并不立即消失,仍在视网膜上滞留不到一秒的时间,这种残留的视觉称“后像”,视觉的这一现象则被称为“视觉暂留”。

电影的发明正是利用了这一人类与生俱来的生理现象。

2.人们一般以画面表现物理空间的大小作为区分景别的标准。

答:错误!一般以画面截取成年人身体部位多少为标准,分为远景、全景、中景、近景和特写。

远景:是拍摄远距离景物的镜头。

全景:表现成年人全身或场景全貌的画面。

中景:是表现成年人膝盖以上或场景局部的电影画面。

近景:是表现成年人胸部以上或物体局部的电影画面。

特写:是表现成年人肩部以上的头像或某一物体细部的电影画面。

相关主题